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探访印尼(散文)
从北京乘坐飞机,一直朝南,大约飞行7个半小时,便抵达了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登巴萨国际机场。走出机场大门,当地女青年立即迎上前,热情地给每一位游客戴上一串淡黄色的鲜花项链,一股浓郁的芬芳瞬间包围了我。这就是印尼的国花,称作鸡蛋花,大街小巷、民宅王宫随处可见。
这是一个充满热带异国风情的千岛之国,由大大小小17508个岛屿组成,我所游玩的巴厘岛无疑是诸多岛屿中最为耀眼的明珠。5天短暂的旅游,我们从乡村到城镇,从海洋到山峦,既观赏了风情万种的人文景观,又体验了秀美如画的自然风光,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货币,财富的象征
如果我告诉你,买一瓶矿泉水需要1万元钱,可能你会说我在忽悠人。然而,这是真实情况,是我们的亲身经历。巴厘岛四面环海,自来水含盐份大,重金属多,一上岛导游便建议我们饮用矿泉水。那日,我们在游玩乌布王宫时,由于天热口渴,便走进了一家超市。因语言不通,便拿着一瓶矿泉水,将印尼卢比摊开,由服务员自己挑选,服务员挑了一张1万元的印尼卢比。我们以为服务员要找零钱,站在原地等着。导游见我们僵持住了,跑过来问清情况后,向我们解释道:没错,就是1万印尼卢比一瓶矿泉水。
人民币与印尼卢比兑换比例为1:2000,1万印尼卢比等于5元人民币。我用500元人民币,在导游处兑换了一百万印尼卢比。由此,我们都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在印尼旅游期间,怀揣至少千百万元,摇身一变,就是大富翁了。
当然,这是玩笑话。印尼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总体来说比中国要差,用接待我们的当地导游的话说:差距至少有20年。在印尼旅游期间,很少看到豪华汽车,时尚楼宇,甚至连通往著名的旅游景点“恶魔的眼泪”,道路是沙石铺的、许多载人的汽车是用货车安装的。
非常遗憾,这里商家没有普遍用上刷卡、支付宝,而人民币支付只能在少数年轻人那里行得通。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更相信美元、日元。但是,据我观察,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有钱,又舍得消费,无论在宾馆、旅游景点,还是商店、饭馆,都奉为座上客。
二、交通,流动的音符
巴厘岛马路普遍窄小,除少数繁华街道有上下两条通道外,其余仅有一条道路。经常遇到两车相向而行,得寻找较宽敞的地方错过。正因为如此,政府规定,所有楼房不得高过20米,以疏解交通流量。
与此相适应的是汽车,路上绝少看到40座以上的大交通车,我们乘坐的巴士车有26座,在当地还算比较大的车。我们一路行驶,人坐在巴士车上,行李有另外一辆货车运载。许多旅游景点的摆渡车系货车改装,车箱上安装两条长椅,围上帆布篷,极其简陋。私家车的排气量也很小,一般都在1.6L以下,以日本生产的厂牌居多。
于是,摩托车有了施展之处,其规模绝不亚于当年北京街头的自行车大军。稍繁华的街头,但凡红灯一亮,只见车道内、车缝中,被摩托车塞得严严实实。绿灯一亮,千军万马像蝗虫一般浩浩荡荡一大片。我们居住的别墅,地处较为偏僻的郊区,门前一条马路,约5米来宽,我特地早起观察。但见摩托车川流不息,呼啸而过,若要过马路,得十分小心!瞅准空档。
巴厘岛的交通实行“左侧通行的原则”,这是西方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产物,如我国的香港、澳门。果然,听导游介绍,荷兰人曾经统治了巴厘岛34年之久,如今岛上还有许多建筑充满荷兰风格。
马路上,行人,汽车、摩托车交织在一起,形成平面交通流,非常杂乱。由于摩托车多、速度快,我们走在马路上倍加小心,左躲右闪,生怕被撞上。我这个与交通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交警,都不能适应,过马路有点胆战心惊。
交通,被喻为城市的交响曲,行人、汽车和摩托车便是流动的音符,交警是乐队指挥。我估计再好的指挥家,在印尼的街头都难以指挥好和谐有序的交响曲。
