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人赏江山文】复活的水泽(流年) ——浅评纷飞的雪散文《清喜的水泽》
一、紧扣时代脉搏的主题,如冬日暖阳
荒芜,被清秀替代,是何等的幸,何等的喜!
这喜,是乡下人云生给的,也是散文背后站着的这个人,即《清喜的水泽》作者引领我们读者感知的。这种感知,来源于作者精透厚实的文笔和情感表达姿态,无疑,像电影镜头中所呈现的画面,栩栩如生。那一片水泽,让我们身临其境,仿佛摸得着,看得见,闻得到。
记得那是一个四月天的晚上,阅读这篇散文后,我甚为震撼!不知是巧合还是某种机缘,白天正好陪同远方的客人走了一趟珠江源头的马雄山。晴汪汪的天空携着朵朵白云驾临山顶,满山的马樱杜鹃红得让人神醉,山脚清亮的珠江水,宛若一条银色飘带,弯弯曲曲通往远方。客人脱口而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是的,文中的男主人公云生不会说这句话,但他的一切舍去和隐忍的付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他做到了!
今天,村后头那片曾经脏兮兮的水泥塘子,在纯净的蓝天下,水泽清得透亮,岸边盛开的木兰像极了大朵大朵的雪花。黄昏时分,一朵红云落入水中,摇来晃去,逍遥自在,像一位身着红衣的农家姑娘在泛着涟漪的水上翩翩起舞。于是,水泽越发生动起来。水面晃动着绿藻、芦苇,木兰花呼应着低飞的水鸟和悠闲散步的人——这幅生动的画面,是云生创作的。本文作者给了这样一个有动感的名字:清喜的水泽。
这是云生追求的,也是作者向往的。其实村后那片水泽,已被云生当成真正的家,可以说,是他的人生,他的追求、念想和精神寄托。从文本来看,我们并不能完全洞察云生灵魂世界的全部,不过,通过作者真诚的叙事,情感的表达,细节的描绘,大抵可以感触到云生内心的绝大部分。云生的老婆、儿子儿媳都不理解他,导致行动上的“反抗”,一个去城里岳母家住去了,一个成天围着麻将转。可云生还是不管不顾,拖着带病的身子,拖着一拐一拐的瘸腿,干脆住在水泽边上。云生开始行动,那一幕幕日常细节,作者给读者做出了明晃晃的暗示:青山绿水在云生素朴的思想里,是很重很重的。
云生搬到水泽后,大部分时间住在这儿,成天成夜与水泽在一起,如此亲近水泽,就是为了养护这方山水。其实,他明白他在做什么,云生是一个明白人。他在养根,呵护生命的源头。
事实上,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拖着瘸腿的云生日复一日清理、搬走河里的乱石;挖出、清移淤泥;打捞臭藻,死鱼,垃圾,整理出河道。过度的劳累,使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咳嗽越来越厉害,脸色越来越差。然而,云生的脸上却一直挂着笑容。这些细节写的是痛和艰难,需要的是坚持和忍耐。美丽的背后,有云生的痛。老婆娟子与他观点不一,说不到一块儿,也就走不到一块儿了。云生很生气,气呼呼搬了,夫妻误会更深了。鬓角花白的隔阂,孤独的咳嗽,唯有水里的云影,岸边的花树与他作伴。云生无怨无悔,就这么不歇气地干。云生满足了,水清了,水泽喜了。作者喜极而泣地说出“水泽生长的密码被云生破解”,文本用暗示性的诗意语言作了表达:云生的卑微、无悔的坚持,换来清澈的水流,盛开的木兰花,圆圆光滑的鹅卵石,青碧的水草,更重要的是,人们脸上的愉悦表情,还有云生自己脸上泛着心底里流出来的笑容。
二、叙事推进反复回环,如神奇的幽幽胜境永远迷人
我们都有一种体验,旅途中,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路,乏味而让人疲惫不堪,甚而生厌。九曲回肠的山路,弯弯绕绕的河流,一步一景,曲折生姿,让人情趣大开,胃口十足。“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也如此,无论小说还是散文。
《清喜的水泽》就这样,作者纷飞的雪拿捏十分到位,使得文本极为耐读,似曲径通幽,韵味十足。
作者开门见山,第一节直接写道,云生救了那片水泽。提笔就切入主题,掷地有声,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读者最怕那种两三千字的文写得云里来雾里去,甚至都读了大半还不知说些什么,让人心生烦躁,顿失阅读欲望。
是云生拯救了那片水泽,不仅仅直截了当,还精巧地抛出一个包袱:没有云生,那片水泽早死了。读者疑窦顿生,什么水泽,如何救的?
