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洛带古镇寻踪(散文)
周末,我们一家人去洛带古镇游玩。车子一路顺风,不多时就到了洛带。洛带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龙泉驿,地处川渝古商道。洛带在汉朝时期就形成了街道,三国时期商户逐渐多了起来,到了宋朝就成为了商业重镇。明末清初,四川浩劫加剧,洛带荒凉,清朝中后期经过客家艰辛耕耘,再兴繁华。洛带古镇历经三百年,虽然沧桑废兴,客家移民,但乡音无改。洛带古镇既成中原古意,又沐南国春晖,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到今天,洛带古镇迎合经济发展趋势,在原有基础上努力发展自己,已经成为世界的洛带。洛带古镇是“中国内陆神奇的客家王国”,是乡愁凝聚的文化古镇热游地,是亲山亲水、生态健身的心灵驿站,是艺术、文博精彩纷呈的文旅博览园。
洛带镇名与三国故事有关,传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在此游玩时,曾将自己的腰带遗落在了此地的一口井里,遂有了之称,逐渐演化为今名。洛带真正成为一个极有特色的古镇,还是在明末清初移民文化进入以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大批移民进入四川,在洛带落户的移民既有广东、江西、湖广(湖南、湖北)等省移民,其中尤以客家人居多,以致洛带居民中客家人占十之八九。客家人在此定居,带来了他们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善于在逆境中奋斗的客家精神和客家话(当地人称土广东话,与原籍的客家话有差别)。由于独具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洛带被称为“西部客家第一镇”。
洛带古镇分为老街和新区,老街为一街七巷格局和清末民国初期老建筑。保留着童子会、赛歌会、水龙节等传统习俗,保留着南华宫、万寿宫、禹王宫、客家公园等移民文化遗存,也保留着九斗碗、伤心凉粉等客家吃食。老街临山面坝,颇具气势。古镇的牌坊就在公路边上,简洁明快的构造,古色古香的街景,玲珑剔透雕刻吸引了大批游客。街头的字库塔,是客家人耕读传家传统的历史见证物。挺拔向上的风火墙,象征着客家人的奋斗精神。老街的石板路,留下了客家人艰苦创业的足迹。街道不宽,七拐八湾,一渠流水沿店门口经过,给古镇带来了灵气。老街上有古老的商业会馆,会馆是移民文化的标志。洛带现存四个会馆,是四川古镇中保存会馆最多的地方。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广东会馆,因供奉南华道人庄子又称南华宫。南华宫内的陈设反映了客家人恪守规矩的传统。湖广会馆因供奉大禹而又称禹王宫。江西会馆因供奉在洪州得道升仙的许真君,又称为万寿宫。川北会馆以前在成都市区,后迁移到了洛带。老街店部琳琅满目,各种特色小吃香味浓郁,使人不得不尝。伤心凉粉看起来和我们家乡的凉粉是一样的,但为什么要叫伤心凉粉呢?于是我要了一碗品尝,结果还没有吃完就泪流满面了,那个辣味真正结实呢,叫人不伤心不由你。
依着老街新修了不少文化设施,其中一座二层的书店吸引了我。我刚一踏进书店,就被一股书香味儿冲荡了心扉,真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在当前都市社会快节奏生活冲击下,人们不甚读书,只是看着手机,玩着微信,消费着快餐文化,享受着奢侈生活,而在古镇却有这么一个读书的好地方,真是太美妙了。从里边翻书人的脸上,我读出了他们的心曲,多数人只是在这里休息休息,他们随便翻一翻书,表现出了相当的绅士风度,让路人也知道他是个读书人。只有少数人是需要读书的,他们正襟危坐,认真地读着。沿二楼的楼梯墙面上,悬挂了一些文学及生活类书籍,游人边上楼边欣赏。二楼的书桌上坐了不少游人,有人在翻书,也有人在看手机。
这里有个新修的戏楼,戏楼口就是文化广场,十多个农民推着鸡公车载着游客转圈子。那个鸡公车就是我们那里的独轮车,只不过在车头上安装了扎制的公鸡而已,当然,坐鸡公车是要收费的。有一台八抬大轿也抬着游客晃晃悠悠的在广场游走,一些游客为了满足坐轿的感受,纷纷掏钱体验。广场前边是一座酒楼,楼下就是鱼池,游客在上边喝酒观景,吃茶垂钓。在老街与新街的接壤的公路边上,修建了不少古色古香的茶楼、酒店和小吃城。沿着这些酒店走进去,就看见了一座圆形“土楼”,只不过“土楼”是现代化的建筑,是用钢筋水泥修建的。进到院中朝上看去,我们就好像观天的井蛙一样,只看到球形的天空。井蛙说,天有筛子大,游客说,天有一个篮球场大。这个“土楼”有四层,每层都展出着洛带一带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以菩萨居多,也有各个朝代的名人,充分展示了洛带的昨天。“土楼”雕梁画栋,既有古建筑的元素,又有现代建筑的元素,给人以精美之感。“土楼”中央还修建了亭子,设计了座椅可供游客休息。看到这儿的“土楼”,就让人想到了福建的土楼,那些历经200多年也完好的土楼才算得上真正的土楼,那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是全部是用泥土夯筑起来的。
洛带古镇处处包含着文化元素,不管是吃酒、喝茶、购物都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吃酒讲究猜拳行令,喝茶讲究头道二道,购物讲究问祖寻根。吃文化是这里的特色,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大凡来这里的游客,人人手里拿着吃货,一边走一边吃,一边看一边问,手里的还没有吃完,遇见没有吃过的东西,继续掏钱抢购。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就拎着大包小包,喜笑颜开。
在洛带古镇的对面,又兴修了一座大大的山门,上边写着“博客小镇”四个大字,山门是大理石构造,门口两边站着两头大象,栩栩如生,迎接游人落脚。进得门来,在右手有一处喷泉,水柱冲天。喷泉下边就是一条人工开出的河道,可惜里边没有多少流水。
我们随便在新区走了走,看到的大都是现代化的仿古建筑,一些商部还没有人经营,门死死的锁着,有文化经营企业和协会等等,可惜这里没有多少游客。也许是当地政府看到洛带古镇游客多,生意旺,效益佳而新修的分流游客的去处。但是,游客的选择不是由当地政府说了算的,你必须拿出一个别人没有,独占鳌头的景点来,才可以发展起来。洛带古镇的兴衰经历了几百年才有了今天,由于距离成都市区近,城市人周末休闲没有多少地方去而热闹起来了。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改变以及职场奋斗压力大迫使他们去寻找缓解压力的去处。于是,周末休闲迅速火热起来,洛带古镇的人气也就旺了起来。今天的游客纷至沓来,是古镇商家诚信待客,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以邻为友的结果。但愿看到一个全新的洛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