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人赏江山文】注视黑夜,五气朝元(八一) ——读山地小说《夜幕降临》
一、遇合
山地老师是江山文苑的一员大将,《天上朵朵》和《夜幕降临》是他近期捧出的小说双璧。前者写山乡一个小工商业者谷多的个人奋斗史,以及感情追求过程中隐留的罪感与和解。后者描述拜金风气熏染的社会中挣扎的底层人物肖奶奶,因为贫穷而决定以命碰瓷,致使她的人性一步步陷落,到最后关头,老人幡然悔悟,用残躯完成自我救赎。前者温暖明亮,后者严肃沉郁,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对多元人性的探求,唤起人们对自身处境的警醒与关怀。
很有趣,《夜幕降临》这篇小说书写的黑暗和死亡,以及它的结构方式,让我觉得和鲁迅小说无意中遇合。鲁迅小说最拿手的就是刻画黑暗和死亡,他独有的结构方式是“离开——归来——再离开”。跨越百年,《夜幕降临》与鲁迅小说纯黑绝望的时代语境迥异,山地笔下夜幕透着新时代的光,人性中回着希望的暖。肖奶奶的故事脉络也可以套用离开(跌伤住院)——归来——再离开(被车撞飞)的鲁迅模式。
这种文本巧合,权当是赤子对先贤文学险峰的追攀和致敬。也因这种遇合,引发我对《夜幕降临》的探幽。
二、解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夜幕降临》用隐喻的命名手法推出“夜幕”的意象具有双重含义,既是环境的夜幕,又是人性的夜幕。
先说环境的夜幕。这里不光指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到太阳的另一面带给人的自然性黑暗,也喻指一种社会环境受不良风气侵袭的严峻现实。在文中,偏鄙遥远的山乡,人间小小的一角老崖坡也被世风熏染,既有经济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律,也传染了消费主义功利浮躁的疫情,老崖坡人成为我们生活的某种缩影。这里,有时代进步的体现,新修的公路沟通大山内、外两个世界。有胖子夫妇的勤劳科学致富,有光头的辛苦营运,有大芹式的农村妇女的辛勤操劳,有以小龙为代表的象征生活新希望的孩子们群体;却也有董小乖之流的贪婪无耻、为攫取财富无所不用其极的丑恶行径,有田豆生之类的一时迷失,有阿香的放荡,有田德财父亲的“抢宝”行动。而金钱、贫穷、病痛导致的生活失衡,至令原本勤劳明理的山村老人肖奶奶迷失心智,不惜通过撒钉子引发车祸撞毁自己的老屋,牺牲残命去换取赔偿,这种痛心的现实成为我们生活某种病态的投影。所以,随着夜幕降临的,不仅是自然的黑夜,也有我们生存环境中需要根除的病态阴暗。
不良的社会风气终归是由人造成的,这反映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人性的缺点,善与恶的交锋。作者揭示生存环境的不足,纯洁精神的流失,意在唤起警觉,完善机制,构建和谐。唯此,董小乖和阿香夜幕降临的人性黑暗才是他们个人的污暗,田豆生的人性摇摆才能止于向善,肖奶奶的人性悲剧才不会重复上演。福克纳说,“我们今天的悲剧就是一个我们长期遭受甚至现如今已经能忍受的肉体上的恐惧。现在不再有关于精神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样,今天的年轻作者都忘记了人类内心的冲突,而就这冲突本身就能造就优秀的作品,因为只有它值得写,值得耗费我们的辛劳和汗水”。回归精神,描写情感,揭示人性冲突是福克纳所强调的,也是文学终极的价值取向。夜幕降临,人性的至暗时刻,山地以人性为支点,从边地的山乡一角,注视黑夜,关注众生。
三、人物
《夜幕降临》的主人公为什么是肖奶奶?她有怎样的思想性格特征,作者又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的?
