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牵手(小说)

精品 【菊韵】牵手(小说)


作者:瘦马 秀才,1353.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2发表时间:2019-08-20 14:07:36


   华六岁那年,他28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去世了。他的母亲马王氏便和他相依为命,从此没再嫁人。马王氏虽是一介女流,又裹着双小脚,下地干活自然受限,但地里的活计她门清,村里没有几个男人比得了她的。闲时雇了两个长工,忙时再雇点短工,几十亩土地被她管理得井井有条。没有了父亲的呵护,也没有兄弟姐妹相伴成长,华比一般的小孩显得内向。
   小孩犹如春雨中的嫩苗,说长大就长大了。二十岁的华英俊、高大,王氏把他当作手心的宝、心头的肉,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王氏不单地里活拿得起放得下,人情世故也很练达,家里的事,地里的事都被她处理得服服帖帖。儿子打小失去父亲,又没个兄弟姐妹帮衬,当娘的想想都觉得心疼,能让儿子少操点心就少操点心,只要儿子好好读书写字就行了,华在家连根灯草芯马王氏都舍不得让他拿。华腼腆得很,见人笑笑就算是打过招呼了。私塾毕业后,他便在云集街上教书。没在地里风吹日晒过,没经世事的艰辛,华比寻常小伙要显得文弱和幼稚。不过华心灵手巧,写得一笔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但凡有人请他写字、算账,他从不拒绝,也不收钱,他好似天生就不懂拒绝似的,乡里乡亲的,他总觉得拒绝别人或收钱帮人家忙是得罪人事,宁肯自己多受点累,多吃点亏,也尽量满足别人的愿望,忙忙碌碌就落个好人缘。
   1945年夏天,云集街上鬼子据点里没有了动静,街上原先耀武扬威的“二鬼子”也都脱掉了那身狗皮,见人就低下三四地打招呼,这是咋了?太阳打西边出了,二鬼子反常的举动着实令云集人纳闷。第二天,华接到党组织的通知,鬼子投降了,云集街的鬼子昨天半夜就开溜的,是从响水燕尾港坐船跑的。云集终于是中国人的云集了,华俊朗的脸上终于露出难得的笑容。一天到晚闷气不吱声华原来还是个地下党员。
  
   贞出生在当地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李山在南京读过师范,毕业后回到故里,创办了云集第一所小学,并担任小学校长。校长没当几年,他有个要好的同学在官场发迹当了将军,在老同学的蛊惑下,他弃文从政,当上了海西四区的区长,兼还乡团团长。那时的区公所就设在云集,他手下有上百号人,长短快枪有一百多条。一介书生,生性淡雅,疏于俗事,手下人常顶着他的名号,横行乡邻,在不明真相的乡亲眼里,他自然成了持强凌弱、为富不仁的土霸王。
  
