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鸡蛋(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鸡蛋(散文)


作者:向维鑫 童生,709.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72发表时间:2019-07-19 21:05:16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交通很不方便的地方。小的时候家里穷,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肉,鸡蛋也就成了家里除了肉以外唯一可以称得上是“荤”的一道菜。
   鸡蛋,个头不大,呈不规则的圆形。像大地上散落的不规则石头一样,给世界增添了斑斓的色彩,犹如千家万户的鸡蛋给厨房和餐桌增添了香味;像天空中洁白的云朵一样,让生活的我们漂泊在海角天涯,犹如鸡蛋这般如此简单的活着;它也像是大年三十的一道菜,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鸡蛋对于我来讲,有着不一样的特殊情感,尤其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成了许多家庭必备的一道菜,它的做法简单快捷又方便,比起鸡鸭鱼肉,在价格方面绝大部分的家庭还是能够接受的。
   九十年代初,村里的人很少出去打工,都守着家里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农忙之后也不能闲着,不出去赚点外快,家里小孩报名的一二百块钱费用估计都拿不出来。一二百放在当时那是一笔不少的费用,于是他们都奔波在各个乡靠自己的劳动去补贴家用,离开县远离省去其他地方闯天下的人少之又少。虽然他们没什么文化,但他们世世代代都知道让小孩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是穷苦人唯一翻身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家庭收入不多,绝大部分人的生活过得还是很艰辛,但村里人与人之间其乐融融,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比起现在来讲人情味更浓郁,乡情味更饱满。有一句俗语叫“大人盼赚钱,小孩盼过年”,在我们小孩的世界里过年过节才是一个家最富裕的时候,无论家里多么穷,父母也得把一年攒下来的一部分积蓄拿去县城买上几斤肉,穿新衣服、有新玩具、吃的东西你根本就没见过,那生活可以称得上是最奢侈的一天。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天天可以大鱼大肉,那个时候真的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得上。
   正因为这样的生活,让我们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平常鱼肉是吃不上了,而吃得最多的便是鸡蛋,几乎每个小孩都视鸡蛋为珍宝。当然有的人家里养了鸡,那更是天天有的吃,相信那个时候很多孩子放学回来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急急忙忙跑到鸡窝前,把母鸡赶开,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指着鸡窝“1、2、3、4……”这样大声数着,然后兴高采烈地说:“妈,今天我们家的鸡下了好几个蛋呢。”
   母亲在厨房不停忙着,听到孩子说话便笑着说:“好,送几个给你堂姐堂哥去。”
   孩子肯定说:“那不行,我现在正是用脑的时候,我要每天加餐。”
   母亲也会笑着说:“傻孩子,你放心,鸡蛋你可以吃个够,可是堂姐堂弟家没有养鸡,吃不到鸡蛋,你比他们好多了,给他们送过去,你大伯身体不好,孩子们都不容易。”
   那个时候我们也很听话,带着几个鸡蛋就送到大伯家,还大声嚷嚷:“姐姐,我们家的母鸡又下蛋了,给你们送几个。”
   姐姐哥哥们高兴得不得了,抢着闹着今天要吃一顿鸡蛋晚餐,姐姐说煎鸡蛋好吃,哥哥说鸡蛋煮才好吃,整不好他们会在厨房吵好久。
   早上上学的时候,母亲也会给我们准备鸡蛋,虽然不是每天有,但隔三差五还是能吃上的,母亲给我们编织了一个麻袋网,跟渔网一样,里面可以装很多的鸡蛋,我们可以带它去学校,甚至在同学们面前,都可以拿它作为炫耀的资本。有的家庭即使鸡蛋买得起,也不一定有的吃,那个时候的父母们都特别的节省,每一分钱都得存起来,以便不时之需。这样一来对于鸡蛋的渴望更是紧迫,甚至几个月我们都吃不上也是常有的事情。
