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红尘】文学让我变得与众不同(随笔)

精品 【看点•红尘】文学让我变得与众不同(随笔)


作者:湖北武戈 进士,10665.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37发表时间:2019-07-08 11:42:15
摘要:文学创作虽然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也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利益,却使我变得与众不同,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看点•红尘】文学让我变得与众不同(随笔)
   一
   首先我得声明一点,作为一个只读了三年半小学的林业工人,谈文学是不是有点太过奢侈?
   然而我却不管那么多,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反正我是深深地痴痴地爱上了文学。尽管我在爱上文学之前也走过一些弯路,但是我心中对文学的痴爱并没有减少半分,反而越来越强烈了。
   当年,在坐了一年教室又上了两年开门办学的小学后,我不得不肄业,告别了我心爱的学校和老师,回家跟着父母一起抡锄把挣工分。其实这是不能怪罪我的父母的,他们是农民,深深地懂得填饱肚子才是第一位的,读再多的书也当不了饭吃填不饱肚子。辍学那年我才十二岁,十二岁干不了繁重的体力活,能挣多少工分?最多只能挣五六分。一年到头出满勤才能挣1800多个工分,按当时生产队的分值算,一年做到头也只能挣到27元的分值,分不了多少粮食,年终还得倒找生产队几十、上百元钱。记得有一年到了年终结算时,我们家还倒欠生产队五十一元钱,不把这倒欠的五十一元缺粮款补上,过年就分不到粮食,为了过年时全家大小能吃上一顿饱饭,我爸和我娘一商量,狠心把家里喂了一年的一头猪装进背篓交给生产队,生产队给评了五十五元钱。就这样,那年过年我家也同其他家庭一样,乐乐呵呵地吃上了一顿不掺野菜的纯白米饭。
   好在我这人从小就有一颗要强的心,总觉得自己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只挣五六分的半劳力工分有点丢人,一心想要挣满劳力工分。十四岁那年秋天,生产队全体男女劳力在一个名叫“八斗课”的地方种小麦,满劳力负责挖麦窝挑大粪(厕所的人粪尿),半劳力往麦窝里播种施肥,我们小孩子则负责给半劳力上粪(用小竹筐往半劳力的挎篮里供粪)递种子。歇伙的时候,我溜出种麦的赛口,悄悄来到大人挑粪的地方,认出我爸挑粪的那担粪桶,趁着我爸没注意,快速地舀了一挑大粪,迅速地挑到种麦的赛口上,也像大人那样用脚拨拉出两块小坪,稳稳地把大粪放在赛口前,然后找到生产队长张建奎,要求他给我派满劳力活,因为我能挑大粪了。我挑大粪的事儿,全生产队的人可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关于给我派满劳力活儿,张队长还是有些于心不忍。因为我毕竟还只是个十四岁的半大孩子,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不忍心用繁重的体力活早早地压垮我。正好第二年春天,公社组织全公社的劳力到欢喜岭挖核桃山,要求每个生产队出三个满劳力参加会战,公社声称要在欢喜岭建一座千亩核桃园。张队长想到挖核桃山的活不算重,就把我派到核桃山民兵连,说是除了每天给记10分工以外,每天还能补助半斤细粮。就这样,我成了正经八百的满劳力,如果能够出满勤的话,每年至少能给家里挣3500多分。
  
   二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生产队长张建奎还是蛮照顾我的。当我们完成了核桃山的建设任务后,张队长又把我作为基建队员派到三岔沟水库工地上,水库建设除了爆破员都是力气活,连长李如春也很照顾我,他看我还是个孩子,就把我派到爆破组,负责炸山石供应石料。三岔沟水库竣工后,我也长成了大小伙子,成为了生产队正式的满劳力,所有满劳力该干的活,我都会抢着去干,因为我不想让我们家再成为生产队的缺粮户。
   当我正式成为生产队的满劳力时,公社搞起了联产到劳,我和我爸被分到油料组,专门为生产队生产花生、芝麻、菜籽等油料。完成任务后不仅给记全额工分,还可以获得超额部分百分之三十的奖励。一九八一和一九八二那两年,一是天公作美,二是我们油料组运气好,那两年的油料生产获得了大丰收,队上除了完成上交成品食油的任务后,队上还将结余的成品油分给社员。
   说到分油,当时还闹了很多笑话,一些社员还老指望像原来那样,过年最多每户分得斤把半斤的菜籽油或芝麻花生油,所以都只拿了个小油瓶,极少有大的装油容器,张队长一看社员所带的装油容器,武断地宣布“这油分不成了”,让社员们都去供销社买大油壶,不买不给分油。社员们当时尽管很不理解队长的决定,但还是乐滋滋地去供销社买了十斤二十斤装的大酒壶作装油的容器。尽管这样,第一次还是没有分完预算出来的成品油,社员们只有再去供销社买油壶,第二次才勉强分完库存的油。我们油料组也仿佛成了生产队的大功臣,走到哪都受人尊重。那年冬天,整个村子的上空都弥漫着油炸食品的香味儿。
   一九八二年的下半年,全公社才开始土地到户,我在参加盘存完生产队的土地山林资源后,瞒着我爸报名参了军,从此结束了我捏锄把修地球的劳作历程。
  