   贞打小就聪明,又特别爱看书,在私塾读了八年,虽然没啥学历,但在云集女子中数她最有文化的。私塾毕业后,她原本打算到更远的地方读书,没想到鬼子来了,贞的求学之路,也就走到了尽头。女儿长大了,李山想把女儿早点嫁出去,在这乱世,他也就了却了横亘在心头的一桩大事。在女儿婚事上,他慎之又慎,兵荒马乱,女儿若远嫁他乡那是万万不可的。他派人在海西到处打探,后来把目标锁定在云集教书的华身上,觉得华品端貌正是贞可托付终身的人。婚前,华和贞没有见过面,不过云集不大,老师就那么几个,由于她父亲曾是小学校长,对学校里的事偶尔也会关注,知道有华这么个人。隔壁李婶来家串门时,说华是云集美男子,位列云集“四美男”之首,暗恋他的姑娘真的不少。听李婶一个劲地夸着华,贞虽然没有露出喜悦之色,但心里还是满是喜欢的。贞是新集第一大户的千金,又识文断字,对这门亲事,华也没有异议,提亲没几月,华和贞便在云集风风光光地办了婚事。
   婚后,家里地有能干的婆婆王氏照应,贞也不用操心,小两口不温不火起地过起了小日子。结婚第二年她们的女儿出生了,家里的长工参军走了,一时又找不到合心的长工,王氏只好自己下地忙活,把家里的一大摊事全扔给了贞,贞这位啥事也不用愁的大家闺秀从此也过起了油盐酱醋的日子,在盐咸醋酸的日子,小二口也没啥磕磕绊绊的,华不善言语,脾气又好,连吵架的机会都没给贞。那年国共两党的军队在海西周边打得热火朝天,国民党节节败退,李山告诫女婿:“国民党官贪民怨,气数将尽,万万不可追随,你太单纯,不宜涉政,还是退出任何党派,带着一家老小生度日吧。”
   华原本就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他加入地下党还要从鬼子进云集说起,鬼子到了云集无恶不作,看见那家小伙像军人一样背个背包外出归来,招呼也不打用刺刀就把人给挑了。华的舅舅看到鬼子又进村作孽,拉着妹妹就往玉米地里跑,哪想到一枪给鬼子打个穿心透,他一头栽在妹妹的面前,殷红殷红的鲜血瞬时染红了他后背的衣,身下的土。活蹦乱跳的哥哥就血淋淋地死在王氏的眼前,王氏大脑懵了,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闲来,马王氏常会念叨这位只比她大两岁,却无比疼爱的小哥哥,对鬼子的仇恨打小就埋进了他的心里。每每看到村里媳妇回娘家,怕给鬼子祸害了,都要用锅灰把自己作贱的不成人样,华气得直打哆嗦,这鬼子到底是不是人养的啊。鬼子在云集作的孽,深深触动了这个善良单纯的年轻人,可自己手无缚鸡之力,拿什么跟鬼子斗。华的校长是位地下党员,看华忠厚老实,对鬼子又充满仇恨,便动员华入党,华一听是跟鬼子干,不加思索就答应了。其实,每次他只是在芦苇荡里开开会,其他同志活动时,他把把风,也没单独执行过啥具体任务。全国就要解放了,自己教好书,其他的也就与自己无关了。党组织的活动他也不参加了,去与不去对学校党组织也影响不大,开始几次还有通知他,看他没动静,也就没再理会他,半年党组织以自动退党将华除名了,对自己参加地下党这件事,华也没有深刻的体会。
  
   二
   华的女儿三岁时,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挥师南下,先后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国民党仅凭地势之险,盘踞在海南、舟山、西南一带,全国解放只是时间问题。李山感觉前途渺茫,无心理政,还乡团薪水低,手下人又想活得体面,过得滋润,自然盘剥压榨百姓。对手下祸害乡里事,他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他清楚云集人民对他是有积怨的,若留在海西肯定逃脱不了人民的审判,是到该走的时候了。他有两个外甥原是国民党青年军的下级军官,淮海战役失败后就躲家里。当年外甥参加青年军还是他介绍的,若不把他们送出去,他觉得对不起姐姐。云集解放前夕,他带着两外甥,乔装打扮成逃荒的难民,经高邮、盱眙、宝应、南京、杭州、宁波,一路逃到舟山。那时的舟山还是还没解放,摆脱了共产党的追捕,安全是没有问题了,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袭上了他的心头。入夜,他走在沈家门街头,大战在即,街上游荡着成群结队的散兵游勇,码头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军舰,军舰里竟然飘出阵阵麻将声、猜拳声、叫骂声,烟酒味、胭脂味、烟草味裹夹着臭鱼烂虾味,薰得李山直想吐,看着夜半军港凌乱的样子,李山不由得一阵长叹:这样的军队不输,天理不容啊。面对茫茫大海,想着身后青山隐隐,他觉得脚下踩着的像是漂在水上的浮土,这土跟海水一般的冰凉,冰凉得跟自己没有半点关系。女儿一家生死未卜,那个只有三岁,却聪明伶俐的外孙女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她美丽得如同遥遥天际里最耀眼的星星,只要闭上眼,静下心,他就能听到外孙女银铃般的笑声。自己一个跑去台湾,孤独地了却残生,即使活个长命百岁又有什么意思呢。他莫名地想起自己教导女婿的那句话:不宜从政,好好教书,带着一家老小安身度日。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若自己不为名利所困,当个校长,何置于如此呢。想着想着,李山的嘴角不经意泛起了一丝苦笑,眼眶里竟然有些湿润。
   一个小小的还乡团团长,在官场压根就算不上什么官,但海西做官求学之风盛行,在国民党里出了不少大官。李山是科班出身,和这些大官素有来往,在沈家门的这些日子,他东跑西奔,托门道把两外甥送上了去台湾的船。望着渐渐消失在自己视线里的军舰,李山长吁一口气:终于跟老姐姐有个交待了。自己则离开了东海,踏上了西行的路。没有了满是海腥味的空气,身上也没有了潮漉漉的湿气,看着蓝莹莹的天,他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一切都要结束了,所有的结束都是生命归途中那个必然,却又是偶然的节点。流亡是慌乱的,归来是淡定的,所有的了结只是时间而已。迷迷糊糊他到了杭州,碰巧遇到了一个原在他手下当差的本家,此人立功心切,一边好酒好菜招待李山,一边又悄悄地报告政府,因举报有功,此人被摘帽平反,此后便再未遭受政治风波的波及。
   到杭州第三天,他被海西政府给抓回了,他被暂时关押在海西监狱。他以为生死已定,人在世上,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在狱中他也很少想贞,想想自己一介书生虽没甚本事,但他绝对相信自己识人的眼光,他为女儿选的这门亲是绝对不会有错的,华虽懦弱,缺少一点男人的气概,也没有什么大能耐,但看得出华是有个担当的男人,把女儿托付给这样的男人,自己在世上也就了无牵挂了。入狱后,他滴水不进,七日后,他平静地死于海西狱中。
  
