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红尘】致富诀(小说)

编辑推荐 【看点·红尘】致富诀(小说)


作者:双双喜 举人,3597.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766发表时间:2019-07-18 13:38:53

【看点·红尘】致富诀(小说) 胡耀之是远近闻名的窑匠,会一手砌砖抹灰的好手艺。已近耳顺之年的他仍在建筑队做工,工头是胡家村的村主任胡月到。胡月到很信任也很照顾他,给他开双份的工资。自从胡月到担任胡家村的村主任以后,公务缠身,便把建筑队交给他全权管理。胡耀之不负重托,把这支二十多人的队伍打理得井井有条。大儿子胡河也跟着爹在建筑队做工,只是他有肺咳的痨病,干不了重活,便做些相对轻松的女工活儿。胡耀之想把这门手艺传给他的打算彻底化为了泡影。特别是胡河的媳妇赵霞失踪之后,胡耀之对他更是心灰意冷。一个连家都维系不住的后人,又如何能将他的手艺继承续传,发扬光大。
   这天傍晚,胡河骑着金鹿自行车驮着胡耀之下工回家。拐过十字路口,远远地见巷子里坐着一个人,正打着一副竹板儿。胡耀之一眼就将那人认了出来,瞎汉赖。想到瞎汉赖他自然而然想到了胡北;想到胡北,他想到了他给他毁坏的三件传家宝。胡耀之轻声嘱咐胡河慢点儿骑车,悄悄回家。他琢磨着瞎汉赖反正看不见,他也当做视而不见。孰料爷俩路过瞎汉赖身侧的时隙,瞎汉赖蓦然说了一句:“回来啦?”胡耀之一震,顿住了蹑着的猫步,心中暗忖:看来他就是冲着他来的,不得不应了一句:“兄弟咋个在这里待着啊!”瞎汉赖停了手里拍打的竹板儿问:“你儿子胡北呢?”胡耀之心中有鬼,忙着敷衍:“喔!这几天去了他姑父家里,不……不在家。”话音刚落,不料胡北健步踏出院门,郎然说:“爹!我在家里呢!”瞎汉赖抖了抖毫无表情的面部五官,翻了翻尽是眼白的眼窝,微笑着说:“胡兄弟,你不如你儿子实诚啊!”胡耀之面红耳赤,不再搭言。瞎汉赖又说:“娃儿!我听说前些日子你救人了?好样的!”胡耀之闻言一震,儿子救人他并不知情。胡北也吃了一惊,救赵秋的事儿瞎汉赖怎么知道。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瞎汉赖整天走街串巷,胡家村他也是经常过来,只是听说而已。胡北并不知道瞎汉赖的真实用意,便直言不讳,承认给他毁坏了传家宝,说现在没钱,等将来赚了钱一定偿还。瞎汉赖闻听此言神秘一笑:“娃儿,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不过你将来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偿还得起我的宝贝尚且难说,我就破例给你一个‘致富诀’吧!”胡北眉头紧蹙:“什么致富诀?”瞎汉赖神秘兮兮地说:“天机不可泄露。我不能直言相告,全靠你自悟!”胡北来了兴趣:“悟什么?”瞎汉赖说:“悟你给我毁坏的三件宝贝啊!你好好念叨念叨吧!念叨明白了就能成大事。”瞎汉赖脑袋一扭,貌似对着胡耀之说话,“胡兄弟,本来我也想送你一个‘幸福诀’,可你不如你儿子实诚,我只能送你一个‘隔代诀’了。不过,此诀非彼诀。倘若你悟透了,就不会jue。”瞎汉赖言罢,站起身子提起板凳,打着竹板儿慢吞吞地走了。临走又撂下一句话:“娃儿,记住你说的话!将来赚了钱一定还我的宝贝啊!”胡耀之望着瞎汉赖远去的背影苦笑着念叨了一句:“‘大仙儿’都这么神神叨叨的吗?”