   三
   参军后,我明显地感到自己所学的那点文化知识根本不够用,根本无法适应军事训练的需要。于是我便偷偷报考了“《绿洲》文学创作函授”。说起我报考“《绿洲》文学创作函授”的动机,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可笑。我当时的本意并不是喜欢上了文学,而是不想输于其他战友,总想着文学是个好东西,它能滋养得我比其他战友有修养一些。
   在部队那几年我并没有从事写作,而是把在文学创作函授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军事训练之中。这事现在想起来是不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我确实是这么做的。训练中我用文学理论来丰富军事理论,并从中找到新的训练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的训练主科目是高射机枪,一挺高射机枪上有千余个兵器部件,一般很不好记,我于是便采用学到的文学理论,将兵器部件的名称用途编成好听又好记的歌诀,让班上的新战友按照这个歌诀去记去揣摸,结果在每次的军事考核中我们班一直在全排名列前茅。营里首长每次抽查我个人的高射机枪理论,我能在蒙着眼睛的情况下,快速地拆装机枪并且熟练地报出兵器名称和用途。
   我在“《绿洲》文学创作函授”班上所学到文学知识正式运用到写作上,是在我退伍后的一九九三年。那时我在关防乡林业站工作,曾被政府派到回龙管理区工作,党委宣传委员张广根同志看到我写给政府的工作报告很像那么回事儿,就动员我写点新闻啥的,以此宣传关防乡在各项工作中的成绩。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新闻只是一句话新闻,曾被业内同行戏称为“韭菜叶儿”。那是我们回龙管理区帮助贫困户秋播的事,我只是实时报道了回龙管理区于某年某月某日帮助贫困户某某购买化肥多少斤麦种多少斤,播种面积多少亩,在报纸上只占一指宽的三小行内容。
   后来,我的新闻越写越大,上省市报头版头条的机率也越来越多,而且多次发表一个整版的新闻通讯或调查报告,再后来竟然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余秀武这个名字也成了全县家喻户晓的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县的县委书记县长是谁,但是却没人不知道余秀武的。
   由于新闻宣传的需要,我在写新闻的过程中接触并使用最多的文学体裁是报告文学和小小说,因为报告文学可以比通讯写得细腻而又生动,而小小说则是对新闻人物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因此,在我所写的3000多篇新闻稿件中,报告文学和小小说就占了五六十篇。但那时还不算真正的文学创作,只能算是新闻宣传的一种补充。
  
   四
   我真正开始文学创作是在2015年4月加入江山文学网之后,记得我刚加入江山文学网后,感觉江山文学网与某些文学论坛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有暖心的编者按语,那时不知是想显摆自己“有才”还是想在江山文学站稳脚跟,于是便翻出许多写新闻时创作的小小说和一些还算不得散文的散文随笔作品,一股脑儿地投到江山文学的相关栏目。江山文学网那个时候还分个系统和社团,系统和社团都有着相同的栏目,尤其是系统各栏目的编辑特别细心和有耐心,无论我投的什么体裁的文章,除了涉政和较为敏感的文章外,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予编辑发表出来,有时一天投稿四五篇,全部都给予发表。我那时也不知道江山文学网的文章还有精品和普通之分,只要文章发表了,好像就有了成就感。感觉自己是多么“有才”一样。好在我在努力显摆自己的同时,也没忘了创作新作品,像《感谢微信》《前世今生》《生命倒计时》《并非虚构》等等,就是我在加入江山文学网后创作的小说作品。
   江山文学网不仅是激发我文学创作的园地,也是发现人才的地方,想我从前写过多少新闻作品,除了让某些官员感到恐怖之外,并没有谁会“看重”我的写作才能,而我在加入江山文学网的半个月后,当时系统短篇小说栏目的主编紫玉清凉老师因为看中了我的创作潜力,动员我加入到系统的编辑团队,刚开始我也不会编辑文章,每篇文章的编者按语都经过紫玉清凉老师的反复修改。后来散文栏目主编和前总编古渡老师的帮助下,我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系统栏目解散后,我就近加入到看点社团,我当时本来只想着能在看点社团继续从事文字编辑就行了,可是只留阳光社长却让我担当起社团总编的重任。
   在担当看点社团总编之前,由于我一直在江山文学网系统的短篇小说、散文栏目、剧本栏目和微型小说栏目担任编辑,我们县作协主席杨世春正是看中了我这一点,便将本县作协主办的文学季刊《天河》交由我担任执行主编,并且介绍我加入了湖北省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虽然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也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利益,却使我变得与众不同,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我现在已经把文学创作当作我毕生的追求,虽然无望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但至少可以增加我的个人修养。
   县作协主席之所以把《天河》交给我来主编,主要是看中了我不为名利只为作者服务的理念。当然这是他后来私下告诉我的。
   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与众不同,我暗自选择了在文学创作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