   三
  
   50年春天,轰轰烈烈的土改在海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世世代代与土地相依相伴的农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以前在地里累死累活,地里收成再好也与自己没有啥关系,一家能否吃饱饭,得看主人赏赐。现在好了,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海西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既无水患,也无旱情,有个三五亩地一家人吃喝就不愁了,一种按捺不住喜悦挂在海西农民的眉梢,乡邻见面不再说些无关痛痒的客套话,而是直通通地问你家分多少地?地在哪?华的家里却没有半点喜庆的氛围,家里的地被政府没收了,对这贞心里真的没啥,贞对财物向来看的很淡,人只不过是财钱流递的接力捧,看看整片的土地,想想世上的金银财宝,哪上面刻着人名的。
   一天傍晚,贞正锅上一把,锅下一把地忙着,家里忽然来了两个干部模样的陌生男子,原来他们是华当县委书记的表哥派来的。简单的寒暄后,他们向贞叙述李山被捕及在狱中去世的经过,并叮嘱贞:李山是罪犯,又是自杀的,丧事不宜张扬,能简单成啥样就简单成啥样,这样做无论对活人,还是对死人都有好处。临走留下两块大洋,说是书记给的,务必要收下。原以为父亲已经逃到台湾,哪想到又回到海西,竟然还在狱中自杀了。闻此噩耗,贞如五雷轰顶,捧在手的面盘“咣当”一声掉在地上,锅里玉米粥熬糊也不知道。人傻傻地站着,失神的双眼,木然地望着门口那海那棵巨大的白杨,参天蔽日的树冠重重地压在她的心头。
   华和贞依照表哥的叮嘱,买了口棺材,没有惊动任何人,夫妻两个把这位曾在云集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草草掩埋了。在贞的眼里,父亲就是自己心中无所不能的神仙,是啥也击不垮的大山,记得她唯一的哥哥溺水身亡,父亲硬是没有在人前掉过一滴泪。父亲那句:“人没了,生活还得过。”现在想来依旧是那么地掷地有声,可为什么他轮到自己就想不开呢,也许这世上大多的道理多半说给别人听,轮到自己头上就迷糊了。她清晰地记得,自打哥哥去世后,李山把所有的关爱都倾注在自己身上,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贞就忍不住流泪满面。她想父亲,也埋怨父亲,“你手上没沾过鲜血,身上没背命案,解放军是仁义之师,共产党英明的政党,只要你诚心改过自新,我坚信政府是不会杀你的,你不急于走,容点时间给我们投投关系,找找门路,说不定能宽大处理,你咋就这么想不开呢?”人的悲伤很多时候就是自责和埋怨的叠加,这是伴随贞一生的心结。
   土改后,家里除了空空落落的房子,啥也没有了。李山留给她唯一的念想只是一张七寸黑白照片,这就是她的传家宝,后来这张照片陪伴走南闯北,她去世后,老房子翻修了,忙乱中,这张像片也遗失了。
   她还没有从失去父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又隐隐约约地觉得有一种不祥的东西向她袭来,马上就评成份了,她不安地对华说:“听说就要划成份了,成份是伴随一生的大事,你要不走动走动,你亲弟弟的表哥就是现在海西的县委书记,我们从来没有请他帮我过,他是你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表哥。只要你开口,他肯定会帮忙的,不然过了这一村就没有那一店了。”
   “我离开组织时,他就劝我,说不跟共产党走,早晚有一天会后悔的,当时没听人家话,现在还哪有脸去求人家,再说我只是个教书先生,啥坏事也没做,不会有事的。”华有些固执地答道,华轴得很,一旦打定的主意,很难改变的。贞又旁敲侧击的劝过几句,华依旧无动于衷,看看丈夫的固执,贞也不再强求了。贞上过多年堂,又出身在富贵之家,嘴上虽不说,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书卷气。人活世上若能一无所求,即便是一无所有,也是一种安然,清贫无欲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一切就听由天命吧。这世上的人啊,谁有前后眼啊。若早知成份会给他们日后生活带来如此的艰辛,给他们后代如此多的磨难,即使华不去找,她也会拉下脸皮去找的。后来,贞担心果真成了现实。海西解放没多长时间,华在海西当县委书记的老表调去江南了,他们在海西唯一过硬的关系没了。华怕自己影响老表的进步成长,从来不跟人提起过这层关系,云集领导自然也不会对他们法外开恩。

