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暗香】穿越(随笔)

精品 【暗香】穿越(随笔) ——读《往事如烟》随想


作者:心意满庭芳 白丁,2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36发表时间:2019-08-25 15:49:50
摘要:此文是我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在那漫长的岁月中,充满了甜蜜与苦涩……


   尽管手头还有许多摆不开的事情要做,但终究还是不舍得把《往事如烟》一书束之高阁。我把它放在光线最好且最方便阅读的地方,可以随时抽点空儿就看上一两篇。潜意识中,似乎也是对书中所有人物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
   去年上半年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三次时空隧道的穿越,可谓长途跋涉。第一次,是接受家族委托,整理家族百年老照片,并加之文字说明;这是一次百年时空隧道的穿越。第二次,是接受我曾经上山下乡插队地方的邀约,为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写一篇回忆文章。为写自己这一代人,又是一次50年的时空穿越。第三次,就是今年5月底,我得到《往事如烟》一书;是626群体把我带到他们那个年代。在这个群体里,又是一次50年的时空穿越。
   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不同内容,在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回顾,真好像是经历了三条不同的时空隧道。活脱脱,硬生生的三次穿越。
   说来也巧,开始读到的都是626老一辈人写的文章。我深深地被他们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而最近读的大多是626二代三代写的回忆文章,我又时常被他们儿时在甘肃平凉地区的种种趣事所感染。
   借助书中所描绘,我努力想还原一个626人在甘肃平凉地区的完整版,却不能。也许是因为同在一个年代里,有太多的感同身受,竟无法断然分开你与我。也许是因为在同一时间里,大脑存储的记忆太多太过久远,使我无法断然切开某一段画面。每当我合上厚厚的书,模糊的泪眼中,渐渐地,三条全然不同的时空隧道,竟然交融合拢到—起。
   在长长的隧道深处,我看到父辈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看到一群中青年医护人员,专家教授在抗木头,担担,砸夯,建医院,搭桥梁,盖房屋,救治农民兄弟。我看到年轻的自己,也与农民兄弟一起开山辟地……
   过往的往事,浮想联翩。一场场,一幕幕,快速地在眼前掠过。如行云,似流水,同浮雕,像电影。我终于明白了,那不就是中华民族的近代百年历史吗?他好比一个百年万花筒,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闪现着各式各样的奇光异彩!
   乍一端起万花筒,黑洞洞一片,竟什么也看不见。慢慢地,方才看到一丝光线,一个亮点,从单一变成多元,从黑白变成彩色,从静止变成动态,由远至近,由近至远。不论何时从哪里都可以切入。里面有太多的镜头,太多的画面,太多的内容了。要么悲壮惨烈,要么哀婉凄凉,要么壮美动人。
   在中国历史中,最近的100年是中国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见实效的100年。
   如今中国的普通百姓,也都能够轻而易举地享受飞机、火车、轮船的出国旅游,享受最便捷的通讯方式─微信,享受人工智能刷卡、刷脸等等便捷的高科技服务。这在100年前,连做梦也没想到。
  