主题抖落后,作者在第二节中顺势而来,避开了突兀之感。作者与云生席地而坐。于是,水泽的一幕幕画面随着作者的顺势推进,放电影般来到了我们面前:天色将晚,岸边有木兰花,旁边,是云生的木屋,破旧,有窗子。蓝天下的木兰花瓣的白,与云生的鬓间的白一样,如雪。作者暗示木兰花新生,云生老了。原来,这一片水绿草绿树绿耗尽了云生的心血和体力。
作者写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就明白了,作者要“倒”了,要倒叙,或者说逆势而走。多么圆润!村后头水泽一片青山绿水,是云生拯救的,那么,读者最想知道原因,作者就道而通,叙事转场了,读者浑然不知,正入迷往下读。这就是精致转折节点,或叫自然顺圆过渡。我们读有的文时不难发现,明明在说这件事,下一句就到千里之外,毫不搭边,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会有这特突兀的感觉呢?因为作者硬转,不会曲折生姿。
所以,第三节作者写道,分别接到云生、大嫂娟子的电话。云生电话里谈得最多的是水泽,而大嫂却是抱怨,甚至带着哭腔,说云生变了,病成那样,不愿住院,成天只管那片水泽。于是,作者去了。
“我”来了,见了大嫂,从大嫂的抱怨中得知,云生与他们格格不入,大嫂与云生分居了,儿子儿媳住进了城里的丈母娘家。可云生不为所动,继续陪伴他的水泽。
眼前雾蒙蒙,时空拉开。作者引领我们来到第四节,在时光隧道里,倒叙插叙补叙交叉进行,使得文本反复回环快了起来,一时间信息量加大,阅读快感倍增。
作者告别大嫂,来到木屋,云生不在,就坐下来等。
“等云生”过程显得孤独,情绪感染,触景生情,来这儿前的种种纷纷跳将出来。这一节,由“我”在场转换到心灵在场。思想飘到都市的繁华中,也是这样黄昏时刻,耳畔传来音乐,内心与此时竟一模一样。“我”想起孤独的云生,他寂寞的背影,在桌前默默咽下饭粒。昏黄的灯光下,是一生的枯索与荒芜,或者是云生拖着瘸腿一拐一拐地走着,还咳嗽,背着从水里打捞上来的垃圾。可以想象,云生略带哀愁。此情此境,让作者灵魂深处陡然想起日本的芥川先生,大川河的水是他灵魂中永不枯竭的愿景。“我”灵魂深处的一个名叫普里什文的俄罗斯老头的散文《林中小溪》的句子敲打了我: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你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它的岸边往上游或下游走一走吧。于是,“我”来了,穿过村庄,沿着这片水泽,顺流而下,抵达云生的内心。
在写作中,这一节是放。作者放得开,也收得拢。上节抵达云生内心戛然而止,因为,云生来了,“我”终于把云生等来了。“我”隐约感觉到一股子清润的水汽,便拉开百叶窗,云生拖着一条瘸腿的身影与这片水泽同框。他弯腰低身捡拾着地上的垃圾!
