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人赏江山文】意渡南海,给尘世洒下一片清凉(柳岸) ——读清心如云组诗《普陀山之行》
永嘉证道歌言:“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人生时光如梦成尘,芸芸众生投于世旅,风尘仆仆来去,沾染了太多的物欲。而领悟虚空,并于惹尘埃处安住本心,却需要一番定慧犹在的功夫了!
与清心如云神交缘于诗,缘于那一心向善的文字,处处透着言语悦人的吉祥。其诗法味盎然,神韵丰足,往往是几许禅言,便点人迷津开人心智,让人生出如莲的喜悦。
《普陀山之行》是诗人2018年3月朝拜普陀山,有感而发写下的精作。组诗九首,九是大成之数,又取九九归一终成正果之意。九,象征极高极远的天空,喻从来处来,往去处去的本真状态。诗有九赋,云集大成。因为爱着,所以有音律或急或缓,行于红尘之上的穹顶。
一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提起普陀山,人们很自然就想到南海观音。观音文化深入人心,多以女性形象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诗人以外乡人身份前去朝圣:“从阳光里穿越另一片阳光的人/赶着车子,一路向南。”时间之南是彼岸,而我身后是滚滚红尘,有万丈之深。这里有一个特定的场景;在阳光里穿越。阳光的对立面是黑暗,那么显然是跋涉过漫漫长夜,来到光明之域。“千年暗室,一灯破暗”,只有心光内注的人,才能体悟到光明的可贵。一个向佛的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佛经上讲光明,现在人叫磁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走在那里都是一个小道场。郑重一点讲,一个自带光芒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或者走在什么地方都拥有一团太和之气。世间人重势喜财,真正有眼光的人看重的是功德。世间一切拥有,死后都带不走,能起作用的是功德,一切功德是你觉悟的资粮。所以念佛人又是人中芬陀利花,只要你肯信愿持名,必得人天鬼神恭敬,就是人中宝莲,希有难得!诗人以仰望、以虔诚之心前去朝圣,“脚下变得谨小慎微,提起比包裹里/还重的信念,行走外乡”,来到南天佛国,我们这个外乡人,深怕自己粗鲁,惊扰了这一方宁静呵!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弟子虔诚,一心想扑入你的慈怀。
“这夜晚多么明亮,广场舞独自陶醉/没有人在意漫不经心的影子/世界总是过于繁忙,扫过的二维码/暂时能缓解陌生的表情。”众生之于世界,是过客是旅者,也是昙花一现的外乡人。其实,在物欲横流的世间,哪个人不是影子?人人繁忙人人争名夺利,何曾静下心来关注过自我。所有繁忙都是为了生计,大家扫扫二维码,付款收款各得利益,是金钱搭起了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只待靠近普陀山,靠近清净的/庙宇,才会还原我们,回到故乡的身份。”诗人向佛陀寻找无上智慧,来圆满自己。结香独一味,枯梗芥菜也有玉竹远志。人间有太多太多的惆怅客,错把红尘当做自己的故乡。靠近普陀山要懂着回头。人为什么迷途?是自性被染污,漏得太多了。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要想不漏,还原我们,也就是还原众生被迷失的自性,就要断愚痴断无明,就要服用拨毒散,从根性上苦参烦恼因由。而接近佛,就是自性觉,如此也就找到了心灵的依靠。
二
诗二《梦里梦外》是虚实相辅相成。“声音从窗外进入一场梦里,辨不清/是渔船或陆地上的人/他们喊醒黑夜里悬挂枝头上的灯笼/又在黎明时分,渐渐隐退。”尘海浩瀚,水月道场。“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如大千”,梦是心的投射,虚妄所现,真亦假时假亦真。众生都是不断在抓取,在红尘里往前冲,不断颠倒。关于梦,历史上有庄周梦蝶,到底是庄子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庄子呢?也许庄子是清醒的,才发出如此感慨。“梦里不知身是客”,现实世界,梦境多层。但不容怀疑的是,梦是来自实相世界产生的灵感,多数是前生跟来的。前尘旧事总有抹不掉的痕迹,其实人在没有开悟之前,都是在做梦。也许你不信前生,但昨天你总要相信吧,或者过去许多的日日夜夜总是存在的。我们总爱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如果认识到现在和未来是一场相继连贯的梦境,本来虚幻不实,那你还有各种执著么?你看鸟在空中飞,可曾见过鸟的航线?挥刀斩水水无痕,还是空无一物。所以《金刚经》里讲:“如露亦如电。”讲的是无常,无常迅速而已。
而喊醒黑夜里的沉睡多么紧迫!我们需要灯笼指引我们走出漫漫迷途!