   胡耀之想破脑袋也琢磨不透什么狗屁“隔代诀”。胡北却苦苦凝思瞎汉赖对他说的话,吃饭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想,思量来思量去,脑海里慢慢有了眉目。他学习倒数第一,调皮捣蛋无人能及,然而却是天性聪颖。给瞎汉赖毁坏的三件传家宝是:座钟、瑶琴、关公像。座钟,谐音“忠”;瑶琴,谐音“勤”;关公像,代表“义”。组成三个单词分别是:忠诚、勤劳、仁义。胡北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瞎汉赖给自己的“致富诀”啊!这都能想到,简直是神人啊!神人自有神人的思维方式。天底下但凡大成的人士,都有不平凡的思维模式。这就是神人与凡人的不同,也是富人和穷人的区别。
   翌日,星期六。胡北在村东场院里看到了正掏着梁底学骑车的赵天明,便走过去跟他搭讪,教他骑车子。两个少年玩着玩着来了兴致,胡北提议骑着车子载着赵天明去县城,赵天明爽快得答应了。在某个方面上,他俩有着无尽的默契。胡北迅速解下绑在车后座的横叉木(那时不会骑车的人学习骑车,为了预防摔车伤人,都在后座上绑一根横木),先让赵天明坐上车后座,随即一只脚踏上车蹬子,另一只脚单腿蹬地遛稳了车速,随即麻利地抬腿踏上了另一个车蹬子——他也是掏梁底。
   掏梁底的骑车方式很累人。况且由胡家村去益都县城少说也有三十公里,如此骑过去简直不可想象。但胡北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他心情舒畅。想起了赵秋说过的云门山,山上的寺庙,庙里的和尚;想起了公园里的大象、猴子、梅花鹿还有骆驼。自从赵秋回去以后,去县城成了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想到赵秋,他问了一句:“明子,你知道赵秋在哪所学校上学吗?”坐在车后座上的赵天明摇摇头:“不知道。”
   两人从早晨七点开始出发,直到十点才赶到县城。将近午时,终于爬上了云门山顶峰。胡北生平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寿”字,第一次爬到这么高的山顶。他站在西阆凤亭上俯瞰苍穹,顿觉心旷神怡,不由得感叹道:“真美啊!”赵天明也应和道:“是啊!真美,咱们要是能天天爬就好了。”胡北一本正经地说:“将来等我有钱了,就把这座山买了,安到咱们胡家村村头,咱俩天天爬!”赵天明瞅着他嘿嘿一乐:“小北,好大的口气啊!行,我等着你买回去。”
   二人在东阆凤亭感叹一番,顺着山梁向西走去。走不多远,发现一座大庙,便是东岳宫,宫殿里供奉泰山老母。胡北不知道东岳宫,更不认识泰山老母。他想或许这就是赵秋所说的庙吧!随即旋转脑袋四处打量。赵天明问他找什么。他说找和尚,找了好一通也没发现一个秃头光脑的和尚。
   东岳宫实际上就是孤立于山顶的一座小庙宇,全部用石灰岩垒砌而成。由于年久风化,石灰岩发出白灿灿的光泽,貌似在墙上通体抹了一层白灰浆。庙宇朝南开一个石拱门,门上隔了一道铁栅栏。栅栏后面便是披着红绸的泰山老母塑像。紧挨着栅栏有一座盛满纸灰的石槽,石槽周遭扔了许许多多五分、一毛、一元、五元、十元的钢镚儿和纸币。赵天明瞅着那些面币使劲儿咽了一口唾沫:“小北,我饿了。”胡北明白赵天明的想法,其实他俩的想法如出一辙。谁都想花钱买吃的喝的,可是胡北口袋里仅有的五元钱上山的时候买了两张门票,如今他的兜比脸还干净,而肚子却是咕咕直叫。胡北盯着栅栏里花花绿绿的碎票咬牙说了一句:“掏!”他想要干得罪神灵的事儿了。
   正是燥热时节,又是午时,所以爬山的人并不太多。这个时辰爬山的人大都选择躲在山腰的松林里纳凉,爬到光秃秃的山顶跟太阳作对的一般都是外地赶时间的游客。胡北左右察看一番,发现周遭没人,顺手从地上捡起一根挑火纸用的木棍儿,探着身子将木棍伸进了铁栅栏。棍尖儿点住一张五元面币往栅栏这里拨拉。拨拉一通,觉得伸手能摸到了,将棍子一扔,伸手将那张五元面币掏了出来。胡北兴奋不已,激动地轻声说道:“出来了,出来了。”“啥出来了?”身后传来一个遒劲的声音。听上去不是赵天明。他回头看,见一个身着灰色长袍的秃子站在身后,威严的目光正狠狠盯着他。而一直负责把风瞭望的赵天明却被他掐着后颈牢牢控住。胡北打了一个颤儿,随即缓缓站起身子。他想眼前这位就是个和尚吧!不是一直找和尚吗?和尚来了,横眉怒目地来的。
   “说,你俩一共偷了多少钱?”和尚怒斥道。胡北说:“就这五块。”和尚声音提了一个分贝:“不老实?把你俩送进派出所,到底偷了多少?”“就这五块。”胡北回道。和尚将胡北二人在值班室里扣押了两个多小时,确定他俩只偷了五块钱,并且是首犯,决定罚款五十放行,没有现钱怎么办?便以赵天明停放在山门口的自行车做抵押。
