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岁月如歌(散文)

精品 【柳岸】岁月如歌(散文)


作者:刘仲平 白丁,2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19发表时间:2019-08-05 07:50:15


   大伯瘫痪了。他有时很安静,有时很狂躁;有时会流泪,有时会微笑,仿佛是在与鬼神通话,言说人情冷暖,神态天真的像个婴儿。但是,他更多的是静静地躺着,一声不响。
   清晨,太阳还没爬上东边的山头,阳光已穿过后山的凹谷照射过来,洒在院子里的老梨树上。梨树安详得像位老人,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此刻,大伯也静静地躺在屋里,他是否在怀念那流逝的如歌岁月?又或是,在留恋窗外那熟悉的田野大山呢?曾经,我的祖辈们在这一片土地上深情地生活过,一代又一代,然后,又都卑微地死去,悄无声息。大伯最终也要去的,托体同山阿,去兮,去兮,终归空空如也。所以,我想写一些故事,关于祖辈的,关于大伯的,关于父亲的,为这个小山村,也为我自己,留下些回忆。
   大伯是1927年生人,正值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家族六七十口人住在这山沟里,村子依地势而建,分前院和后院。两个院子中间的空地上有一棵几百年的老槐树,树下有两盘石磨,一盘石碾,它们仿佛是凝固的岁月,无声地诉说着那些遥远的往事。
  
   一、奶奶讨驴
   在大伯八九岁的时候,族里有位爷,死了婆娘抽起了大烟,把挺好的光景给败光了,就打起了闺女的主意。他瞒着族人,把闺女卖给了六七十公里外的地主家,得了两罐子银元铜板。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财物惹来了盘踞在后山虎坪岭的土匪。半夜里,这位爷听到马蹄声急促,寻思不对劲,慌忙裹了罐子翻墙而去,摸黑朝后沟遁逃。在荒山野岭中,黑灯瞎火的他不知把罐子埋在了何处。直到后来,还有很多人到后沟去开荒,其实打心底都是奔着那罐子去的。最后这位爷还是被土匪掳走,打死在了去地主家的路上。
   没多久,土匪再次下山。虽然是只抢财物不伤人命,但是那砰砰冒着烟火的枪管,泛着寒光的长矛大刀,依然让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心惊胆战,魂飞魄散。一阵噼里啪啦,鸡飞狗跳之后,满院狼藉。从娘家归来的奶奶,看着唉声叹气的男人们,嘤嘤哭泣的女人们,还有孩子们惊恐的眼神,当得知自己那头比命还金贵的毛驴也被抢走了,立马怒火中烧,牵了大伯,癫着小脚到后山找匪首理论去了。
   奶奶那三寸金莲走路巍巍颤颤,不知走了多久的山路,到了那大山深处的土匪窝。那匪首看着土布粗衣、蓬头垢面的奶奶,很是吃惊。奶奶看着凶神恶煞般的匪首,和一群饿狼般的土匪,不亢不卑,有理有据地说:“如果,你们是冲着那两罐银元去的,我只能说我们没有,那人你们也打死了,是你们不仁;如果是冲着粮食财物去的,老百姓的家底你们一清二楚,你们还要抢,是你们不义。”
   匪首居然佩服这女人的胆量,就说:“我们带走那畜牲,是去要回那可怜的闺女的。那畜牲身弱,经不起折腾,这可怪不得我们。”
   奶奶说:“你说是去要回那闺女,是做好事呢?还是抢回去做小?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你们就是把那闺女要回来给他,他也活不了了。现在,你们抢走了我的驴,也就是抢走了我的全部家当,田间地头的活还怎么干?那一大家子还怎么活?今天,你们要是不给我,我一个女人家,也拿你们没办法,大不了是一死。但是,我带我儿子来,就是让他看看你们还是不是人,是怎么欺负老百姓的。如果,我娘俩都没回去,你们的日子也就到头了,老百姓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匪首敬佩奶奶的气魄,亲自牵驴赔罪,敬酒送行,奶奶三杯上驴去,抱了大伯,安然归来。
  