   我自己的家,就没有经常吃鸡蛋,爸妈过日子省,为了多攒钱,有的时候恨不得一碗饭吃两餐。
   每次都期待家里来个客人啥的,比如:外公牵着牛来我家帮我们耕田,母亲亲自下厨煮上一碗面,煎两个鸡蛋放在面上,那扑鼻而来的香味蔓延在整个屋子里。而我们则会把锅里剩下的面条进行扫荡,外公起身会说:“来来,鸡蛋我就不吃了,给维鑫和维林一人一个”。
   我们那个时候小,有鸡蛋可以吃一般是不会拒绝的。老娘会说:“爹爹,你自己吃啊。”
   外公会说:“没事儿,我都这么大了,吃不吃无所谓,孩子正长身体呢,多吃有好处。”
   外公总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们看着碗里金灿灿的,又有点煎糊了的鸡蛋,瞬间胃口大开。
   我们也喜欢走亲访友,因为到亲戚家玩,肯定有鸡蛋吃。比如:去大舅家,舅妈就很客气,厨艺又那么惊人,就是没鱼没肉,在她家也能多吃两碗饭。舅妈弄鸡蛋也是五花八门,把鸡蛋打破,不需要用筷子把它嚼碎,而是直接放在半烧开水状的锅里,小火慢炖,盖上锅盖,根据锅里的鸡蛋数量来衡量时间,鸡蛋多,锅里的水就多,炖得时间就长一点,比如就两个鸡蛋,五分钟之内便可以开锅了。拿个碗盛两个鸡蛋,再把锅里的鸡蛋水放在碗里,撒上一点白糖,又一股味香味让我垂涎三尺,那蛋黄半生半熟的样子最好吃。
   鸡蛋的用处有很多,比如:家里的小孩没有足够的奶水喂养,父母们就会把鸡蛋打破,放在碗里进行搅拌,让蛋黄和蛋白融为一体,然后碗里倒入适量的水,加一点点盐,放在锅里,盖上锅盖,中火慢蒸,十分钟之内基本就可以开吃了。小孩子吃到嘴里即使没有牙齿也可以清润爽口、柔软滑嫩,不堵胃,消化的也快,有利益小孩的成长。
   有的时候家里太忙,没时间做饭,或者家里就剩一两个人,两个鸡蛋,一手一个,轻轻一碰就破了,倒在碗里进行搅拌,把锅烧热,放入菜油,加热后,倒入一半鸡蛋,熟了一面再翻一面,盛在碗里,再去煎另一半,之所以煎两次,是想让鸡蛋煎得更大更多,最后把碗里煎好了的鸡蛋再次倒入锅里,加一点点水,小火煮,放入生姜和大蒜,加盐加味精,扔一点韭菜或者其他的菜叶子,一碗简单又好吃的菜上桌了,我们就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这应该是我们最早学做的一道菜。
   当然在很多场所都能看到鸡蛋的存在,比如谁家有结婚、过生日、乔迁之喜,都喜欢拿鸡蛋在邻里之间礼尚往来,作为一种送礼,这个风俗一直维持到今天。它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鸡蛋,可它在每个人的心里有深深的成长味道和满满的回忆过往;它可以那么近距离的靠近你,让你感受它的气息;它虽然小,却能散发各种光芒,变着法的成为一道菜,让它在它的那个世界里不只是个鸡蛋,而是煎、炒、炸、炖、焖、煮、卤、烹、蒸等各种做法里的一道特殊材料,这样一来它就不只是一道菜,而是成长和记忆,它还夹杂着一股浓浓的家的味道。
   现如今日子过好了,鸡蛋在很多场所显得不是那么显眼,它可能就是一道菜里的那几根葱花,属于辅料。什么鸡蛋面、鸡蛋汤、鸡蛋饼在这个物质上涨,生活高质量的年代里显得微不足道,倒反而失去了原本对它的记忆。不过话说回来面对超市里大小不一的鸡蛋,有多少鸡蛋是原汁原味的,它是不是后加工而成的便不得而知,因为我每次去买鸡蛋的时候总发现那个鸡蛋壳的颜色总是那么的不一样,里面的鸡蛋液体总有说不出的莫名其妙。所以如今鸡蛋有了新的称呼,那就是“土鸡蛋”。这个“土”可不是贬义词,而是赞美之词,说这样的鸡蛋是农村人自己散养的鸡生出来的,无任何添加剂,这样的鸡蛋在市场上就会比一般的鸡蛋要贵。如今去超市买鸡蛋我是无法辨认真假鸡蛋的,我只认识鸡蛋框架那边会写上“农村土鸡蛋”,可是又有谁告诉我它那个土鸡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写上这几个字并不能代表它就是真的,反正我不是鸡蛋能手,看不出来,只是看鸡蛋外表,绝大多数鸡蛋小,鸡蛋表皮显示米白色的都说是土鸡蛋?当然超市的鸡蛋绝大部分在我看来是不新鲜的,它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时间,在仓库存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鸡蛋的新鲜度是有时间限制的,即便你在农村买的土鸡蛋也有可能是一天天攒起来的,显然没有当时鸡下蛋了,立马捡回去下锅营养来的实在。
