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后申遗时代,任重而道远(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后申遗时代,任重而道远(随笔) ——海龙屯申遗考古负责人李飞侧记


作者:玉之残泪 秀才,2161.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44发表时间:2019-07-30 08:47:22

原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现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李飞博士,在他位于海龙屯半山腰的工作室接受我的采访。在这间略显简陋的工作室里,清冷的风不时地从塑料薄膜封住的打开的窗口吹进来,窗外不时地有雨落下的声音传来,身着短袖的我和穿着薄羊毛衫的李飞博士相对而坐,并无半点的违和。
   李飞博士留着一头长齐脖颈的短发,随意地梳拢于后,看上去随性而不失些许文艺浪漫。线条分明的脸上,深沉而睿智的眼神,有条不紊绘声绘色的讲述,处处透露出一名考古学者对学术研究的严谨与细致,又给人邻家哥哥的亲切感觉。
   作为海龙屯申遗和海龙屯考古参与者和见证者,李飞于2012年主持遵义海龙屯遗址的发掘,该项目先后荣膺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六大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球十大田野考古新发现、中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等殊荣。李飞博士更在2016年获中国考古青年学者奖(金爵奖),其考古手记结集出版,曾荣膺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然而,李飞博士并未因此感到满足,更多的是一份深深的担忧。这份担忧源自于他对海龙屯的深厚感情。也是作为一名考古学家,身上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李飞博士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离开,而令得海龙屯考古方面的成果化为泡影,再次陷入空白,给世人和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
   2017年3月份,李飞的工作关系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整到贵州省博物馆,暂别海龙屯。然而,人在贵阳,但海龙屯后期文物整理和考古报告未完结,让李飞始终放不下。在他的再三请求下,2018年10月,单位领导终于“放”李飞回来继续海龙屯的工作。
   “考古工作是一件传承有序的事情,必须得有始有终。”李飞博士强调说。
   采访一开始,李飞博士稍稍整理了下自己的思绪,却讲起了刚刚申遗成功的浙江良渚来。用李飞博士的话来说,浙江良渚的申遗成功,走了漫长的八十三年,是几代考古人辛勤努力的付出所换来。相对而言,贵州海龙屯的申遗过程,简直就是一个另类和奇迹。在所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古迹中,海龙屯用时最短、费用最少,然而所取得的效果却是最好的,获得了所有中外专家一致的好评。
   不过,这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的问题,因为时间短,很多考古发掘只能片面而仓促地完成,甚至因此作出错误的判断结论;因为资金不足,几乎导致考古发掘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更遑论获得圆满完成;也因为很多事情还尚未完成,包括后期的文物整理、考古研究的报告便无法最终完结。等等,等等。
   其实,关于申遗的成功,李飞博士并未觉得有何值得激动,他更多的关注,是申遗成功后,如何继续做好海龙屯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如何完善和利用好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取向,让其能够更好地成为一张响亮的地方名片,不愧于其世界文化遗产的称谓。“申遗的成功,并非结束,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与浙江良渚相比,海龙屯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他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需要静下心来,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作出更加细致规范的整理,查缺补漏,纠正一些错误的判断认识,尽最大可能地还原海龙屯土司遗址原有风貌。
   说到这里,李飞博士举例说,原先他们曾以为新王宫属于明朝修建,而老王宫则是根据史料和一些初步的发掘,确定为宋朝建筑。然而,当他们对其深埋土地下的砖墙等作进一步考察时,却发现依然是属于明朝建筑。那么问题来了,新老王宫的关系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宋朝王宫的存在,又到底在哪里?而这些,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并非一时半会能够找到答案。
   在谈到之所以一再要求回来的原因,李飞博士笑着说,之前的工作努力的结果,需要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整理成册,将海龙屯考古研究的报告最终完结。这是对自己,也是对所有参与海龙屯考古发掘的成员们的一个交待,使不留遗憾,无愧于心。
   说到这,李飞博士又举例,曾于1957年进行过清理发掘,并建成博物馆的杨粲墓。便是由于当时的一些原因,未能有总结性的考古报告出来,导致现在想要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无法进行。而他如今在这里要做的,就是对海龙屯的考古发掘工作,给出一份总结性报告文献资料。
   “而这必须是一份与海龙屯世界遗产身份相匹配的考古报告。”它是参与海龙屯考古发掘的工作者的责任,一份完整的考古报告将为今后的考古工作者提供直观的、科学的考古资料和依据,使没有亲临现场的考古工作者凭借报告就能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让后来对海龙屯感兴趣的学者专家,能够有所借鉴,少走弯路。”
   对自己即将完成的这份考古报告,李飞博士如是地解释道。
   作为一名考古学者,李飞博士更多考虑的是海龙屯遗址的考古发掘,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虽然如今考古所的条件相对要好了许多,不过,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依然重重,并且,这样的困难和问题,也许永远得不到解决,最终会成为历史的难以解答的疑团,永远地尘封下去。
   如今海龙屯申遗成功了,有些事情已成为终点,而有的事情才刚刚开始。相对而言,如何更好地利用好海龙屯申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如何将保护与宣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学者的李飞博士更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学术研究空间,能够得到更大更多各方面的支持。
   海龙屯管理局的江继义局长在电话中提到,现在是后申遗时代,希望得到更多的文学宣传,同时感谢汇川区政协举办的这次三亲纪实文献,对海龙屯的宣传和报道。而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后申遗”这个名词,在感到万分新奇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飞博士之所以甘于淡泊,默默地扎根于海龙屯进行他的考古研究的不易。后申遗时代,李飞博士来了,他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才刚刚开启。
  

共 22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化遗产的申遗工作也不是简单的,后续有很多琐碎的工作要做。作者采访了原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现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李飞博士,他就住在申遗的海龙屯半山腰的工作室。李飞于2012年主持遵义海龙屯遗址的发掘,曾荣获多次全国奖项,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有些担忧。他想把考古工作做完整,不给后来人留下遗憾,被调走的他终于在2018年10月又调回海龙屯继续进行他们的考古工作。这是一个热爱考古工作者的对考古工作的一种信念。在这个后申遗时代,李飞博士来了,他的考古工作,任重道远。【编辑 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19-07-30 08:51:14
  考古工作,有利于千秋万代的事情,对于历史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我们能够尽最大可能接近历史真相,为理论佐证。而考古工作者无疑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9-08-01 09:44:10
  嗯,考古工作是一项伟大而枯燥的事情,也是值得敬佩赞美的,感谢远近老师辛苦编辑按语鼓励,一杯清茶,送上最美谢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