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祝福丁香】夏日熏风中,游览山水古城(散文)
一、夏日游太平街
曾经为了给母亲找纽扣,我在长沙古城里的大街小巷穿梭,到了太平街口旁的小商品店及附近的布市场。但那次与太平街口擦肩而过,直到慕名去参观贾谊故居,才真正走进这条古街。
那年的夏天,太阳是那么火辣,长沙这座火炉的酷暑没让我退却,依然我行我素地寻觅古街的名胜古迹。那天,我从解放西路的人行道走向太平街,看到灰色的石牌坊立在街边,就快速走了过去。透过石牌坊往里看,真是天上人间两重天啊!一条麻石板路穿过南北,古韵十足的矮小店铺排列在窄窄的麻石板路两边,熙熙攘攘的游人撑着各色遮阳伞。里面的古朴与外面现代化的大街形成鲜明的对比。
踏上麻石板路,左边小巷上空的油纸伞吸引了我,我在五颜六色的油纸伞下徘徊。被旧时光浸染的小巷留有岁月的痕迹,游客的到访打破了这里的寂静。我在油纸伞下拍摄了几张照片,就去寻觅贾谊故居。回到了麻石板路,一堵高大的灰色砖墙立在石板路边,贾谊故居几个字刻在门框上的墙壁。从开着的门往里看,有一道屏障挡住了视线。一行游人在排队,他们手拿着身份证,说可以免费领票参观。我非常惊奇,第一次知道有免费的景点。
贾谊故居被誉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会来参观故居里的景象,并留下诗文。走进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贾谊故居,我就阅读贾谊故居的简介,这里又叫贾太傅古宅、贾太傅祠,被誉为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在此居住三年多。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思绪家、文学家。他所著的《过秦论》《治安策》是历代帝王、谋臣必修的典籍。
贾谊古井旁的柑橘是贾谊当年所栽,墙边一丛竹子在风中摇曳。古井在亭内,小亭的对联取了杜甫的诗句“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古井名为“长怀井”。石碑上的简介,描述了长怀井的历史,它是故居原物,待在故居有两千多年了。随游人走近古井,探头向下望,黑乎乎的。古井见证了古往今来的岁月,我们可否打捞岁月的波澜?
进入故居里贾太傅祠,中间是贾谊的雕塑,正襟危坐的他很儒雅,有翩翩学者的风度。墙壁上展示有他的辞赋作品《鵩鸟赋》《吊屈原赋》,开议赋之先河。这里展览了贾谊的著作,记得曾经读过其中的《过秦论》,那时才慢慢知晓秦时明月汉时风是文人的吟唱,历史的发展是以战争作为代价的。席卷天下、囊括四海,是帝王并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不施行仁政,天下英雄就会揭竿而起。
小院后是贾太傅殿,陈列了贾谊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出土文物、影响贾谊故居的历史灾难事件等。
最里面的寻秋草堂为清代所建,是纪念贾谊的场所,明清时期的官员和社会名流参拜贾太傅祠后,会来草堂吟诗作画,观赏古城风景。这座草堂坐落于树木苍翠的庭院,站在二楼,可以尽看全城景象。那时四周房子矮小,对岸的岳麓风光尽收眼底。有人说寻秋草堂因刘长卿的“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而得名。
从寻秋草堂往外走,见到墙壁上清代的一幅画,描绘了长沙古城、湘江水域和对岸的岳麓景象,原汁原味展现了旧时风貌,令人感叹不已。右边墙的碑廊充满书卷气息,这是湖南巡抚及名士撰写的碑记和文人墨客参观贾谊故居写下的诗文。据说有三千多篇诗文,碑廊有其中的二十一篇。