   二、倔强少年
   再过了几年,日子更不太平了。鬼子进山扫荡,山里隔三差五传来枪炮声。国军来了,晋军来了,八路也来了,这几股队伍在这大山里穿插纵横,闹得不可开交。在后沟的半山腰有一洞穴,洞口被草木遮盖,在外面跟根本看不出来,但是洞里却宽敞如室,每当鬼子扫荡的时候,全村的人扶老携幼,到洞里禁声屏气来避难,竟然躲过了鬼子多次扫荡。那天,十三四岁的大伯在山上放牛,不想碰上了鬼子的队伍,牛被拉走了,还踢了他两脚让他回家。大伯遗传了奶奶的倔强,一言不发,只是一路小跑,竟跟着鬼子的队伍翻山越岭而去了。
   巍巍青山像道屏障横亘东西,万山簇拥犹如波浪起伏,绵延百余公里。这片大山属于中条山脉的东段,叫历山,又称雷首山。雷为震,震为龙,却被鬼子叫“盲肠”,做着残酷的阑尾手术。大伯跟着鬼子的队伍一路跋山涉水,鬼子看他是小孩,让他背行李,高兴了给饼干,不高兴了赏耳光。日落日出,浑浑噩噩也不知过了多少天,终于和不知那支中国队伍交上了火。一时间枪炮轰鸣,杀声震天,响彻山谷。大伯躲在巨石下,泥土雨落,一颗炮弹下来,震晕了过去。当大伯悠悠醒来,月明星稀,满眼的悲壮惨烈。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此时已不知道了哭是什么,冷静下来辨别了方向,在遍地的死尸弹坑间寻了回头的路。
   大伯放牛,练就了察蹄寻牛的本领,回返大部队经过的山路在他眼里再简单不过了。一个少年只身在密林荆棘中穿行,又不知过了多少天。有一天,行至两山夹谷间的山腰处,看见在谷底的河边开阔处有几十个军人,天青色服装,有男有女,有伤兵,他们有人洗刷,有人烧饭,应该是在休整。大伯躲在密林深处,惊恐地看着一群鬼子服饰的部队在悄悄逼近,一阵呯呯嘭嘭枪声过后,河边留下横七竖八的尸体,活着的人如惊弓之鸟,四散逃跑往高山密林深处去了。大伯不敢久留,赶紧逃离。一路上餐风饮露,捡食野果蛋虫,又不知过了多少天,终于回到了村里。
   大伯失踪后,三四个月过去了,音信全无。大家都认为大伯被鬼子抓走了,以后生死未卜,肯定是天涯永隔,再也不能见到了。奶奶整日以泪洗面,懵然看到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大伯回来,禁不住喜极而泣,抱头痛哭,大伯终于也哇地一声大哭出来。回家后大伯大病了一场,发烧中还呜呜地哭说牛没啦,咱家的牛没了。
   奶奶说:“牛没了,人在就好。”倔强的大伯活过来,书写了一段传奇。
  
