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中国故事】大漠湖城 美丽乌海(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中国故事】大漠湖城 美丽乌海(征文·散文)


作者:梅子青 秀才,245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31发表时间:2019-09-08 23:19:12


   早年学地理,知道黄河呈“几”字型经过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算得上是大漠深处的富庶之地。除了熟悉首府呼和浩特与钢铁城市包头,还有近年兴起的鄂尔多斯等地名外,剩下的就只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印象。
   第一次听说乌海,是儿子有了女朋友以后,想着将来会有一个乌海籍的儿媳,会有一对在乌海生长的亲家以及众多亲友,于是开始关注乌海。间接的印象在收罗了介绍乌海的文字和图片后,还是停留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袤和荒凉中。或许是听多了《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的故事,满脑子全是在《胡笳十八拍》吟唱中强化的记忆——“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自然环境恶劣、战争厮杀惨烈、黄沙路漫音尘绝的印象根深蒂固。
   国庆长假,携儿子首度去往乌海,第一次踏上广袤的蒙古高原,去缔结一场千里姻缘。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1976年由原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合并而成,下辖三个县级行政区,分别为海勃湾、乌达和海南区,市政府所在地是海勃湾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由于当地矿产资源丰富,曾有“塞外煤城”的美誉。
   飞抵乌海比预计时间稍晚,与亲家相见甚欢。真正的热闹、热情、热烈从当日的晚宴铺陈开来,历时数日经久不息,以至于我回南昌很长时间,亲朋好友亲切的笑脸、暖心的话语、真情的陪伴,还萦绕在我的脑际心间,令我咀嚼、回味,余韵悠长。
   亲家两口子反复说我们家派出的人员太少,我们夫妇两人在内蒙停留的时间太短,要不然一定带我们去草原看看,住住蒙古包,吃吃烤全羊,尝尝马奶酥油茶。
   不能见识真正的草原,城市周边的蒙古大营成了展示蒙古特色文化的窗口。那天晚上我们在蒙古大营晚餐。圆形蒙古包色彩斑斓,座落于树中水边,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低头入内,一股淡淡的羊膻味扑面而来,未及坐定,亲家介绍的代东团队依次入席,阵营强大令我瞠目结舌,我一下子意识到:今晚面临着一场硬仗。
   总代东是亲家公单位的老政委,刚退休不久,德高望重,对当地的婚俗颇有研究。在他的操持下,我们享受到了当地的最高礼仪,也享受够了内蒙的烧酒手抓肉。代东团包括总代东在内共有10人,加上我们俩口子、亲家俩口子和儿子儿媳一对小夫妻,共16个人并未将大圆桌坐满。6瓶53度大红瓶白酒放在桌子中间分外扎眼,还有两瓶备用的四特蹲在桌边虎视眈眈,一下子我的心就虚了。好在杨政委及亲家体贴,关照我吃了许多奶茶羊肉,经过一人两次的轮番轰炸再两轮回敬后,并未现场直播当众出丑。因为不懂当地习俗,害怕有所怠慢,当时真是下定了决心鼓足了豁出去的勇气,才成就了一次难得的超常发挥。虽然喝得七荤八素,回到家倒头便睡,但我就是以这样一种状态回敬了大家的热忱,赢得了大家的真诚。陌生、隔膜烟消云散,大家庭的感觉不期而至。
   名副其实的硬早餐肉食颇多,各式早点琳琅满目,上好的山羊肉让我胃口大开,饮食上的南北差异,并未让我感到太多的不适。儿媳妇的姑奶奶,一位87岁的老人,专程从呼和浩特赶来参加婚礼。她身体硬朗、乐观豁达、时髦风趣,早餐时她指着我儿媳说“她是南家的小姑娘,我是南家的老姑娘,所以一定得来”让人捧腹。姑奶奶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受她的感染,我一夜宿醉蔫不拉几的情绪重新被调动起来。
   乌海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马拉雅山隆起而成。基本地形地貌特征是“三山两谷一条河”。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甘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余脉,三山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为两条平坦谷地。黄河沿甘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乌海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