在最新的江山访谈里作者说,“我认为,生活里有幸福,但同样有痛苦,更应得到关注。关注小人物、关注底层人物、关注民间疾苦、关注失败者是我写作的主要素材”。这和福克纳的话可以参照理解。坚持底层写作,为劳苦大众画像是他的艺术自觉,是他聚焦山乡一个穷苦老太命运之殇的动机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源于时代担当,想用艺术的形式揭示金钱为王社会风气对道德良知的扭曲,对善良人性的破坏。人是欲望的产物,也是情感道德精神的载荷者,作者意识到现象背后的东西,他要用形象揭示。他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山乡生活,自己出生的血地,用一个劳苦的山村老太人性被金钱扭曲而挣扎救赎的故事来表明,社会病毒已侵袭到社会一角,侵袭到古朴的山乡老人心中,如不加以重视和治疗,将严重损害时代肌体和灵魂。因此,肖奶奶是作者典型环境设计下的典型塑造,欲使之成为寄托忧患意识的形象。
他用正面描写加侧面衬托的方法树立了一个普通的有着冷漠执拗、敏感自卑缺点的山乡老人肖奶奶形象,而她克勤克俭,惜幼爱孙,明理知义的一面也得到展示。她的优点是农村老妇共有的特征,也是她可爱之处。她的缺点也是孤寡老人常有的,但这缺点在因自己意外跌倒花光家里仅有的三万块钱,使孙子小龙读书乃至结婚用的储备金打了水漂之后被扭曲放大,计划以命博取车祸的赔偿,使她做出有违古朴伦理的行径。而她关键时刻能幡然醒悟,以行动救赎自己的过失,则是她明理知义的道德情感的回归和爆发。作者为肖奶奶塑造的双重性格,使她发生罪错和自赎行为的合理性得到保证,使她人性之恶有了反转基础。
肖奶奶的正面出场,作者先点缀了一幅夕阳、炊烟、场圃、老人谝闲的山村悠闲场景,通过他人之口介绍肖奶奶因跌跤花光家里的土地征用款,然后出院的肖奶奶登场亮相:拄拐,儿子田豆生扶着,喘气,慢慢走来,用神态行为突出她的大病初愈和衰老。戴绿花格子顶帕,蓝色衣服扣子扣得紧紧的,黑裤脚边卷起一节,黑色绣花鞋,通过她的衣着外貌反映她的古板老旧。当人们为过来关心她的病情,一句“死不了,死了倒好”显示出她因病伤财的气恼沮丧和性情冷漠。肖奶奶全文多处表现出的不近情理,多疑,冷漠,自卑自弃,一是跟早年守寡、竭尽生命抚养儿孙受到的风霜之苦有关,困苦生活会使人情感粗砺。二是贫穷造成的巨大压力。底层的人们,因社会保障还不健全,建房、儿孙求学结婚、家庭成员生病,每一项都可能成为过不去的坎,都可能把辛苦经营的生活打回解放前。肖奶奶虽然年事已高,退居二线,家庭由儿子田豆生、儿媳大芹掌管,可老人仍然操劳操心。而当年割豆时生下儿子,用衣服包住胎儿继续干活的剽悍之举又饱含着几多辛酸!她认为卖地是败家行径,可为国家修路出让土地义不容辞,体现她识大体明事理;她谆谆教导小龙刻苦读书上进,否则世世受穷,显示了她从艰难时世提炼出的生活智慧。田豆生夫妇致富无门,在这个“穷得鬼都不上门”的家里,读高三的儿子小龙,正面临读大学生活费、学费的压力,还有读中小学的女儿小翠小梅,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过是种田养猪打工维持生计,好容易修路补偿了一笔征地款三万块,按肖奶奶的吩咐,给小龙读大学用,操办终身大事用,谁知肖奶奶一脚跌进医院,跌掉了家庭的希望,老人的心态发生裂变。董小乖转述大芹的话“看病花钱是正事”,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讽刺而怒火冲天,大芹剁猪草的声响她觉得是在剁自己的骨头,老椿树的摇动“像在为该不该住院争吵”,她为小龙鞋子破洞露出脚趾而自责,为孙女小梅的年幼劳苦而忧伤,她“越想越气,使劲把头磕向枕头,像会把住院费磕回来样的”,她甚至怨恨自己这个“砍老壳的,为哪样不死”。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铺垫,使她产生了碰瓷的动机。