   三、五爷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在这崇山峻岭的深处,朱总司令来过,曾在半山腰支了三块石头架锅烧饭,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相邻的两个村改名一个叫南支锅,一个叫北支锅;彭大帅来过,在北垛的十八兵站运筹谋划抗日路线,号召百姓全民皆兵。大伯说,他的五叔,我的五爷,就早早参加了八路,好像是特务连的。五爷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曾官至团长,直到五爷死前的那次探亲,他都没见过几次。但是大伯每次说起五爷来,都会表现出无限的崇拜和深深的惋惜之态。
   那年是夏收的季节,村里的族人在窑洞顶上的打麦场里忙碌,远远地看见从官道的谷口处风风火火走来一人。他器宇轩昂威武八面,正是回家探亲的五爷,整个山村就沸腾起来,大伙都放下手中的活计来欢呼他的回家。这位神一般的人物,曾是整个家族都念念不忘的骄傲,族人每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大家都会苦苦盼求这位五爷能骑着高头大马腰挎大枪从天而降,解救族亲于危难之中。这次五爷回亲,族人个个都觉得荣耀风光,于是杀鸡宰猪,同时也热情招待远道闻讯来贺的四邻八舍。
   十五里山外的王老汉是本家的远亲,死了婆娘光棍打了十几年,前两年收留了一对逃荒流浪的母女,续弦认女,组成了一家子。那闺女正值年华,长得窈窕似玉,王老汉探听到五爷还没成家,就让闺女打扮成花,领着前来道贺,这一道贺就道出了一段孽情。五爷自然对姑娘一见倾心,王老汉通过察言观色,暗自得意不费吹灰之力就招来了乘龙快婿。如能成了这好事,就凭着女婿这团长的身份,自此定能扬眉吐气而扬耀一方。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五爷这位钢铁军人终究没能抵住那个似水女人,顺理成章地托媒商婚,不几日就入了洞房。众人无不羡涎女人那一双水灵生动的眼睛,和那一头如垂云泻瀑般的秀发。五爷如获至宝,铮铮铁骨化作了满腔柔情,来呵护这个比他小很多岁的女人。女人也全身心的服侍着这个刚认识不久、从枪林弹雨中过来的男人,他生龙活虎,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地日夜折腾,浑不觉到了归队的日期,五爷竟乐不思蜀。部队捎信来催,五爷假以婚约为由拒绝归队,大有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团长而有解甲归田的念头。几个月过去了,看着女人日益高隆的小腹,五爷一直沉浸在马上就要为人父的喜悦之中,却不知族人已对他渐露失望之色。
   女人挺着肚子回娘家去了。一日黄昏,五爷蹲坐在前院的窑洞门口,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心里琢磨这女人为何迟迟未归。后院的七老姑见了就踱着碎步过来,给他咬耳朵说,五哥,这日期恐怕不对喲。五爷心里咯噔一怔,反复掐指盘算,然后就呆呆地一屁股重坐在地。女人终于归来,她满脸依旧的甜蜜自豪,几个月的耳鬓厮磨,她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强悍霸道的男人,她满怀希望地想得到男人最热烈的拥抱,却等来男人呲牙咧嘴狰狞的面孔。
   五爷堂堂七尺汉子,忍受不了这蒙头之羞。他关起门来解决自家之事,不许任何人插手过问。族人都知道他性格暴烈,也都哆嗦着不敢言语。窑洞里,五爷怒目圆睁逼问女人腹中胎儿之事,女人牙关紧咬,唇破血流,就是一声不吭,既不否定也不肯定。五爷断不能信,眼前这个他心爱的女人会做出那种不知羞耻的事,他咬牙切齿地猜测是散兵?是流匪?是谁家的地主流氓?还是她继父王老汉?女人只是狠狠地瞪着他,满脸的倔绝却不做半句争辩。连续三天的激烈问询,气急败坏的五爷已将屋里砸得碎烂,看着墙角蜷缩的女人,回想起这几个月的相濡以沫如胶似漆,五爷终于万念俱赖,一口鲜血喷出,铁塔般的身躯轰然跌倒。
   等众人撞开屋门围将上来,扶起软绵无力的五爷,女人疯了般地扑过来,抱着五爷痛哭着扑打,哇哇地骂五爷是混蛋是畜牲,最后掩面踉跄夺门而出。有人待要阻拦,五爷摆摆手,由她去吧。人们惊讶地发现,一夜之间,女人原本清澈如泉的眼睛已干涸成枯井,乌黑油亮的黑发也半参缕缕白霜。至此五爷一蹶不振,终日萎靡,女人也不知所踪,杳无音信。后来有人传说在后山的羊圈顶上,看见过掉落在草丛里的那女人穿过的绣花鞋,五爷一想起那里山高林密,狼豹成群,就有大颗的眼泪掉落下来。蹊跷的是王老汉一直没来追究要人,俩口子也不知所踪了,原先的一家三口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最后,这事终究不了了之。
   政府成立前夕,组织人员按功任职,五爷被举为县公安局长。但是,他早已心如死灰,推辞不任,整日郁郁寡欢,不久就死了。死时很年轻,后继无人,埋在了沟南的祖坟旁边。
  