从贾谊故居出来,就是观看太平街景色和品尝美食了。店铺林立中,见太平粮仓位于湘江那一侧的街道,粮仓建于清咸丰年间,是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粮仓是白墙黛瓦,“天下太平”四个字醒目地刻在白墙上。离粮仓不远处的麻石板上刻有龙的图腾,“天下太平”四个字铸在图腾中间。见到这些,才记起石牌坊墙壁前立的石头上的“为万世开太平”几个字,恍然大悟,这都表达了百姓的美好愿望,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世太平。
白墙灰瓦的二层楼建筑有拱形的大门,墙上“美孚洋行”几个字让人想起老电影的情景。有人说楼上有天心区非遗展示中心,分记忆中的色彩、记忆中的味道、记忆中的欢愉几个部分。我没有上楼,太平街就是古城的缩影,街上的汉服店、美食店、古戏台就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记忆中的湘绣独具魅力,属于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色泽鲜艳富丽,绣品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湘绣之乡在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的沙坪,湘绣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次去街上的湘绣店,都被国色天香的牡丹和苍劲的迎客松绣品所吸引。后来到了外地,见到绣品就会徘徊期间,很钟情绣花的裙装。
记忆中的味道,对于长沙人来说,就是火宫殿的传统小吃,每次见到这些美食,都让人垂涎欲滴,臭豆腐、红烧猪脚等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经去三王街附近的火宫殿,才知这里平常不仅有美食,还有人唱戏,到了庙会就更热闹了。那次边观看师傅现场制作地方小吃,边等文艺爱好者表演古装剧。火宫殿庙会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忆中的欢愉是什么?传统的艺术表演伴随我们成长,见到有人表演花鼓戏,就会把思绪拉回到追戏看的童年时代。难忘小时候看的皮影戏、湘剧,这些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回味无穷的表演,如今也列入国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到太平街与西牌楼交汇处,被古香古色的宜春园吸引了。这里还保持着春节喜庆的色彩,朱红色的戏台上悬挂着红灯笼,配上檐下和台前金色的图腾,华美绚丽。这是清末年间宜春园茶楼的旧址,那时只卖茶不卖戏票,常吸引人们免费看戏。
太平街老秤店面很小,挂在店前的称大小不一。这些称让怀旧的人忆起从前买东西的情景,物质不丰富,得防备店主短斤少两,总要上前一步看看称。这制称技艺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遍布太平街的小吃店前常有人排队,超大香肠、臭豆腐、糖油粑粑等都是游客们喜爱的小吃。我到了店前,忘了要减肥,买了臭豆腐,就在街边开始品尝,久违的美味儿刺激着味蕾,哪管身材横向发展呀。
回头看另一街边美食店人满为患,我走向岁月尘封中的又一条小巷。那些木门里的云烟旧事飘散在时光中,我们这些匆匆过客不能捕捉似水年华的情愫。
在太平街徜徉,热闹中不失古朴,旧时光的街景如影随形,有时恍若梦中。徒步丈量着麻石板路,走向解放西路,感恩能在闹市中寻访古迹,但愿万世太平!
