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墓坑里的宝石(剧本)
人物表:
杨坤——大伯
杨旭——叔叔
王翠兰——婶子
杨青春——大伯儿子
杨青山——长子
杨青江——次子
杨青海——三子
杨晓辉——杨青海儿子
石秀云——杨青山妻子
徐丽——杨青江妻子
林倩——杨青海妻子
张杰——村主任
蒋焕——村赤脚医生
王平——王翠兰娘家侄儿
陈敏——王平妻子
程虎——挖宝人
徐平山——宝石市场管理员
江诗洁——徐平山妻子
第一集
(1)农户家中,夜内
杨青山:“石秀云,咱们的日子不能这样过了,儿子念高中了,几年就考大学,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几年了,老这样在土地盘算,就那二十亩地,年年倒茬的种点经济作物,钱不够花呀!”
石秀云:“你想咋办?”
杨青山:“我想出去打工,这两年周围的人,有不少人出去打工,都挣回了钱,我也要出去试试。咱们家以后缺钱的地方大了,儿子在城里念高中,婶子又有病,叔叔的身体每况愈下,不早一点用劲可不行。”
石秀云悄声地:“杨青山,咱们结婚已是十几年了,你家的事我从来没问过,你和叔叔婶婶过日子,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杨青山:“叔叔婶子没儿没女,我八岁那年,不知叔叔和爸爸咋说的,请了年长的街坊邻居两大桌,说是把我过继给叔叔,将来好给叔叔养老送终。从那以后,我就来叔叔家吃住。成了叔叔的儿子,叔叔的所有财产,也就没有争议地成了我的财产。再后来,你就来了。”
石秀云:“这么说来,虽然同样是侄子,青江、青海就一点也没有赡养叔叔的义务了?”
杨青山:“是!从打我过来,叔叔婶子一直对我挺好,以后咱们要好好待叔叔,给叔叔婶婶养老送终。”
杨青山翻箱倒柜,找出过子单,拿给石秀云看。
石秀云:“现在是新社会,我咋没听到有过子一说?”
杨青山:“新社会叫养子,是一样的。其实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过子必须是叔父和伯父,就是在旧社会,没有亲情的,也是养子。”
石秀云:“你叔叔好命运,过继了你这个孝顺的儿子。”
杨青山:“当时,也许是老人们的思想守旧,也许这地方偏僻,就做了此事。不管咋地,也要尊重过去的一切事实。再说,叔叔对我不薄,我要像对待父亲母亲一样对待叔叔和婶子。”
石秀云:“即便是做了叔叔婶婶的过子,你爸爸那年闹病去世,你跑前跑后的干啥?”
杨青山:“国有大臣,家有长子,两个弟弟刚成家,对外事往来都不懂,我不张罗谁张罗。”
石秀云:“照你的说法,做了过子,自己父母的事还要管,你的两个弟弟领情吗?”
杨青山:“他们时常和别人说,我这个哥哥当得够格。”
石秀云:“即便如此,我有一个想法,咱们和叔叔分家另过。叔叔这里有事,青江青海也一定能过来帮一点。”
杨青山:“秀云,说了半天,你就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和叔叔婶子分家呀?这绝对不行,一是那样做不通情理,另一方面说,也会被东邻西舍笑谈。别寻思那些自私的事,天不早了,睡吧!”
石秀云:“我就是说说而已。”
(2)杨旭屋里、日内
杨青江进屋。
杨青江:“叔叔、婶子,中秋节的东西还有不少,今天中午到我家吃。”
王翠兰:“谁家也不去,挺麻烦的。”
石秀云:“婶子,他二叔叫你们,你们就去,同样是侄子,吃一顿两顿也是应该的。”
老两口子下地穿鞋,跟老二走了。
(3)杨旭屋里、夜内
杨旭悄悄地说:“老伴,我总觉得不太对劲,这半年来,青山媳妇总是夸青江两口子和青海两口子心眼好,不知她是啥目的?这里边一定有事。”
王翠兰:“我的病怕是不能日久,也就是三年两年的事,你可要想好了,不管啥事都不要在脸上表现出来,要学会糊涂,自古以来,让人见不上的人,大多都是明白的过了头。只有糊涂,别人才不烦。”
杨旭:“老伴,你说的这些我都懂,有些事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你觉得糊涂就可以了,不对!有时,你假装糊涂了,别人会觉得你真傻,就会顺着你糊涂的思维待承你。”
王翠兰:“傻不傻的自有天知道,已经到了太阳要落山了,但愿这最后用人的时光过得好,但愿青山和秀云不变心。”
杨旭:“老伴,一个人到老来是享福是受罪,自己说了不算,我觉得,青山这孩子不会变心的。”
王翠兰:“家鸡咋打不出院,野鸡不打不进家,以后的路,走一步算一步吧。”
(4)杨青山家、日内
杨青山几口人正吃饭,邻村的一个人来。
杨旭见有客人来,吃完饭给老伴使了个眼色,两位老人回自己的屋了。
邻村的人:“青山哥,冬天时,你和我说要出去打工挣钱,现在元宵节已经过了,我们这些人过几天就走了,你要想去,就准备准备,用人的地方有了消息咱就走。”
杨青山:“准去!准去!哪天走,喊我一声,保证跟去。”
邻村的中年人:“准去就好,我就走了,还得通知很多人。”
杨青山送客人到院外。
(5)杨青山家、夜内
杨青山、石秀云、吃完晚饭,躺在炕上。
石秀云小声地:“杨青山,年前说的事,你不能忘了,走之前必须处理好。”
杨青山:“啥事,我咋忘了?”
