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高山云雾听茶香(散文)
站在盘州民主沁心茶场山顶,白呼呼的雾气拢来,带着雪域马汉的气势。近身时,尽显南地茶山少女的婀娜。
沙沙沙,从对面那个山头,劈空而来,流动的雾是有声音的。雾有味道,带有土、林、草和茶综合的清香味。高山的雾深情,似乎有意撩拨我这个邻家汉子,忽地丝丝绕绕从我眼前划过,忽地大团大团将我拥住,湿润裸露的皮肤,凉凉的浸抹,通过肌肤渗入骨髓。
听着雾音,摸着雾气,我走得特慢,生怕惊扰正在雾怀抱里的茶灵。
身边的茶工告诉我,民主山形地貌特别,海拔2000米以上。这样的雾常见,早晚更甚。登上另一个山坡,四周清晰可见。也许白雾嬉闹乏了,汇聚在几座山顶上安静小歇。这时,座座山头,仿佛戴了一顶白绒绒的帽子。山高坡陡,块块狭窄茶地,挤着密密麻麻的茶树,像着绿装的列队士兵,等待检阅,又像一圈一圈绿色带子系在山上,似乎要系到天上去。
山路十八弯,一路的茶香,一路的聆听。很难想象,这一座座山数年前还是荒山穷坡,枯藤交缠,杂草丛生,蜗居着蜢虫蚂蚁,横行着马蜂毒蚊,鲜有村民光顾。很久以前,上辈人在这里种荞、种洋芋,人背马驼,越盘越穷。后辈放弃种地,外出打工,大片大片山坡地荒芜。仿佛土地已死去。
当过民办教师的王剑,是这一代颇具眼光的人,盯上了这片不被人知的可造之地。他自费远赴外地学习茶叶种植技术,回来就干,并获取了当地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组建了盘州民主沁心生态茶种植农业合作社。穷山荒坡仿佛注入滚烫开水,沸腾起来。贫穷的村民有了领头人,像群雁有了领头雁,展翅,飞翔。民主这方山水和人热闹了:土地变资源,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愁脸变笑颜。死地经过流转,顿时复活,座座山坡活得绿油油的。
站在山脚茶地采茶道上,仰视,展望,敬畏感从我心里猛烈升腾。块块茶地狭长,披上绿毯,呈梯级,向山顶延伸,钻入茫茫白雾。我懂了,茶接天地灵气,长茶韵,生茶香。茶树挨挨挤挤,昂首挺胸,生机勃发。朵朵通透润嫩的茶花,白花花、粉嘟嘟,摇曳生姿。我不由得整整衣冠,不敢邋遢,生怕对茶这灵物有不敬之处。
同行的人,早已茶醉,陶醉得晕乎乎的。疯似的,摆出千般姿势,定格美丽瞬间。扛长短摄影器材的专业人士,找准角度,或对着一级级深绿的山头,或对着一朵小茶花,一片透绿茶叶。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那个叫王知春的年轻母亲,把整个脸颊贴近茶树,高举着手机。手机欢唱着采茶调。她对我说,领女儿来,零距离识茶。小姑娘一身红,这里看看,那里摸摸,时不时摘朵茶花,扯片茶叶。她妈妈聪明,女儿这一趟,比在课堂上学习茶知识强上万倍。
我瞅准一片茶芽,想扯,却用力过猛,硬生生掐了下来,芽叶顿时散开。哎呀,我暗叫,茶芽被我糟蹋了。隔行如隔山,我明白了,茶芽茎取舍有讲究的,也明白了刚才茶工说采茶之前要培训的精准含义。
茶场广场,我见到一个特别的雕塑:茶树衬托大大的一个壶,壶身土红,壶口幽深,神秘,似有倒不完的茶人故事。穿迷彩服的茶工说,主人王剑讲的茶故事耐听。那走,我急切切的。
民主茶场停车处往南两百米,是一栋别致的两层楼房,背靠茶山,面临一条柏油铺就的山路。一楼是一个展厅,靠北角,放着一大型根雕茶桌。桌上,一应茶具俱全。若干青花白瓷茶盏一溜列着。茶室主人就是场长王剑,一身白衣,略显清瘦,带着笑意,一身茶山长老的风骨。浏览一遍展厅,茶叶有很多品种,有:水盘沁心、水盘奇芽等等,主打的是民主沁心茶。一个个奖杯和质量认证书、抽检报告极为醒目。沁心茶,多么富有优质生活的茶名。光听不喝,已经满心滋润。王剑冲了一杯,双手递给我。我赶紧放下挎包,把手机装入口袋,双手接过。杯中,片片碧叶随着水流回旋,晃动,舒展,交融。采茶我外行,品茶我还是略懂的,慧心悟茶香,淡中品致味。一口茶入体,茶香中略带一点草香,润及心肺,回味甘长。记得一个茶室的茶姑说过,禅茶一味,降心火,净尘埃,润身心。这话我是赞成的。身旁的一个穿花格子衣服的小女孩喝后直嚷了起来,好清香啊!真是这样,这茶香,还带有草香味。
