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一腔孤勇(散文·旗帜)

精品 【八一】一腔孤勇(散文·旗帜) ——父亲纪事之五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40.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13发表时间:2019-07-15 10:08:33
摘要:在漫长的岁月中,每一个人都深理着一部厚厚的作品,翻看着往昔的笔记,我一次次心动,一次次被泪水漠糊了视线……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明有暗,有曲有直,每一个人站在某一种立场上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方,我感受到父亲在社会实践中满心的纠集,但您一腔孤勇做了您该做的事!您没有混迹在人群中合唱,您弹奏出了自己的单音符,女儿在重新与您对话的时候真有高山仰止之感!您不是先知,但您站在人的立场上关照人的处境,便就有了先知的觉性。

【八一】一腔孤勇(散文·旗帜)
   一
   那年,父亲躺在担架上,被四个壮年人抬到医院的时候,瘦脸如一张白纸,眼皮盖着眼仁,仿佛是那种常见的遗容。母亲被招来时,任母亲怎么叫喊都没有力气抬起来看一眼母亲。母亲握着父亲冰冷的手,两眼转着泪花,说你走时还好好的个人,怎么就突然成了这个样子?
   父亲无语,身体抽搐了一下,嘴角间溢出了血,紧接着哇啦哇啦吐了一盆血……
   医生经过止血急救,透视检查,发现食道、胃囊破裂,急需输血。
   那四个抬担架的壮年人急得哇哇大哭:老陈啊!你可不能有事,大伙可都在等俺们回去报信呢……
   他们的情绪过于激烈,遂被医生关在门外,说病人生死未卜,不能激动,请他们安静。他们急忙用手捂住嘴,却依然无法止住唏嘘。
   母亲也被劝出门外,母亲没有哭,只是两眼呆呆的不知望着正前的哪儿。突兀的变故,使母亲的脑系产生了时间不短的空白。那时,母亲正怀着三妹,孕期反应厉害,母亲似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萧瑟的风呜哇一声吹起,满目是黄沙,她仿佛被推向荒无人烟的寂地四处流浪,没有人陪伴,没有人为她遮风挡雨,她抵不过彻骨的寒冷……母亲无力地靠在墙壁上,胃突然胀满,咕一声,躬腰哇哇呕吐起来。前来探望父亲的领导看见母亲这样子,忍不住为母亲拍了拍背说,别急,咱们全力抢救,应该不会有事的。遂又叹息了一声,老陈啊,你实在老实哩,怎么能把自己搞成这样……
   许多年后,母亲一再描述这个情景,母亲说她不敢看父亲的样子,身体躺在病床上,细细得一条,软得像煮瘫的一片菜叶子,和死人没有两样。问父亲到底怎么成了这样,父亲说饿哩不行了,吃几疙瘩白土,一直没事,就是前天吃的时候怎么也干的咽不下去,伸了伸脖子吞下去,试着不对劲儿,中午回去就吐了半盆血。
   母亲说真是命不该绝。战争年代没有流了血,和平年代吐了两盆子血,吓不死个人。母亲说,当时姐姐在奶妈家生了一身疮,把我奶出去十来个月也没去看一眼,也不知长成个啥样儿,怀着三妹,顿顿不能吃饭,不停地吐啊吐,连院里的王县长都看不下去了,才给母亲送了几斤桃子慰问,要母亲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母亲就要求县长让父亲回来给大女儿看看病,孩儿长起一身疮,日夜哭闹,奶妈都不想养了,要送回来我这样子可怎办?县长才替母亲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让回来看看家。谁知电话打过去,几天之后抬回来个活死人,别说料理家事,连他自己都还得需要别人来照顾。母亲说,怀着老三,一去医院见父亲,她就在肚子里翻江倒海瞎折腾,许是胎儿也有感觉?
   母亲每每提起此事,我们都庄严起来。据说母亲怀我们每个人都是九个月孕期反应,一口饭都吃不进去,五个孩子父亲都不在身边,没有人照顾,母亲是怎样内外焦虑挺过来的呢?我们都不敢想象。
   如今父母都已逝去,成为星际中闪烁的石。有时候我望着星空,总觉得那些星辰在对我微笑,难不成父母在生前没有机会守护我们,逝后在天上默默地庇佑,弥补生前的缺憾?
   其实,他们生前的悲喜就是历史的悲喜。如果作家就是时代的记录员,或许这就是父母生我的本意。
   父亲的吐血令许多官员啧舌,但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必然!
