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橱窗里的永恒(散文)
那年我很小,小到脖子刚刚超过照相馆的窗台。这是小镇里唯一的一家国营照相馆,我喜欢看橱窗里那些照片,因为那是眼里最美的画面。
一天我突然发现照相馆的橱窗里放进了一幅年轻英俊的军人照片,那照片很大,大的再也容不下其它照片。照片上的人周正的脸庞,浓浓的眉毛,笔直的鼻子,棱角分明的嘴唇,还有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怎么那么好看啊?他是演员?从那天起照片上的他便成了我心中无与伦比的偶像。
后来我才知道,照片上的人是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于庆阳烈士。
于庆阳是我们新金县(今天的大连市普兰店区)同益公社松树底大队一个普通的农民儿子。1969年3月2日,在中苏边界珍宝岛自卫还击战中他和战士们英勇作战,连续消灭了苏军两个机枪火力点,为部队前进开辟了道路。激战中他头部中弹,脑组织外流,昏倒在地,醒来后推开正在为他包扎伤口的卫生员,奋力站起端着冲锋枪向前冲了六步倒下了,实现了他生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豪言壮语,那年他仅有25岁。根据他生前的意愿,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9年7月30日,中央军委追授他为“战斗英雄”称号。
一天,听人说礼堂里正在举行于庆阳英雄事迹报告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人群走了进去。
主席台上坐着一位年长的老人,她瘦弱矮小,上身穿着一件黑色大襟衣服,黑色的裤脚上缠着腿带。旁边人告诉我,台上的老人就是英雄的母亲,老人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娓娓讲述着于庆阳的故事。
于庆阳牺牲后,母亲王金荣来到珍宝岛前哨,部队首长、连队战士陪同她走进烈士的灵棚,排长低声告诉她:“于妈妈,庆阳同志在这里,请您先看看庆阳同志的遗容吧。”于妈妈坚强地说:“不,这些保卫祖国的战士,都是我的好孩子!”于妈妈没有先去看自己儿子,而是最先来到战斗英雄陈绍光烈士的遗体前。她掏出手绢,轻轻给烈士擦拭着军帽上的红五星,接着又逐一为其他烈士擦拭红领章……
最后她来到儿子的遗体前,当首长介绍完于庆阳的英雄事迹后,母亲轻轻抚摸着儿子已经变冷的脸颊,泪水从脸上肆意流淌……
临走前部队首长征求她的意见,是否将于庆阳的遗体送回家乡安葬,王金荣想了想说:“不了,儿子是在保卫祖国领土的战斗中牺牲的,就让他安葬在珍宝岛上永守边疆吧。”
那天报告会的现场,听着英雄母亲深情的讲述,很多人都哭红了眼睛,我也在哭,拼命地用袖子擦着眼泪,为英雄的壮烈,为母亲的坚强。
那天傍晚我又来到橱窗前,久久凝视着照片上的于庆阳,感觉有好多话想对他说。大哥哥啊,你长得真英俊,就像电影里的英雄一样,你比电影里的英雄更伟大更崇高。电影里的英雄牺牲了还能活过来,可是你却永远不再回来了。想到这里,我已泣不成声了……
透过玻璃窗,我悄悄地抚摸着他的脸庞,感觉那脸庞是有温度的,暖暖的,暖暖的……那一刻,我突发奇想:我快快长大吧,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军人!
此时,路灯的光亮把我的身影拉长了,仿佛我一下子真的长大了。
那天照相馆里来了很多人,其中有两位大概十五六岁的一男一女,他们穿着崭新的没有领章帽徽的军装,在众人的簇拥下坐在影棚里拍照。我在拥挤不堪的人群中翘着脚一睹他们的形象,原来他们是于庆阳的妹妹和弟弟。我默默地想,假如我是于庆阳的妹妹该有多好,也会穿上绿色的军装,接过哥哥的钢枪,为保卫祖国冲锋陷阵!
从那天起照相馆的橱窗里又多了两幅照片,是于庆阳的弟弟和妹妹。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来到橱窗前,久久凝视着照片上那两张亲切的面孔,那是我眼中两幅最壮美的画面!
时代在发展,城市在改造,照相馆早已不见了踪影,可是在我的心里,那块地方那个位置依然伫立着你的魂魄。我驻足在那儿,寻找着你25岁的青春面孔。你那双好看的眼睛露出了欣慰的神情,你那棱角分明的嘴唇仿佛在喃喃低语:“我爱我的家人,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
2017年7月11日,在中央军委授予的“解放军十大战斗英雄”中,你排名第九位,这是党和国家给予你的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于庆阳,你的名字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