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张鸿民找工作(散文)
深圳的晚秋仍很闷热,太阳像火一般烤着大地,烤得张鸿民唇焦舌干。
为了找工作,他步行在如蒸笼般的大街小巷,汗水和尘埃十分亲密地染在他的身上、与他形影不离。
他边看来往的车辆边仔细地看贴在工厂外的招聘广告。
广告中所写的待遇恰如天生丽质的明星,对他极有诱惑力,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然招聘广告中所招的都是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超过这个年龄一概不要。张鸿民已是一个五十开外的人,想再回到四十岁以下简直不可能。
他出门前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是现在的年轻人在父母的帮助下、在政府的扶持下自主创业的多、出门打工的少、工厂招工难。他以为既然如此,找工作就应该容易。他没有想到找工作还是如此不尽人意。
年龄大了,找工作困难,对此他素有耳闻,但没有想到现在找工作会有如此之艰难,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说来也怪,他这次背井离乡外出找工作,并不像年轻时下广东打工是生活所逼,他不外出打工生活也过得较好,他已是个儿孙满福的人了。
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虽然有车、有房,吃穿不愁,但他的心里也有难言的苦衷,这难言的苦衷逼得他不得不要外出打工。
他外出了,他决心换一个新的生活空间,以此来忘却过去的伤心之事、来寻找一种新的快乐。
经过几番苦苦寻找,他终于在万利电子厂门口看到了、看到了该厂直招两名保安,要求年龄在五十岁以下。
他原以为既然招聘广告中写了年龄要求可以放宽到五十岁以下,多几岁应侅没问题,他没有想到这年龄是一刀切,超过一岁也不行。
这年龄就像一堵铜墙铁壁把他死死地挡在了工厂门外,使他难以进入。
又一次碰壁,他的心像掉进冰窑里拔凉拔凉的很不是滋味,他再没有信心往前走、再没勇气前往其他的厂、其他的公司去面试。他看过了、凡是他所看到的招聘广告中没有哪一份不对年龄做过如此限制。
面对自己的实际年龄,他迷惘、无奈,踌躇,不知如何是好?他想无“功”返回又心存不甘,他站在十字路口、脸上布满了愁云,那愁云一团团在他的脸上笼罩,对此他陷入了愁苦之中。
对于年龄,招聘广告中所写的是一条雷打不动的硬性规定,现在招工是要看身份证的,如果不看身份证,他也许可糊弄过去,因为他并不长得急,从他脸上的皮肤来看,充其量只是一个四十七八岁的人,可他的身份证上载明他有五十四岁了,这是铁的事实,他无法改变。
张鸿民吃了闭门羹,扫兴地走了,中午的太阳像一只跟屁虫一般一刻不停地跟着他,他没被招进厂,太阳似乎在“幸灾乐祸”地看“热闹”。
他不甘心、他还想找,他穿过一条街道又一条巷子,一座座高楼大厦与他擦身而过、太阳像火炉一般紧随于他,他的心里像被开水烫着般难受。
一个个工厂在他的眼前呈现,打工崽们都在工厂内忙碌着,他看到了、他多少希望自己也能进入里面打工,可在那偌大的城市中,根本没有他的栖身之地,对此他感到好失望好失落。
“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他深深体会到了这俗语中的内涵、也深感在外谋生委实不易。
时间一天天过去,每过去一天他就开支一天,他袋中的钱也就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慢慢地消费贻尽。
在广东那大城市中,人一旦没钱就会被沦落为乞丐,乞丐就是乞讨之人,凭着他的个性向人乞讨就是打死他也不愿干。
但现实是残酷的,在那举目无亲的陌生的城市里,如果手中无钱了不乞讨又能怎样?乞讨也许还有一份生机,不乞讨人就会被活活饿死。
这残酷的现实把他逼到了绝境,逼得他无路可走。
正当犯难之时,他突然看到在职业介绍所的招工广告栏內写了一句:“该厂证件要求不严,待遇从优。”
他对“证件要求不严”这句话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剖析,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经过仔细研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这希望让他产生了奇特的想法,这想法虽然有风险、虽然不现实,但总比无路可走要强,人一旦陷入了绝境就会铤而走险,他决定试一试。
说来还真是无巧不成书,一年前,他偶然认识了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且他比张鸿民小十岁,他就住在深圳。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与他微信联系,他如约带着身份证来了。
他拿着他的身份证欣喜若狂地直奔招聘处,感谢的话语无以言表。
几经周折,张鸿民找工作终于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