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文之思,神之远(随笔)
01课标导航:议论性散文
写作是神思的结果,神思是瞬间感悟的迸发。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对写作思维有这样的描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文之思”与“神”、“虑”、“视”不可分割,“珠玉之声”只在“吟咏之间”,“眉睫之前”。我们使用的新版统编教材,增设了文学体裁编排的单元,比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现代诗歌等,开始注重“文体意识的建立”。其实,至刘勰《文心雕龙》分出“辨骚”和“诠赋”,文学就进入了规范期。所以,近年高考要求写作必须呈现思维的深化,并且通过“文体意识”对写作活动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其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一大亮点,其典型性是先预设一个和“我”相关的具体情景,然后结合此情景限定一个写作任务,欲完成此写作任务必须遵循和预设情景紧密相关的写作指令。这样,思维就决定作文的含金量了。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
一般来讲,人的思维有行为思维、认知思维和表现思维。表现思维是转化为实践即是写作,换句话说,写作是用文字表现的智力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历年公开发表的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中,议论性散文所占的比例最大。议论性散文成为人们公认的宠儿。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表议论,从释理角度看,它是议论文,需要阐明某种观点;就其形式和性质讲,它是与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并列的一种散文,又称哲理散文,讲究文采和情感。在高考作文评卷中,议论性散文因其辞采华丽、形式灵活、理趣并融、情感饱满而备受青睐。
议论性散文有什么写作诀窍呢?
1.开篇要富有文采。议论性散文的开头一般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进行形象说理,给人一种生动形象的富有审美体验的“凤头”之感。
2.语句要错落有致。议论性散文讲究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因此语句常常是错落有致。可以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接起来。它可由短语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还可以交错使用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对比句、转折句等等,使语句错落有致,增强文章的语势。
3.要引用诗文名句。引用古圣前贤的经典名言,运用聪颖智慧的成语谚语等等,可以加强文章的可信性与说服力。引用名句,特别是引用诗文名句,必须准确理解名句的含义,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要使之与自己文章的语境、风格相协调。另外,引用要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改动,特别是对一些经典著作的援引,更应该准确无误。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请看高考满分作文《追梦路上,你我共行》片断:“十七年后的你,请抬头望这世界,俯首观此文字。数十年的岁月如梦,过往是一帘幽梦,寸寸韶华;将来是一场新梦,点点星光。而你们共同筑造的,这中国梦,定是面面红旗,张张笑脸,道道彩虹……忆往昔之梦,步步前行;想未来之梦,声声嘹亮;望中国之梦,丈丈光芒。追梦路上,你,我,我们共行!”窥一斑而知全豹,尝一脔而知全鼎。这篇文章字字珠玑,令人满口余香。
让我们读美文,善借鉴,勤练笔,写佳作。
02小学生习作:初.始
世间万物,有密不可缺的关系,也有不可思议的互相残暴。
世间万物是联系的网。没有人猿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酷寒冰川的世界第一朵花,就没有现在多姿的春天;没有世界第一棵树,就没有绿树成阴,葱葱绿林的美景。
一切的伤害归自然。浓浓的硝烟,鲜艳的红血,光速的子弹,沉沉的手雷……“呯”一声,一切射向地球的表壳,裂缝无处不在。地球累了,它也是生命啊!别射击了,放下一切武器吧!一切的武器不会为类获得任何意义,只会让地球加速死亡!瞧!和平鸽叨着橄榄枝向我们飞来!事在人为,一切的利益归人类。
自然灾害不可怕。公元前,水灾,火灾,地震……人们都会协手渡过难关。茅屋草棚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住地。大水淹没它,人们逃于深山,毫无财物牵挂;地震毁灭它,茅草一搭,又有了美好的避难所;大火烧毁它,呼兄唤弟,人们一点也不慌忙。如今,高楼大厦,如遇地震,人们逃离的步伐跟不上自然。那是惩罚!对于人危害地球的惩罚!
