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雍雍鸣雁 旭日始旦(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雍雍鸣雁 旭日始旦(随笔)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65.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21发表时间:2019-07-21 13:11:36

夏日的早晨来得很早。睡眼朦胧,红彤彤的太阳便在悦耳的鸟鸣声中渐渐升起。
   旭日东升,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梦想。
   晨旭,一位医者。他的脉诊全省无人超越,他自己研发的火针远近闻名,天津、北京的癌症晚期患者常慕名请他出诊。
   我和晨旭大夫相识,可以说是一份缘。
   2016年9月5日,我的恩师过世,是癌症。我陷入迷茫,事业走入低谷。恩师在的日子,我们在群里聊书,他为我做心理疗愈,他是我的“垃圾桶”。他走了,我用一年半的时间整理他的遗作,完成4本专著,送走他。伴着文字的干瘪,眼泪渐渐枯干,头痛频繁发作,每天中午12-14点和夜间3-5点疼得厉害,人的精神再提不起来。我怀疑自己得了癌。去医院体检,血压高,94-167;体重超重,1米6身高132斤;妇科有结节;颈动脉壁厚,有淤堵;胆固醇高;尿酸高;肝功能三项指标不正常。医生劝我住院。
   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风,挤进脖子里,感受着初春阵阵的寒意。是啊,大夫知道什么呢?一年半,每晚夜半上床,我在透支自己的身体。我常想,与恩师相伴的日子还有多少?在逃离如飞的岁月里,还能为他做些什么?还能帮他留下些什么?终究不能放下!恩师从我的文字里是否看到安逸、轻松?或者相反,感觉到疲惫?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曾走过八千里路践履教育,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群里为大家做叙事点评。他说,叙事是他的良药。“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我呢?此刻的我,恰是忘记了叙事的感觉。
   叙事,就是讲故事。事实上,是在聆听和分享中让自己内外通达,用干净的文字滋养自己。遥想我们群里叙事,无论远处的烽烟与战火、饥渴与灾荒、愚昧和孤陋、贫瘠和艰辛、感念和无悟,各种天之灾愆、奋起与挣扎、肆掠与毁灭;或是近处的倦怠和乏味、阴谋与踢脚、理智和私欲、一切的不如意和称心、一切的不痛快和愉悦、一切被爱和无爱的无奈与甜蜜,怀想、思念、寄梦,都在心头轻轻流过。我在为我拥有当下的生活而幸福,同时,我还为自己可以依我的能力做一点小的善事助人而幸福!心怀感激地接受,然后努力不懈地践行,我想,这是恩师能在活着的时候欢喜满足,死的时候也无惶惑和恐惧的缘故。以前,听到“当手中握住繁华,心灵却变得荒芜”时,不太明白什么意思,但是今天我好像明白了,是的,心灵荒芜,病才找上门来呢。
   临近自家小区,见一中医诊所,拐进了门。
   这是宏泰社区诊所,临街,楼上楼下三层。一层左右开间,左边是药房,右边是儿科诊室,中间过道。往里走,里外共分三个区,里面煎药、化验,中区有医生坐诊。我坐在红漆桌前的花布椅子上,内心忐忑。对面的中医看上去岁数并不大,40多,平头,眉目慈善,淡淡的川字纹透着笑意,阔腮的国字脸红润且饱满,颧下鼻翼两侧凸起的肌肉透出光亮。他淡定平和,诊脉的手白嫩肥厚,是俗语“男不怕手绵”的那一种,看上去是有福之人。他不看你,也不问询,口里似在自言自语:肾虚、肝淤、心脏供血不足,偏头疼,思虑过度,爱出长气,腰腿疼,右腿发麻,腰椎不好……有没说到的吗?他边诊边说,语速有些慢,有一点点口吃:
   “你想先调哪?”
   “我想睡一大觉。”
   “是吃中药,还是扎针?”
   “扎针。”
   “走,上二楼。”
   二楼布满医床,有两个病号在打点滴。我推开临窗的一个单间的门,床单破了个洞,但很干净。我对针灸并无畏惧,露出胳膊和小腿,脱下袜子,平躺在床上。大夫动作很麻利,进针没有痛感,只有头部那一针,由于紧张,自己本能地抽噎一下,“疼了?”“不疼。”“30分钟拔针。”“好!”
   刺眼的日光送走生活中平凡但留驻心底的一天。
   “小光,给我号号脉。”
   “张大夫,上次犯病就是您给我治好的。”
   “您是张晨旭吗?我舅说您医术挺高的。”
   我记下了他的名字:晨旭。意思是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也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我加了他微信。
   那一夜,9:30上床,10分钟入睡。睁开眼,太阳出来了。默念着《诗经·邶风》中的一句“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出发,希望那一天不再遥远!