  
   二
   1958年,农业“大跃进”插旗呐喊席卷全国,并且引发了一个错觉:我国的粮食问题基本解决了,农业转向工业,中国的钢铁要在十五年左右超英赶美。于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寓言般地诞生了。机关干部组成了炼钢大军奔赴前线指挥炼钢。为超英赶美斗志昂扬,干劲冲天,从来没有见过国人如此激情磅礴。父亲作为指挥员、组织者奔向一线,他去的地方是杜庄公社。
   他们先是组织人马垒起几个圈,填了些碳,把野地里刨起来的黑石头放在上面,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炼钢工程。
   这时候电话尖厉地响起来,公社书记叫赵顺义,赵书记抓起电话,电话是县委办主任打来的,问说郭庄公社三天炼出八百吨铁,你们炼了多少吨报一下数。
   赵书记的眼睛扯直扯硬了,死活说不出话来,紧张的六神无主。
   对方喊:说呀,等甚哩?
   赵书记的脑系一片空白,三天八百吨怎么炼出来的,他愣乎乎地将目光移到父亲脸上,说老陈不好了……
   父亲说,咋?
   赵书记说,上面要产量哩,郭庄公社三天炼了八百吨……
   父亲说胡诌,把全公社人梱起来三天也炼不出八百吨,能垒起炉就不错了,牛皮不是吹,火车不是推。
   公社书记说,我是问你报多少?
   父亲说,实事求事报。
   社公书记说,人家报八百吨,要不咱就报八吨哇。没等父亲回话就自做主张报了。对方说那好吧,明天派车去拉。父亲夺过电话说,不要派车,八吨也没有,才垒起炉,车来了也拉不上,白耗汽油。
   父亲刚放下电话,还没走出几步,电话又响了。公社书记不敢接电话,父亲接起来,是县委书记的声音:
   老陈吗?你们怎么搞的,人家郭庄三天炼了八百吨,你们是一条线,怎么才八吨?
   父亲说八吨也是假的,没有炼铁原料,汞也不是正经汞,技术人员也没有,凭上年纪人打锅的经验,炼一炉下来落不下一斤铁……
   我看你这是右倾思想,一点“大跃进”精神都没有,回来。
   然后父亲就被招回县里挨了训,说这是右倾机会主义,让他认真反省并作出检讨。父亲说,右倾吧还知道一点,机会主义就完全不懂了。不管怎说,大伙都在一线热火朝天超英赶美,他不能老坐着反省,于是检查自己确实保守,思想不够解放。
   检查过关了,经过思想解放后,又被派到界都公社贯彻精神,发动群众交废铁,当地领导号召群众每户交一斤废铁。
   不料,群众把铁锅、铁勺、铁脸盆、劳动工具都用平车拉来了,父亲一看,又急眼了。党委书记姓郝,父亲说老郝,你让把铁锨镢拉来,明年养种用手抓呀?不能活了今天不管明天吧?再说这生铁熟铁怎么炼?
   郝书记说,好我的老陈哩呀,炼铁办一天要一次数字,就这也炼不下几块铁,我哪还顾上想明年,上面要任务,手头没原料,你说怎么办?
   父亲说你等等,这我得给县里反映一下。
   父亲打通电话,是书记处张书记接的电话。我说老张,现在界都没有铁原料,好多都是好锄好镢,黄岩村赶着毛驴送来的都是上好的劳动工具,这样干明天养种是个问题,县里一定得引起重视啊。
   张书记说,上面要任务,他们不想办法任务怎么完?老陈,你刚交上检查说自己思想保守,怎刚下去又犯糊涂。
   父亲无言以对,他说自己思想保守,只是觉得自己办法不得当,比如后庄大锅炼铁炼成了经验,他却没有摸出可行的法子,谓之保守。但他绝没有意识到打破保守,其实就是做“吹牛”前的准备!吹牛是需要勇气的,父亲怎么也没有培养出胆子来。他从公社走回炼铁工地时,一意孤行把社员们拉来的劳动工具退回去了。
   他说工业重要,农业是命脉啊!
   郝书记说,完不成任务怎办?
   父亲说,完不成也不能把“家当”砸了呀!群众活一天总得吃饭,这是硬道理。
   郝书记认同父亲的决定。俩人在这件事上作了共盟。
   这时一个妇女哭着赶来,说她陪嫁的双门柜子上的锁扣,被丈夫抠出来交任务了,那柜子像两只空落落的大眼睛,她一看见就像娘的两只泪眼,她要找回去,她家就这一件像样的东西,是娘家给了她的铭记,她不交了。然后她就疯狂地找,队长就骂她是后进社员,一点不为国家着想。这样就争吵起来了。
   父亲走过去,让妇女找她的东西,妇女找出来之后,父亲允许她拿走。
   队长说,村里妇女哭闹得人多哩,都还了她们,任务怎么完成?
