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韵】苦夏(散文)

精品 【柳岸•韵】苦夏(散文)


作者:海涛天鹰 秀才,16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949发表时间:2019-08-13 15:48:47


   一
   暑假回了趟老家,虽然老家已经没有什么亲属了,但是养育了我二十多年的那片土地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我。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挥之不去的记忆。
   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心如蝶舞。村东的芦塘,村南的果园,村北的榆林,还是童年记忆中的那个模样。吸一口家乡清新甜润的空气,看一眼熟悉的或是不熟悉的乡亲的面孔,都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心里安慰,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情吧?
   凭借模糊的记忆,我来到当年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昔日的两间土房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建筑精美的小二楼。小楼的主人我还认得,姓孙,年龄要比我大几岁,他父亲是我母亲的堂侄,论辈分他该管我叫叔。这个大侄儿倒是蛮热情的,他把我让进屋,又是敬烟又是倒茶,还一口一个叔的叫着,弄得我挺不好意思。说了一会话我起身告辞,准备到东山湾看看,那里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玩的地方。刚出房门,他突然叫住我:“叔,苦夏你还记得吧?”苦夏,当然记得,她是我小学同学,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怎么会不记得呢,怎么了?”我忙问道。“她死了,大前天出的殡,骨灰就埋在东山湾了。”“怎么死的?”我问。“听说是乳腺癌,还有妇科的什么病。这两年她一直在住院,一个多月前回来过一次,头发都掉光了,人也瘦得就剩把骨头,回来不久就……”我没有再往下听后面的话,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五十多年前,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身穿花裙子、头上扎着两个小辫,瘦弱的女孩儿的身影……
  
   二
   苦夏是个不幸的女孩儿,她出生的时候是立位,导致难产,她娘生她时大流血,还没等送到医院抢救就死了。她也由于分娩时间过长,长时间窒息而丧失了说话功能。那时候农村医疗条件极度落后,妇女生孩子都是在家里,由村里的“老牛婆”来接生,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产妇和婴儿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苦夏生下来的第二天就被她二姨妈抱走了,因为苦夏爹家里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父亲,他无力再抚养这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巧苦夏的二姨妈也刚好生完孩子,有奶水,就将她抱回家一起抚养。
   苦夏姓汪,苦夏是她乳名。因为她是夏天生的,生下来就没了娘,命太苦,她二姨妈就给她取了这个乳名。苦夏在二姨妈家生活了三年,直到他父亲给她娶了一个后妈她才回到自己家中。继母对她很好,跟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苦夏与两个哥哥相处得也十分融洽,他们处处护着她,好吃的好穿的都尽着她,这让苦夏的童年没有因为失去母爱而感到受多大的委屈。
   苦夏和我同岁,她生日好像比我小十几天,我们三四岁就在村里的幼儿园上学,她继母魏老师是幼儿园园长,也是幼儿园唯一的一名老师。
   苦夏的继母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她从不打骂虐待幼儿园小朋友,即便有的小朋友中午“闹觉”哭闹不止,她也是耐心劝哄,从不发火。她心灵手巧,画画、剪纸、编织等样样精通。她折的纸飞机、帆船、风车、灯笼、仙鹤、小耗子什么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她的剪纸艺术在当地小也有名气,逢年过节乡亲们都求她剪窗花、福字,谁家娶妻嫁女,她都早早地把大红的喜字送过去。幼儿园每天除了上文化课外,她还教孩子们画画、剪纸、编织等手工艺。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她用五彩线和“草珠子”做成手链、脚链,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依然暖暖的。
   苦夏对继母的感情非常深厚,虽然她不会说话,但是她的听力是正常的,不同于一般的聋哑人又聋又哑。继母说什么她都能听见也能听懂,所以,母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继母对苦夏也寄予了厚望,供她读书,教她学手艺,为她日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苦夏的人生历程,每一步都有她继母博大无私的爱相伴。
  
