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中国故事】月到中秋(征文·散文)
皓月当空,月光恬淡,如水般皎洁。浩瀚的夜空下,是万家灯火,每盏灯下,都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又是一年中秋夜。月圆之夜,也是全家人团聚之时。
我坐在沙发上看手机,先生躺在贵妃榻上,看电视里的中秋文艺晚会。水晶灯的黄色光晕,使屋里幽静,安然,祥和。桌上琳琅满目,摆着月饼和水果,山东老家寄来的苏式月饼,陕北的秦式月饼,网购的广式月饼,邻居送的奶酪月饼,还有苹果,枣子,石榴,核桃,葡萄。可我对这些食物,丝毫不感兴趣,没食欲。让先生吃,他也直摇头。
不像小时候,一到中秋的夜晚,吃罢晚饭,大家就等着吃月饼了。妈妈拿出月饼、枣子和石榴时,我们都站在桌边,抿着嘴,咽着口水,眼睛紧紧地盯着。妈妈把一个月饼切成四份,放进盘子里,又把各种水果放好,才说:“吃月饼,吃月饼了!”
我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拿起一份。月饼是五仁的,呈焦黄色,表面是莲花图案,硬邦邦的,是父亲提前买来的,只买了两块。那时候,家里大小六口人,父母负担比较重。好在,父亲从部队复员到了商店,能买到处理的饼干渣滓、点心沫儿,我们也能打打牙祭。
我双手捧着月饼,慢慢地啃,一点点的咽,馅儿是甜的。馅儿里夹着青红丝,冰糖,还有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芝麻仁,杏仁。我吃完了,再扬起脖儿,把手心的渣滓倒进嘴里。
吃完月饼,我们趴在窗台上看月亮。墨蓝的天空上,挂着一轮明月,圆圆的,像个银盘。月光洒落下来,地上像铺了一层薄霜,还有影影绰绰的树影。
一晃,十年过去了,我已长大成人。
那个中秋的前夕,我陪着奶奶去姑妈家。在钟楼倒车时,我搀着奶奶走进了钟楼食品店。这家古城最大的食品店,甜点种类多,蛋糕特别好吃。奶奶七十岁多岁,小脚,牙齿几乎掉光了,咬不动月饼,我想给她买块蛋糕吃。可营业员说:“过中秋节呢,给老人买块月饼吃吧!”我说奶奶没牙,咬不动啊!她指着一种又厚又圆的点心说:“这种广式月饼松软,老人可以吃。”
我一看价格,吓了一跳,每块一块八。秦式月饼才卖几角钱,它也太贵了吧?我摸摸裤兜,兜里只有三块钱,还包括车费。为了年迈的奶奶,再贵也值。我拿出一块八,给奶奶买了一块广式月饼。月饼的确松软,好吃,是豆沙馅的,奶奶瘪着嘴吃完说:“又香又甜,真好吃,从没吃过这么好的月饼。”
听罢奶奶的话,我感到心酸。奶奶生活在乡下,别说吃月饼,就是白面馍馍,也很少吃。还一辈子不肯挪窝,爷爷去世后,才被父亲接到了城里。不过,这种月饼,我也没吃过,还是第一次见。
又过了七八年,儿子四五岁时,一到中秋节,妈妈家的餐桌上变得丰富多彩,除了月饼、水果,还有美味佳肴。月饼也是好几种,秦式的五仁月饼,广式的蛋黄月饼,苏式的豆沙月饼,还有水果月饼。那时候,父母年富力强,买菜做菜,从不让儿女们插手,我们都等着吃现成的。
傍晚十分,菜肴摆上桌子,有凉拌,有热炒,有荤有素,还有蒸碗,葫芦鸡,一大盘子蒸肉,色香味俱全,都是老爹的厨艺。菜上齐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亲亲热热,共同举杯庆祝佳节。推杯换盏间,孩子们跑来跑去,大呼小叫的,好不热闹。等夜幕降临了,撤去碗碟,把桌子擦干净,摆上各式月饼和水果,然后,一边喝茶,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这样的幸福日子,持续了十多年,父母就到了耄耄之年,变得力不从心了。一到中秋,家宴大多由我来操办。买菜、清洗,做菜、忙得脚不沾地,累得腰酸背痛,到吃饭的时候,没一点胃口。再说,我也总不能成天待在娘家吧?婆婆也年岁已高,还要抽空儿去婆家干点活。这样一来,累得我实在受不了。我开始怕过中秋节,开始厌倦相聚,希望回到自己的小家,放松一下,安静地看一场电视剧,可我又拗不过父母。他们说:“中秋节,就是要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吃月饼。这是老传统。”既然是老传统,谁敢违背,只好继续下去。
到五年前,父母都是八十三岁的高龄了,步履蹒跚,颤颤巍巍,像熟透的瓜果,随时都有落下的可能。我们姊妹几个商量,趁着他们还能走,带他们回趟老家,时间定在八月十六。
八月十五那天,我们包了饺子,做了几个简单的菜。我们一走,家里就没人了,怕剩下了浪费。我对父母说:“今年我们就将就吧,到明年中秋,再好好地吃。”他们点头说好。可我没想到,父母都没等到来年中秋。母亲当年冬天去世,父亲转过年的春天,也离开了我们。一百天,痛失双亲,我伤心欲绝,整日以泪洗面。
父母去世后,中秋家宴随之土崩瓦解。接下来的三年,一到中秋,等夜幕降临,我就关闭朋友圈,也不去看电视里的文艺节目,而是躲进小屋里,熄灭所有的灯,独自站在窗口,对着月光流泪。月圆之夜,于我老来说是伤心之时。
父母三年过后,去年的中秋节,我买来瓜果蔬菜,又买来鸡鸭鱼肉,包好饺子,又做好一大桌子丰盛的菜肴,还拿出秦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海苔月饼。把弟弟全家、妹妹全家、妹妹的亲家都请来,在我家里过中秋节。
席间,碗筷叮当,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屋里气氛欢快,让人心情舒畅。推杯换盏间,我恍惚回到了从前,可总感觉少点什么。缺少了父母的家宴,怎能称其为是团圆?我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剩旅途。”父母去了,我成了孤儿,流浪在天海茫茫间,无家可归。
五年来,一到中秋节,我不用再忙前忙后,也不用烦闷,安静地待在自己的小家里,随心所欲,过着悠闲的小日子。其实内心深处,我还是想陪伴在父母身边,与他们一起吃饭,一起赏月,共度中秋。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