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和原型不能相互穿越(随笔·家园)

  【八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和原型不能相互穿越(随笔·家园)


作者:侯秋水 童生,661.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28发表时间:2019-07-19 18:15:52
摘要:《红楼梦》做为一部旷世奇书,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诸多谜团。

【八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和原型不能相互穿越(随笔·家园) 《红楼梦》做为一部旷世奇书,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诸多谜团。为揭开这些谜团,历代红学家查阅各种资料,经过孜孜求证,已得到了一些公认的探究成果。就目前来说,在红学研究方面影响比较大的无疑是知名作家刘兴武先生。前些日子,一个偶然机缘我聆听了刘先生的《百家讲坛》。在《百家讲坛》中刘先生不乏真知卓见,但其中刘先生把小说人物的原型穿越到小说中来,以此分析解释小说人物的言行这一点,我不敢苟同。
   《红楼梦》能获得成功,成为传世之宝,无疑与曹雪芹自身经历有关。可以肯定《红楼梦》中的大多人物都在曹雪芹身边活动过,正因为如此,曹雪芹才能把那些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但小说毕竟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小说在创作过程中离不开想像、嫁接和虚构。而现实中的人物一旦进入到小说,他和现实就脱离了关系,只能按照作者构思的轨迹往前流动。因此用小说中人物的原型,穿越到小说中来解释小说人物的言行根本行不通。如果能行通,只能说明小说的创作失败。《红楼梦》做为一部文学巨著,曹雪芹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何况对一个普通读者来说,他阅读的只是小说中的文字,谁会和小说中人物的原型联系起来。下面看看刘先生是怎么把《红楼梦》人物原型穿越到《红楼梦》中来的。
   一贾政、贾赦。按刘先生考据的结果,在贾政、贾赦的原型都不是贾母原型的亲身儿子,贾政好像更近一些。刘先生据此解释贾母和贾政亲热不起来,以及贾政住在荣僖堂,而贾赦住在别院。
   原型不是亲生,而进入小说后是亲生,那么在小说中只能以亲生的来处理母子关系。刘先生认为贾母、贾政关系疏远,并以《红楼梦》二十二回大家在一块集会猜灯谜,贾母把贾政驱走为例加以说明,不过那只是刘先生的一己之见。在我看来,贾政和贾母关系近的很。至于驱赶贾政,那是贾母关心贾政及贾政严肃古板妨碍了大家说笑。即使现在,父亲在身边,感到拘束,不好随意的孩子也很多。
   至于贾政住在荣僖堂作为贾政、贾赦和贾母关系一近一远的证明似乎和刘兴武的原型能对上,但《红楼梦》也提到贾赦住的是旧宅。而这一个旧字就能解释贾政住在荣僖堂的原因,何用亲远之说,况且在现实中兄弟分家,做小的往往更受到照顾。
   二林黛玉。按刘先生考据的结果,林黛玉原型是贾母原型的亲外甥女,所以贾母对林黛玉比对薛宝钗格外上心些。在小说中,贾母和林黛玉的关系本身就比薛宝钗近,这和原型没有关系。刘先生用儿子不是亲生的,所以母子疏远,而奶奶和孙子关系照旧亲热,以说明贾母爱宝玉如命。不过不知刘先生从何得出母子关系疏远而奶奶孙子关系不受影响这样一个判断。从身边的实例看,收养的母子关系是疏远,但奶奶和孙子的关系也亲热不到那里去,起码没有和亲孙子的关系近。
   三秦可卿。刘先生考据的结果秦可卿是皇太子的女儿,依此推测秦可卿是受到皇家逼迫自杀身亡。如果前面几个原型是曹雪芹身边的亲人,有点着边的话,秦可卿的原型则离奇得近似天方夜叹,有关秦可卿原型的种种细节估计只有刘先生能想出来。
   不管秦可卿原型是谁,进入小说后,她就是秦可卿,一个小官吏收养的女儿。理解秦可卿的言行只能按照这样一个出身理解去。再有书中没有出现的文字不能作为评判秦可卿的依据,一个人再高尚再老实再可信空口无凭仍等于没说。
   《红楼梦》小说中的人物是有原型的,刘先生为探究这些原型肯定做了不少的努力。但原型进入小说之后就不再是原来的原型了,根本不能用原型来肢解小说中人物的言行。另外,鲁迅先生说过,人物的原型往往是复合型的,他的头在河南,他的腿可能在山东。可以想像,曹雪芹《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原型肯定有不少复合型的,否则,《红楼梦》不会写得如此生动。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独用一个原型解释小说某一个人物中的所作所为呢。
   用原型解释小说人物的言行,用言行再反证原型,这本身就象证明2=2,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望刘先生三思。
  

共 15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红楼梦》是家喻户晓的作品,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作品获得成功与曹雪芹自身经历有关,在他的笔下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作品中的人物贾政、贾赦、林黛玉、秦可卿都有不错个性的刻画。红学研究专家刘兴武先生有他自己的见解,并做了不少的努力。而作者认为《红楼梦》小说中的人物是有原型的,“用原型解释小说人物的言行,用言行再反证原型,这本身就象证明2=2,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些新颖好有些创意。作者思路清晰,立意鲜明,用翔实的资料,有理有据,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作品富有浓郁的哲学思考。是一篇不错的随笔。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9-07-19 18:16:49
  欢迎赐稿八一社团,祝笔丰。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1 楼        文友:侯秋水        2019-07-19 19:31:23
  谢谢闲妹编辑点评,一点心得,让闲妹见笑了。
2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19-07-20 22:42:05
  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构,硬要穿凿,和现实生活一一对应,是对《红楼梦》的曲解。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侯秋水        2019-07-21 17:44:17
  虚构和嫁接是小说必不可缺少的,小说按照现实生活原封不动拓下来是不可能的。按说这是常识,不知刘作家研读《红楼梦》是怎么想的
3 楼        文友:王博        2019-07-22 07:59:24
  小说中的人物即便有原型也是经过作家改造过的而成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作家创造出来的,它与原型相去甚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带着作家主观意愿活动在小说中。将真的写成假的,这就是虚构。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回复3 楼        文友:侯秋水        2019-07-22 13:25:40
  对,就是这样。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