   三
   一九六一年,我八虚岁,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就在村子的西头,是五间草房,破烂不堪,条件极其简陋。学校六个年级总共还不到五十个学生。我们一年级人数最多,有十二名学生。学校就两位老师,都是女的,还都姓李,一个教语文,一个教算术。
   苦夏跟我一天上的学,虽然她不会说话,但是她的学习成绩比我好得多,在班级也数一数二。她除了在课堂上不能举手发言回答老师问题外,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尤其是写字、画画,在全班同学中是最好的。老师每天放学留作业题,绝大多数都是由她到黑板上书写。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匮乏,冬天学校没有烧柴,老师就发动学生们从家里拿。农村烧的都是高粱秸、玉米秸、豆秆什么的,学校的炉子烧不了,学生们就到玉米地、高粱地里打“玉米茬”“高粱茬”来生火取暖。苦夏跟我们男孩子一样,背着镐头到田里刨茬子。别看她身材瘦小,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我们男生差。那时农村学校有农忙假,老师带领我们到田间除草、捉虫、施肥等,每次参加田间劳动她表现得都很积极,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经常受到老师表扬。
   农村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学生们春秋两季要交一定数量的老鼠尾巴,冬季则交一定数量的粪肥。学校有自己的耕地,收集粪肥不仅可以取代价格昂贵且又很难买到的化学肥料,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收集老鼠尾巴是作为“除四害”的证据。
  
   四
   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们几个男生拿着铁锹、镐头、水桶、“铁猫”等捕鼠工具,准备到村南刚刚收割完的黄豆地里挖老鼠洞。刚走到村口,迎面碰上了采猪食菜回来的苦夏,她见我们去捉老鼠,非要跟我们一起去。我们不同意,可是她跟在我们后头软磨硬泡就是不走,无奈,只好答应了她。不过给她提了几个要求,不许她乱跑,因为附近的野地里有“马蛇子”(毒蜥蜴)被它咬伤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再有让她把裤腿扎紧,免得小虫钻进去叮咬。苦夏很乖,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了。那天天气十分炎热,我们一连挖了好几个老鼠洞也没捉到大老鼠,也没有挖到粮食,只逮住几只小老鼠。就在大家失望地要收拾东西回家的时候,苦夏乐颠颠地跑过来,她手里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蒿杆,兴冲冲地冲我们比划着,然后转过身向一片长满蒿草的荒地跑去。我们跟着她来到那片荒地,果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老鼠洞。这个鼠洞有胳膊粗细,洞壁光滑,洞口附近的小草已经被踏平,凭经验,这是一窝“大眼贼”(黄鼠)的洞穴。黄鼠是东北农村体型最大的鼠类,它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秋天,它把田里最饱满的粮食运进鼠洞,储藏起来越冬。黄鼠洞一般分三层,最上面的一层是贮藏室,中间是“卧室”,最下面是通道,黄鼠最大的洞穴可以储存上百斤粮食。“大眼贼”非常狡猾,它的洞穴一般都有两个洞口,而且一高一低,雨水从上面洞口流进去,从下面的洞口流出来,对洞穴没有任何影响,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这个常识。
   我们在洞口四周仔细寻找,终于在一道土坎下面找到了另一个洞口,为了防止老鼠逃窜,我用一把蒿草堵住了下面的洞口,并用石块压住。由于鼠洞太深,要彻底挖开它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决定用水灌,先把老鼠淹死再慢慢挖。水渠离鼠洞有二百多米的距离,我们几个男生轮流提水,苦夏抿着嘴微笑着站在一旁看热闹。大约灌了二十几桶水,洞口的水不再往下渗也不再冒泡了,我们才停下来,把上面的洞口堵死,等待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大约过了十多分钟,估计老鼠已经被淹死了,我们开始挖掘。那个老鼠洞非常深,我们四个男生一起挖,挖了大约一个小时还没有挖到底,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苦夏见我们太累了,就抢过一把铁锹,跟我们一起挖。苦夏毕竟是个女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没挖几锹就气喘吁吁,我夺过铁锹让她上去休息,没想到她刚转身,不知从哪里跳出来一只癞蛤蟆(蟾蜍)正好落在她脚下,她大叫了一声趴在坑沿上,脸色苍白晕了过去。我们几个七手八脚把她抬出土坑,过了好几分钟她才苏醒过来,哭了起来。我们要送她回家,她说啥也不肯,非要看看究竟能挖出多少只老鼠。
   太阳偏西的时候,我们终于把鼠洞彻底挖开了。这次收获颇丰,不仅消灭了二十多只老鼠,还收获了几十斤黄豆。最让人称奇的是,这些黄豆都是带着完整的豆荚存放在鼠洞里的,而且码放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
   我把老鼠尾巴剪下来,都给了苦夏,因为老鼠洞是她发现的,理应归她,另外,她是女生,女孩子优先嘛!苦夏一再推辞,但最终还是没有拗过我。
  