“该起床的时候,梦也会醒来/现实的路还是那么远/每一步都需要稳妥地迈过去。”此节语言柔软,因为寻求解脱之路,需小心应变各种境界,渴望抵达圣境。要验证自已的身份,剥开所有迷惑,还原一个彻彻底底醒来的我。
“需要小心应变,包括说多余的话/如同沉潜水底的鱼儿/从醒来的路上,突然走在游网和刀尖之上。”何谓修行?是修正行为和改变习气。诗中提到不说多余的话,这是止语功夫。凡夫说出来的话,多由烦恼习气所引发。善护口业有功德,《易经》说吉人寡语,老百姓说祸从口出,圣人说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地藏经》里有“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对于智慧高明的人,“因”一启动就知道结果,因里头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结果出来了才知道。所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仅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就非常警觉,平常一举一动,谨行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就算有恶报,那是久远以前所种之因,既属前因种下,感果在劫难逃,因心态端正而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
你看修行多不容易,要抵住世俗诱惑。这多么像在刀尖上舞蹈!
有宿命通的人观察宿世后,看到自己由生入死,由死再生,一会儿饿鬼一会儿地狱一会儿又畜生等等境况,很可能要吓得大汗淋漓。人身百年,百年一梦,梦里梦外一弹指。《佛说四十二章经》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刀头舐血,多么恐怖!能够在漫漫长夜中蒙“佛光照触”然后醒来多么幸运。
三
下面《远山》和《渡口》两诗,除了写途中见闻和风景,其间有禅言妙语。“目光越不过崇山峻岭,在一场大雾中/隐身,丛林深处的鸟鸣”,面对越来越近的佛门净地,须“把内心重新罗列,依次排出它的位置”。楼亭、桥梁、渡船,还有朝拜者无尽的执念。静和起心动念互为衬托。“而上山的人,必须学会分身术”。组诗开头诗人亮出的身份是外乡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在父母眼里是孩子,在爱人那里是丈夫,在儿子辈眼里是父亲。这是名相上的分身。而入世却又带着种种面具,温顺时如绵羊,狡猾时又变成了狐狸,或威猛如虎或胆小如鼠或凶残如狼,种种性情演绎在我们身上也是活生生的六道轮回。这多么像半人半兽的状态。因为贪瞋痴,我们背负重重包袱。朝拜的人各怀心事各有盘算,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趋吉避凶、求财祈福,故有“过客在香火里,不断燃起福愿”。
乘上法船,需要渡口。“四面八方赶来朝拜的人,聚集在码头/海面上的雾霾还在加重”,而芸芸众生的欲望也在加重。现在空气污染如此严重,科学家解释无非是环境破坏、工业发达所致,这还只是外缘。如果推因及果,就会发现天灾其实是人祸所为的真相。这在佛经上早有解释。《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上说:“复有十业。得外恶报。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注:雾霾其实就是尘埃为主)
“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
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嶮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麤涩恶物。不可触近。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九者以瞋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尟少。以是十业。得外恶报。”你看现在,地球这么热,冰川溶化的速度在加快。什么原因?人的欲望太炽盛,感召来的。你跟别人讲,别人说你迷信,这什么会跟人心有关呢?科学家也不相信,怎么说他都不能接受。古时候读书人相信,执政的帝王相信。上至帝王下至王公大臣,甚至于地方上的首长、县市长,他们相信。只要一有大自然的灾害,他就有警觉心,都斋戒沐浴,都知道断恶行善,饮食起居在这个时候特别节俭。皇帝减膳,皇帝平常吃饭不下一百道菜,不管吃不吃,那是排场。此时减膳,减到五十道菜,来为天下苍生祈福。所以过去上下五千年,环境很好,山青水秀,五谷也好吃。可是现在呢,仅仅一百年左右,我们就要拯救地球了。
现在人心污染相当严重,一切以谋利为重点,什么都掺假,真是具足了贪瞋痴三毒。