三、家庭,社会的细胞
导游在车上不止一次地说道:印尼的男人可以娶4个老婆,娶老婆的目的就是养活自己,繁衍后代。所以,男人什么事都不干,每天聚集在一起侃山,等着老婆做饭、生孩子。娶的越多,分工越细,老婆们就是奴隶,而男人就是奴隶主。
围绕这一话题,满车的游人都饶有兴趣地议论了好几天。不管是真是假,在印尼旅游期间,我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印尼的女人身上,想了解她们的真实生活。印尼女人一般长得身材瘦小,肤色稍黑,有点类似于我国广东、广西的女人。
那日早晨,我们走出宾馆大门,看到门外停着一辆大货车,上面拉的是黑煤。两个女人正站在上面,光着赤脚,吃力地挥动着铁锨往下铲煤,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衫。一个壮年男子,脚趿着拖鞋,站在车下看着她两干活,那神情似乎非常悠然。
这男子与这两个女人是什么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立即想到了“一夫多妻”这个敏感的字眼。如果在中国,这类现象恐怕很少出现。
事隔两天,我们去蓝梦岛游玩,中途换乘轮船时,站在一旁等待卸货。只见七个女人从船上将一大堆货搬下来,然后顶在头上,运送到几十米远的岸上。这些货物显然份量不轻,因为还有几十公斤重的煤气罐,就顶在头上。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群女人惯于劳作,历经磨难。
细细观察,这群女子年龄有大有小,有那么一二位虽肤色黑了点,但也楚楚动人。而船上的两位男子,袖手旁观,丝毫没有帮忙的意思,更没有怜香惜玉的感觉。此情此景,让站在一旁观看的多位中国女游客深有感触,连连说:还是中国女人幸福!
由于没有机会去更深入地了解她们,只能根据观察了解个大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印尼女人勤劳、能干,在家庭里承担重体力活,也没有男女平等之说。此外,印尼婚姻法规定男方可以向法庭申请一夫多妻,但前提是必须征得女方同意。
四、家庙,建筑的艺术
印尼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但巴厘人却信奉印度教,这也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岛上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设有相关的建筑或标志,甚至连繁华的黄金地带都有供奉神灵的场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朝拜时非常虔诚,要用净水“甩露”,先清洗上香的地方,然后退后施礼,上前甩水,又退后,反复做过这个动作后,最后上香。
然而,使我们深受震惊的还是家家户户修建的家庙,这些家庙林立于庭院之内,甚为醒目壮观。导游告诉我们,家庙是用来供奉祖辈的,有多少座就有多少代,类似于中国的祠堂。家庙还有一个作用,能够大致反映一个家庭的基本状况,也就是说越是富有的家庭,家庙修建得越大越好。为了近距离观察这些建筑,我特地咨询过当地导游,得知可以拍照。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些家庙的制作特别精美,雕刻的神像千孔百面,形态迥异,充满丰富的宗教想象力和生动的艺术创造力,堪称建筑艺术珍品。
然而,也许是宗教信仰的使然,民族习俗的不同,许多神像看起来面目狰狞,非常吓人,圆圆的大眼,长长的獠牙,阴森的背景,令人望而生畏。而且,就在自家院子里,成天与主人相伴,如果在中国,估计绝大多数家庭都接受不了。
有两个清早,我趁人家还没起床,隔着围墙朝里观看。这些家庙修得非常精美,设有神龛,形似小塔,既有木质的,也有石质的,色泽艳丽,上面都有栩栩如生的雕像。这真是一门独特的建筑艺术,令人赏心悦目!说实在的,我对巴厘人的信仰,对这些建筑艺术的内涵一无所知,但却深深地震撼了!感觉有一股强大的气场紧紧地裹挟着我。那天早晨,周围是静悄悄的,家庙是阴森森的,感觉内心正在接受神灵的洗礼!艺术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