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一叶知秋(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一叶知秋(散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51发表时间:2019-08-15 14:54:47

(一)
   课标导航:写景散文。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自成体系,称为“策略单元”。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每册均编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依次为: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其中写景散文从二年级至六年级共有38篇,涉及13个单元,园地习作11次,小练笔5次。
   写景作文在学生的日记、周记中最为常见。孩子们喜欢旅游,习惯把途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虽然有的习作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但很多像流水账一样的习作,有游无踪、有物无形、有景无情、游东写西。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写景散文的代表作首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意境氛围的渲染和语言的运用,都是散文作品的上乘之作。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一要“真”。
   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以“我”或“我们”的口吻来叙述,写眼中景,心中情,展现内心世界。
   二有“境”。
   “境”指意境,是诗的要素,也是写景散文的灵魂。所谓“意”是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具体的形象与环境。“境”的建构要与“意”相结合,方法是情景交融。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如《荷塘月色》就是情景交融。作者的“意”是恬淡的,荷塘的“境”是清淡的。比如: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象牛乳中洗过了似的花叶,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淡淡的云,微微的风,缕缕的清香,这些都是淡的;“蛙声”“蝉声”“酣眠”“小睡”,也交融在一个“淡”字上。声、光、影、色、香轻淡中形成静美,浸透着作家淡淡的哀愁与喜悦。
   三要有节奏感。
   “节奏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指高低、快慢、长短、轻重的变化,是语言的节奏。我们可以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长句短句结合,平仄对仗工整,也可以像朱自清那样运用“叠”词。《荷塘月色》全文不到1500字,32处用叠字叠词。其中第四自然段的叠词达9处之多,“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曲曲折折”“亭亭玉立”“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等,音美以感耳,加强了语意,舒展了文气,充满了美感。
   四要借古抒怀。
   引用古典诗文,可以使文章意蕴深长,浑然天成。看梁元帝《采莲赋》: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朱自清信手拈来,字里行间渗透着古韵和典雅,诗意盎然,情景交融。
  
   (二)
   习作:一叶知秋(文/刘梦遥)
   银杏叶,在秋天,绽放了它最美的自己。
   金秋时节,银杏叶片片金黄,一片一片连成一片灿烂的波浪,在阳光下闪着迷人的光芒。那片光芒,似乎可以让人想象到无数褒义词“快乐”、“喜悦”、“愉悦”等等,那道灿烂的金色光芒,照进心中,定格成秋日最美的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风一点点的侵袭进每一个角落,冬天,伴随树叶飘落的声音,来了。
   秋天灿若金华的银杏叶,抵不住冬风的侵蚀,片片凋落,像它们初次诞生那样,再次投入了一方泥土之中。
   也许,如今光秃秃的银杏树并无秋天那别样的美感,纵横的枝桠上无一丝点缀,但是,当春风拂面之时,银杏树又将吐露新的生命,枝头又会钻出新的嫩芽。
   生命的奥秘便在于此——当旧时落叶零落成泥碾作尘的那一刻,他们就以一种新的姿态面向世人——在来年春日,滋养着新的希望,滋养着勃勃生机,它们不在引人注目,却绽放出了比在枝头更美的姿态!
   品一叶知秋,悟生命之道……
  
   (三)
   赏析:文眼与神韵。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统称为“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一叶知秋》有哪些特点呢?
   1.语言优美、朴实、凝练。
   梦遥的语言很美,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又不失儿童的生动活泼,如飘飘洒洒的落叶,意境唯美,情真意切。她的语言还有一种简洁质朴之感,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把秋叶的神韵描绘得生动形象,勾勒出了一副“树叶”由黄到长出嫩芽到绽放的动人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作者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2.形散神聚。
   梦遥的《一叶知秋》看上去结构很自由,这是形散,但中心集中,这是“神聚”。她安排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即生命成长。所以说,作者写“叶”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叶”是“散”的可多可少的“形”。这篇托物抒情的散文,作者根据内心的感觉自由调整、随意挥墨,但都在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富于联想。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依次写来,融情于景、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实现了物我的统一,使读者领会到更深的生命哲理。
   读《一叶知秋》我们领悟到,写景散文重要的是要把握“形”与“神”的关系,就如作者的题目一样,要做到“一叶知秋”。
   一要有“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散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比如一叶知秋》的“知”字很是传神,把叶和秋的关系建立起来,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同时,也蕴含了生命的哲理,也就是文章末尾的依据:品一叶知秋,悟生命之道。
   二要有神韵。
   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联想想像的方法,其中联想的方式有:
   ①串联式:那片光芒,似乎可以让人想象到无数褒义词“快乐”、“喜悦”、“愉悦”等;
   ②辐射式:如那道灿烂的金色光芒,照进心中,定格成秋日最美的风景;
   ③假托式:如“片片凋落,像它们初次诞生那样,再次投入了一方泥土之中。”;
   ④屏风式:如“当旧时落叶零落成泥碾作尘的那一刻,他们就以一种新的姿态面向世人。”我们无论是读散文,还是写散文,都要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总之,写散文需要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想像、联想和补充,这是基本功。
  
  

共 25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写景散文是散文中一个大的门类,如何把眼前景化作笔下景,甚至还带有心中景的成份,这就是一个人的修养与能力问题了。这篇文字就围绕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讲了写景散文中的真、境、节奏和借古诗文抒情四个方面的技巧,又根据习作《一叶知秋》这篇例文的三个特点进行了赏析,然后由题目到写作技巧讲解了如何运用一叶知秋。作者通过自己的感悟,结合文字进行讲解,有的放矢,恰到好处,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9-08-15 15:53:34
  抓文眼以期一叶知秋,把握好点到面的关系至关重要。
2 楼        文友:孙彩文        2019-08-16 06:49:02
  感谢推荐!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3 楼        文友:柏丫        2019-08-16 09:47:43
  赏读,学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