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甘溪明月(散文)
甘溪镇明月村,蒲江县的一个行政村,它位于蒲江、邛崃、名山的交汇处,临溪河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村庄地势平缓,属浅丘地形。村内竹树摇曳,茶园密布,村舍棋布,绿道蜿蜒,好一派田园风光。
明月村之名颇有几分浪漫和恬静。茶园中女的背上插一把遮阳伞,男的戴一顶草帽,自是一道风景。嫩嫩的茶叶,在手起手落间,飘满了竹篮,仿佛白雪般轻盈,难怪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大白茶。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制茶的乐趣,不妨随便走进体验中心,就着一口大锅,随意地在锅中翻炒,那鹅黄的嫩叶逐渐变成深黄,清香便溢了出来,泡上一壶自己炒制的白茶,看着茶叶在沸水中渐渐舒展腰身,透着翠绿的色彩,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呢?心一下子宁静了许多,仿佛抵达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妙不可言。据村民介绍,明月村有茶园两千多亩,有机茶占了绝大部分,茶经济成了明月村的一个支柱产业。
明月村的另一个支柱产业是雷竹。雷竹,又叫雷公竹、早园竹,分布于浙江、江西、四川等浅丘地区。每年的第一声雷响过,雷笋便破土而出,所以竹有“雷竹”之名,笋也有“雷笋”之称。雷笋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笋中佳品。明月村原本只产稻米、小麦、玉米,2000年以后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他们因地制宜,以种植雷竹和茶叶为突破口,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现在明月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茶叶和雷竹,水稻、玉米、小麦反而难得一见。
临近中午,我们准备在“竹苑人家”吃饭。这是一家农家乐,主人姓罗。我们点了他的招牌菜—“柴火鸡”。在我的理解中,柴火鸡应该是用柴火烧的鸡吧。不过我还是十分好奇要看看,这柴火鸡到底有何特别之处。我先是跟着小罗来到鸡圈,选了一只中等的公鸡,然后上称,四斤八两,烧水褪毛,开膛破肚,洗净下锅。灶在棚子里,四方形,高不足一米,锅很大。先在锅中,倒入半大碗菜油,烧热后再倒入切好的鸡块,翻炒至变色,然后放入调料,调料有姜、蒜、花椒、桂皮、八角、香叶等,拌匀,放水,盖锅。约半小时,揭开锅盖,鸡香四溢,汤汁红润。只见小罗在锅中放进一个铁箍,刚好与鸡肉相平。我正疑惑,小罗说,现在放锅贴了,一团团白色的玉米粉,捏成圆饼状,贴在热锅上,形成一圈。盖上锅盖,焖十五分钟揭盖,小罗说,可以吃啰,我们一家四口围坐在灶台上,端碗伸筷,吃得酣畅淋漓。这么好的美味当然离不开酒,我吃的是“明月酒酿”,是明月村的特产,酒器形制独特,圆锥体,颇有日本清酒的韵味,可惜酒太烈,只小饮了半杯。在与小罗的攀谈中,我知道了明月村的一些情况。据他说村里有七百多户二千多人,主要种植茶叶和雷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里建起农夫市场、农家乐和民俗,陶艺、布染体验中心,也是一个亮点。现在猕猴桃种植面积,也进一步扩大了,成了村民增收的又一个渠道。说到自己的收入,小罗笑着说,十万元左右吧。我估计他有点保守,毕竟露富不是一件好事嘛,可以理解。妻子转转悠悠,看上了他家的芦荟,小罗倒也慷慨,叫儿子帮她弄了几蔸。结完账,三百三,挺划算的。末了,妻又看上了他的花椒,说这种花椒特别香,小罗说他的花椒是镇上买的,家里不多了,看我们诚恳,他将仅剩的半袋子花椒卖给了妻,一过称八两,九十六元。妻子喜滋滋的,提着芦荟和花椒满意而归。
明月村,现在已经是全国文明村镇了,乡村旅游做得红红火火。返程途中,我沉浸在它的浪漫、恬静和温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