   于是更多的人,尤其是在外打工的人们,逢年过节回家时,家里的老人家一定会在你走的前一晚给你一摞鸡蛋,用超市买的调和油的空瓶子装着。当然很长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如何把鸡蛋装进油瓶子的事情展开激烈的讨论而上了热搜,事实上很简单,在油瓶子的某个不显眼的地方开一个口子,把鸡蛋放进去的同时倒一点大米,让鸡蛋与鸡蛋之间缝隙里有米,那样鸡蛋在路上不容易颠簸,破损率上就大大的降低了。装满后,再合起来用胶带缠绕起来,更有的人把油瓶子那一层纸事先给撕下来,胶带缠起来以后再把油瓶子那一层纸给合上,那样丝毫看不出来瓶子开了口子,这就会让很多人觉得鸡蛋怎么能在那么小的油口子里进去的。
   说起来也是,如今回家过年,走的时候都喜欢把家里的干菜或者菜油带走,以至于老人家辛辛苦苦一年就是为了这个,老人家还会笑着说:“拿着,孙媳妇快生了,拿些好鸡蛋,带点家里的菜油,拿点干萝卜腌菜,吃了不够我再种,来年还有。”
   我们却说:“奶奶,别这么辛苦,身体要紧啊,我们拿不拿无所谓的。”
   奶奶会说:“没事儿,我就一农村老太太,下地干活那是天经地义。”
   道一声别,是短暂的分离,说一声谢谢,是发自内心对他们的祝福。老人家的这份心意就是我们在外对家乡的眷恋,我们把家的味道携带在了身上,可以让在外的我们更加思念故乡,而不要忘了本,也能说明家里这些是真的营业丰富,里面不仅有长辈人的汗水,还有长辈人对我们深深的期盼。
   土鸡蛋如今是个香饽饽,比那些鱼肉还要珍贵。倘若你老家没多少人,甚至没人养鸡,要想获得这个土鸡蛋就得花高价去买,找邻居或者找朋友,一般一个鸡蛋最少也得1.5元一个,甚至有2元一个的,而且我们很多人连价格都懒得去讲,实在是因为土鸡蛋珍贵,尤其是城里人想吃土鸡蛋,仅仅靠市场上买的是不行的,那“土鸡蛋”的真假还有待商榷,那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特别是家里有孕妇和孩子都得吃上自己去乡下买的土鸡蛋,才觉得是绿色健康的食物,对身体是大大的有好处,这样才会心安理得。
   当然我现在特别喜欢吃茶叶蛋,早上包子铺里的那个高压锅里装的满满一锅的茶叶蛋,或许真是因为它是经过八角、桂皮、香叶等材料腌制而成,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我就不在这里细说。
   如今日子过好了,相比过去鸡蛋已经不是特别重要的食物,也很难有人记住它的味道,记住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你现在回家过年,按照都昌老家煮一碗面,再把胡萝卜炒肉倒在面上,最后放两个鸡蛋在上面,你会觉得这碗面太丰盛了,会让你一天不吃都可以,所以索性点心变得越来越简单,不煮面也得炖两个鸡蛋。对于有些年轻人来讲,肚子始终保持不饿的状态,所以当端上一碗两个鸡蛋的点心的时候,你会觉得会吃得太撑,因此你非要挑一个出来。这不是说鸡蛋难吃,而是现在的日子越来越舒适,面对街头各种小吃,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广,我们的食欲越来越挑,鸡蛋已就变得没那么重要,自然很难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
   当然凡事不能说绝了,鸡蛋无论在什么时代,依然会成为某一部分人的味道和记忆,就犹如我无论什么时候都觉得鸡蛋是那么的充满家的味道,以至于我走的很远,离家千里也依然熟悉那扑鼻而来淡淡香,它牢牢地把我的一头思绪绑在家乡,刻在了心里。

共 43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鸡蛋》的味道,顺着作者的文字一层又一层地铺展开来。从儿时的难得吃上的荤菜,到此时更加难得吃到的真正的土味,这一荤,一土的变迁,道出时代发展中,一个小家,乃至这个社会大众的生活历程。鸡蛋只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很微小的线索,也是对每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承载了太多浸润酸甜苦辣味道的往事。此刻回首时,沉淀了许多,过滤了很多,只有满满的感恩,再次浓郁这枚鸡蛋的味道。作者用质朴的文字书写此篇文章,饱含着对这枚鸡蛋映衬的亲情,乡情的感恩,以及对时代变迁中,鸡蛋所承载的寄托和期许。引人共鸣!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9-07-19 21:06:08
  小时候一回家就去鸡窝数鸡蛋的往事,我也干过。此刻,确实很难吃到那个时候的味道,但鸡蛋所承载的亲情,永远铭记于心。感谢你的分享,祝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