在她获悉田德财牛屋被撞得财三万的消息,触发了碰瓷灵感;在她感动于孙子孙女们的体贴懂事、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艰难之后,坚定了碰瓷的决心。但让这个勤苦善良的老人去做违背良知的事情是需要心理铺垫的,在这两处作者泼墨心理描写,来展现肖奶奶的犯罪念头的产生、纠结和负罪感。“三万?这不是和我住院花光的钱一样吗”,开始灵光一闪,接着浑浊的眸子出现光圈,黑洞一样吸走自家的票子,光圈里出现胖子家的姑娘拿钱买票读大学,自家孙子没钱上车满眼无助的情景。作者用幻境对比的方式表现了恶念产生的现实原因与过程,然后“一阵眩晕,慌忙扶住旁边的一棵树”的动作刻画表露出这种有悖自己良知的恶念对肖奶奶的心理冲击和慌乱。后一段是在小翠小梅入睡后,此时肖奶奶已决心实施自己的计划,作者用老屋被撞的梦境呈现的手法写出老人的罪恶感、无力感、矛盾感。“风与黑夜结伴而来,说着缠绵的话儿,吵醒了蒲公英,吹成了满天星”,如诗的隐喻性语言,暗示了肖奶奶纠结入梦,舒缓了噩梦前的节奏。然后轰然一声,房倒屋塌,光头司机冒血冲出,车轮上扎着自己撒下的钉子,四周和自己的脸色一样苍白,浑身软塌,脑门湿漉,寡白的冷月光洒满床头……情景再现心理活动的过程,避免了抽象直白,丰富了人物的情感性格。另外,作者常用环境景物的烘托之法表现人物的心情,暗示故事的玄机,人物正面、侧面的描写方法进行了充分运用,使肖奶奶的人物形象较为立体。
在肖奶奶故事构成的关系人中,董小乖是以利欲熏心、为攫取钱财无所不用其极的反面形象出现的,是和谐社会的害群之马。他的设置,杂取生活中类似人的特征:贪婪自私,天天盼望汽修厂有出事车子“跌进来”;狡诈阴毒,夜夜去公路上撒钉子;招搬是非,传话引起肖奶奶的怒火;与阿香私通,在犯罪的边缘再添道德的劣迹。他出场时挂着金链,哼着小调,甩手蹦脚像在金子路面上走的漫画勾勒,一副小人得志的暴发户嘴脸跃然纸上。可以说董小乖是《夜幕降临》的老崖坡社会夜幕的组成部分,也是夜幕下事件的始作俑者和推动者。他和阿香的老屋苟合改变了肖奶奶碰瓷行动的走向。作为陪衬,董小乖灰色一方的有他老婆,不守妇道的阿香,出车祸去“抢宝”的田家老汉,这些都算是给夜色添上一笔。中间性质的当属道德落水者田豆生,为了工资去帮董小乖撒钉子害人,后来觉悟,随胖子老板勤劳致富。阳光阵营强大,有和董小乖夫妇构成反衬的胖子夫妇,他俩公平收购山村绿色食品,通过网店销售,利民利己。还有勤劳善良的大芹,跑营运劳动致富的光头,还有象征未来新希望的聪明懂事的小龙、小翠、小梅以及胖子的女儿。正方的强大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光明和希望是生活的主调,正能量是生活的底色,黑暗和丑恶是一时的,夜幕终将被太阳撕开。
在文中,这些次要人物相互穿插,互为映衬,共同构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体现时代特征,深化文章主题。他们在文中和肖奶奶直接或间接互动,共同推进情节发展。董小乖,阿香,大芹与孩子们,光头和胖子夫妇等都是肖奶奶事件的关键线索人物,在情节的转场,故事的演进续航起到着穿针引线,乃至各阶段助推器的作用。没有董小乖的撒钉子和淫乱,肖奶奶事件就失去了支点;没有光头车祸,肖奶奶就无法产生碰瓷的灵感;没有胖子夫妇,肖奶奶就见不到小龙,无法产生碰瓷的动机;没有小翠小梅出现,肖奶奶就无法坚定碰瓷的决心和捡钉子的行动。文章主角配角相互推进,上演一出夜幕降临后的人间戏剧。
四、谋篇