   二
   自辛亥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兴起。大量的西洋文化涌入中国。建桥梁,修铁路,机械制造,建洋学堂,西洋油画,摄影艺术,西医西药等等陆续传入中国。父亲那时正值青春年少,在兄长的带领下,拜师学艺,学习了摄影艺术。此后终身从事这项工作,兄长则是学的绘画。那时候全国也就只有广州,上海,天津,北京这么几家照相馆。会这门手艺的人,屈指可数。那时可没有手机,傻瓜相机等等。学会照相可没有那么简单。拍照,冲版,修版,扩印,上色,全凭经验和技术;父亲勤恳好学,几年以后,在照相业就能挑起大梁。外务内勤皆通,父亲的青年时期,还曾参与过重大公益事业,为后人留下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100年前,照相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在当时是个很时髦的新生事物,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但随着国内战事不断,父亲始终也没得消停。北伐战争时期,兵荒马乱,老百姓已经是苦不堪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父亲母亲扶老携幼,跟同照相业同仁,裹挟在逃难大潮中,一路西行到宝鸡,又碾转到了陕西汉中。流落异乡的漂泊生活,一呆就是14年,我们8个兄弟姐妹中,其中4个都是在汉中出生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南北方的照相业精英,聚首在异土他乡,都是为了求生存,为了养家糊口。业界同仁几经组合,在汉中地区陆续开启了照相馆。就地招收徒弟,传授技术,弘扬摄影艺术。师徒之间和睦融洽,就像一大家人。同行也都彼此关照,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摄影艺术不断创新发展,不仅为当地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留下了他们平生唯一的照片,还留下了周边不少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的影像,为后人留下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摄影艺术迅速传播,很快在我国西北地区落地开花。此时的北平,照相业近乎消亡,后来这些徒弟们,有的走上了仕途,有的成了当地大师级人物,有的成了业内领军人物。徒孙的摄影作品都屡获国际大奖,这种文化传播,无疑大大推动了我国西北部的文化交流和发展。父亲及同事们成了当时摄影届名副其实的一代传人,这些都在汉中地方志上有所记载。
   在汉中时,虽然没有直面日寇,但也屡遭空袭,跑警报是经常事。因此,保护一家老小的人身安全,保护徒弟们不被抓壮丁,保证适龄的孩子去上学,都是要靠智慧和勇气的。然而爸爸妈妈全做到了,他们像一对雄鹰,张开臂膀保护着孩子和徒弟们,瞪大眼睛,时刻准备应付四外的来袭。父亲曾经说过,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颗炸弹下来,就会被炸死。但只要不死,就得拼命维持一帮人的生计。那时,还时常有前来投奔的逃难的亲友,父亲也都义不容辞地给予帮助、提携、安置。兵荒马乱的年代,自家就有那么多孩子,还有徒弟,竟然无一伤亡,无一失散,无一吓傻,无一被抓走。而且都没耽误学业,后来有人问起父亲,那么艰难,干嘛还要那么多的孩子?父亲回答:“哎!我就是看着我们的国家实在是太弱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袁氏家族就为国家提供了六名男丁,全部战死沙场。到我这一代,兄长又早亡,我成了一代单传。如今咱们国家还被日本欺负,我就是想多养几个孩子,将来也能为国家出把力。国家强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多么质朴的话语啊!这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肺腑之言!
   那时候的中国人最大的期盼,就是盼着国家太平,老百姓能够安安稳稳过日子。1945年的一天,父亲从报纸上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兴奋地买下报童的全部报纸。逢人就发报纸“胜利啦!胜利啦!中国胜利啦!”那种高兴、振奋,发自内心,无以言表!
   抗日战争结束了,解放战争又打响。回北平老家的念头仍不能如愿。
   1949年,终于盼到全国解放,天下太平了!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回北京老家的愿望可以提上日程了。
  