其实,云生来了,作者要表达的东西,或者没有言说的东西,又或者故意隐去的东西,已经在曲径通幽、反复回环的叙事中表达了。
当然,从文本来说还有提升的空间,个别情节取舍有待完善。
三、真诚的情感,如惊涛骇浪有抵达人心的力量
离开真诚,散文必败。离开在场,散文必虚。《清喜的水泽》通篇读下来,作者的情感,作者真实的表达始终贯穿在字里行间,我始终感觉到本文作者一直站在文后。这篇散文看似写人,以“我”为引子,引入带病的云生,特别是引入云生的孤独日子,在浑浊、脏乱的水泽,捡拾垃圾,打整水泽。作者写了云生的痛,更为云生的痛而生疼。数度落泪,双眸模糊,满腔悲沧的感觉。然而,作者高明了!本文实则是在关注当下,特别是关注当下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类内心走向。作者能清晰地通过文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作者能让读这篇散文的人清晰地看清文字后的作家真诚悲悯的人格。因为,这篇散文透着真诚,透着真实。与其说我被云生感动了,还不如说我被作者感动了。我坚信,真诚的情感,如惊涛骇浪有非凡的抵达人心的力量。
我们知道,散文作者必须在场,否则,读者就会读出虚假,那么,情感抒发就虚了。一篇充满了虚的散文是不可能吸引读者的。本文作者深知这一点,于是,我们总能读出散文背后的作者。譬如文中写到云生过的日子。黑乎乎的木屋,孤条条的一张单人床,一张陈旧的四方桌,同样老旧的两条长凳子。没有说疼,其实已经疼了,心在疼。夕阳西去,水泽边上,景色那么美,一朵红云在水里荡着涟漪。晚风中,云生那长满老茧的手摸得“我”脸颊生疼,加上反复不断的咳嗽声,走路一拐一拐的瘸腿,作者更是心疼得泪眼模糊。如果作者不在场,能有这些入心入肺的细节吗?
散文写了痛,作为读者,我有一种痛感,但打动我的,并非仅仅是痛感,还有这篇散文喷发出来的温暖。云生每天的规定动作,背着竹篓,将水泽四周的塑料袋,快餐盒,脏纸巾,枯枝叶、狗粪猫屎捡起来,丢进竹篓里。尽管云生拖着瘸腿一拐一拐地走,咳嗽不停,还故意压低声音。“他停下来,回头看看如雪一样白的木兰花,笑了。”读到这里,我没有笑,却感动得泪湿眼眶。
作者没有硬着歌颂云生的伟大,哪怕只言片语,都没有。作者反而写他的卑微。这就是作者的真诚,她紧紧贴着土地写。土地里长出来的,真实。
雪一样白的木兰花,显然指绿水青山,这是云生的胜利果实,他自然由衷地笑了。他笑得很美,与蓝天白云一样美。
云生做这些事是无怨无悔的,他追求的是美,山青青,水碧碧的美,是金山银山都不换的美。这种美,是生命的源泉。
在结尾处,“我”问云生,水泽会不会被填平?
云生的回答很肯定:会。
读到这里,心又被戳痛了,多么的悲凉!
其实,我们想多了,云生接下来安慰作者,也是安慰我们读者:不要紧的。低低的声音说完这话,四周是一片安静,水泽中的草、绿藻、芦苇,岸边的木兰花和隐去的云朵,簇拥着清喜的水泽,似乎在微笑。安静中,云生发出低低的咳嗽,是在微笑中咳的。
云生的微笑,给读者留足了空间,意味悠长。
此时此刻的云生,是多么满足啊!
读到这里,我也发自肺腑地笑了。
原文链接:
纷飞的雪《清喜的水泽》
http://www.vsread.com/article-836299.html
/>
谢谢轻舟老哥鼓励!
你把我的赏析说透了,散文作品的核心主题、构架、情感表达是我读作品的重点。
问候老哥!
有了写作的念头,于是,写了这篇赏析参加江山征文。
倒不是你说的原因。是这篇《清喜的水泽》写得好,让我有了灵感。于是,写了这篇。
还望老弟多批评!
说句实在话,赏析文字是需要耐心的。看了你的评论,我感到欣喜,我继续努力。

这文,当时读完就有种冲动感,成文,足也!
其实,在情感上,我很依赖云生,我对故乡的很多记忆都系在云生身上。每次返乡,云生都会在公交车站等我,可我每次离开,云生都不愿意送我。
他是大伯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的血脉,我对他一直有愧疚,可他却给了我作为一位兄长全部的爱。
云生老了,身体却一年不如一年。他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住在那里,守着那片水泽,自己种点蔬菜,过着简单的生活。
我写这篇文,是为了留下点什么,现在或者以后……
谢谢山哥,这般解读,令我感动。在我眼中,这篇赏析的意义已然超越文字。
前天晚上在安厦十五城喝茶,发给老窦看,他说写得好。谢谢你们!
写作灵感必须是触发的,所以,应该谢谢你才是。
这篇散文很好,语感好不说,主旨盈沛,写法精致,里面的痛和暖直抵我心。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谢谢落雪,百忙之中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