   父亲说,炼铁也不能打家劫舍呀。得群众自己同意才行,不然失了民心可是大事。
   郝书记说,她家的情况我了解,家是分果实分的,地是国家供给的,国家现在需要钢铁,抠你柜上个铁环子就不愿意了?你人都是国家的了。
   妇女就低头不言了,把手中的东西送给父亲说,就冲你替俺说话俺不要了,还是先国家哇。
   父亲说如果这是你的念想,你可以拿回去。
   妇女啄米鸡似的点点头,抺了把眼泪心满意足地走了。
   妇女走后父亲自作主张要各村把废铁留下,把劳动工具拉回去。带领群众继续在山上找铁原料,没白天没黑夜地倒班干。结果炼下的铁包不成块。父亲觉得这就是拉在铁厂也是废料。郝书记出去“取经”回来说,其他地方炼下的也都是这样子,有些公社拉上黑石头去了阳泉。老陈咱也不要认真了……
   父亲蹲下来低头沉默了,他望着星罗棋布的炼铁“炉”,像小孩子做游戏,而且谁做得出奇谁就是英雄。群众情绪很大,炼铁平调劳力太多,各村地里的粮食收不回去,群众有了言论:“棉花吊了孝,豆子放了炮,玉米高粱发了酵,白菜萝上了吊。”
   这时工地上来了个男人,说老陈,有俩妇女奶憋胀得不行,再憋下去会出问题的。
   父亲说,哪村的,怎么把奶孩妇女也调来了?那还不赶紧让回去奶孩。
   男人说,人家不让,我领她们到邻村找吸奶人也没找下,两个妇女正哭哩,黑夜也不让回去,可怎办。
   父亲站起来跟男人走去。大队队长正训哭泣的妇女,家里有老人看孩,你们急着回去做甚?
   俺扔憋……
   奶憋,孩要死了哩,你不活了?你们哪里是奶憋,我看这是逃避劳动!
   父亲说,这是谁跟老百姓这样说话,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力?这简直是法西斯口气嘛!
   队长说,这是两个后进社员,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心里没有集体。
   父亲说,她们怎么没有集体,扔下吃奶孩子跑这么远来炼铁能说她们没有集体?倒是你,哺乳妇女丢下孩子,晚上回不了家,孩子怎么办?你替她们想过没有?谁不是从娘肚里爬出来的,有谁不吃母亲的奶能长大?她们是母亲,她们心里惦着孩子有什么错,这点人之常情也不懂有什么资格当领导?我看你头一个不称职。还不赶紧安排妇女回去奶孩。以后就在村里安排些活干,不要再来这儿了。
   两个妇女捂着嘴哭得泣不成声,赶紧跪在父亲脚下感恩戴德,父亲对此很意外,急忙躬身扶起来,说这是做甚,不要动不动就跪,我是当官又不是做老爷,出了这种情况,应该是我向你们道歉,我了解情况不够,队长完成任务心急,工作没经验,以后让他们改正领导方法,该跪的是我!
   俩妇女说俺奶了孩还来,只要黑夜让回家就行。
   父亲眼睛潮湿了……
   炼铁办隔几天评比一下,各公社的产量一个比一个惊人。那些报了天文数字的“勇士”们都扛了红旗,只有父亲所在的界都公社扛了黑旗。郝保善书记扛着黑旗出来,讪笑着对父亲说,说假话的扛红旗,说真话的扛黑旗。
   俩人苦笑了。
  
   三
   1959年,风居公社产量报得低,县里觉得有隐瞒产量之嫌,为核实产量问题,让父亲接替了原党委书记之职。
   父亲到任后,前三天到各村察看荒情,地没有锄,谷苗没有挽,节令已经不饶人。父亲即刻召集七个村干部开会,要求干部组织群众挽谷,锄荒草,再不干,一年欠收再所难免。他要干部一一报数,拿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告诉他们他要不折不扣的检查锄荒情况。
   各队纷纷报了完成任务的时间,回村组织安排去了。
   父亲遂从风居板桥沟、黑沟察看,发现地是锄了几下,可草还没有锄掉,只是让土盖住了。一路徒步而上,下边还锄了几下,上边连锄也没锄,荒草比玉米苗子还长得凶猛。进了一堰大地,情景是锄一半留一半……父亲的呼吸有些紧张了,他觉得群众有了对立情绪。你哄地皮,地皮就要哄你肚皮啊!这怎么能保证收程?父亲气呼呼地顺路回到南峪沟,忽然看到几块地庄稼长势不错,心里松快了些。可再往上走谷苗根本没间。到了井沟,那里的群众是锄一堰留一堰,还有的是锄一垄,盖一垄,这办法更绝!
   父亲掌握了实情后徒步六七十里返回了公社,当即把各村干部召来,心里窝着火,表面上装镇静。会场气氛很紧张,到场的人都想知道会议的主题,但谁也不清楚,从父亲的脸色看像是憋着些东西。
   父亲没有开场白,开口就问锄地的情况。
   各村的干部说地锄了,谷苗也间了。
   父亲提高声音问,黑沟、板桥沟是谁的地?井沟锄一堰留一堰谁干的?还有的地下边锄了上边不锄,南峪沟的谷苗根本就没有间,这是日哄谁哩?明年准备喝西北风呀?这地都是咱们自己的,人人有份,多打粮食就能填饱肚子,这是铁理你们不懂呀?要你们这些基层干部是做甚哩,就是想法日哄人呀!