   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乌海的城市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为抓手,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景象。通过建设独具魅力的自然人文环境,乌海的天越来越蓝,空气越来越清新,她除了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外、又以“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吸引八方来客。
   说起乌海旅游,“乌海湖”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宁夏沙湖的5.4倍。“湖”中间为黄河主干,泥沙俱下,十分浑浊;湖面两边因筑坝拦截拓展而成,黄河水灌注之后,泥沙在中心区域沉淀,水自净后向两边溢出,与中心河道相比要清澈的多。站在甘德尔山向下眺望,十分壮观。亲家安排我们住在家里,与“乌海湖”毗邻而居。晚上依窗而立,“乌海湖”又是另一番景致:绿树掩映、霓虹闪烁,一轮残月悬挂于西天,黄河静卧,城市静默,处子初心,一下子都有了着落。那天,我们去乌兰布和沙漠冲浪,在“乌海湖”畔奔驰,沿岸格桑花招展,其景色一点也不逊于江南的春天。跨湖大桥绵延舒展,似一条银练浮在水面上。芦苇中、水草丛,几只闲鸭嬉戏,时不时还有几只白鹭飞来凑趣,好一幅自然天成的美好画卷。
   马堡店生态旅游区,位于阿拉善盟,离乌海市很有一段距离。亲家委托他的两位同学陪我们去欣赏沙漠奇观,其中一位是乌海文化局的官员,一路上娓娓道来,给我们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近年来,推进城镇化建设,乌海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整齐划一,同样的大小,同样的建筑材料,同样的色调,还有同样大小的院子,早年窝囊邋遢的形象一扫而光。据同学介绍这是加快农村建设“十通”的结果,除水、路、电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证外,网络、学校、医疗等条件也基本得到满足,使得当地农户成为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农户之一。
   由于整齐划一,进入马家堡生态旅游区后,去沙恩酒庄的路条条相似,走错是常有的事。陪行的同志急了,我可是乐在其中,因为沿途的风光已足以让我陶醉。起先是沿着乌海湖,格桑花迎风招展,幻化成一张张最美最热情的笑脸。后来向沙漠腹地挺进,到处可见人工固沙的痕迹。绿色植物在沙漠中成长,除了必须具备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外,还需要灌溉作保障。由于西北降水不足,日照充分蒸发量大,引黄灌溉就显得十分重要。种树前,平整土地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铺好网格化的水管用于滴灌。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同时又需要精准精细,据说其技术来自以色列。宁夏中卫治沙也采用了该项技术,大获成功,是人定胜天的奇迹。
   当然生命的葱郁靠滴灌是不够的,所以在塞北很难见到参天大树,除了缺水外,土地平旷,风力过大都是限制性因素。为了自我保全,绿色植物大多匍匐生长。四合木就是当地特殊的植物种类,因其富含油脂曾经是烧火做饭的好燃料。四合木择地生长,地域的有限性决定了数量的有限性。由于四合木是全国唯一的特有单种孤本属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如今已成为保护植物。这是一个选择恶劣环境生长的典范,是另类适者生存。
   辗转到达目的地时已近午,我们不顾饥饿和疲劳,坐进老当益壮的陆巡80开始冲浪之旅。那一天,北风怒号,天气阴沉,由于在阿拉善盟举办“英雄会”,这片沙漠显得分外冷清。驾驶员是一位酷哥,着一身红衣,戴一副墨镜,不苟言笑。他先是在路边将车胎的气放了一些,对我们“不要太刺激”的要求不置可否,开始是徐行,不一会儿加速侧行,一个大弯又一个大弯,忽上忽下,吓得我和儿媳妇频频大叫,驾驶员依然故我,一点也不担心,好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在沙漠中行走,顶着风,满嘴沙;背着风,刮着跑。沙子细腻一踩一个坑,踉踉跄跄根本走不成直线,只要一阵风过,留下的脚印迅速被填平。抬头远望,一个沙包连着一个沙包,柔美寂静,仿佛一尘不染。
   我们在风中蜷缩着拉紧外套,久久不愿离去。经驾驶员的一再催促,我们在无限留恋的张望间匆忙上车,未及系好安全带,小伙子猛踩油门,车子瞬间冲下沙峰,跌入深谷,我们猝不及防,又一阵大叫。此时,酷哥浅浅一笑。原来这一切都是他故意的,他看惯了、听惯了,才如此从容镇定。
   午饭后,经另一位同学多方联系,我们参观了酒窖,还爬上了甘德尔山最高峰。那里正在建设成吉思汗铜像,虽然一些架子楼梯还未拆除,成吉思汗高大的身躯并未一览无余,但其恢弘的气势足以令人惊叹。想起毛泽东主席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想只有他才有资格、才敢于傲视“一代天骄”。
   整个行程,除沙漠冲浪外,87岁的姑奶奶一路同行。按她的意愿是要去体验沙漠冲浪的,被我们大家阻止了,毕竟年事已高。想她精神抖擞的样子,估计走一遭也没有大问题,只是有些冒险我们害怕出现意外而已。