   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无论什么事总有贵人相助。从小到大,我虽然体弱,但没生过大病。记得小学一年级由于肚子疼,父亲半夜背我去过一次医院,再有就是生孩子住过院,还有92年,自己带孩子太辛苦,得了神经性眩晕症,一位老中医用了2年时间给我调好了。没想到,这次一针见效。后来的一年时间,大约每月调理一次,每次3天,如果工作太累或熬夜,就调理7-10天。整个人精神饱满,争取到中语委的工作,东跑西走,讲课讲座,不知疲累。像大部分人一样,我也是一个认真努力的人,但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是这样并不够。在学业、事业方面也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我常在关键的时刻,遇到对的人,使结果都相当圆满。这次的病愈,让我有一份感恩的情怀,在不惑之年逐渐走向爱的世界。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这是张仲景的一段话,也是我把张大夫介绍给一位朋友时,我对晨旭大夫的评价。
   我的朋友是我工作上的帮手,也是关键时刻勇于拔刀相助的贵人。他的儿子得了“共济失调”症。那是个可爱的男孩,上小学时,每天第一个到校,陪着我查岗,检查晨读,他自封为“校长助理”。他年纪虽然只有十岁,却帮了我大忙。他记性好,会背五笔字根,那时小学生中少有人会的,他还会背100多首古诗,每天晨检,他一个人可以帮忙检视1-6年级学生的背诵情况。罗曼•罗兰曾说: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我和那位男孩在一起的时光,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乐的。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张大夫为了给男孩治病,开始研究病理和配穴,他想用火针一定能让这个5年不会走路的小伙子站起来,甚至甩掉拐杖走两步。张大夫喜欢成功,并孜孜追求,但他追求的成功与世俗理解的有别,权钱名利占的比重很低,自我充实、公益利他的欲望更强。他白天出诊,晚上泛舟书海和攀登书山,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感动着我。我和他一起研究孩子的病情,建起治疗群,从一点一滴的问题拓展开去,用手机软件记录分析对比治疗效果。在情感的天空下结网,在中医的海洋中畅游,家长成为有心的“渔人”,配合张大夫激励孩子用意念和精神战胜病魔。孩子的坚强、乐观、开朗和疼痛难忍下的不退缩,让小小的诊所德识双收。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晨旭大夫大抵是为了探索广阔的海洋与天际。他深知自己选择的中医道路有多么艰辛。他想把“脉诊”这一古老的口口相传的实践方法传承给后人,可是招不到弟子,而现存医书或网上又没有他“脉诊”方法的记录。总结经验,砥砺前行。还好他是幸运的那个,他在用故事的方式传递古老中医的秘方和神奇,他要为中医学寻根。
   快到不惑之年了,这是晨旭大夫事业最忙碌的阶段。但他内心的动力也积累到了足够的能量带着他进入了奉献的世界。这股内心慢慢积聚的洪流让他的文字汩汩流淌,从开始的流水账,到故事白描,到叙述和深描,文学叙事成为人生经历的主流。
   晨旭大夫是一个极具责任感的人,同时又充满了热情,无论是小区的居民、朋友还是有权有势的大人物,或是与死神握手的人,他都怀着一股强烈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去诊治,力求完满。他把自己独特的行医感悟写在空间里,配上自己用手机拍下的风景照片,简直是一幅幅绝美的风景画。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才能自强自立,才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深的学问,建立在对最基本概念理解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之上。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中医学知识与好奇心的趋使,张大夫选择的方法是读书。他反复阅读古籍和网上的文章,为自己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爱的旅程对我们来说就像是爬一座美妙的高山,在名利中迷茫地冲刺然后慢慢地走上这条爬山之路,心怀感恩。上山的路何止万千,如今的医者不过是刚离开山脚,但路上的风景已是动人心弦,我忍不住要告诉还在山下行走观望的人们,中医学这座山值得一爬。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共 33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写一位中医大夫张晨旭的文字,一个好医生,一颗仁爱的心;一个有责任又有品德的医生;一个不断在医术上精益求精的医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病人的信赖,他拥有极高的声誉,却从来不骄傲自大,仍在不断进取。“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这样评价晨旭大夫,可见他是一个不仅有医术更有思想境界的医生,中医更需要这样的医生来发扬光大!【编辑 千年月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年月色        2019-07-21 13:15:38
  问候孙老师,感谢一如既往的支持,星月有你更精彩!
2 楼        文友:千年月色        2019-07-21 13:17:09
  欣赏你的佳作,内容真实文笔优美!
回复2 楼        文友:孙彩文        2019-07-22 05:56:53
  谢谢推荐!辛苦您了!
3 楼        文友:柏丫        2019-07-22 14:33:39
  中医精神,需要发扬光大,尤其在当今社会更为重要,时代需要张医生这样的人。
回复3 楼        文友:孙彩文        2019-07-23 16:12:36
  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