《夜幕降临》着眼一个山村老太的罪与罚,但她既不同于董小乖之流的奸恶,也不同于世上那些职业碰瓷者,她本善良。所以既不能把她写成一个心机婊或罪犯,也要揭开时代进步隐藏的生存信仰、人性道德危机,还要给人信心和希望,这就需要笔墨的分寸,谋篇布局的匠心。山地老师让文中人物通过时间、空间、事件发展顺序演进,埋下伏笔,憋着悬念,听着心跳,运用道具,先抑后扬,结局反转。作品是动态的“路上结构”,并非《红楼梦》庄园式的静态结构。
时间轴:肖奶奶病愈出院时段。光头车祸前后时段。孙女放假时段。最后那夜。这四个时段跨度数月。出院时段交代了肖奶奶花光了土地赔偿款,是碰瓷事件的起因。车祸前后时段触发了老人碰瓷的动机。孙女放假时段肖奶奶坚定了碰瓷决心,并开始着手实施。终于在最后一夜,肖奶奶终止碰瓷,赎罪救人而发生车祸,并戛然而止。
空间场:路边,肖奶出院,嘱儿打工;老屋伤怀;村前收粮;修理厂见闻;车祸现场;学校探孙;老屋洒扫;公路捡钉;家中惊梦;老屋遇苟合;公路扫钉——空间切换,地点转移,承载肖奶奶事件的整个过程。
情节群:一,病愈破财出院,见众人,遇董小乖,露冷漠。吩咐儿子给董小乖打工,误会生气大芹。二,田豆生劝慰母亲,肖奶奶老屋伤情。,三,田豆生违心撒钉。四,胖子收粮。五,光头轮胎被扎,肖奶奶亲临修理厂、车祸现场。六,进城看小龙。七,车祸赔偿数额引发肖奶奶动心,洒扫老屋期待碰瓷。八,大芹、小翠小梅阻止肖奶奶住老屋。九,小梅陪奶奶路上捡钉,肖奶奶惊梦。十,夜出撒钉,老屋意外,捡拾自己撒下的人性钉子时被车辆撞飞……
综上罗列,《夜幕降临》情节绵密,转场频繁,时间跨度较大。作者以肖奶奶为主线,用“长线串珠之法”穿起众多情节,用“牵动荷花带动藕”的方式引动其他人物出场,用不同人物、事件的出现带动故事一次次转场。全文安排有序,繁而不乱,针脚细密,对肖奶奶事件的动机、实施、反转做出合理铺排。对人物形象内外刻画,对环境事物进行点缀渲染,丰满文章的血肉。作者文中用了三个道具:老屋、钉子、扫把。老屋既是重要的故事场地,也是推动情节向纵深发展的道具:肖奶奶住院归来,到这里伤感。想得到赔偿,就来打扫入住。董小乖阿香在这里苟合,改变了肖奶奶命运走向。因为钉子,才有肖奶奶用钉子再来一场车祸的动机。钉子在文中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肖奶奶事件的伏笔,也是一种隐喻,喻指道德人性中的尖锐钉子。有了钉子,良知未泯的肖奶奶就要用扫把从心中扫除,才会在打扫好老屋后特意将扫把立在那里,这和山地老师“前面提到一把枪,后面就要让这把枪响”的理念吻合。
老师心思细密,细细欣赏,清晰表达,读来清爽明朗。o(* ̄︶ ̄*)o
祝您生活愉快!佳作不断!o(* ̄︶ ̄*)o

远握……
非常感动,为什么这样说呢?
两万多字的中篇小说读完就不容易了,还要写赏析。我读完,这样细致分析解剖,不知要读多少遍才能下笔!
尤其里面人物分析,时空分析,场景分析,以及叙事字词句等恰如其分,紧紧贴着原作,甚至比原作者还熟悉,这不简单啊!
而且,这些分析非常烫贴。尤其是肖奶奶的分析,作为作者,我得不得佩服,剖析非常正点!
“描述拜金风气熏染的社会中挣扎的底层人物肖奶奶,因为贫穷而决定以命碰瓷,致使她的人性一步步陷落,到最后关头,老人幡然悔悟,用残躯完成自我救赎。”正是我的主题。
我也注意到了对我作品的批评,完全接受,并认真反思,在今后的创作中引起重视。
谢谢,再一次感谢!

因为您的小说真正打动我,让我有了赏析的愿望。又怕写不好,几次放弃,还是不舍,来完成以表达敬意。
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多出佳作,荣耀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