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花婶婶(散文·家园)

精品 【八一】花婶婶(散文·家园)


作者:尚思华 童生,50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20发表时间:2019-08-02 11:35:12

【八一】花婶婶(散文·家园)
   父母离去后,我很少再回到那个生我养我之地。可是,本家弟弟的女儿即将出嫁,我便重新回到那魂牵梦萦的故乡。
   走进久违了的村庄,湛蓝的苍穹下,一座座楼房林立可见,一条平坦的水泥路,贯通南北直入村子的中央;环绕村子西边的H形水渠,夷为平地;路边曾经供人们吃水的辘轳井,也没有了痕迹。
   昔日的故乡,如今大变样。变化的是新貌,不变的是乡情。怀念旧时的友情,期待不一样的相逢。
  
   一
   我与她,算是好友,可按起辈分,我该叫她花婶婶(我们这里称呼那些年轻貌美的长辈女人总是加个花字)。我比她长两岁,怎好意思开口?我会叫她的名字:邓雅菲,可是村里的大人们会指责我不懂规矩,没大没小,乱了辈分。
   没想到才几年不见,当年那个惊艳全村的小媳妇,如今已是容颜憔悴,没有了惜日的凤仪。岁月真的是不饶人呀。
   虽然,相貌已改,但是她那明媚的眼睛,还有那神采奕奕的样子却没有变。
   迎面,我大声叫了一句:“花婶婶,你在干嘛?”
   冷不丁的有人在叫她,她抬头看到了我,惊奇地说:“真是稀客,华娃,你有些年没有回来了呀!”看着她那诧异的样子,我笑了。
   “是呀!天天是闲忙闲忙的,也不知道忙什么呢!这次趁着弟弟家办事,我回来看望你们的。”我勉强挤出点笑容来。
   “走,上我们家玩玩去。”不管我答应不答应,被她一把拖了去。
   一座三间两层的楼房,在家乡也算是气派了。用人工烧制的红砖,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院子。温馨的小院里墙边有菜畦,种着各种蔬菜,碧绿的韭菜,丝瓜条条嫩嫩的;竹竿架上,头戴小花的黄瓜,根根笔直水汪汪的,细长的豇豆,俊秀飘逸像管状;圆圆的西红柿,像挂着的红灯笼,美丽又可爱;一阵微风吹过,墙角处的太阳花,撑着红色小伞,煞是娇艳。多么清爽宜人的小院啊!
   “进屋来”,见我傻傻地欣赏着她的杰作,她微笑着。
   屋里的陈设简单又清净,现代化的家电和设施一件也不少,看样子,她的日子过得不错。
   闲聊中,她告诉我,女儿带着她游玩了好几处名胜古迹,还买了好多新衣服,进过多家高级餐馆,品尝了很多不知名的美味佳肴。说着说着,眼里带着泪花。
   这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如今的日子真叫一个“甜”。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工作后,每月都会寄钱给她。女儿虽说嫁了外地,但是婆家家境不错。对她,多少也会有些贴补。
   邓雅菲的一辈子,也算是苦尽甘来了。闲时,她帮着孩子们带着孙子辈,也算是儿孙绕膝,幸福无比了。
  
   二
   邓雅菲,不是本地人。四十年前,她是被人贩子拐来卖进我们村的。
   记得那是仲夏的一天,天气闷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似乎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爱凑热闹的我,没事了也喜欢粘着大人们,到大路边树荫下,一边乘凉,一边听他们说东道西。
   远远望见,村中老周家三间土坯房子的门板上贴着大红的喜字,有不少人在那院子里晃来晃去。因为没有很高的围墙,可谓一览无遗。这个在村里有些寒酸的家,平时难得有人光顾,可是今日却热闹起来了。
   “周老根这次可屙了股粗屎,借钱为大儿子娶了个新媳妇,可是个人尖子啊!”张大爷,敞开衣服,掀起衣角当扇子,也止不住汗水沿着脑门流下。
   这话像放鞭一样刹时炸开了,我们几个疯丫头,不顾烈日灼心,手拉手地跑去看个究竟。
   周老根家一座土坯的小瓦房门前,用砖块堆砌两个灶台,冒着一股股青烟,灶台上面用一大块布,四角扯在树上,作为遮挡太阳的棚,有几个人正在忙着做大碗席呢!
   我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人,在推推搡搡中挤进了屋里。堂屋地上摆放了几张桌子,板凳上坐满了陌生面孔,他们是前来贺喜的亲戚。我探头探脑地东瞧西望,寻找着新娘子。
   不多时随着人流被推进了一个房间。房间里一张窄窄的木板床,一张破旧的三抽桌,一个木质洗脸架上放着一个盆子,一把椅子,除了这五个一之外,还有一位清纯的小姑娘,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
   她那一对乌黑发亮的小辫子,嵌入圆圆的脑袋两边,煞是洋气。上身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衣,下穿海军蓝的确良裤子,素雅大方。再细细看她的面容:白皙的脸上嵌着一双大眼睛,乌黑的眼珠,像算盘珠儿似的滴溜溜乱转;那双顾盼撩人的大眼睛每一忽闪,微微上翘的长睫毛便扑朔迷离地上下跳动。
   我心里暗自叹道:哪儿来的小仙女,这么标致,到这家简直是活糟蹋了。我想,大家也跟我一样吧,或多或少的有些惋惜吧。这么一朵鲜花怎么就插在这堆牛粪上呢?不由得有人暗暗地叹了口气。
   我轻轻地上前,拉了一下她,她冲我咪咪一笑。我悄悄地问道:“你哪儿来的,多大了?”她低下头,似乎有些不敢说话,半信半疑地盯着我小声地说:“我是四川的,十五了,还在读初三呢!被一个帮我找工作为名的大叔骗到了这里,不知道还能回家吗?”我顿时诧异的无语。心想:这姑娘完蛋了,谁敢拿胳膊往外拐呢?就是能帮你也不可啊!我既怜惜又无奈。为难的不知所错,只好笑着安慰着说:“你耐心地等着,我以后会来看你的。”就这样,我带着惶恐和不安匆匆地走开了。
  