   三
   经过周密的计划安排,父亲安排好徒弟们的生计。母亲在姥姥坟前烧了最后一把纸,姥姥是跟着一块儿逃难到汉中,帮助妈妈拉扯孩子,结果是有去无回,永远地葬在了汉中,这也是母亲心中永远的痛。
   1951年春天,父母亲带着一帮孩子,打道回府,重回北京老家。那时侯我才刚刚13个月大,我们已经是兄妹七个了,父亲也已是中壮年了。那时候的交通工具极其简陋,路况又差,带着这么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长途跋涉是何等艰难!汽车一路攀山,险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命悬一线之时,恐惧、无助、无奈笼罩心头。母亲怀里抱着才仅13个月大的我,心中默念:“愿上苍保佑我一家平安回家。”命令孩子们,谁都不许胡说些不吉利的话。翻越秦岭就用了3天3夜的时间,终于到达宝鸡,再乘火车一路北上,又是4天4夜的行程。旅途的劳顿,可想而知,犹如—帮难民。到了北京,一家人全部病倒,14年的异乡漂泊,北京早已经没有了家。只能暂时投亲靠友,稍事休整,还要去奔生活。后来父亲又在北京鼓楼前开了—家照相馆,也就近安了家,一家人终于过上了有国有家的太平生活。从此以后,一家人的命脉更是随着国家的脉络而起伏跳动。
   新建一个家,着实不易。国家亦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伊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为镇守边关,建设内地,恢复工业,发展农业,解决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毛主席一次次地发出号召,动员全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哪一次号召,在我家都能碰上适龄人选,都能具体落实到人头。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新疆建设,维护民族大团结。”1952年,大哥作为第一批支边干部,踏上西行的列车,去了新疆。
   我们兄弟姐妹,伴随着新中国每年“十一国庆节庆典”活动,陆续长大。我们当中有天安门前放飞和平鸽的小学生,有仪仗队,有文艺大军方阵的荷花舞、葵花舞、民族舞,有标兵等等。我们逐渐长大了,也就陆续走出了北京。
   1958年,二哥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南昌,乘火车—路南下。
   1968年到1969年,一年内,我们一连走出去三个。“支援三线建设、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巡回医疗。”我们兄妹三个各自跟随自己的集体,分别踏上西行的列车,去了四川成都、山西兴县、甘肃平凉,各自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
   正是应验了父亲的话:“多生几个孩子,将来能为国家出把力。”从此以后,兄弟姐妹聚少离多。天南地北,各自拼搏。以后虽有工作调动,但也很少见面。
   浓浓的乡愁,化作一张又一张的火车票。剪不断的亲情,化作一张又一张的邮票,全靠那一条条南来北往的铁路来传递。
  
   四
   中国铁路也就是近百年的历史,而我家,却与中国铁路结下百年之缘,从未间断。
   1989年秋,父亲以84岁的高龄,来到徐州我的小家。我们陪同父母去游览徐州古长城,父亲带着眼镜,拄着拐棍,岀神地凝望着古长城。良久才回过神来,跟我说:“60年前我就来过徐州,就看过徐州古长城。”那时父亲正值年轻,中国铁路也就是从那个年代才开始起步。继京张铁路之后,国家又修建了津浦铁路。受政府委托,父亲与照相馆同仁,对津浦线进行了全程拍照,所有大大小小的火车站,包括徐州火车站,全部进行了拍照。留下了我国铁路史起始阶段的影像资料,京张铁路,则是由父亲的师傅,受詹天佑之邀请,进行的全程拍照,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可能都存于国家博物馆吧。
   去年,我在整理家族老照片时,为了寻求父亲的足迹,我特意专程跑到那段老的津浦线铁路,也拍下了照片。那是一段废弃的铁轨,还是早以前的木制枕木,严重风化,黑乎乎的路轨基石,锈迹斑斑的铁路,分道叉,路标灯,一切都是旧时的模样。我似乎找到了,父亲90年前曾经的足迹。
   后来我在这张照片下面,加注了这样一段文字。“这条已经废弃的津浦铁路,静静地趴在那里,好像一只年迈的雄狮。它也曾经年轻过,它曾经背负着几近半个中国的运力。它咆哮着,怒吼着,载着一批又—批的中国人,冲出黑暗,奔向光明。”
   100年来,我们两代人亲眼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的起步和发展。从最初的一条、两条铁路,到如今的东西南北纵横交织,从绿皮火车到现在的和谐号高铁,时速从几十公里到如今的300多公里,发展变化实在太大了。最重要的是乘车人的出行目的变化,父亲曾经讲,逃难时的火车,车厢座位上下,厕所里,行李架上都挤满了人,就连火车顶上都趴着人,冻死摔死的,时有发生。那是一种多么惨烈的场景呀!而如今的人们,更多的是乘着高铁天南地北去旅游,多么鲜明的对比呀!
  