   提起乌海,自然会提及乌海为西北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由于乌海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煤炭开采曾是乌海的支柱产业,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乌海煤层浅,易于开采,大多为露天作业。当年各路大军呼啸而来,热闹和繁荣过后,到处都是裸露的岩层,采煤形成的大小土堆不计其数,成为风沙蔽日的罪魁祸首。
   为了改善乌海城市面貌,改善境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近年来,乌海市政府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主线,积极开展“六城联创”取得了可喜成绩,乌海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除着力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外,还着力打造人文环境,其中尤以“书法之城”、“赏石之城”吸引人。
   在亲家的大力推介下,乌海的亲友都知道我平时爱涂写几笔,所以游乌海的第一站安排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2008年9月,乌海市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这里学书渊源深厚,普及率高群众基础广泛,拥有庞大的中书协、省书协会员队伍。不论餐饮娱乐,还是探亲访友、公务活动,书法作品随处可见。书画作为一种馈赠礼品在乌海早已成为一种时尚。第一次与亲家见面,我就获赠了两幅当地书法名家作品。
   2014年10月,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开馆。该馆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殿堂。馆名由前中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写,正门为南大门。走进南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巨幅山水画,名为《大漠湖城圣境乌海》,该作品出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之子李小可先生之手,整个画面恢弘大气,内容为代表乌海风貌的甘德尔山、黄河等自然景观,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乌海独特壮丽的山川地貌。我们在此画前驻足良久,陶醉于乌海的大好河山,沉醉于书画名家淬火成金的至高境界。
   两天以后我们再来书法城,原意是要他们三人也接受一些书法熏陶。或许是那几天太累,他们三个人随我走了几个厅后就在休息大厅坐了下来。这反倒让我更开牵挂,慢慢的一幅一幅品鉴起来。馆内除乌海、内蒙古本土作品展外,还有当代书法精品展。精品展分楷书、行书、草书展厅,作品丰富,令我应接不暇。知道时间有限,我用手机不停地拍,拍作品、拍作品作者介绍,以至于拍了几千张,把手机内存挤得满满当当。最精彩的在一楼南展厅,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收藏的50位当代名家作品,江西省书协主席毛国典先生的作品赫然在目,他的作品为王勃的《滕王阁序》。因为布展需要,展厅中央有一块展板与大门平行,毛国典主席的作品被“藏”在展板后面对着的墙上。我进门逆时针方向欣赏,转过两个拐角,突然间黄色彩宣满墙汉简。似曾相识、恍然大悟、分外亲切,对我形成强烈的冲击力。苗培红、王友谊、孙晓云……赫然在目,我在他们的作品前流连不舍,陶醉于优秀书法作品的神奇魅力。
   乌海赏石,在我是一次附庸风雅。内蒙铁路公安的武先生,是一位玩家,对石头颇有研究。他曾在乌海工作,如今已调往呼和浩特。原本与我的亲家并不熟识,因为当年他的女儿与我的儿媳一同从乌海考入包头中学,在送女儿上学的火车上认识了。然而更巧的是,两个女孩经过努力,又一同考上了华南师大,只是专业不同而已,成为当年乌海籍仅有的两个考入广州的大学生。如今她们都已在广州工作,买了房又成了邻居。从火车上认识开始,两家交往频繁,只要一方父母到场,看的都是两家女儿。由于铁路工作便利,我家儿媳更得武家照顾,好吃好喝自然享受了不少。那天武先生盛情相邀,我也想藉此开开眼界,于是武先生在参加完喜宴,一次往返呼和浩特上班后,领我们去赏石。两层的奇石馆层层深入,每一道门都开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每一件奇石珍品都是经自然淘洗的尤物,精妙绝伦,无以复加。收罗来的奇珍异宝,经艺术家加工、并配上字画,是最直观的锦上添花。记得一块褚红的树化石玲珑剔透,主人精心将它固定在红木底座中,放在硬木花几上。背景是一白色方型柱子,柱子上挂了邱才桢先生“寄怀楚水吴山外”的条幅。邱先生长期习练八大山人帖而自成一格的书法韵味、陆游《出游归鞍上口占》的诗词意境,与大自然千年孕育而成的树化石相谐成趣,“得意唐诗晋帖间”的感觉一下子脱颖而出,自然与人文难分彼此、休戚与共。在一个规模不大的赏石馆邂逅邱先生的字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建立在临川才子与乌海的缘分之上,因为他是乌海的女婿。
