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人到暮年(散文)
广州的夏天酷热难耐,我只好等到太阳落山带孩子们去玩。想到公公婆婆整天闷在家里,肯定也不舒服,我主动叫他们一起出行,坐上333路公交车,只要四站路就来到老公上班的公司。
享受着公交车上空调带来的清凉,望着车窗外宽阔整洁的马路,我的心情无比舒畅。看到一个游乐场,便和孩子过去开小火车。正玩到兴头上,公公的电话打来了,我忙着帮孩子开车,没有接电话。玩结束后,老公忙完工作过来找我们,才知公公不想呆了急着回家,他送公公上了333路公交车,让他自己先回家。
就在我们准备回家的时候,老公的电话响了。我听见是公公焦急的声音,好像他还没到家,不知说的什么。然后一个陌生小伙子在给我老公说话,我大概听出来原来公公迷路了,他只能求助身旁的人帮他打电话。
“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好的,我知道了,我马上过去。”老公放下电话,神色紧张起来,立即嘱咐我们坐公交车先回家,他打的去找公公。我想到公公打给我的未接电话,心里有一丝愧疚涌上心头,如果我们没有贪玩,陪他一起回家就好了。
我们坐在小区楼门口,等待着公公回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二宝懊恼地喊起来:“发生紧急情况,爷爷丢了,他怎么还不回来?”我的心越发忐忑不安,赶忙打电话,“我们走到楼下了。”老公在电话里用低沉的声音回答,听起来是那么沮丧、伤感。找到了,终于平安回来了,没事就好。
几分钟后,他们父子疲惫的身影终于从树的暗影里闪现。一左一右,相伴而行,我看到公公的衬衫都湿透了,脑梗落下的后遗症导致他走路一跛一跛,两条腿显得抬不起来,脚几乎是挨着地面艰难前行。我望了老公一眼,知道他肯定很生气,一场战争又要爆发了。
果然,回到家里,听到老公厉声责问公公:“给你说了多少次了,记住下车的站名,来这么久了连住在哪里都不知道?”
公公委屈地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低着头嗫嚅着:“我记不住。”那神情里满是自责和愧疚,自从前年得了一次脑梗,他说话言语也含糊不清。八年前的一场大病,他做了手术,从鬼门关挣扎着回来了。近几年,我们很担心他的身体,好在他很争气,冬天连感冒也很少得。每天骑着自行车上街,买菜购物、闲游闲逛,人倒也精神。他说走不动路,自行车就像他的拐杖。
每每看到公公脸上的皱纹,因生病显出的老态,佝偻的身躯,极慢的步行,我就回想起第一次去公公家见到他的情形。那时的他大约五十岁,精神饱满,身穿西装,打着领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初次见面,心想这位叔叔真正式,和未来的儿媳见面也不至于穿得这么正统吧?
结婚后,公公和婆婆把我当女儿一样,有空他们会给我讲过去苦难的生活。结婚几年我们没有孩子,公公曾把一把玩具手枪偷偷放在我的卧室,我明白他老人家的心意,希望我们能生个儿子。后来,我生了两个儿子,公公虽然生病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但整天笑呵呵的,尤其见到我会笑。我知道那是两个孙子支撑着他的精气神,只要看到孙子,老人的世界就是充满光明的。
公公一生非常节俭,老一辈人大都这样,可公公的省吃俭用是出了名的。我曾在心里暗笑他的迂腐、吝啬,可当老公告诉我他买房、买车时公公每次会拿出十万给他,我听了立即对公公生出敬意。他虽抠门但不抠攒不下钱呀。老公也常说公公的心里是向着我们的,辛苦攒钱最后还是都给了我们。我渐渐明白了老人的心意,他们都是为子孙着想,而我们平时对他们的陪伴却是极少的。
迷路回家的公公去洗澡了,老公告诉我,临上公交车时给他说了在哪里下车。可他竟然坐到终点站去了,我在心里暗笑他的无奈,唉,他才六十几岁,还不到七十岁,记性怎么就这么差呢?婆婆感叹道:“到底老了,不中用了,我也记不住站名呢。”
要说公公的“失踪”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来广州坐地铁,他因走路太慢跟不上我们,眼看地铁要开走,我们一个箭步跨上车,剩下公公一人被留在门外。还有一次,我们在人群中挤散,下车时我想到公公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下车,在终点等待他望眼欲穿。出了广州火车站,明明看见他跟在我们后面,一转眼却不见他的踪影,又打电话四处寻找。前年在天津旅游,他又走错了地方,电话打不通,害得老公差点报警。
公公的“罪状”要说也说不完,我想像不出年轻时的公公常外出办案,也走了不少地方,怎么一退休,一生病,人突然间就衰老了呢?身为律师的他,本应伶牙俐齿、头脑清晰、有条不紊,可如今的他口齿不清、头脑糊涂、步履蹒跚,谁也无法将眼前的他与当年的他联系起来。
就拿这次出行来说吧,起初公公嫌南方太热,他受不了炎热不愿来广州。暑假太热出门受罪,小姑也极力劝公公不要出门。我和老公商量着等秋天凉快了,让老公专门带他们去上海旅游。上海公公没去过,他最想去的北京已带他去过,本已商量妥当,当我去买来广州的火车票时,公公在家呆不住了。马上收拾东西,要一个人去甘南,婆婆和小姑怎么劝都没用,他身体那样怎么放心让他一个人出门?
老公一个电话总算劝住了他,让他来广州等下次陪他一起去甘南。公公像个会闹人的小孩子一样,让人哭笑不得。我刚买好火车票,无奈又给他们重新买了一次票,气得小姑和婆婆无言以对。要不人们常说“老小孩,”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样,在儿女面前他们会乖乖地听话,就像儿女小时候听他们的话一样。
在广州呆了两周,公公的“老毛病”又犯了。在家呆不住,出来又想家。电视让两个孙子霸占着,他只能独自躺在床上看手机,整日窝在家里吹空调,望着窗外排成长龙的汽车,他的目光里满是忧愁。从公公身上我看到了“度日如年”,问他是不是心急了,他说咱们十号回家吧。我说,嗯。
老公上网查了查说:“火车票买不到,也许得坐高铁了。”公公的眼神中的忧郁加深了,曹操曾作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代名将赵子龙、赵充国将军,八十高龄还能上战场杀敌,公公的暮年怎么来得这么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