   五
   父母亲从那个兵荒马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年代一路走过来,深知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建设飞速发展,父亲更是感怀,时常吿诫我们:“你们少给公家提意见,公家多不容易,共产党多不容易,几十年的功夫,把偌大一个国家治理的这么好!我们自己就连建设一个小家,都得用一辈子的功夫,国家不容易呀。”多么朴实无华的内心感悟啊!
   父亲从事摄影工作一辈子,总能以独到的视角,去欣赏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感叹中华民族从弱走强,感恩晩年生活的消停和自在。这些无疑也对我们兄弟姐妹产生很大的影响,用相机去记录美好生活,用心去欣赏美景,感悟幸福。
   我小的时候,常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像听神话一般,后来才慢慢读懂其中的含义,明白了什么叫作“患难与共,同舟共济。与人为善,雪中送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这些故事,让我受益终身。
   2016年,我们姐妹三个重蹈父母的足迹,再次踏上了汉中这片土地。见到了父亲的徒弟们,见到了父亲老朋友仁叔叔的子女,两世的交情,大家相见,无比兴奋,惊喜,激动,有说不完的话。交谈中,令我非常感动的两件事,一是父亲的徒弟王致富,曾于1981年从汉中出差到北京,想方设法找到了父亲。时隔三十年,师徒相见,非常高兴,父母亲专门陪他到北海公园游玩。那时我正带着自己1岁的女儿在家休假,所以也陪着一块儿去了。在北海公园九龙壁跟前,大家一块儿合影留念,王致富非常珍贵这张照片,回到家就把这张照片放大,相镜框,挂在了自家堂屋正中间,一挂就是几十年。我抱的孩子如今都40岁了,可见师徒之情深!二是当他们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几个徒弟主动在汉中也设了灵堂,与北京的兄妹同时同步,祭奠追悼父亲。他们在祭奠文里有这样一句话:“袁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照相技术,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去作人。”师徒之情,整整操守了一辈子,如今最小的徒弟都已经80岁了。

共 661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文通过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还原了一个家族历经岁月沧桑,真实历史背景下的心酸坎坷,以及家人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父辈的一些观念和做法,都真真切切地影响着与之有关,血脉相承,秉承遗志的下一代人,甚至子子孙孙。这些人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后辈骄傲的,正因为他们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在逆境下寻求生存的坚韧毅力,无疑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巨大财富。另外,文中留下的一些线索,直指626那个特殊群体,通过零星记录他们的背影和足迹,一本以此为载体《往事如烟》书籍的问世,便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的人和事,特殊的情感交织,进行的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填补,从而使文字的内涵和份量,有了一种质的升华,灵魂的升华。最后,正如作者所写,身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除了感恩之外,所能做的便是通过对逝去亲人的一种哀思,来表达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牵念和羁绊。感谢赐稿暗香,问候作者,推荐阅读!【编辑:峙榛起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27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08-25 15:50:30
  感谢赐稿暗香,问候作者,秋安!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2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08-25 15:51:22
  另暗香感动与初心正在征文中,期待您的参与,谢谢!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3 楼        文友:易辞        2019-08-26 23:13:01
  深度好文,读完不觉泪眼星光,感谢老师分享美文,一篇厚重的文章!已申报精品,问候老师,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续~~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4 楼        文友:易辞        2019-08-26 23:15:34
  岁月沧桑,或许唯一能留下的,就只有那零星的相片吧!但是,那份情,那份念,依旧是不变!也唱响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耀眼苍穹!问候老师,感谢您来稿暗香,暗香有您更加精彩~~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5 楼        文友:樱水寒        2019-08-27 13:20:22
  不错的文字,问好作者,感谢对暗香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樱水寒
6 楼        文友:易辞        2019-08-27 17:01:05
  祝贺老师,荣获精品文,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续~~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7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08-27 17:02:07
  恭喜获得精品文,赞一个!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