王剑笑笑,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茶场,座座高山连片,于盘南腹地的幽林深处。拥有最典型的高海拔气候,纬度低。有诗人说,早晚遍地雾,连天满山云。无疑,长年云雾缭绕是常态。最宝贵的是方圆纵深无任何厂矿企业,山坡地没有受过任何污染,无任何其他农作物。唯有清风、白雾、灵气,静静陪伴着满山的是茶树。
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成就名茶。盘州本来坡陡山高,一座座高山无疑是天然屏障,云海苍茫,雾气升腾,使得天地之灵气没有外泄,茶树得以足润,尽吸山川灵气,纳日月精华,色、香、味,傲视天下。
当地村民评价王剑说,他做的是良心茶,干净茶,生态茶。
杯中茶已是第四道,色泽如深秋鹅黄,内质依旧盈香,沁心。其实,我作为生长在云贵高原的一员,深知,高山云雾出名茶。茶的故乡本就是高山,拒受污浊之祸,怕喧闹之噪,山川寂然物化于茶,茶之神韵外化于人。我的理解就是,沁心,心灵的沙漠在茶水的滋润下,幻化成美好的绿洲。
同行的人纷纷邀请王剑合影,趁此机会,我问王剑的助手,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你们办茶场一路顺畅么?
小伙子说,刚开始那几年,困难多,又不懂技术,侍弄不好茶这个灵物,茶树不出芽,付出拐了岔。痛后深思,王场长终于明白,种茶要讲科学。他多次贷款外出学习,学得管理,掌握技巧,才逐渐走出困境,迎来春天。
今天,王剑侍弄茶,风生,水起。他耐心教授村民种茶、护茶、管茶、养茶、采茶、做茶、品茶。天道酬勤,种茶、采茶技术渐渐被村民熟知。现在,村里的小孩子都会说,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变成草。连村里的哑巴,也学得会,采得自如,采得神气。哑巴奔茶场采茶,自己用劳动养活自己。
两千多亩茶树,采茶量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王剑选人,首选流转土地给茶场的、方圆就近的村民,仅茶场旁边的大寨子,就用工达四百多人。仅今年采茶时节,有89户贫困户来茶场务工,不仅付工资,还每天给十元的补助。在家门口就业,拿到不低的工资,村民笑了,把大拇指竖给王剑。受他合作社带动,民主镇有三十五家茶场,组建合作社种茶,形成规模。村民说,茶山就是钱。村民说,王剑是我们的茶王。
村民有了钱,盖房,送娃读书,还搞起养殖,养鸡养猪。想吃肉了,就去圈里捉。哪像以前,想吃肉,男人等过节,女人等坐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很受触动,我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象:王剑种茶创业成功,带动周围民众就业,有了收入。王剑的茶场,一年四季都采,换句话说,茶场长年需要大量用工,意味着周围村民一年四季都能就业,有收入。另外,一些有力量的人也种茶,也带动就业,也有收入。我明白了,这是一种合作社加基地加农户的运作模式,科学,有效,可操作。无疑,民主沁心茶场已经变成当地和周边百姓增收致富的“拾金地”和“聚宝盆”。
我又问,你们茶场收益如何?
小伙子的话再一次击中我的心:能实现年产成品茶叶18余吨,年产值650余万元。
我不禁侧目,望向正在与人合影的一身白衣人。这不就是高山白雾神嘛,滋润着一座座绿水青山。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心生敬佩,我起身,来到他身边。
我得去品味那浸润于人与自然的经典,那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茶山一游,很有感悟。
人家给我们喝的是良心茶,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要有良心。
有机会你亲自来细细品之。

与你共勉啊!
作家的词汇在生活里。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最近几日忙死了,都在会场、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