没有汉字,人们用神态来发泄情绪。那时,多么和谐,多么美好!世界只有开心与美好,没有是是非非,没有怨言,没有贪欲。你在路旁痛哭,他人路过拍拍你肩给予一个微笑,比任何慰籍更美,更开心。
人类社会起源,本就有贫,富,贵,贱。创始社会,领导者便为帝,越早进入社会,便有更多财产。其实人们并非真心进入社会,只是被迫。幸则平民百姓,后则劳工。几百年之后,富贵还是富贵,贫穷还是贫穷。命中注定,并非必然。“寒门出贵子”,万里挑一。努力!争取万分之一。
人类,还有许多不晓得的奥秘。放下一切,才能有幸福中的开心。
初始的抉择就在我们的眼前。
(作者:清远市新北江小学薛傲)
03鉴赏点评:初始抉择
读薛傲同学的《初.始》一文,我摘录了这样几个命题:
1.世间万物,有密不可缺的关系,也有不可思议的互相残暴。
2.世间万物是联系的网。
3.一切的伤害归自然。
4.自然灾害不可怕。
5.没有汉字,人们用神态来发泄情绪。
6.人类社会起源,本就有贫,富,贵,贱。
7.放下一切,才能有幸福中的开心。
这是清远市新北江小学薛傲同学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小作者8段成文,说明了“世间万物,有密不可缺的关系,也有不可思议的互相残暴”这样一个现实存在的哲理,表达了“放下一切,才能有幸福中的开心”这一主题,启迪人们:初始的抉择就在我们的眼前。
什么是“初始”?什么是“抉择”?
初始,在小作者眼里是“一切的伤害归自然”,是“自然灾害”,是“没有汉字表达方式时,人们用神态来发泄情绪”,是人类社会“本就有贫,富,贵,贱之分”。
抉择,是“命中注定,并非必然”,是要“放下一切”。
这样的初始状态是一位小学生的抉择,我们这些“不惑”之人,是否汗颜?
我的理解或许粗浅,我觉得“初始”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原初,无论是地球,大自然,还是人们的日常交流,所有的伤害和友爱原本都是自然的;二是初心。“用神态来发泄情绪”,“幸福中的开心”,这些本真状态就是人心的初始。自然和本真,这样的抉择也是有“伤害”的,这一点,作者没有回避,反而从此站位点选材,阐释“命中注定,并非必然”的哲学命题,足见作者站位之高远。
这篇议论性散文,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启发,告诉我们写议论文要做到有点、有料、有怀、有度。
第一,有“点”。
“点”即观点。无观点即无主帅。观点看似简单,实则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本文一开始就向读者言简意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有密不可缺的关系,也有不可思议的互相残暴。注意,言简意赅,最好能精炼成一句话,让读者很清楚地把握你的观点。
第二,有“料”。
“料”即“材料”。小学生作文的通病是脱离材料自说自话,相当于宿构与套作。全国高考,从2015年开始,推出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把对“料”的运用与重视提到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实际上,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键能力。本文作者选取材料丰富,大到“战争”,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小到“发泄情绪”,开合自如。
第三,有“怀”。
议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改良社会的功能,故优秀的议论文应具备民生关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等。本文作者既针砭社会现实,但并没有传播消极情绪,也不是无原则地一味唱赞美诗,而是带着一颗建设性的火热的心提出改良社会的路径:“初始抉择”。这对于小学生来讲,难能可贵。
第四,有“度”。
“度”即文章的深度与厚度。“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是实现“深刻”的三条铁律,这些,小作者都做到了。“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是实现议论文说理“丰富”的两条路径,小作者也做到了。“深刻”决定了文章的“深度”,“丰富”决定了文章的“厚度”。
我想提示大家一点,对同一问题见解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外阅读的力度。阅读的深刻与丰富可以决定作文思想的深刻与材料运用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