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苏派盛宴(随笔)
2019年8月1日,河北省名师张老师工作室成果辐射第十站研讨会开始了。这是一场语文盛宴,是一次写作教学方法的思维碰撞,是教学方法荟萃的展演。
8:00整,开幕式准点开始,此时此刻有机会听到藁城区的发展演变历史和人文地理风貌,于我来说,也是一场盛宴。
听史科长讲,藁城1898年撤县转市,2014年并区。我很诧异,为什么我们元氏县据省会只有30公里,没有直达公交车,但是藁城有,原来是石家庄市藁城区呵。藁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掌故。藁城三宫更是闻名,“宫酒、宫灯、宫面”,各有特色。耿村故事已经申请国家级非遗。令我最为惊异的是,藁城区有十多个名师工作室。如此看来,的确是重视教育的。
姚校长介绍了实验学校的建校历史,建校规模,取得的荣誉等等,使我对这所新兴的学校有了全面了解。这所学校的确也是藁城区教育的窗口。
今天首场讲座是“巧登六台阶,让梦想之花在中考考场绽放。——中考考场作文备考技巧与策略交流。”
这次做讲座的是江苏南通的崔老师。苏派盛宴开始了。
这位老师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老师。他曾经在一年时间出过四本作文汇编,指导学生发表作文109篇。不但如此,而且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发表作文,学生发表习作大概有2000多篇。与崔老师想比,我不禁有些汗颜,虽然我指导的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年年都有获奖,然而从数量与质量来比说,远远不如崔老师。这一次,看到了和名师的差距,今后努力的方向会更明确。写作这件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群人一个团体的事情。今年刚刚接手学校文学社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刚刚起步,组织了不多的几次活动,也能看出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渴求。或许,就如崔老师所讲,因为闭锁,缺乏眼界和境界,前方的路不知道怎样走下去。唯有外出学习,才会以一种“打开”的方式生存下去,每一次讲座,都会留下深深思考。
崔老师的讲座别具一格。他不用PPT,不看稿件。他说他有稿子,但是一般不看,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就是依靠“讲”,真是令人佩服地五体投地。
崔老师以翔实示例,分析了近几年河北、江苏中考作文命题特点,他认为:好作文不仅仅是写出来的;好作文还是想出来的、改出来的。作文不能留一点点破绽,作文不仅仅需要眼力,还要有眼光。作文三步走:观察、思考、表达。又一次说到我的痛点上:我最麻烦给学生改作文,也麻烦给自己改文章。我在写作中的毛病和缺点也很多,通过比对,所以我手里精品较少,向名师学习,收获真的不少。崔老师认为学生习作不能离开阅读,阅读是为写作垫底。我讲座听过数百场,这种专门针对写作、写作教学的讲座还真是没有听过几个。所以今天的讲座,对我来说,触动都很大的。崔老师还从统编教材典范课文中举例说明,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他举例信手拈来,极有说服力。
早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来自南通的崔老师的讲座,让我看到作文教学必须联系中考,钻研中考作文命题的方向和特点,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教学方向性更鲜明,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毕竟谁都离不开“考试”。
之后,河北的张老师做了《六阶同步作文的编排与高效使用》的讲座,张老师具体讲述了“六阶作文”的六个台阶的具体内容及其子台阶的内容,这应该是一套比较好的和统编教材同步的作文指导教材。
接下来,张老师名师工作室成员,六阶同步作文的编者田老师做了《思维发散,一文多变》的讲座。一篇文章的素材,只要稍加变动,可以适合三五个甚至更多个题目。我通过手里的学生习作实际操作,发现一篇文章可以变形成五六篇文章,想来以后作文课也可以上一次“变形记”,学生用自己习作,一材多用、一文多变,应该是很有意思的。
最后,河北语文领军人物张老师做了上午的总结。他认为:语文老师应该认真学习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把握课程编写的特点;着力解决写作教学的难点问题;写作方法教学不可忽视。他还认为河北中考作文命题有体现时代的特点和联系学生实践生活的特点。
收获满满的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