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赏析)
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品读《有一种心态叫放下》
张昆
读书能引领生活,能指导人生实践,一直以来,总想把生活变成任自己打扮的小伙子,但依旧诸多不如意。近日品读了作家明德风靡一时的力作《有一种心态叫放下》感悟良多,记录下来,与诸位共勉。
品位放下,似清晨的草露,令思想澄澈无比。选择放下,似辽阔的原野,让灵魂自由呼吸。“即刻放下便放下,欲觅了时无了时”乃放下之禅思,“持而盈之,不如其己”乃放下之道解,“心安即是归处”乃放下之儒行,三教归一,儒道佛用不同的语言共同阐述了一种心态的精髓,叫做放下。
曾几何时,社会之巨变带给人们的是思想与行为上同样的跨越,于是乎,舞弊者有之,行骗者有之,暴力者有之,自相倾轧者有之、勾心斗角者有之,何也?中国古老文化中早已有了明确的解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充足的利益,才具有驱动人们的魔力,真相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上,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都必须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君不见无数的青年人初入社会意气风发,但是他们却太天真、太幼稚,他们能够在考试时得到100分,却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中含义。所以他们虽然手握真理,却无法使用,满怀热情的踏入社会,却被撞得头破血流。因为理想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因为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和智者,因为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要想成为这样的勇者和智者,必然需要拥有一名叫放下的心态,将磨难、痛苦和打击时刻放在心头的人,是无法在残酷现实中存活下来的。
在中国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却依然慷慨而行的故事。在西方人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我深信,支撑这种行为的是一种叫做“放下”的心态,而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精魂。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放下代表的绝不仅仅是隐忍和沉寂,有所不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只有放下,才能让自己在需要有所为的那一刻爆发。历经磨难,矢志不移,才叫做信念。放下和拿下,这两个常规看来截然相反的动作,用哲学概念来解释,竟是对立而统一的,只不过一个是因,一个是果。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一次次放下与拿起中渡过的,有激流勇退,才有东山再起。
放下是一种勇气,当我们习惯于将掌声送给那些拿起者的时候,放下者往往处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积蓄着自我的力量。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先生,我国知名企业家,他就是一个敢于“放下”的人。老巨人之衰败,算得上“其亡也忽矣”,而新巨人之再起,正可谓“其兴也勃也”。其实历史也经历了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到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决心和意志也是无法阻拦的。史玉柱,这个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放下”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颠补不破的真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事实上,中国当代的诸多著名企业家们,大多都具有了“放下”的心态。著名企业家王石,在自己的成功道路上就经历了3次“放下”,第一次是1983年辞去广州外经贸国家干部的身份去深圳扛麻袋下海;第二次则是1988年放下了股份制改革带来的将近500多万元收益,这些股份现在值40个亿;第三次是93年万科放下庞大的产业结构,专注做房地产。正是由于这三次放下,这种不惜做减法而专注打造精品产业的态度,成就了万科在当今房地产行业的赫赫有名和领袖地位。
人的一生其实面临着无数个是否“放下”的选择,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古老法则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关于是否“放下”的答案。放下了身心的痛苦,内心才会充满喜悦;放下固有不正确的执着观念,才有自在洒脱的人生;放下你曾经播下的一粒种子,才能收获一棵大树;放下你焦热的烦恼,才能收获一片清凉。我们今天的放下,正是为了明天的拿起。那么面对放下,我们还需要犹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