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祝福丁香】坏蛋眨眼变英雄(小说)
一.
一个多年来被朱原村老百姓咬牙切齿地咒骂为大坏蛋的人,一眨眼的功夫,竟然变成了全村三千多口人人敬仰的大英雄,这不是天方夜谭,真是一个传奇故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听我详细往下说。
这个集“大坏蛋”与“大英雄”两种相反称号于一身的人名叫朱元功,1931年冬天出生,小时候调皮捣蛋不好好上学,斗大字不识几布袋,满脑袋都是鬼心眼,爱打好斗,能打能挨。15岁被抓壮丁当了“国军”,17岁在战场上又调转枪口当了“共军”,抗美援朝被炮弹炸伤了腰,1954年春天怀揣着残疾军人证返回了故乡朱原村。他想当官的瘾头特别大,当时正值农业合作化运动,就用自己的全部复员费作诱饵,巧嘴八哥,哄得很多贫困户跟着他组成了农业社,紧接着以农业社作为政治资本,抢班夺权,把稳稳重重干了多年的老支书鼓捣下台,自己当上了朱原村的党支部书记兼农业社社长。从此以后,他就成了在村里说一不二的“土皇帝”。他抬着头,弯着腰,眯缝着眼,手拿一杆长烟袋,在村里脚步匆匆,走来走去,一直统治了朱原村三十七年。
当个农村干部嘛,上头政策与下头实际总是有个距离,一般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要让领导满意,还不能叫群众反对,这才算个好干部哩!朱元功却是拿根鸡毛当令箭,上头说啥就办啥,一丝一毫不走样,卖罢公粮卖余粮,一心只想得奖状。村里年年先进,年年受穷。
他浑身都是鬼心眼,可把村里的老百姓坑苦了。
有的老百姓想偷点粮食,他施行“揭发免罚”制度,只要逮住一个,所有的偷粮者都无法隐瞒。他办偷粮者的“学习班”,人人过关写保证书,彻底杜绝了偷粮的乱现象。
计划生育搞结扎都说难办,到了他这里就成了小菜一碟。他施行“以扎促扎”的办法,让结扎过的人看管督促未结扎的人。人的潜意识都是“不患苦而患不均”,你想想,结扎过的人为了不白扎,不白受疼,让村里完成任务自己获奖金,还会让未结扎的人跑掉吗?他搞成的“计划生育先进村”,在暗地里引起了很多老百姓的愤恨!
有的老百姓想在运河堤上偷砍树枝伐棵树,就像是浇到他头上尿了。他想出了“以偷治偷”的鬼点子,整治得无论是谁,连到运河堤上偷捡点干枯树枝都不敢。一个愣头青不怕这一套,就到运河堤上偷砍了一捆小树枝,背回家里洋洋得意。愣头青晚上一上街,就被几个人用麻袋套住了脑袋,打了个灵魂出窍,遍体鳞伤。正当此时,村支书朱元功快步赶到,奋勇救人,踢这个一脚,打那个一拳,骂跑了行凶人,救下了愣头青,把愣头青抱在怀里放声大哭:“我的乖孩啊,你被打成这个样,以后咋能在地里干活呀!这么吧,恁叔我格外照顾你,公费治伤,养伤期间工分照记,伤好后就到运河堤上去看守树木吧,叔相信只要有你在,任何人也不敢再去偷树了。”
他在天寒地冻的下雪天,也不让群众在家歇,逼着群众挖河清淤修水利。
他在村里搞规划,强行拆除了许多违规建筑,恨得被拆人家的牙齿硌啵啵响,暗地里大骂朱元功就像心狠手毒的朱元璋!
他不讲人情,六亲不认,不光得罪了许多老百姓,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没有跟他沾啥光,对他恨得更厉害。
二.
