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红尘】储存一份温暖(随笔)
前天早上,QQ提示我在“五年前的今天”发表过一篇心情日记,点开这篇日记一看,题目是《储存一份温暖》。这篇心情日记只有600余字,感觉写得蛮实在的,今天一看,还有一分小小的感动在心中涌动。
那篇心情日记的原文如下:
“眼看快到退休的年龄了,我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对同事们好点再好点儿,不为别的,只想用这种方法储存一份温暖,留到退休时尽情地享用。
我的这种想法的产生,源于一个已经退休快一年的同事,因为那位同事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大相径庭。他在岗时不肯修积人缘,总是倚老卖老,言辞苛刻,伤透了同事们的心,他不愿跟同事交往,也便没有同事愿意同他交往,退休后便孤孤单单地苦熬着日月。
从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退休后的悽凉晚景,冷不丁地浑身颤栗不止。我这个人不怕痛,也不怕死,却最怕被人冷落,被人遗忘,总认为被人冷落的滋味比死还要难受许多倍。
有了那位同事的比照,我得趁着现在还能动,赶紧行动起来,多多积攒几份温暖,储存到同事那里,留着退休后慢慢地享用。在我的心底,总觉得享用温暖比享用金钱物质更为重要,因为我怕冷清。
对于我这个无职无权、薪水低微的老家伙来说,储存温暖总比储存钱财容易得多。储存温暖不需要精打细算,也不需要节衣缩食,更不用斤斤计较。我只需要对同事付出一份关爱,帮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够了。不折不扣,不求回报地坚持几年,就能在同事那里储存一份厚重的温暖。
温暖,只能用厚薄多寡来衡量,而不能用数量多少来计算。尽管古人常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来教导人们储存温暖,而我却固执地理解为,赠人玫瑰毕竟是物质的馈赠,而物质总是与金钱挂着钩的。付出关爱,帮人排忧解难则不一样,这是不需要用金钱来衡量的,我只需要经常不断地向同事们送去春天般的温暖的爱心就够了。
金钱虽然实用,但不一定珍贵;物质虽然有形,但不一定有情。只有温暖,才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最值得储存的东西。”
那篇心情日记的原文只有这么长,虽然都说到了点子上,却并没有说透彻。现在回想一下,至少没有把“储存温暖”和“储存金钱”的关系说透彻。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金钱是有形的物质,而温暖是无形的感触。金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温暖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感觉。
储存金钱可以获取丰厚的物质回报,而储存温暖是不应该奢求任何回报的。
农村有句俗话,叫作“不行春风,难得春雨”,意思就是你自己都不肯释放温暖给别人,也就不可能得到别人释放的温暖。我在农村参加丧宴时听到过一段敬酒致辞,那段致辞中有几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人人有父母,个个有爹娘,大家今天给丧家帮忙,就好比换手抓背换手抓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别人给予一份温暖,也需要向别人释放温暖。先有春风,才会有春雨的降临。
在同事朋友那里储存温暖,不能沦落于“礼上往来”的俗套,更不能沦落为“施恩图报”的巢臼,储存温暖讲究的是踏雪无痕,讲究的是自然而然,最忌讳的是矫揉造作和假心假意。帮助他人应该出自真心本意,不能掺杂任何的私心杂念。在他人最需要温暖时,你能及时地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帮他人度过难关,他人的心中自然有一股暖流涌动不止。
储存温暖并不只是说几个轻飘飘的暖心话那么简单,储存温暖应该有一种实际行动,需要你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之心即可:例如帮他人写信,帮他人换煤气,帮他人渡过险滩,帮他人趟过激流……这些帮助费不了你多少力气,只是动用了你心中那一点温暖就行了。
储存温暖需要的是古道热肠的仁爱之心,需要的是见义勇为的侠义心肠,需要的是与人为善的博爱胸怀。但是仁爱不是针对敌人,侠义不是帮助邪恶,博爱也不能施于敌对势力,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不讲原则,不能滥用职权,更不能不分好坏善恶。如果你将温暖储存到敌对势力或邪恶势力那里,你不仅得不到任何善报,还很有可能被邪恶势力和敌对势力所利用,从而成为敌对势力和邪恶势力的帮凶。
储存温暖不能有定期和长短期的打算,就像无偿献血那样,你不能期望着自己给他人献了血,他人就马上返献回报给你。
温暖的储存方式应该是无限期的。某一天,当你需要别人的温暖时,那些来自四面八方涌动的无限温暖,会足以帮你度过任何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