石秀云:“和你叔叔分家的事。”
杨青山:“都这些年在一起过了,一下子想分家,你让我咋和叔叔婶子说,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
石秀云:“不管你咋说,反正必须得说,这也不是啥寒碜事,老李家前两天亲爹亲儿子都分开过,咱们这叔叔侄子就不能分了?”
杨青山:“你让我想想。”
(6)杨青江家、日外
杨青江:“徐丽,大哥今天中午叫咱俩去吃饭,不知啥事。”
徐丽:“大哥大嫂平常过日子心如米粒,准是有事,没事舍不得花钱,听说也请了老三,还买了不少好菜,不知请没请外人?”
杨青江:“昨天大哥说,他要出去打工,他们地多,叔叔婶子都不能干累活了,他不在家,叫老三咱们两家帮着干点活,嫂子轻一些。也许就是这个事吧!”
徐丽:“你说的也不一定对,到那里就知道了。快晌午了,走吧!别让人家再来叫。”
(7)杨青山家、日内
杨青山夫妇一个炒菜的,一个做饭的。杨青江夫妇来到。
徐丽:“大哥,我来炒菜,今天就是家里的人呀!还是有外人?”
杨青山:“没有外人,就咱家这几口人,吃顿饭,说一会话,过几天我就出去打工了。”
杨青海两口子来到,杨旭出去串门也回来。
杨旭:“青山,你这是又买酒又炒菜的,今天有外人吧?”
石秀云:“叔叔,没外人,就是咱自己家的爷几个娘几个,过年买的菜多,都过来吃一口。”
(8)杨青山家客厅、日内
一个大圆桌,摆了一桌好菜,孩子们都上学了,老少四对夫妇围坐在一起,杨青山先给叔叔婶子把酒斟上,又给弟弟弟媳斟上酒,开口说:“叔叔、婶子。弟弟、弟媳、今天咱们聚在一起,我有几句话说,过几天我就出去打工了,不知啥时回来,儿子念高中了,上学早,放学晚,两位老人跟我们吃饭不方便,我想叫叔叔婶子自己做饭吃,地他们自己种,说白了,就是分开过。我不在家,老人要是有用人的事情,你们几人都帮衬着点。”
杨青江夫妇、杨青海夫妇谁也没吱声。
杨旭:“青山,你说的啥话?你是看叔叔婶子干不动活了吧?要这么说,就得好好说道说道,这饭不能吃,要想分家也行,把当时写过子单的那些人都找来,虽然有两个人已经去世了,但还有八位,再把村里的干部也找来。你要去你就去,你不去我去。”
也许是觉得理亏,杨青山没吱声,也没去找人。
杨旭看了半天,见杨青山没动,站起身来,向屋外走去。
(9)村主任张杰家、日内
张杰一家人正吃饭,杨旭有点生气地进了屋。
张杰:“老叔,您吃饭了吗?没吃在这里吃点,我们家今天的饭不好。”
杨旭:“没吃也不在你这里吃,你也别吃了,现在就跟我走,到我家去吃。”
张杰:“我这就吃完了,吃完了就走。”
杨旭:“不行,现在就走。”
张杰:“到底是咋回事,您先和我说说。”
杨旭:“走吧!一边走着,我和你说。"
杨旭拉着张杰的胳膊出了屋。
(10)路上、日外
张杰:“老叔,咋回事,您不说我闷得慌。”
杨旭:“主任,今天青山两口子要分家。”
张杰:“没听说你们家有磕磕绊绊的事呀?”