有仇恨就会有反抗,明着不敢暗着来。时间到了1991年的三伏天,天气热得发了狂,太阳刚出来,地上就像着了火,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成了大块块,使人干张嘴喘不过气来,整个村庄就像烧透了的砖瓦窑。天热的温度还没有村民怒火的温度高,在九个怀有刻骨仇恨的“双女被扎户”的暗中串联下,被压抑了多年的火山突然爆发了,全村的匿名举报信一封接着一封,飞到了市里,飞到了省里,飞到了北京。国家信访局有关领导批示:“从严查处。”县委书记接到批示,不敢怠慢,就立即从县纪委、信访办、审计局、公安局、计生办、土地局抽调六个人,组成了专案组,当天就奔赴朱原村来调查处理。
一封封举报信反映的都是骇人听闻的上纲上线的实际问题:“上百万的集体资金不知去向。”虽说举报人仇恨朱元功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个,但能摆到桌面的问题却只能纠缠这个。想搞垮哪个干部,不是说色就是说财。朱元功不近女色,要想搞垮他,就只好单单在“财”字上狠下功夫了。
专案组白天黑夜连轴转,把村里的账簿翻查了十几遍,账据相符,收支平衡,没有从中找出有关朱元功的任何罪证。原因是朱元功说他写不好字,遇到什么事都是给会计口头说一下,所有单据他从来没有签过一个字,别说单据与账目没查出问题,纵然查出问题,话为空,笔为踪,那也属于会计的事,无论如何也戴不到朱元功的头上。于是,专案组就准备结案撤退了。
举报人在背地里开导专案组的人员说:“账是人做的,在账上能查出问题,那还叫做账吗?要调查账外收入,才能够发现问题。”
专案组又住了下来,深入群众,走家访户,调查账外收入,果然发现了重大问题。轧花厂的占地赔偿没入账、运河堤上的一次卖树收入没入账、每年从苹果园提取的200篓苹果不知去向……桩桩件件,折算下来,说有上百万元也不冤枉。但是,朱元功家里烂房破锅旧衣裳,老婆孩子穷困样,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明朱元功从中谋了啥利,贪污挪用中饱私囊。专案组把矛头对准村会计,村会计大喊太冤枉,这些收入没到账,咋会知道去何方?追查寻找经办人,谁比谁推脱得更漂亮。一些明明摆着的事实,想方设法也取不成证明材料。追来追去无法办,专案组就想敷衍了事,模糊结案,准备交差回县上。
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举报群众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信用社的职员无意中暴露了朱元功的一个大秘密,说朱元功在信用社存有一张两万元的存款单。
专案组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即提取到了这张存单,并以此证据上报县委书记,提议逮捕朱元功。
在审讯朱元功时,朱元功满不在乎地问:“凭什么要审我?”
审讯者一拍桌子:“就凭你这张存款单!你老实交代,你是如何贪污的!”
朱元功呵呵一笑说:“我从来就没有私人存款单。”
审讯者将这张2万元的信用社存款单拿到朱元功眼前,指着上面的名字厉声喝问:“你不见棺材不掉泪!这是不是你的名字?”
朱元功仔细看了看,情不自禁咧开了嘴,慢条斯理地笑着说:“我是村里的代表,别人写我的名也是公款。若是你真能找到任何一张证明是我私人签字画押盖指印去存的款,枪毙了我也不亏。”
经过反复调查落实,朱元功与这张存款单毫无关系。当年县里下有红头文件,规定村里上交两万元,为担任村支书三十年以上的老同志办理养老保险。朱元功告诉村会计不准办。朱原村的村会计是个特别精明的人,他认为朱元功当支书辛辛苦苦几十年,应该按文件办理养老保险。但是,存款两万元比上交两万元划算,得到的利息比养老保险得到的还要多。上交了,村里就没了这两万元钱;而存款,则村里还一直拥有这两万元钱。于是,他就瞒着朱元功,按照红头文件的精神,自作主张,以朱元功的名义存下了这张两万元的存款单,还没有领过利息,所以朱元功根本不知道。
审讯者诱惑朱元功在取出存款的单据与利息结算单上盖指印,借以坐实朱元功对存款两万元知情的证据,就笑着说:“这是村集体的资金,不能让集体受到损失,你盖个指印取出来就算了。”
谁知朱元功何等聪明,早就看穿了审讯者的把戏,坚决不上他的当,就板起脸来一本正经地说:“我从来就没有存过款,也没有取过款,真的不会干。这些你都会干,还是你来干吧。”
一番话说得审讯者十分尴尬,目瞪口呆。
专案组无法下台,只好找了个替罪羊,把老实巴交的村会计撤销职务、留党察看。
举报群众本意是为了搞垮朱元功,没想到却伤害了忠厚老实、人缘极好、一心为了集体的村会计。大家心里都感到过意不去,就纷纷找专案组讲情说:“村会计是无辜的,处理错了,你们应该严惩罪魁祸首朱元功。”
专案组人员异口同声地说:“村会计不严格执行红头文件,不上交款,私自把公款私存,处理村会计是应该的。处理朱元功得有证据,没有证据就无法处理朱元功。”
趁着专案组还在村里的难得良机,有几个人苦于找不到处理朱元功的证据,就绞尽脑汁,密谋策划给朱元功制造证据。
有一天晚上,承包村里苹果园的三个人在那几个人的威胁与指使下,带着装有一万元现金的纸袋,身上藏着录音设备,来找朱元功汇报工作。