“有人站着或坐着,合掌与祈祷/广播不停地重复停航信息/从天空压向虔诚的内心/越来越凉,菩萨是在考验人的真诚么”,上山拜佛或求道,讲究一个心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者,才能感天动地。庙宇道观一般都建在深山,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科技发达,天涯都若比邻了。曾经有座寺庙建在深山,路途崎岖难行,香客抱怨不堪。当地政府要修条路给予方便。住持出面拒绝,理由是求道本来就是艰难崎岖之事,若是太容易抵达,反倒显得诚心不够。
四
“比潮水更汹涌的人群,被推向渡船/迈出的脚步如破茧成蝶/海面那么宽广,雾的尽头是彼岸”,这是《彼岸》开头一段,众生活着辛苦,连去庙宇这么神圣的事也争先恐后;其实你也是身不由己,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你看每逢节假日旅游,人人不甘示弱,都是不由自主地往前冲,好象被什么催着赶着,根本无法慢下来。古人多幸福,鼓琴吟诗喝茶不慌不忙;今人匆匆忙忙连谈情说爱都是速度加快,人还没结婚,孩子就己经满地跑了。这是焦虑和不安,但是如果让争名夺利的脚步慢下来,就需要宁静了。怀一颗宁静的心以致远,心静如水是心性功夫,遇大事时才有临机的妙用!“致虚极守静笃”,静可胜焦虑和浮躁。
下面讲一个公案:“一个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的家财置换成金银票,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银票小心地藏进伞柄之内,装扮成普通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归隐乡野老家。不料途中出了意外,因为劳累在凉亭打了一个盹,醒来之后雨伞竟然不见了!
巨商毕竟经商数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很快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后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断定拿雨伞之人应该不是职业盗贼,十有八九是过路人顺手牵羊拿走了雨伞,此人应该就居住在附近。于是就决定在此地住下来,他购置了修伞工具,干起了修伞的营生,静静等待。
春去秋来,一晃两年过去了,他也没有等来自己的雨伞。巨商沉下心来,仔细思量,发现有些人当雨伞坏得不值得一修的时候,会选择重新购买新的雨伞。于是巨商打出旧伞换新伞的招牌,而且换伞不加钱。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不久,有一个中年人夹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匆匆赶来,巨商接过一看,正是自己魂牵梦绕的那把雨伞,伞柄处完好无损,巨商不动声色给那人换了一把新伞。那人离去之后,巨商转身进门,收拾家当,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上天喜欢宁静的人,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宁静就是定力。此段“迈出的脚步”可以认为有的人已经觉醒,反省观照自己,凡夫迈出觉醒的第一步不容易,这是破茧成蝶!蝴蝶在未成蝴蝶之前窝在黑暗的巢里好几年,忍辱苟且,还不是为了这一刻壮丽的飞翔?
诗中“雾”代表黑夜或者迷途,只有穿越茫茫迷雾,才得见彼岸。对人生而言,惊涛骇浪、乌云笼罩,焦虑、苦恼等等都是人生必有的际遇。如何面对,要有一个达观的心态!
“花开的时候,细雨会打湿头顶/更多的人念诵咒语前行/那些退去的时光开始变软/开始流淌出悲心,和巨大的顽石之上/刻下爱恨,已渐次释然”,这一段有花开、细雨、念咒等意象。退去的时光开始变软!为什么要柔软?巨大的顽石代表什么?《地藏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南阎浮提指我们所居的这个娑婆世界,这就是这个世界众生的真实状态,恶习太深、太重。而顽石比喻人性格顽固不易被改变。《红楼梦》第一回有《顽石偈》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众所周知;红楼一梦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兴亡史。“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短命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爱也罢恨也罢,世间诸事无常。

倒是若尘师兄若渺若尘,散文写得出神入化,向你学习!祝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