   四、兄弟情深
   1949年,在前院的窑洞里,我的父亲出生了。那年头,全村的人都在生存线上挣扎着。奶奶说父亲刚生出来就像个老鼠,皮肤橘黄,孱弱不堪,闹腾了几天,眼看是活不了了。晚上,昏暗的煤油灯下,爷爷狠狠地抽了几锅子旱烟,把大伯叫过来,说你把三带出去埋了吧。大伯一言不发,从奶奶怀里接过奄奄一息的父亲,卷了草帘,掂把镢头,一头钻进了夜色里。
   田野静谧,繁星闪烁,四面的大山在黑夜里森然耸立,宛如巨兽逼迫。大伯坐在离五爷坟头不远的麦田里,就那么静静地抱着三弟,等待着这个还没来得及认世的生命闭了眼睛,停了呼吸,止了哭泣。然后刨个小小的、温暖的坑,把三弟轻轻地埋了。他希望自己亲手做出来的这个坑,能够避免水浸虫扰,安然地放下三弟幼小的灵魂。
   这个小小的,软软的肉疙瘩在他怀里时不时地微弱地哼一下。大伯想这样也好,三弟不觉痛来,不知苦去,让他跟着五爷,五爷恰好无后,就让五爷的铁骨烈魂庇护着软弱的他吧;一会又于心不忍,发愿列祖列宗保佑三弟,祈求奇迹的发生。
   黑幕中,时间静静地流淌,凉风吹过,草虫在田野里奋力地啼鸣。终于,这个小小的,柔软的生命不负厚望,在天将亮时哇哇地哭出声来。那一刻,他对生命的渴望在黑暗的旷野里肆意地发泄了出来。大伯喜出望外,对着祖坟连磕三头,赶紧抱着一路小跑回家。
   几个月后,大伯的女儿出生。三年后,大儿子出生,父亲和这个大侄子亲密无间,是儿时最好的伙伴。只要有人逗父亲说我把他抱走啦,父亲就连忙跪下给人家磕头,哭求人家别抱走他最心爱的宝贝。
   兄长如父,更何况他们差着一辈人的年龄。父亲对大伯尊敬有加,言听计从,一辈子从来不说一个不字。大伯的劳动所得留够自个小家的,其余的要交给奶奶,用来补贴一大家子的生活。后来,兄弟们分了家,相互帮衬着,度过了各种难关,从来没有红过脸。兄弟情深,父亲去世时还不到半百,当大伯看到已走了的兄弟时,浑身发抖咕咚一声栽倒在地昏厥过去。
  
   五、回望父亲
   说到了我的父亲,我此刻心里有千言万语,竟不知如何表达。父爱深沉如山重,我有时觉得胸怀激荡,对父爱的感恩之词似乎要澎湃而出;有时又觉得内心空空荡荡,只能静静地想着父亲的点点滴滴。父爱就像那春雨润物,无处不在,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渗入了我的骨髓,也就不需要再刻意地去为他歌功颂德了。

共 1024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问自己,大概也是问编辑吧,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我只能说,这是一篇回忆录,是一盘用心炒了的山菜。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他身边人的如歌岁月,留给我们思考,也给作者那个家族留下一些文字的记号。家族的大伯轰然倒下了,引起了作者很多回忆。他的奶奶孤身入匪穴,据理力争,索会了自家的毛驴。倔强的大伯跟随着鬼子的队伍就想要回那头牛,经历了生死场面,可保住了一条命。五爷是团长,可英雄难过美人关,娶了媳妇乐不思蜀不归队,一世英名毁于女人之手,但大伯还是同情那个女人,他无法解释自己的身世了,前途和身家性命都毁掉了。作者的父亲是从土坑里抱回来的,生命的故事不都是如歌,作者父亲的故事是挽歌。作者淋漓尽致地记下了自己的父亲,写了自己读书的经历,父亲为作者的读书与工作倾尽了心血与家财,但他还是被疾病折磨而死。岁月啊,在无奈的日子里,多少人谱写着歌曲,可这些曲调哀婉悲伤,作者深情回忆,记下这些岁月里的音符,让我们深深感叹,故事里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回味的道理。采取纪实的写法,以板块结构,陈列作者家族亲人的故事,每段故事都很生动,可以作为家族史。作者也是受到了《史记》等传记文学写作方法的影响,在人物传记上也是很有章法,特别是五爷一个章节,写得生动,也给人很多有思考价值的东西。叙述风格多样化,表达富于情感,语言畅达,有感染力。如果每段故事单独成篇,组成系列散文也未尝不可。作者以这种方式更利于将家族的故事集中起来,全方位地表现家族的兴衰变化,表达对作者熟悉的人物的怀念。推荐赏读,了解历史。【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0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8-05 07:52:26
  岁月流逝,我们对岁月的怀念,对为岁月刻上印记的那些亲人不能忘怀。请欣赏这篇回忆录,感受一个家族一段岁月的传奇故事。感谢投稿柳岸,希望精彩继续,问候作者夏安,谨祝笔健。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鸿鲲        2019-08-05 13:03:55
  朴实生动,都是真情实感的干货。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3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19-08-05 15:16:47
  岁月如歌,人生苦短,三万多天,过好当下,珍惜时间,坦然面对,随遇安然,问候作者,放宽心态,福寿绵绵。感谢投稿柳岸,写作愉快!
4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19-08-06 10:55:36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