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我的老师(散文)

编辑推荐 【暗香】我的老师(散文)


作者:晋城朗月 白丁,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44发表时间:2019-07-06 21:56:05
摘要:一朝恩师,终身难忘,向千千万万固守初心,为乡村教育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致敬!

【暗香】我的老师(散文) 前些日子在简书上有幸认识了河北省的一位乡村名师李彦国老师。拜读了他的部分作品还有文章后面的评论,越来越觉得他是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乡村教师的缩影。特别是他的文集《目光之外的村庄》,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红庙村和呕心沥血为村里培养出一批批中专生大学生的老师们。
   我的家乡红庙村位于秦岭主峰终南山下,离环山路大概就是几里路远,很久以前因村里有一座红色大门的庙而得名。从我记事起,庙门上的颜色已经斑驳难辨,但是古庙还发挥着余热,它被用作仓库来存放生产队的粮食。或许是沾了古庙的神气吧,乡亲们种植的水稻和小麦基本上每一年都能丰收。特别神奇的是,周围的几个村子春节要想耍社火,必须事先请我们村的社火队加入。如果哪一年我们没有参加,保准他们搞活动的时候会出大大小小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村子很小,只有三个生产队,据父亲说,六十年代的时候一共不到二百户人家,人口有一千左右。由于几十年来,我们村每一年都会有人因考学迁出户口(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所以至今全村大概也就是二百六七十户。看到这里,朋友您可能正在质疑,小小的村落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考上学呢?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村小学的老师们,尤其是任校长二三十年的王忍堂老师。
   王老师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他最初是一名民办教师,后来参加县里组织的正式考试,转为公办教师了。虽然他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的言传身教和办学理念却是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的。
   我们这一届大概是小学四年级开始由王老师接手的,一直到我们六年级毕业;记得王老师当时既是我们村小的校长,又兼任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除了上课的时候教我们分析课文,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他还鼓励我们多读课外书。当然,他自己本身就特别喜欢读书,可以说是手不释卷,记得他最爱看的是《山西民间文学》和《故事会》。每个星期还专门开辟一节课给我们讲故事,那些不爱学习的男生都喜欢听他的故事呢!他讲的故事题材很广泛,从韭菜葱蒜的传说到后羿射日的神话,我们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放学了也迟迟不肯回家。
   此外,作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语文”,他那时候就已经有让我们坚持写日记和周记的要求了,而且还鼓励我们在课外阅读时做摘抄。摘抄我自始至终都很乐意去坚持,就是对写日记有点排斥;记得每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小伙伴们总是围在我家院子的小石桌旁,等着我编好日记给她们抄。我现在想起来真的佩服自己,当年能在一天的时间赶出来几十篇日记;说是日记,其实就是应付老师检查的,把自己从小人书上或者广播剧里听到的故事讲出来,一个故事能写差不多十几篇日记,而且每一篇结尾还煞有介事地写上“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师为了敦促我们那些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他自己当了全校第一个讲普通话的老师。虽然我们后来发现,他确实有一些发音不准,但是他那个年龄能说到那个程度真的实属不易啊!在他的带动下,我们学校的老师大多数都开始用普通话讲课了,我们这些农村娃也才得到了普通话的熏陶(其好处在我的《方言趣事》一文里能略见一斑)。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吧,我们的村小每年都会给附近的中学输送一批批优质的生源。
   我们的王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那更是王老师大显身手的时候。除了要率领少先队的大队长中队长给新队员系上红领巾之外,王老师还会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情况自编自演几段快板,表达一下对好学生的肯定和对后进生的殷切期望。“竹板响,哗啦啦,说说咱们两朵花,**花**花,她们的事迹人人夸……”,“打竹板,走上台,听我给咱说起来……”,时至今日,那清脆的竹板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呢!
   当然,王老师并非只会教死书,他还经常在放学后和我们一起踢毽子打沙包,教我们打乒乓球。就拿踢毽子来说吧,他不但会正常踢法,还可以变着很多花样踢。有时候他一下子把毽子踢到和房顶一样高,我们一群孩子就站在旁边围成一圈,用无比崇拜和羡慕的眼神看着,一些古灵精怪的同学不时地抻抻老师的衣服,一些动作麻利的同学在一边眼巴巴地瞅着机会,等着赶在毽子落地之前占山为王呢!
   听听我们的故事,想想现在的小学生,我们那时候其实已经在享受真正的素质教育了!虽然说,“师傅领进门,学习在个人”。我想,如果小学阶段没有王老师这样的好师傅,怎么会有我们这些人的今天?如今,我们村走出来的人奋战在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可惜的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的“撤点并校”工作的全面展开,我们村的小学早已被撤掉了,村里的孩子们不得不去相邻大村的学校上学,当年用心良苦的老师们也已陆续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虽然他们都是很平凡的老师,但是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终身难忘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像王老师李老师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乡村教师一样,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吧!
   最后,我想引用汪国真的一首诗来表达我们这些晚辈对老师们深深的谢意!“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共 21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位于秦岭脚下的“红庙村”,是个人口有一千左右的小村庄。因村子庙宇以红色漆门,而得名“红庙村”。村里有个“王忍堂”老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教出一批批大、中专学生。王老师不仅书教的好,还会讲故事。《山西民间故事》和《故事会》是老师的最爱,家长里短,一蔬一饭,也能从老师口中娓娓道来。儿童节上自编自导的“打竹板”朗朗上口,至今仍记忆犹深。最妙的是踢毽子,小小的毽子在王老师的脚尖快乐地飞旋,翻转,引来同学们阵阵喝彩。时隔多年忆起往事,“我”仍然无法忘怀。文章结尾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恩情表达。行文流畅真诚,语言素朴无华,师生情故土意文中尽现。好文推荐共赏,谢谢投稿暗香。【编辑:冷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冷眉        2019-07-06 22:03:29
  真诚素朴的文字特别感人,谢谢老师分享。期待您再次分享。敬茶,夏安。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回复1 楼        文友:晋城朗月        2019-07-07 07:21:12
  感谢老师的审阅!特别感动,十点多了您还在工作。致敬???
2 楼        文友:易辞        2019-07-06 23:23:44
  这样的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品读,问候您了,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续~~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宁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黄埔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2 楼        文友:晋城朗月        2019-07-07 07:25:46
  老师深夜评论,感动!遇见了您,觉得自己很幸运!祝夏安!
3 楼        文友:鲁紫苏        2019-07-07 09:11:23
  让学生能怀念的老师,是成功的,是值得尊重的。
……
回复3 楼        文友:晋城朗月        2019-07-07 10:32:29
  老师上午好,感谢您的品评!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平凡普通却能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或许不是学富五车,可凭心而论,他们所践行的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并重。我们的基础教育离不开这样纯粹的工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