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小乡村里的“双书记”(散文)
上北台村是武乡县信访局驻村帮扶的贫困村,位于武乡县东部山区。2018年3月,郁建明被组织由墨镫乡玉石沟村调整到这个村子当上了第一书记。
到任之际,正值春耕时节,其他各村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播种,可上北台村里的渗水地膜穴播谷子化肥等农资还没有着落。农民一年的希望就在这最适合下种的几个“黄金周”,一旦错过播种时机,意味着一年的收成就要大打折扣了。怎么办?看到村民心急如焚,郁建明也寝食难安。于是,他急忙统计好有意种植地膜穴播谷子的村民户数并速度地联系乡镇主管领导协调,很快事情就有了眉目。当他看到32户人家推着小车将自己的化肥拉回家,他的心里才踏实了。看着春耕有序进行,他才松了一口气。腾出手来之后,他赶紧详细地了解这个村子。
上北台村有100户人家,240口人,贫困人口24户63人,仅有耕地430亩,还多为沙石地。多少年来广种薄收,有时遇到特别干旱的年景,往往是颗粒无收。村子里一无企业二无厂矿,是一个靠天吃饭种地为生的贫困村。虽然在2017年底,上北台村人摘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整村脱贫。可怎么怎么巩固脱贫工作成果,怎么改变村里的整体面貌,怎么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怎么引领村民致富,成了他和工作队队员们心里的头等大事。
站在村子里的集体活动中心,只见断壁颓垣,不蔽风雨;地面坑坑洼洼,连围墙也没有。没有好的环境,人的精神面貌怎么会好呢?人的精神面貌不好,人的心劲儿怎能大呢?又怎么能有心思想法过好日子呢?他赶紧请了泥瓦工,粉刷墙面,修缮围墙、地面,再装上漂亮的大门,一下子就感觉整洁多了。村民活动也有了个像样的地方,村民的思想也有了些许变化。
集体活动有地方可去,可村容村貌还需要再修整好一些。他看到村里的主干道已经都用砖硬化过了,各家各户门前的道路尚需完善,于是,他一户一户亲自查勘,了解到有三十多户人家的路不太好,他联系砖厂,运送到家。有几户村民不太注重卫生,门前堆积的杂物乱七八糟,凌乱不堪,在喇叭里喊半天,他们也无动于衷。郁建明就挨家挨户去劝说,边说还要边帮助他们整理。村民看到他亲自收拾,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慢慢地,村民有了整洁的意识,村容村貌也大为改观。2018年5月份他被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有了一个新名字:双书记。
重任在肩,为不负所托,双书记越发全身心扑在这个上北台村。五保户白连芳患有脑梗,他就经常到家门问寒问暖,为她联系医生住院看病,住院期间还专程去看望并申领轮椅亲自送到门上;贫困户李润花觉得粮食直补和低保补助情况有问题,他就落实核查消除其疑虑;贫困户李绪堂生活无法自理,他亲自送去2床崭新被褥;他还在田间地头与贫困户王巧丽、张先英一起种植连翘、谷子、玉米,为她们讲解最新扶贫政策和技术;专程到洪水镇为贫困户李校文更换窗纱,整治户容户貌;经过多次协商,成功解决曹栓英与李福贵两家的滴檐流水问题……点点滴滴,事无巨细,事必亲躬。
与此同时,郁建明为改善村容村貌,在升级改造了村级活动场所后,拓宽了“四好农村路”,硬化了街巷道路,修建了垃圾池,美化亮化了墙壁;为改变户容户貌,累计为38户村民硬化庭院便道,集体筹资为3户脱贫户建设庭院大门;为提升民容民貌,他坚持扶贫先扶志,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夜校学习,邀请农业专家现场讲课。为高质量脱贫,他多方争取资金修建了抗旱蓄水池,防洪坝,水渠管道,保证了100多亩农田及时灌溉,达到了旱涝保收的效果;帮助村民解决渗水地膜穴播谷子问题,种植渗水地膜谷子55亩,亩均增产100斤;充分利用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将70亩闲置的、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土地种植上连翘,在享受退耕还林补贴的同时,每亩增收500元;发展生态牧养鸡480多只,养殖户户均增收3000元。
上北台村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荣誉也接踵而至,“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长治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农村第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第一书记”等,一个个都沉甸甸的。可郁建明知道,脱贫攻坚还在路上,不只是他,其他扶贫人也在路上。
201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