共 1472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瘦马小说《牵手》,写的感人至深。华六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二十岁时,华英俊、高大。他私塾毕业后,在云集街上教书。心灵手巧,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贞是大户人家出生,父亲李山是小学校长,后来弃文从政,当上了海西四区区长兼还乡团团长。李山看女儿长大了,想把女儿早点嫁出去,,把目标锁定在华身上。提亲没几月,华和贞“在云集风风光光地办了婚事。”华原本就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可是亲眼见到鬼子杀人不眨眼的罪行,气得直哆嗦。华的校长是位地下党员,看华忠厚老实,对鬼子又充满仇恨,便动员华入党,华一听是跟鬼子干,不加思索就答应了。半年之后以自动退党被除名了。华的女儿三岁时,全国解放在即,李山感觉前途渺茫,带着俩外甥,扮成难民,逃荒到舟山。后来托门道把两外甥送去台湾。却被一个原本在手下当差的人举报,关押在海西监狱。入狱后,他滴水不进,七日后,他平静地死于海西狱中。五零年土改开始了,农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划分成份时,华被定性为反革命,贞被戴上地主的帽子,一家人只好背井离乡,在杭州落了脚。五年后,他们便在离西湖不远的清波门买了两间低矮的房子,在外终于有了安身之所了。有了一儿一女。七八年过去了,为生计忙碌,还没在杭州好好转转,于是商量好一家人去西湖边走走。这是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西湖。后来文革开始了,一个平时常到华家蹭吃蹭喝的老乡,悄悄跑到居委会,添油加醋地汇报了华在云集镇的罪行。于是他们被下放到浙中的南城,后来又经历了哪些波折,请看原文为你讲述,直到盖棺入土。小说叙述有序,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命运使人备受牵挂,引人入胜!【编辑 远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82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19-08-20 14:09:55
  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一个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牵手一生,荣辱与共。欣赏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瘦马        2019-08-20 15:45:32
  谢谢总编录用、编辑,辛苦了,遥祝秋安。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8-20 21:36:43
  一篇很好的小说,学习了,文按双绝,为两位老师点赞!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8-20 23:07:36
  再读一遍老师的小说【牵手】在他的文中,笔锋是以动态的流速,将思想放棹春江水暖的。在这些落落红尘,碎碎语中,我感受励志的,感人的情怀,作者自己也做了一场艰苦朴素的文字跋涉之旅。欣赏好文,学习了。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3 楼        文友:瘦马        2019-08-21 05:42:05
  感谢您的关注和惠评。我有幸踏进了菊韵这个写作的百花园,在这让我感受到浓郁的文学气息,在你们的帮助下,我慢慢地成长。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我把海西第一缕早霞送给您。
4 楼        文友:瘦马        2020-02-25 06:57:34
  往事已矣,想来还是让人动容。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