   三
   我们村大多尚氏姓,听大人们说,这个周大根是入赘来我们村的。因为双方家境皆贫寒,又相继添了四个儿子,夫妻二人靠着挣公分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是拮据,眼看大儿子二十出头了,没有一个媒婆上门说亲,心里十分着急,这不瞌睡遇到枕头了。村里有个八面玲珑的人,经常出门跑路,带回来几个四川女孩,这不就倾其所有,花了五千元为儿子买亲。周家大儿子周冰,多因眷顾家贫才读了小学毕业,就陪同父母干活挣公分了。人长得结实,多因无得体的衣服穿,所以显得老气横秋的。眼见村里那些伙伴们陆陆续续结婚了,心里不觉也有些焦虑,也时常埋怨父母的无能。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相中了这样叫邓雅菲的美丽女孩,就千方百计筹钱高价买个如意,只是怜惜丫头年龄有些太小,一家人真是如获至宝啊!
   从此,村子里多了一个漂亮的女人。这个凋敝的家开始有了烟火气。
   家,终于像个家了。周冰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出来进去的脸上洋溢着笑意,衣服穿得整齐了,整个人也变得精神抖擞了,真叫人逢喜事精神爽啊!村中人没事了多喜欢关注这一对新人,我心里似乎也多了一分惦记。
   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我要继续去读书了。可我始终忘不了她那双祈求的眼神,也忘不了我对她的承诺。然而投入紧张的学习之后,整天在题海中徜徉,夜以继日地笔耕不辍,皆是为了理想而奋斗。时光的悄悄流逝,转眼之间寒假到来了,我又可以回家了,又能见到她了。
   从那次的短暂相见,她的形象就烙印于心,不知是同情还是灵魂受到触动,总是放不下她。然而这次的回家却让我心生畏惧,不敢与之亲近。听母亲说,周家为了防范邓雅菲逃跑,对她“关怀备至”。一家人轮流看管,一天到晚让她呆在家里,连上厕所还要站岗,并且还定下“三不”规矩:不准串门,不准随便与人说话,不准邀人居家闲聊。在那个几乎家家还没有电视的岁月,想找一本小说或者连画画看都很奢侈,不用说整天呆在家里有多难受啊!辛亏她有一部手拿的收音机,偶尔郁闷了,可以听听音乐和评书,缓解一下心情。本身邓雅菲在心里就不认可这桩婚姻,周家这样做反而激发了她逃离的欲望。
   秋收是农民们最忙碌的时节,水稻、玉米、芝麻、绿豆、黄豆等需及时归仓,周家老少忙于收获,整日累得筋疲力竭,起早贪黑地劳动,不免倒下就呼呼大睡。一天夜里,她趁一家人熟睡时,借着朦胧的月光,慢慢地摸着走出了村庄。
  