二、游走在青山绿水间
雨后初晴,匆匆回乡下,沿路依然是轻盈盈的水蓝莹莹的天,一切熟悉而又陌生。熟人之间寒暄,他们说的是夏季又要下暴雨,江河进入汛期,我期望的是去江河边走走,看看青山绿水。
车子沿着舞水河行驶,让人记起河边美味的芷江鸭。舞水,也叫潕水,古时称作巫水、无水,是沅江的支流,属五溪之一。到了离芷江城不远的机场,大家就下车了。这里我来了好几次,最早是儿子上幼儿园时,我没有观赏景点,只是小心看护他。那次与儿子在芷江机场的草坪玩耍,似乎来到了大草原,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草丛土堆中,不时见到骏马和骆驼。玩累了,就与儿子骑骆驼拍照。胆小的游人被动地在大草坪上骑马走过,马绳被紧紧攥在赶马人的手中。南方人不善骑好射,没有草原上骑手的矫健风姿,只是胆怯地试试骑马的感觉。几位同行的好友去练车,不一会儿消失在机场的草丛中。据说这机场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修建了,小时候听闻,老家就有人被抓壮丁来修机场,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站在这昔日的军用机场上。战争结束后,百姓安居乐业,军用机场一度成了旅游观光的景点。时光飞逝,十多年后再次到访,儿子已长大成充满青春活力的小伙子,芷江机场旧貌换新颜,已有民用航班,可飞往北京、广州等地。
离开芷江机场,我们来到离城七里的七里桥村磨溪口,参观芷江受降坊。选在芷江受降,有三大原因:一是芷江是兵家力争之地,被称为“西南门户、黔楚咽喉”,有当时远东第二大机场。二是芷江是军事重镇,是抗战时保卫陪都重庆的,驻扎有大量军事机构,精英部队,先进的空军部队。三是雪峰山会战取得抗日战争转折性胜利,战略总部在芷江。
白云蓝天下,受降坊游人如织。儿子小的时候我们曾来过几次,亲友们在景点参观,我从没细细观赏过,一心都在照看他,生怕被陌生人拐跑了。如今再次走在令日本人紧张得擦汗的受降地,不由感慨万千,这次芷江之行又可积累素材了。
这座世界上唯一的二战胜利纪念标志建筑,被称为芷江受降纪念坊。这中国式凯旋门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观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坊四柱三门,用白石砌成,造型像一个“血”字,寓意深刻。坊上中间两柱对联为“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英勇的中国军队威震四方,取得抗战胜利,芷江名城传千秋。
中国战区洽降会谈旧址、受降纪念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兵器陈列馆、受降亭组成受降坊的景点。走进受降纪念坊的受降会场,陈列的桌椅、沙发都是当年的原物。中国战区中国接受日军洽降会议举行的塑像,还原了当年的历史画面。会场正前方墙上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两边对联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横联为“天下为公”,总理遗嘱的文字在画像正下方。中国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最后取得抗战胜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在伟大祖国复兴时期,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热爱和平,砥砺前行!
离开芷江受降坊,我们在地处武陵山脉南麓的山间奔驰。芷江,古时属于“五溪蛮地”,溪河纵横,群山起伏。来到龙津风雨桥已是下午,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的芷江风雨桥,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全桥木质结构,没有一钉一铆,工匠得到了鲁班的真传。风雨桥集侗乡建筑工艺与当代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工艺精湛,堪称艺术珍品。横跨舞水河的侗乡风雨桥,深蓝色的琉璃瓦,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白色的屋脊和檐口,与绿色的河水相辉映,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桥上几座凉亭坐着游人,爬上观赏亭,观看舞水风光,心旷神怡。这是世界第一大的风雨桥,是我们的民族侨,古朴的建筑风格,精雕的工艺,让人敬佩设计者、建桥者的智慧和巧夺天工。能遮风雨的桥中商品琳琅满目,儿子在桥上买了一个发卡做礼物打算送给他外婆。走过近两百米长的风雨桥,与行色匆匆的人们擦肩而过,偶遇了受降坊的讲解员,不免感叹,真是人生无处不相逢啊。
行至舞水岸边的和平广场,跳广场舞的女士已陆陆续续翩跹起舞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不是古时相爱男女约会的画面,是当今最流行的跳舞健身场面的写照。
来到群山含翠、云烟缥缈的水电站,夜幕快降临了。据说国家领导人曾来此视察过工作,放眼看水的上游,有几栋木房子坐落在岸边,暴雨过后的库区水并不浑浊,黛色的群山屹立在水一方。几天旅途奔波,我已疲劳至极,洗漱后就睡下了。第二天醒来已是八点了,我惊喜自己十多年后第一次早上八点才睡至自然醒,多么难得啊。
清晨站在水边,犹如来到了仙境。平静如镜的水面倒映着青山绿树,几座木屋临水而立。在天然氧吧休息一晚,喝一口青山幽泉,置身如画风景中,寄情山水间,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