   各队干部慌神了,纷纷讨论说,他怎么去了那么远的地,以前下乡干部可谁也没去过呀。
   父亲叫起井沟、板桥沟、黑沟、南峪沟的负责人,说谈谈原因,为什么要这么干?
   有人说,过去重视平地、沟地,不重视坡地、山地。更多的人说,炼铁平调劳力多,村里就剩下些老弱病残,饿时荒天都不给干了。要是牲口吧能抽几鞭,都是人怎办?
   父亲明白了原因之后火气转成忧虑,他清醒明白地知道领导脱离现实、脱离群众了。群众已经开始给你颜色看了。做为地方官他须得扭转这种局面。

共 90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完第一遍,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的党的干部,人民群众的好儿女。读完第二遍,我沉思了很久,我看到了,陈老师的父亲,是一位把原本善良的人性与崇高的政治理想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典范。只是因为他心里一直坚持着一名共产党员最初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本色,只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相信,那些浮夸,那些虚报,那些形式主义都不是我们党的本意,因此,他在大炼钢铁的时候才能实事求是地说真话,报产量,才能让群众把农具退回去,才能让那位妇女把自己仅留的一点念想拿回去。这位好干部,能真正做到事必躬亲,深入田间地头,发现问题,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解决问题,因为他始终坚信:群众就是国家的根基,失了民心就失了根基!集体食堂,大锅饭,这是我们党在建国初期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作为党的干部,父亲没有能力挽狂澜,但他有决心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把群众受的苦受在前头,用切身行动让群众相信共产党真是带领大家寻摸幸福生活的。这才是真正的远大政治理想,在“父亲”的心里,只有契合实际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才是最远大的政治理想,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父亲”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身体力行,通过自己,让群众相信党的干部,相信共产党(写到这里,一位焦裕禄式的质朴的干部形象赫然眼前,眼前不由一片模糊……)。一切为了党的事业,这正是“父亲”最远大的政治理想。文章娓娓道来,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位优秀的党的好干部形象,也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故事叙述极具地方色彩,强烈的画面感刺激着读者的思绪;人物语言质朴无华却具有尖锐的穿透力,令人叹为观止。为陈老师的文采折服,为这位伟大的父亲、伟大的干部折服。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祝您在八一文学创作愉快。【编辑:今生何求】【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71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9-07-15 10:10:17
  久久无语,向您和您的父亲致敬!您的父亲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干部,为他的伟大深深折服。祝陈老师生活愉快!
今生何求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19-07-15 11:26:31
  总是心意相通!握手!
2 楼        文友:陈亚珍        2019-07-15 11:28:11
  那时候这样的于部比比皆是!此时才知那是初心!
3 楼        文友:闲妹        2019-07-15 16:47:10
  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才是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好干部,我们国家太需要这样的干部了!正如陈老师所说:这才是我们党的初心啊!向陈老师伟大的父亲致敬!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19-07-15 22:47:02
  那时不以为然,从小受父影响,父去世久了,再看这些笔记,字字都在闪光。
4 楼        文友:墨林        2019-07-15 16:58:20
  问候老师!一段家事,一段历史往事,叙述了一位好父亲、一位党的好干部的朴实作为。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19-07-15 22:42:19
  很久没发稿了,谢谢关注!
5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19-07-15 21:22:52
  文好,按好,相得益彰。
   问候敬爱的陈老师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5 楼        文友:陈亚珍        2019-07-15 22:39:39
  谢谢!握手!
6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7-17 13:40:25
  先留个座,再慢慢欣赏。问好陈老师,祝下午好。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7 楼        文友:郑美红        2019-07-17 22:25:11
  向您父亲致敬!我相信父亲的优良品行一定影响着下一代的您们。
8 楼        文友:清扬婉约兮        2019-07-19 11:21:07
  拜读佳作!
作者:清扬婉约兮,本名谢琼芳,曾用笔名生命花。江西修水人。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散文多发表于《大江文艺》《学习强国》《安源工人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江西投资简报》《江西赣能杂志》《边城晚报》《修水报》等报刊杂志。
9 楼        文友:清扬婉约兮        2019-07-21 07:21:02
  拜读佳作!
作者:清扬婉约兮,本名谢琼芳,曾用笔名生命花。江西修水人。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散文多发表于《大江文艺》《学习强国》《安源工人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江西投资简报》《江西赣能杂志》《边城晚报》《修水报》等报刊杂志。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