   四
   我们老家三面临河,只有北面与河南接壤,对于一个外地小姑娘来说,她根本不知道向那个方向跑安全。趁着夜晚模糊的月光,她沿着村边一条向东的直路,拼命地跑呀跑,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到了一条小河边,她高声嚷嚷地叫醒了船公,过了河,就到了我们的临镇——程河。由于极度恐惧,她专选大路走,一条通向另一个乡镇的南北大路在她脚下延伸着,她便右转弯向南跑,不知道又跑了多长时间,就到了又一个乡镇的街道上,这时天色微明,她害怕极了,必须马上坐上客车才有逃离的希望。由于语言的障碍,人们听不懂她的话,无奈,她迷失了方向,情急之下,便迂回到一条河边,谁知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周家人一下子把她摁住了,她撕心裂肺地大哭,天不管地不应,直到心力交瘁了方停下。其实,当她跑出去不久就被周家人发觉了,周冰及时安排亲戚朋友,在临近的码头车站蹲守,就是插翅也难逃出。
   这下不得了,带到家后,亲朋好友说给她点颜色看看,砸断她的螺丝骨,让她终生不能走路。她吓得大哭,噗通一声跪下向周冰求情:哥哥饶我,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别打我,我给你洗衣服做饭,我听话。看着她那副可怜兮兮的神情,周冰才忍无可忍地饶了她。
   经历了这件事,邓雅菲变得乖巧了,周冰下地干活她也跟着一起陪伴,开始双双出现在众人的眼里,洗衣做饭,所有的家务活样样学着做,再也不敢任性了。
   听了母亲说了她的现状,我觉得心寒,多好的小姑娘竟被一个人渣害成这样,真是无法可想。
   每次回家后,我总是借着去她家门前辘轳井上挑水机会,多看她一眼,心里才得以安宁。她也多少次瞅见我对我微微一笑。但是,我却不敢去接近她,怕她再有逃跑的念想,让我脱不了干系,只是在心里默默祈祷她好好过日子罢了。
   ……
   后来,母亲病故了,我也参加工作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回家再去询问她的情况,有人说,周冰对邓雅菲体贴入微,只是用心太深,邓雅菲每次的家书送到邮局后都被他扣押下来,所以邓雅菲望眼欲穿也等不到一封书信啊!这思亲的煎熬让她变得渐渐成熟了!
   几年后,我也成家了,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可我还是一直在关注她。这时听人说,她诞下一女,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了,虽然生活还不是那么富有,但是这样的日子,足以让他们开始过得有生有色了。破旧的房屋里总能飞出孩子的笑声,偶尔听她还哼唱着歌。
   又过了几年,我再回老家看望叔伯,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再次问她情况,村里人说,她和周冰带上孩子们去四川逗留了很长时间,她父亲还来这里小住了几个月呢!我想,她或许是离不开这块土地吧?即便当年这里是那么穷苦,处境是何等艰难,但是,在她的心中或许最甜蜜的日子还是属于这里。她和周冰的婚姻虽然没有爱情基础,经过几十年的相濡以沫,那份亲情已经根植于骨髓,是无法割舍的。
  
   五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谢。如今,年逾半百、半个知音的我俩,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人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我们也算完成了使命,该为自己而活了。望着被岁月洗刷得无比憔悴的邓雅菲,我感慨万千:生命就是一场奔走,有起点就有终结。谁也不能长生不老,谁也不会从头再活。我在感慨之余,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管人世间千变万化,岁月依旧像车轮一样向前滚动……
   时候不早了,我跨出她家的门,她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我抚摩着她那双粗糙不堪的手,望着那一张被风吹日晒后黄腊的脸,伸出手来抚摸了她那满是鱼尾纹的噙着泪水的眼,心里不是滋味。好在,如今她的日子好过了,已经五旬的她也能是安享晚年了。
   挥挥手,向她道了声“再见”,但愿她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共 44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家乡,是永远的话题。回家,便是一种思人思情的回忆。这不,当年被拐来的小媳妇,如今已是儿孙绕膝了。当年的苦是无法言说,只怪生活条件太差的农村,有个别人讨不起媳妇,便花钱从四川或其他地方买人。如今日子好过了,人人的脸上都有了笑容。当年被拐的媳妇,经过跟命运的抗争,无奈也向命运低了头。好在丈夫周冰也懂得体贴,慢慢地便融入到这个陌生的家里来了。当时的乡民们,也有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外来妹也有一颗同情心。特别是“我”,也算是同龄人,不同辈分,但是也可以算是半个知音。自从那日看到新娘子后,心里便有了一份牵挂。这份牵挂紧紧地埋藏着几十年,以至于如今想起还十分地感动。文章情感饱满,语言简练,笔法流畅。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佳作。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编辑:黄金珊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80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8-02 11:36:57
  一篇让人感动的文章,文章中当年被拐来的小媳妇,如今日子过得还不错,也将是她安享晚年的时候了。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了。感谢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佳作。问候老师中午好,遥祝夏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1 楼        文友:尚思华        2019-08-02 11:41:53
  谢谢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的拙文修改编撰,敬茶了!
2 楼        文友:闲妹        2019-08-02 13:47:04
  善良的人有好报,在作者笔下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为作者美文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尚思华        2019-08-02 14:10:15
  每次老师都来光临指导,谢谢!祝你夏安!
3 楼        文友:伙苗        2019-08-05 08:08:33
  纯朴、善良、美好、变化、情怀浓缩在字里行间。
   愿我们的日子都越过越好!
   问好老师。
伙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