   胡北和赵天明站在山门口不知该往何处去。赵天华更是彻底没了主意,口中不断重复着一句话:“咋办?咋办?”还有六十多里路呢!该怎么回家?胡北并没打算回家,瞅着赵天明说:“别着急,我一定把自行车给你赎回来。”“咋个赎?去哪儿淘置这么多钱?”赵天明愁眉苦脸。“去找我三姐。”胡北说。他知道三姐胡菊在县城里的麻纺厂上班。虽然不知道麻纺厂在哪儿,鼻子下面有嘴,总能打探出来。胡北这个时候表现出了应付突变情况的决心以及沉稳、临危不乱。直到晚上十点,两人才走到到了麻纺厂的门口。门卫大爷进去通报之后,一个女孩儿出现在了厂门口,正是胡菊。
   胡菊长着一张颇为精致的脸。胡北的三个姐姐都随了爹的长相。标准的瓜子脸,立体凸显的清秀五官,长睫毛下秀着一对大眼睛。大哥胡河却遗传了娘的基因,就连痨病也遗传给了他。听爹说娘就是个痨病鬼子,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她依然坚持生养了六个孩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生下小弟胡南以后她还是走了。
   胡菊对弟弟的突然出现表现出无比惊讶的神情,问明了情况以后抬手打了他后项一记:“怎么还学会偷摸了。”胡北知道做下了不是,低头不语。胡菊当天夜里先把他们安排在麻纺厂附近的一家小旅馆住宿,第二天早晨又领着他俩吃了一顿灌汤包,随即将五十五块钱递到胡北手里:“五十块钱是赎车的,五块钱买门票,赎回车子抓紧回去。”她想得很周到。胡北泪眼望着胡菊:“三姐,这些钱我一定会还你的!”“别说没用的了,吃饱了快走吧!我还得上班呢!”胡菊说。
   两个人赎回自行车下到山门的时候天已近晌午。胡北骑车载着赵天明顺着柏油路北去,他又生出了新的想法:“明子,咱们去公园玩玩吧?”他口袋里还有两块五角钱。上山交赎金的时候,赵天华并没有上去,如此就省了一个人的门票。赵天明全然提不起兴趣,哭丧着脸回道:“小北,咱们还是回去吧!昨夜没回家,我爹娘肯定着急了。”“去看看吧!看一眼就走。”胡北回道。他打定主意的事儿必须要执行,旁人的意见难以撼动他的决心。他的脑子里无时无刻都在想象着赵秋绘声绘色的描述:梅花鹿,长颈鹿,大象,骆驼。这些他都没见过,他很想看看它们,就像是在云门山顶想看和尚那般迫切。
   赵天明知道拗不过胡北,便不再说话。况且自行车的方向掌控在他手里。他想上哪儿就上哪儿,他不能左右。胡北自小就表现出了“掌舵人”的主观思想和毅力。
   他们一路打探去了古街,进了偶园,见到了园子里的猴子大象和骆驼,不过看了以后又有些失望。这一块钱一张的门票花得冤枉,这些所谓的稀缺动物与老家的牛、猪、狗、马、骡子大同小异。
   两人用仅剩的五角钱在老槐树买了五个包子充饥,随即趟着坎坷不平的青石板路骑车北去。回家的车速很快,几乎没怎么费力就回到了胡家村。
   回到家赵天明得出一个结论,再也不跟着胡北出去了,简直是个疯子。实际上长大后的赵天明一直跟着胡北闯荡江湖,也正是他的忠诚,成就了他的腾达,也成就了胡北的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

共 41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乡土气息很浓的小说,与之前发表的《秋》似乎有点关联,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是胡北。这篇小说主要叙述的是胡北骑着自行车带着赵天明进县城的故事,进了县城的两个人去了一座小寺庙,此时,两个人因为腹中饥饿便动起了歪心思,胡北居然盯上了栅栏里信众们投掷的钱币了。不料此事被逮了个正着,最后是偷鸡不着,不但自行车被扣押,还得交出五十块罚金。万般无奈之下,胡北只好和赵天明去找三姐胡菊挪钱,好在事情最后得到了解决,而胡北的县城之行也便结束了。小说所写事情虽然不很复杂,但叙事手段非常小说化。欣赏荐读。【编辑:兰花悠悠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9-07-18 13:40:20
  连着编辑了老师两篇小说,感觉老师的小说功底非常厚实。学习了。
2 楼        文友:双双喜        2019-07-18 17:32:49
  辛苦了,编辑老师
热爱文学,所以创作文学;创作文学,所以玩味文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