杨旭:“从打去年春,青山媳妇就不止一次地说,青江,青海他们心眼好,你婶子我俩就奇怪,无缘无故地总说他们两家人心眼好干啥?没成想今天才知道,他们两人炒了菜,叫来青江青海四人,端起酒杯说想分家,分了家后,地里的活,或是有了病啥的,找心眼好的照顾。我一听这话,心里就装不下了,养了这些年不是白养了吗?在家出来,先来找你。你给我出个道,还找谁?”
张杰:“您想都找谁?”
杨旭:“我想找前些年的大队主任刘青林,找杨青山的老爷爷,再找杨青山的大伯杨坤,杨坤也是杨青山的姨父,这几人都是写过子单时在场的人。”
张杰:“杨青山的老爷爷就别找了,岁数大了,磕着碰着的不好。再说,他们真要想分家,找人也没用,孝道二字是自愿的,属于道德的范畴,不是法律的范畴,”
杨旭:“不管咋着也得说道说道。”
张杰:“老叔,你要冷静一些,你们这是叔叔侄子,前几天老李家爷俩个都分家了,李家的二蛋他爹要二蛋每月拿点抚养费,二蛋说,我掐一片菜叶盖不过腚来,拿啥给你抚养费。你们爷俩分就分吧!实在不行,我给你上报,如果批下来享受五保户的待遇,真正身体不行那天,去敬老院。”
杨旭:“别人不找,咋也把杨坤找上,以后咋办,杨坤说话也会有分量。还有前大队主任刘青林,先前的事都是他作主。”
张杰:“谁作主也没用,他要想不行孝,玉皇大帝来也没用。”
(11)杨青山家、日内
又来了两位岁数大的人,还有主任,杨青山两口子重新做饭,重新炒菜,杨青江,杨清海增加吃饭的桌子,拿碗,端菜,并摆着两张桌子,客人主人都坐下。
杨青山把先前斟的酒,倒回酒壶,又重新挨个地把酒斟上,端起自己的酒杯说:“凡是来的,都没外人,把这杯酒喝了,我有几句话说。”
张杰:“青山,别!先别说,等喝完酒,吃完饭再说,现在咱们尽情地喝酒,吃饭,反正才进二月,一点活也没有,平常都忙,也喝不着兄弟的酒,吃不着兄弟的饭,今天喝酒就算串门了。喝酒时说别的事,就把喝酒的心情搅了,你们说对不对?”
杨坤和刘青林两位老人也随着说:“对,对,主任说得对!有啥话喝完酒再说!”
这些人放量地喝起来,喝着喝着菜没了,杨青山两口子又重新炒菜,这顿饭一直吃到下半晌。刘青林岁数大一点,不知是装着还是真的,像是醉了,被杨青江杨青海二人架着胳膊送回家了。
吃完饭,杨青山烧水泡茶,给每人满上一杯。
张杰:“青山,吃饭之前,你想说几句话,我没让你说,这回吃完饭了,有话你就说,你可是快说,要不,太阳剩不高了,闹不好晚上……。”
杨青山红着脸说:“其实没多大事,过几天我想出去打工,秀云自己在家,孩子念高中了,上学早,放学晚,岁数大的老人和她们娘俩吃不到一起,想让叔叔婶子自己做饭吃,方便一些,把青江青海他们叫来,想说说这事,他们有时间也照顾一些。我话还没说完,叔叔就去找你们去了。既然叔叔把你们找来,咱就说道说道,我虽然是过子,但也是要到十岁才过来,也没用叔叔婶子擦屎擦尿,侄子不是我一个,应该轮班照顾叔叔婶子才对。”
青江媳妇徐丽说:“大哥,你这样说可是不对,前些年叔叔婶子年轻,过了一辈子的家当都给了你,那是简单的事吗?”
杨青山:“他二婶,要说过日子,谁家不过日子,都是为了吃喝穿戴的生活,叔叔,您说,咱家比别人家强多少?”
杨坤:“青山,你又是我的侄子,又是我的外甥,当时写过子单时,是我写的,那时你虽然小,但也是点头的,过子单你们爷俩一人一份,你拿出来看看,”
张杰:“青山,你大姨夫说得对,你和你叔叔的关系是有文字记载的,不用说爷俩没有矛盾,就是有点矛盾都得有始有终。”
杨青山:“我也不是不养老送终,只是这几年孩子念高中,考大学,有些不方便,现在让老人自己做饭吃,青江青海帮忙照顾点,等过些年我的负担轻了,当然就养老送终了。”
杨坤:“杨青山,你说的话好像没道理,你说等你负担轻了再养老送终,你叔叔婶子的岁数能等吗?先前写的过子单是我执的笔,你要想翻盘也可以,我要和现在的主任携手把你的叔叔婶子送去养老院,不过,一年高额的费用你要承担。凑乎着过吧!就是穷点,叔叔也不会有怨言。毕竟一纸文书承载着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