   “中国赏石城”命名是乌海市文化宜居的又一力作,是乌海展示文化内涵的又一窗口。乌海市公园东门有一条赏石街,那里的石头不完全用于交易,更多的藉此交流。各地爱石人士纷至沓来,把玩、谈论、切磋乌海奇石——黄河卵石、古生物化石、戈壁风凌石等。由于阿拉善,乃至于新疆等地奇石储备丰富,那里更成了汇聚各地奇石的集散地。貌似简单的石头涉及地质美、色彩美、形态美、神韵美等美学知识,当地先民在5000年前留下的“太阳神”岩画,被誉为“天书”,更为打造“中国赏石城”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渊源。只要经过乌海的洗礼,我相信在古典美与现代美、艺术美与抽象美相互结合的潜移默化中,所有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及审美水平都能得到了提高。
   乌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很多,短短的几天行程我们只走了几处离市区近且又最具特色的景点。整个游览行程是在龙游湾湿地公园结束的。那天恰逢夕阳西下,火球般的太阳明晃晃地悬挂于湖水之上,我们在湖边的芦苇荡中嬉戏,留下许多精彩的照片,更留下一个金碧辉煌的美好印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海之行让我对这一点感受更深。这么多天来,我一直在消化和享受乌海亲友的热情和友谊。亲家自不必说,还有那位年近9旬的姑奶奶从此也长驻心间,成为活力之源。尤其感念至深的是杨政委以及代东团的肖、陈、李、赵、魏等全体成员,哪一位不是尽心竭力?或许当时有些招架不住,还有当众出丑的担忧和恐惧,如今品来也像乌海的奶茶美酒手抓肉一样,醇厚、香甜、耐人寻味。
   当然所有美好的情愫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他们得益于乌海独特的岩石山、沙漠、黄河水的共同养育。因此,他们不乏山的品格——伟岸坚毅、不少大漠的品质——大气包容、不缺水的品性——温柔细腻,并且,每一个体不同造化形成的为人处事方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热情。
   自然而成,是一种天境;天人合一,乃成圣境。

共 600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大漠湖城 美丽乌海》对于作者来说,更多一份深情的根源在于,与乌海联姻。前往乌海之前,作者对乌海的印象是“大幕孤烟直”,而真的来到乌海,她被乌海的自然风光以及亲家的暖情相待陶醉不已。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勾勒乌海美丽印象,情景交融间,仍道不尽大漠湖城乌海的无限魅力,给人留下十足的想象空间,盼望着再去这家一般温暖、热情的地方。作者对亲家年近九旬的姑奶奶尤为感谢,这位家族中的老姑娘,将家族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诠释的淋漓尽致,以及其他众位亲人,更是一见如故,情谊长存。也如作者所说:自然而成,是一种天境,天人合一,乃成圣境。此行乌海,礼成幸福姻缘,使得文字中氤氲着满满的喜气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暖情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910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9-09-08 23:20:19
  我很早就听说过乌海,却未曾想过乌海到底是什么模样。通过编辑此文,更是仿佛相伴行走乌海,领略乌海美丽风光的同时,也被浓郁的亲情所感染。感谢梅子老师分享,祝福。
2 楼        文友:梅子青        2019-09-09 06:10:12
  谢谢平淡是真的美编!乌海真是个好地方,除了自然条件不像印象中那般萧条外,人情温暖更使我感念至深。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乌海的风土人情为我们家培养了一位正直善良、柔和孝顺的儿媳,为此,我对那块土地还有感激!下次结伴,与平淡是真同行,与流年人同行!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 楼        文友:散木伏兮        2019-09-10 04:06:59
  山美水美人更美,从文中可看出满满的喜欢。
回复3 楼        文友:梅子青        2019-09-10 19:44:28
  感谢光临!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9-10 21:50:0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9-09-10 22:03:42
  这篇游记,写实风格,白描手法,写得真实可信,赏酒、赏石、游湖、看花,颇有塞上风情,真好!
江凤鸣
回复5 楼        文友:梅子青        2019-09-11 09:47:18
  谢谢二哥鼓励!二哥笔下生花,又有理论,有机会向二哥讨教!
6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09-12 07:44:22
  暖暖的文字,真真的情感,深深地感人。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