   五
   我和苦夏一同读完了小学,中学我就读于一所农业职业学校,她则去了城里的聋哑学校读书。她在学校住宿,不经常回家,我们很少见面。一九七零年,我初中毕,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取消了高中学制,毕业后我回乡务农,苦夏也回到村里,我们一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九七一年末,我被分配了工作,到城里上班,两年后搬进城里居住。苦夏没有分配工作,她一直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政策放宽,允许农民私有经济存在和发展,苦夏把握机遇,利用自己从继母那里学到的毛线编织手艺,经营起了一家手工编织作坊,专门为外贸企业出口的童装绣制各种花鸟、动物图案。她把村里在家赋闲的妇女组织起来,教她们学习刺绣技术。她把工厂送来的半成品童装分发给这些妇女,让她们回家绣制,这样既不耽误照顾家庭,又增加了收入。苦夏的举动深受乡亲们的好评,都打心眼里敬佩她,对她赞不绝口,许多外村的妇女也慕名而来,到她这来“订活”。
   随着信誉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请求与她合作的外贸企业越来越多,她的小作坊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供货需求,她跟村领导商量,成立了股份制手工编织合作社,村民们自愿参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由过去单一的童装刺绣,发展成集门窗帘、床上用品,服装、鞋帽、挂画、动物玩具等十几个系列、近百个品种的刺绣产品。增加了“平绣”“十字绣”“马尾绣”“双面绣”“雕孔绣”等刺绣项目,购置了缝纫机、电脑绣花机等现代刺绣设备。在她的带领下,乡亲们都上了致富的道路,小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她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的感人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六
   我最后一次见到苦夏还是在六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上。那天,她身穿蓝灰色西式套裙,左胸兜口插着一朵含苞未放白玉兰,清香四溢。齐耳短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略显清瘦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她气质优雅,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十分得体,干练又不失女人的风韵。席间,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在一起聊家常,唯独她静静地坐在那,微笑着欣赏同学们的表演。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苦夏,也是我搬离小村后第一次见到苦夏。没想到这次聚会竟成了永别。
   东山湾的杨树林几乎被砍伐殆尽,一墩墩腐朽发黑的树桩伫立在没腰深的荒草中,散发出难闻霉烂气味。在靠近山脚的一处缓坡上,一座坟墓孤零零地静卧在草丛中。这是苦夏的墓。墓前没有墓碑,只有几十个被雨水冲掉了纸花的花圈立在坟墓两旁。
   我轻轻地移动脚步,生怕惊醒墓中的睡美人。诀别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但我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因为苦夏不是一个懦弱的女人,她不喜欢眼泪!
   我折了一束黄色的野百合花插在坟头上。苦夏喜欢百合,尤其是黄百合。小时候我们经常到这里玩,这里有成片成片的野百合花,每次来她都会采上几枝黄色的百合花,拿回家插在花瓶里,放在她的窗前。
   斯人已去,此情长存,愿苦夏在天堂安好。我相信:有黄百合的陪伴,她不会孤独。