朱元功警惕性特别高,早就看透了他们的心思,于是就叫他们选派一个人留下来汇报,否则不予接待。
这三个人想想也在情理,毕竟行贿受贿不宜众人都在当场,好在还藏有录音设备,只要朱元功留下这钱,就能录下确凿的证据。于是就只留下一人准备行贿,其余二人退出院子,暗藏在大门外边严密监视。
行贿者偷偷按下了录音的键钮,对朱元功诚恳地说:“我们三个人能够承包上苹果园,这几年发了大财,全都是朱元功书记照顾的结果。我们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这里有一万块钱,送给书记和嫂子保养身体。”他一边说着,一边将装有一万元现金的纸袋毕恭毕敬地双手呈给了朱元功。
朱元功态度和气,道貌岸然地说:“你们三个人能够承包上苹果园,全是因为你们技术高超,群众拥护,与我朱元功毫无关系。我朱元功当书记拒腐蚀、永不沾,这一万块钱你赶紧拿回去!”朱元功一边说着,一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左手将装钱的纸袋朝里间一扔,右手把行贿者推出了门外,紧接着就呼哩哗啦插上了门栓。朱元功心里暗暗骂道:“想搞我,没门!我叫恁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行贿者觉得朱元功收了钱成为事实,不怕他不承认,就走出了大门外。那两个人迎上前去,焦急地询问朱元功收了没有,行贿者说已经收了。三个人再也没话,就高高兴兴地回家睡觉去了。
第二天上午,三个人一起到专案组反映朱元功受贿一万元的罪行,都说单凭这一点,朱元功就够逮捕判刑了。专案组长说:“空口无凭,你们的证据在哪里?”行贿者掏出了录音设备向专案组长播放。专案组长听完之后说:“根据录音,说明朱元功是一个拒腐蚀、永不沾的好干部,无法证明他受贿一万元。”行贿者跪地赌咒,信誓旦旦地说:“他真的收了我一万块,随手扔到里间去了,不信,咱们现在就去搜查落实!”专案组长说:“真是傻到极点了,过了这么长时间,朱元功还会让人搜查出来吗?别再出洋相了!”三个人垂头丧气,灰溜溜地走了。
这件事虽然没留下朱元功受贿一万元的证据,但经过这几个策划人的添枝加叶暗中传播,竟然变成了一个贪官索贿、受贿后灭迹的丑恶故事,相信的人都开始大骂朱元功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坏蛋,更加激起了村里许多人的愤恨,举报信又一次掀起了新的高潮,纷纷揭发朱元功贪污上百万元,销赃灭迹,让追查人员无从找寻,情节特别严重。根据《刑法》第三百零六条之规定,要求撤销朱元功的职务,开除党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上级领导为了平息民愤,就有了不再让朱元功担任村支书、让他交待集体财产资金去向不明的初步决定。
朱元功从小道得知了这个内部消息,心潮澎湃,热血奔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小房间里,手拿着长杆烟袋,一袋接着一袋,吸了一夜的烟。性格刚强的他不愿受辱,他干了三十七年的村支书,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地被赶下台,何况让他交待那些财产资金的真实去向,他没有沾光,也不想交待,唯有自己彻底封口,一死了之,不牵连任何人,才是最好的选择。他拿定了主意,就找来一块白布,咬破手指,写了一封以死明志的血书,为了避免水浸血染、模糊不清,就融化了几根白色蜡烛,把血书腊封了起来,装到了自己贴身衣裳的口袋里。
临近黎明,朱元功手拿长杆烟袋,走出了村外。他想跳井,害怕脏了井水;他想上吊,害怕样子难看,惊吓别人;他想投河,害怕打捞不易、血书被淹。他走过来,走过去,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
天明了,朱元功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到了公路上。他猛然发现远远开来了一辆小轿车,近了,近了,能够看得出是县财政局的小轿车。朱元功高兴地一拍大腿,特别庆幸自己临死还能捞上一笔丧葬费,就大笑着朝小轿车的前面勇敢地扑了过去。
面对朱元功的尸体,专案组给朱元功的定性是:顽固不化,拒不交代,畏罪自杀,死有余辜。
因为朱元功一个人的死去,这桩案件不了了之,到此结束。
朱元功的儿子朱向阳顶着全村人的咒骂和白眼,利用夜色的掩护与遮羞,把父亲的尸体拉回到了家中。在入殓时,朱元功的老婆提出要给丈夫清洗身体,全都换成新的衣裳。他的儿子朱向阳不让母亲动手,没有清洗,也没有脱掉贴身衣裳,发现父亲贴身衣裳的口袋里装有东西,伸手摸了摸,不是钞票,就没有掏出来。他在父亲血迹斑斑的贴身衣裳上又罩上了一身新衣裳,然后就草草地土葬了自己的父亲朱元功,没有留坟头,只是在被埋的棺材前面插上了一根打幡用的胳膊粗的柳树枝。
将门虎女才学深,文坛何人不识君。
编剧绝唱诗意浓,仙文华章惊鬼神。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东辰心连心。
祝孙兄,中秋佳节快乐,敬兄长,九杯美酒多出作品供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