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漪河上的桥――摇啊瑶(散文)
山里有座城,城在群山中,山上松林盛,山下漪水清。岢岚南山下,有条岚漪河,清澈的河水千年不息,潺潺流淌,宛如一条玉带从东而来,向西而去。
漪河上有座桥,桥为钢索桥,两端固定在南、北河岸,记不清有几条下索,上面铺着木板,宽度仅容两人侧身通过,两条上索做扶手,中部挂有吊蓝。由于重力作用,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弧形,映在河里象飞虹,悬在河岸如弯月。这座连接南北、承载通行的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走在上面颤悠悠的象跳舞,人们习惯称为软桥。
桥在河上悬,水在桥下流,家乡的岚漪河总是缓缓流淌,夏季偶遇暴雨也会洪流翻滚。一般都是清澈如镜,日月星空映照,鱼虾虫草毕现,无论背柴挑担的行人,还是嘻戏玩耍的孩童,空中掠过的飞鸟,都映上它的版面。站在桥上,可以观赏水草的柔曼,可以享受击水轻溅的神采,领略两岸风光。
春种夏锄,颤悠悠的桥承载了重量,记录了岁月。北岸的玉茭熟了,南岸的谷子弯了腰,南来北往,秋收的人们,穿梭在桥上。
我们上学时正值开门办学时期,每到农忙时节,总要由老师带队参加劳动。傍晚收工后,一群同学簇拥着来到桥边,展示勇气的大幕拉开了,好几个男同学上了软桥,边走边晃动,和着桥摇晃的节奏,和谐优美,象是腾云驾雾、轻漂漂的就过去了。几个胆小的女同学战战兢兢,一步三挪,到了桥心,看到流水哗哗,更是头晕目眩,迈不开步,有的手脚并用,爬行过去,有的吓哭了,蹲下不敢动,引的更多的同学起哄,开始恶作剧,南北两岸的几个男同学,使上吃奶的劲一起摇晃,吓唬不敢走的女同学,每当这时,总有几个仗义的同学出来救场。在一片哄笑、尖叫声中,软桥成了竟技场,软桥成了大舞台,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童年交响乐!
树叶由绿转黄,飘落在如银的河面上,月光下的弧形软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舞台了!几株摇摇摆摆的狗尾巴草长在桥边的缝隙中,早晨亮闪闪的露珠挂在叶片上,就象一滴滴眼泪……
当我接住一片落叶时,仿佛听到风在吟诵: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而今,东山下、南门外、西门外架起了一座座钢筋混凝土大桥,连接着此岸与彼岸,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见证了故乡的发展变迁。
一座飘亮的景观桥――济舟桥出现在原来软桥的位置。沉默的山峦未变,松涛阵阵,桥下九曲十八弯的漪河水依旧日夜不息流向远方,济舟桥承载人们驶向未来。河是一面镜子,桥是版面,记录着历史、现在、将来!
我再次踏上舟桥时,回闪过一幅幅画面……眼前滨河两岸霓虹闪烁,杨柳倒映水中,一阵风来,又有几片树叶落在河面,泛起涟漪,引来几尾小鱼嘻戏,光影、人影、桥影映在河里,有河就有桥,河是灵,桥是魂,路在脚下,桥在心中,桥渡人、渡史、渡心!
那座退出历史舞台的软桥已成为对童年的一种追忆……
随着时代的步伐,一切新的还会到来,一切旧的还会如它们逝去的方式远去……
后记:关于这座软桥,小时候只看见过水文站工作人员作记录的情景,具体修建时间及拆除概不清楚。那时两岸通行,除此之外还在水浅河面窄的地方,摆一溜踏石,行人可以踩踏而行。送粪、拉庄稼之类的大车、平车,则可直接从浅水处涉水而过。现在别说整个岢岚城的变化,就单看南河岸的变化也是叹为观止!真真是今非夕比。
感谢项梅清韵栏目!
感谢半部春秋!感谢春染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