共 37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了武总的这篇随笔,钦佩由心而生。想不到只读了三年半小学的武总,能够有如此成就。老实说,作为社团的编辑,每次编辑武总的文字都有一种非常轻松的感觉,而在标点符号等等的掌控上,可以说,武总不但严谨,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回到本文上,武总的这篇文章从十二岁辍学那年开始,写到了曾经为了挣满劳力工分,是如何一步步努力的。从文章中可以看到,不管是种地还是当兵、参加“《绿洲》文学创作函授”,及至后来写新闻,成为江山文学网的社团总编,武总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风采的。为武总精彩的人生点赞!欣赏佳作。荐读。【编辑:兰花悠悠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71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9-07-08 11:44:30
  由这篇随笔,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武总。钦佩之余想给一个大大的点赞!
回复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08 14:45:36
  感谢兰花副社的赏读和点赞,写文章方面还得向您和阳光社长及众多老师学习,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
2 楼        文友:樱雪        2019-07-08 13:42:11
  文学可以让每个人变得与众不同。老师以自己的经历为依托,道出了文学的魅力所在。欣赏美文,学习了。祝开心。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08 14:46:46
  非常感谢樱雪总编的赏读。是的,我个人身上散发的魅力全都是文学赋予我的。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08 14:44:11
  感谢兰花副社的及时编辑放出并写了如此暖人贴心的编者按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4 楼        文友:奇异果        2019-07-08 15:07:35
  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文学道路上,武总严谨,执着的精神令人钦佩,向您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08 15:58:21
  感谢果果助理的赏读,我会倍加努力的。
5 楼        文友:蜈蚣山人        2019-07-08 16:21:22
  除了佩服,还佩服。我读了十几年书,一生却只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
我心安处是故乡。
回复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08 20:56:50
  蜈蚣山人老师太过谦虚了!
6 楼        文友:王友明        2019-07-08 18:25:35
  读了老弟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又感同身受!因为我们俩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自从小学未毕业就参军入伍以来,正是新闻与文学让我们与众不同,在这一点上,我是深有感触和体会的。感谢老弟奉献出这样一篇满满正能量的文章,一定会对所有的文学爱好者以激励,以启迪!
回复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08 20:57:57
  感谢友明大哥的关注和雅评。是的,我们两个不同年代的军人还真有点相通之处啊!
7 楼        文友:桃林花卉        2019-07-10 19:48:16
  钦佩!湖北武戈总编。他山之石,学习的榜样!
回复7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10 20:51:37
  非常感谢桃林花卉老师的关注和赏读!
8 楼        文友:寒江玉笛        2019-07-14 20:36:52
  苦难使文学更厚重大气。
回复8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15 07:01:55
  非常感谢寒江玉笛老师的关注和赏读!
9 楼        文友:天趣        2019-07-17 21:50:35
  干一行
   爱一行
   步步与众不同
   行行出彩
回复9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17 22:04:48
  感谢天趣老师的鼓励!
10 楼        文友:清扬婉约兮        2019-07-19 11:22:42
  拜读佳作!
清扬婉约兮,原名谢琼芳,江西修水人。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散文多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大江文艺》《学习强国》《安源工人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江西投资简报》《江西赣能杂志》《边城晚报》《修水报》等报刊杂志。
回复10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19 14:30:38
  感谢生命花老师的赏读!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