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悠游在烟火中(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悠游在烟火中(散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7发表时间:2019-08-21 12:48:03

(一)
   课标导航:叙事散文。
   写人记事,是我们写作中的重头戏。
   叙事散文拥有一种“平淡朴素之美”,深受同学们青睐。纵观明清散文,归有光散文的内容、文章的主题和叙事的方式,对我们初学记叙文写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方法一,以“亲”成文。
   叙事写人类散文可以取材于家庭琐碎之事。归有光的名篇《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都围绕他自己的家庭生活,记述了他的祖母、妻子、儿女,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烟火味”。贴近生活现实,这种载“道”的内容形式正好可以为我们所用。除了家庭,有的同学在选材上大量的内容是写老师的,这类以“亲”成文的作文也是非常容易出彩的。
   方法二,“至情”遣文。
   回忆性散文可以抒发细微而贴切的感受。这类散文指事情早已消逝的情况下旧事重提。归有光能够突破前代人独树一帜的关键在于,他所写的琐事之中蕴含着“极挚之情”。如《先妣事略》有言:“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本文不厌其烦地将“冬月”的场景描写得极为细致,再现了一个持家有方的母亲形象,而这样的母亲却已仙逝,更平添内心的悲痛。描绘画面,使简单的画面成为一个个充满情感的意象,“至情”扭结在每一个意象之中,从字里行间传达出来。这是“至情”遣文的重要路径。
  
   (二)
   习作分享:每当风铃想起时
   “叮铃铃……”我的风铃和风姑娘一起边唱边跳。
   这个风铃可美丽了!一个弯月下面有五个铃铛,是蓝白相间的青花瓷图案。每个铃铛下还挂着一颗五角星,十分漂亮。
   又是一阵风吹过,清脆的铃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一年前。
   四年级时,我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也常收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可是我因为感染了水痘,被迫在家隔离了一个月。在家里我总担心自己学习进度落后于人,成绩会一落千丈,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
   那一天,我重返学校。语文老师把我拉到一边,低声说:“榕芸,中午到我办公室来,有事找哦。”我忐忑不安,不知道老师让我干什么。
   到了中午,我低着头来进老师办公室。老师笑着让我坐在她身边,这让我十分疑惑。老师慈祥地看着我,打开语文书,说:“你落下了许多课,我会花时间帮你补学课文的。”我受宠若惊,急忙点点头,高兴得连谢谢老师都忘记说了。老师指着书,娓娓道来:“这个......那个是这样的......”她一边说,一边用红笔在书上做批注,还不忘问我是否听得懂。”如果我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一定耐心讲解,直到我理清思路。
   课讲完了,老师神秘地掏出一个暖手袋,关心地对我说:“注意保暖哦!别再生病了!”我感动地说:“谢谢老师!”我们会心地笑了……
   风铃又响起来了,声声如同老师的叮咛,久久环绕在我的耳边……真好听。
   (上海七宝外国语小学 张榕芸)
  
   (三)
   鉴赏:风铃姑娘
   “叮铃铃”。我的风铃和风姑娘一起,边唱边跳。
   这是张榕芸同学《每当风铃想起时》开篇的第一句。
   “风铃”,多美的意象。风吹铃响,给人们带来好运,每响一声,就代表送去一声祝福;每响一声,也代表一份爱恋和思念!这是风铃的象征意义。
   榕芸用象征的手法在叙写谁的故事呢?原来是语文老师给她补课的事。
   事情的起因是“我因为感染了水痘,被迫在家隔离了一个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情节一:等我重新返回学校时,语文老师把我拉到一边,低声说“榕芸,中午到我办公室来,有事找哦。”
   情节二:老师慈祥的看着我,打开语文书,说:“你落下了许多课,我会花时间帮你补学课文。”
   情节三:老师指着书,娓娓道来:“这个......那个是这样的......”她一边说,一边用红笔在书上做批注,还不忘问我是否听得懂。”
   情节四:她神秘地掏出一个暖手袋,关心地对我说:“注意保暖哦!别再生病了!”
   故事的结果呢?作者说:风铃又响起来了,声声如同老师的叮咛,久久环绕在我耳边......真好听。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贾平凹的长篇《怀念狼》。他通篇采用的都是象征的手法,是“寓言化”写作手法。他用“狼”的意象导向对人类文明进程、人的生存本性、人与自然等终极关怀的理性思考。寓言化写作,通过象征,使日常生活进入诗意。正如贾平凹在后记中所说“以实写虚,体无证有,这正是我把《怀念狼》终于写完的兴趣啊”。榕芸的《每当风铃想起时》不是“寓言化”写作,但其“意象化”方法与大文豪如出一辙。贾平凹是“以实写虚”,张榕芸则相反,是“以虚写实”,这不正是成功写作的奥秘所在吗?
   我们回到榕芸的习作,她的“风铃”意象内蕴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象”,即事物本体:风铃;另一个层面是“意”,即事物本体生发出来的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即师生之爱。第一个层面“风铃之舞、风铃之声”真实具体,才生发出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教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我爱你”的风铃之“语”构成“补课”故事的情感暗线,正是这篇文章思想意义的升华,也是师生情感的升华。
   我们知道,一个好故事离不开具体的“情节”,张榕芸同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写了四个生动的情节之后,还有更高的艺术追求,也就是按照贾平凹所说的,“体无证有”,求得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实现了精神提升,难能可贵。
   无论是贾平凹,还是张榕芸,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意象内蕴的两个层面相互勾连。榕芸的做法是,第一首尾呼应。第一段开篇写风铃之舞,结尾段写风铃之声;第二,“风铃”的隐喻是多层面的。首先是教师补课“声音”的隐喻与象征,其次是作者“我”要表达爱老师的心意,“我爱你”正是风铃的爱语。特别是师生两者关系用补课这一“故事”组接成一体,寓意更为深刻,包括了对教与学的关系的隐喻与象征。这种隐喻象征,是具象事物与精神理念之间的勾连,既引发人的联想,又启迪人思索,自然而然地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升华。
   此外,《每当风铃想起时》注重情节的铺陈和细节描写,尤其是“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了意象特性。在师生之间形成巨大的意义空间,让爱流动起来,扩大了“师爱”的思想张力。这正是以虚写实,使作品思想升华所采用的“意象化”手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风铃,早在唐朝开元天宝遗事中就有记载:歧王宫中竹林中,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碎玉子相触声,即知有风。可知古人将碎石悬在一起,风吹玉振,叮叮当当发出清脆的声音,称为“占风铎”,目的是用来知风。这应该是风铃最早的起源。推想,榕芸的“占风铎”不仅知“风”:尊师重教之风!而且外形美观,如作者所说:这个风铃可美了——一个弯月下面有五个铃铛,是蓝白相间的青花瓷图案。每个铃铛下还挂着一颗五角星,十分漂亮。
   “每当风铃想起时”,读到这个诗意的题目和这篇叙事散文,您是否想到一位风铃姑娘?她是——上海七宝外国语小学张榕芸。

共 28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写好散文的具体方法。开篇点出散文写作一般分为叙事散文和“至情”遣文。因为取材不同,文章的侧重点不同,于是文章描写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而后作者列举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范文,当风铃响起时,然后针对这篇文章,又列举了贾平凹的写作特点,告诉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散文,如何开头,如何运用象征,用寓言化写作,如何虚实结合。本文对于如何写好一篇散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推荐赏读学习!【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9-08-21 12:48:59
  感谢孙老师对星月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