共 45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苦夏》不但语言淳朴自然,故事性还很强。倒叙的形式,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位儿时家乡的小伙伴,名叫苦夏的女孩。那时的苦夏身穿花裙子,头上扎着两个小辫,瘦弱的的身影很是可爱。五十年过去了,重回养育了自己二十多年的那片土地,虽然没有什么亲属了,但家乡的花草树木,都充盈着刻骨的乡恋,萦绕在挥之不去的记忆里,深深地让人眷恋。凭借模糊的记忆,来到当年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昔日的两间土房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建筑精美的小二楼,小楼的主人是远房的亲戚,他告诉了“我”一个惊人的消息,苦夏刚刚离世了……。文章用细腻深情的笔墨从苦夏出生开始讲起,洋洋洒洒的文字,凝重的语气,缓缓讲述了苦命的苦夏由于母亲生她时难产,她因长时间窒息而丧失了说话功能,以及自己与苦夏从幼儿园到小学在一起的一幕幕经历,自然有孩童的快乐和趣事。中学时分别上了不同的学校,我就读于一所农业职业学校,苦夏则去了城里的聋哑学校读书。后来,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苦夏没有分配上工作,就一直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政策放宽,允许农民私有经济存在和发展,聪明的苦夏把握机遇,利用自己从继母那里学到的毛线编织手艺,经营起了一家手工编织作坊,专门为外贸企业出口的童装绣制各种花鸟、动物图案。她把村里在家赋闲的妇女组织起来,教她们学习刺绣技术……。依稀还记得六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上见到过苦夏,那音容笑貌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没想到成了最后一次。情节感人的文章满含着浓浓的乡情乡谊和同学情意,深切地表达了自己对苦夏去世的思念和悲伤心情,字里行间营造了如泣如诉,撕心裂肺的情景,令读者伤感和嘘唏。洒脱的话语,以情达意,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厚实的文字功底。问候作者,推荐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1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9-08-13 15:52:06
  拜读佳作,问候作者!被文中人物的命运所感叹、震撼,感谢老师投稿柳岸,祝福写作快乐,再创佳品!
回复1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19-08-14 08:42:19
  谢谢安平静好老师雅评!编辑辛苦,敬茶。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8-13 17:48:16
  这篇回忆性散文,格调正好,在低沉里写欢乐,在欢乐里表达淡淡的惋惜。文笔自然很好,关键是这篇散文在内容上颠覆了一般性的视觉,如苦夏的继母,母子情深,我很理解。这个母亲是最正能量的,一般提及后妈都是咬牙切齿的,其实并非都如此,这是一个很好的看点。我对此深有体会。一个人物,我们之所以要怀念她,不是看她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儿,是看有没有值得我们记住甚至垂泪的品格,这个苦夏有,文章感情把握很到位,娓娓道来,一份悯人的情怀渗透其中,濡染读者,非常好。好长时间未见海涛老师作品了,甚想,见之很高兴,怀才抱器拜读留言,顺问秋安!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19-08-14 09:12:31
  怀才老师好:首先祝贺您在《江山人赏江山》大型有奖征文活动中荣获特等奖。您为《柳岸》争得了荣誉,向您致敬!近半年来,我的健康出了点问题,主要是心脏,颈椎和眼。在电脑前时间一长,就头晕目眩,很影响写作。再有,社会活动也比较多一点,也占用了一些时间。当然,这些都是外在因素,懒惰才是根本原因。《苦夏》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汪玉珍是我的小学同学。这篇散文写写停停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写完,还存在许多瑕疵和不足,希望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便于今后提高。秋了,天凉了,望老师多保重!
3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19-08-14 10:13:24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回复3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19-08-14 11:27:00
  谢谢!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8-15 19:49:26
  恭喜本篇摘精!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19-08-16 04:47:01
  谢谢总编!
5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08-15 21:36:53
  人世间,问命运何物?直叫人感慨万千。拜读散文,感受字里行间的怀念与伤感!
回复5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19-08-16 04:48:48
  谢谢老师关注点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