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我的妈妈(散文)
星期天,我一大早起床,想着终于有时间给妈妈染发了,心里很高兴。
前段时间给妈妈买了植物染发膏,答应给妈妈染发;但不是这事忙就是那事耽搁了,有点内疚。所以今天早上想将功补过,吃过早饭,我把东西准备好,想让妈妈享受一下女儿的手艺。我要妈妈坐在凳子上,我慢慢解开妈妈的发结,满头花白头发映入我的眼帘。在我的印象中妈妈的头发只有鬓角有几根白发,现在竟然满头花白头发。而我却没有察觉;一刹那,我的眼角湿润了,往事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我的妈妈出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里,家中姊妹四人,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妈妈排行老幺;她从小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家里人都很疼爱她。
她勤奋好学。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对于女孩子来说是奢望,但妈妈天生就好学,那时没有笔和纸,闲暇时妈妈就用棍子当笔。在地上写字、算术,每次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也许是妈妈的强烈的求知欲感动了外公。外公靠编竹制品、晚上在泥田里装泥鳅变卖得钱来供妈妈读书,姐姐也放弃学业帮家里做事,让妈妈安心读书。那时读书很辛苦,不像现在条件优越,妈妈常常要走几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鞋子磨破了,脚磨出了血泡。但丝毫没有动摇妈妈的求知欲望,她知道,只有勤奋读书才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她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吸取着养分,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成了村里的远近闻名的“女秀才”。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一点不假,高中毕业后不久,幸运之神降临在妈妈身上,妈妈当上了“五七”中学的民办老师,彻底改变了妈妈的命运。但她从没有放弃学习,和爸爸结婚后,由于工作关系,爸爸经常不能回家,就只有妈妈带我们兄弟姊妹四人。那时我还小,我只记得妈妈白天要去学校教书,晚上回到家里还要给我们做饭;等我们睡着了她却点着煤油灯挑灯自学,准备函授大专文凭考试。经过不懈努力,她各科成绩优异,顺利取得了函授大专文凭。为后来升公办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妈妈就是靠勤奋学习,一次又一次成功抓住了机会,成了人生赢家。
她勤劳持家。我们家一家六口,仅靠爸妈那点微薄的工资来维持家庭开支,还要赡养老人,支付小叔子读书学费,往往入不敷出。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补贴家用。我们放学回家后,妈妈就带我和姐姐上山去砍柴,我和姐姐开始不会捆柴,更不会担柴。于是,妈妈手把手教我们,但我俩就是有点愚钝,捆的柴不是散架了,就是路上掉光了。更好笑的是我们滑稽的担柴样子往往逗的妈妈哈哈大笑;但当看到我们两个肩膀因为担柴磨出血泡时候,她又心疼不已。回到家一边给我们涂药一边用嘴轻轻给我们吹,还柔声地问我们:“痛吗?”我们齐声说:“一点也不痛!”妈妈说:“你们都是乖孩子,你们要记住吃苦是福,只有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们现在也许不懂,长大后会明白这个道理的。”我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正是妈妈从小对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姊妹都养成了勤劳、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为我们今后的生活积累了财富。
妈妈很聪明,做什么都是一眼就会,那时家里姊妹多,条件不好。我们姊妹的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接着穿,新衣服对我们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所以她经常跑到缝纫店偷学缝纫技术,自学成才。后来条件稍微好点了,妈妈就用积攒多年的钱添置了一台缝纫机,看到便宜的花布就买回家。为我们做漂亮的花裙子,我们穿上妈妈做的新裙子高兴的手舞足蹈,逢人就说是我妈妈做的。从此,我们就是妈妈的模特,那时出什么新款式,妈妈只要去看一眼,她回家就能做出来,我们姊妹常常引领服装新潮流,走在街上回头率那叫一个高。有一次,我穿我妈妈做的裙子走在街上,一个美女叫住我:”你这个裙子真漂亮,你是在哪里买的呀?”我当时自豪地说:“是我妈妈做的!”说着就趾高气扬,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心里是何等的开心!妈妈有时还会带我们去河边捉鱼摸虾,给我们儿时带来了美好回忆。那时“五七”中学门口有一条河,叫舞水河,每逢双休日时,妈妈便带我们四姊妹去河边钓鱼改善伙食。我只记得,那种鱼超级容易上钩,嘴巴粗糙,只要把蚯蚓放在鱼钩上,然后用一根竹竿把钩子挂上放进河里,不到五分钟,鱼儿就会上钩,一收竿,鱼儿就跑不掉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满载而归,回到家,经妈妈那双勤劳的双手,鱼儿就变成了我们家饭桌上香喷喷的美味佳肴。现在美美想起这段经历,好像都能闻到了鱼儿的香味,回味无穷。
她贤良淑德。妈妈朴实善良,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亲戚朋友、邻居都夸妈妈善良贤惠。爸爸逢人就说:”这辈子修得好福气,找了妈妈这么贤惠的好女人。”爸妈感情很好,从没有红过。爸爸身体不好,身患糖尿病、冠心病、痛风等多种疾病;一年四季都是药不离身,妈妈从不让他做家务,总是悉心为他做可口的饭菜,就连饭也是盛好端到手上。爸爸年纪大了,往往会忘记吃药,我经常看见妈妈盛好温水,把药瓶拿到爸爸手上,督促爸爸按时打针吃药。爸爸一年要住几次医院,都是妈妈寸步不离守在身边,只要不见妈妈身影,爸爸就会着急地问:”你妈去哪里了?怎么还不回来?”我们常常笑他,爸爸风趣地说:“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你妈不在我心不安。”
妈妈还要照顾生病的叔叔,奶奶去世后,叔叔没人照顾;爸爸便把他接到家里,和我们一起吃住。妈妈很照顾他,做什么好吃的,总是要他多吃点。还教他一些日常的生活技能,慢慢地叔叔学会了很多,对嫂子也很尊重;慢慢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我们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记得妈妈生日那天,我为妈妈倾情演唱了《万爱千恩》这首歌,当我唱到:“是不是我们都不长大,你们就不会变老,是不是我们再撒撒娇,你们还能把我举高高。”这句时,想起妈妈对我们的教诲,想起妈妈为这个价的付出,想起妈妈为我操心一辈子。我泪湿双眼,完全融入了歌声里,我看见妈妈眼角也挂满泪花,大家含泪把歌唱完,把妈妈的生日宴会推向了高潮。
有你便是晴天,有妈的家才是家,妈妈为我们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如今,你老了,让我们接过你的衣钵,好好孝顺你们二老,让你们安享晚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学者说:所有的知识都不会白学。所有的学习知识技能,都有它的底层逻辑。作者淑芬童鞋勤奋好学,还在办公室当打字员时就一边忙于工作,一边悄悄学习新闻报道,学习语言文字的精巧运用,终有回报。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文中“妈妈”还是少女时就对学习情有独钟,在那贫脊的年代,幸得明理的外公支持,得以完成高中学业,以村里最有文化的女孩子身份谋得第一份工作,五七中学民办教师。 有道是:女子为母则刚。“妈妈”生育养育4个子女同时,还坚持自学,为补贴家用,带领教会作者等儿女上山砍柴,自学缝纫。让儿女在极度贫困的年代过得体面快乐。
母亲勤劳好学的优秀品质感动带动了后代。作者姐弟四人后来都凭知识改变命运,考进了各个机关单位。
古人云:养儿方知父母恩。作者在为母亲染发中喷发对母亲的养育之恩。爱一代一代相传,知识也是一代一代相传。
诚如:书中自有黄金屋。
祝作者在写作中体会知识运用的快乐,更体会到人间酸甜苦辣,苦尽甜来的乐趣,体会人世间最耀眼的光辉一一人性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