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龙虎姻缘(散文 )

编辑推荐 【家园】龙虎姻缘(散文 ) ——《父亲、母亲和娘》之一


作者:尹作霖 白丁,3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4发表时间:2019-09-22 11:23:36
摘要:序 ----为“老师”的作品写序 10年前,我在电脑QQ空间读到了“老师”一些系列文章,如<<母亲的倩影>>、<<流浪的宝贝儿>>、<<如诗如画如梦的小镇>>以及<<我的人生大动作>>等等。其实,我与“老师”从未谋面,后来才知他是一位中学退休老师。10年来,老师笔耕不辍,写了几十万字的散文,且多为言情随笔的纪实文学,阅后十分感人。 我一直跟随老师的笔迹,成为忠实的阅读粉丝。从他众多的作品中,我了解到老师的传奇身世和为人品质,体味到老师文字文笔的功力,也就同网上其他读者一样,很自然地看作是自己的老师了。 这部作品,题为<<父亲、母亲和娘>>,里面十八章均可单独成篇,但又以时间为线,以历史为背景串成浑然一体,却又能反映旧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浮世悲欢。“父亲”瞒着“母亲”在外纳妾,致使“母亲”隐忍最后皈依佛门,演绎了两个女人的一世悲情;而他们这一家子的聚散离合中有关母爱、亲情、爱情的岁月留痕,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形成夫妻、父子、母子内在的情感冲击,直至最后“父亲”遗恨追悔终生,也让读者从一个侧面,洞悉到旧时代给一个家庭的种种遭际中划过的深深伤痕。 这些内容,我曾不只一次地读过,其中有关母爱、亲情的岁月留痕故事,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让人在老师深情讲述中被感染、被感悟。今天老师寄来文稿,嘱我写个序,诚惶诚恐,但又盛情难却,只好简言写下我的感受和对老师的钦佩。 琳 子 2019年9月18日

龙虎姻缘
  
   溯汉水而上,有一座临江的水滨县城,便是汉川县城关镇。这座县城小镇,据县志记载 :“城于明崇祯九年创建,周约七里三分,为五门,门各有楼。雍正四年增修,乾隆五十六年重修。雉堞新旧相间,崇墉飞阁,坐山临水,气宇灵秀。”坐山是指在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上,竟有一山兀立:“羊蹄一峰秀,百里瞻孱颜。”至今,己将羊蹄山唤作仙女山了。
  
   城有东南西北四门,不知为何将西门边不远处又开一门可直通仙女山,此城门名为“欢乐门”。小城出南门沿街尽头 ,有一座老式四合两层的青砖瓦房,这便是 “万顺花粮行贵记”,由祖父尹先贵小本经营兴起,得力于祖母潘氏精明扶持,到父亲出世时,已由小商转向殷实人家了。其实,我一直认为父亲出世叩问红尘的这一地方风水很好。这座小城山美、水也美。且不说汉水临东城蜿蜒而下,单是城南父亲问世的这栋老屋后就有一个荷塘,依城面山。夏日白云碧水,荷叶红莲,意境清丽。塘里的清水,绕宅穿过石桥流入汉水。石桥就在老屋旁边,过石桥是护城的毛家堤,堤下有水渠通过。潋滟的流水穿过堤坝从青石板上淌过,在我记忆中,母亲常蹲在石板上捣衣。老屋后面有一株高大的垂柳。与老屋垂直角度的,有一座古刹 ,名曰 “千佛寺”。这些清幽美妙的画面,虽经水流年一个世纪,但至今仍然闪动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于上世纪初甲寅年出生在这个方兴未艾的商人家庭里,取名业敬,乳名金娃,可见祖父孤亲单传得子,看得异常金贵。从小启蒙攻读诗书全由交给他的表兄万朗珊一手教化熏陶,表兄是当地秀才,学识渊博。父亲至19岁时,并由这位表兄的大女儿酌媒,与距县城15公里汉水上游的系马口镇的汉江码头商户黄寿记之八女黄春玉结亲,门当户对。黄春玉即是我的母亲,出生丙辰年,算命先生言父母一个属虎,一个属龙,八字不合,龙争虎斗;父母恩恩怨怨纠结一生,我不信这唯心之说,却也是应在点上。
  
   父亲结婚时身着长袍马褂,迎娶了凤冠霞佩当时只有十七岁的母亲。据说当年正堂屋还升挂起了由开封知县老舅爹亲手题书“华堂昼永”的一块金匾,父母就是在这块金匾下拜堂成亲的,此时尹万顺贵记,已开始步入兴旺发迹时期。
  
   由于祖母的精明,将父亲从小至大,均托乡绅名士栽培,让父亲婚前十几年时间,饱读诗书。至父亲结婚之后,已于楼阁之上辟有书斋,索藏古籍字画,名“清一斋”,自号为清一先生。不知为何而以此号自诩,也许是父亲当时热衷读书的一个凝聚点,将自己专攻诗文的心绪融于古籍之中;父亲读书不辍,乐而入迷。但婚后,祖母已命他走向前堂,一边协助祖父经营生意,一边历练外界商务交际。
  
   三年以后,母亲20岁的年华在左厢房生了我。父亲得一子,欣喜之下,取名玉郎;这时我己有三个叔父、两个姑姑了,均在父亲的管教之下。没过两年,祖母又生一子,比我小约两岁的小叔子,真是人丁兴旺!此时祖母无乳汁,母亲贤淑大德,对小叔子开襟哺乳,自己的儿子吃奶糕、喝稀粥。父亲读书明理,对母亲的贤惠善举十分敬重。我在不满三岁的孩童时期,父亲就开始对自己的儿子启蒙,我记得最开始的“课本”,是父亲每天用毛笔写的颜体大字:人、手、足,刀尺,马牛羊,鸡犬豕……后来就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再后就读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再后就逼着背<<幼学琼林>>了: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再长大一点就送到秀才朗珊伯父私塾里拜师求学了。
  
   父亲年轻时就走向了尹万顺花粮行的前台,祖父坐镇柜台里掌控金银收支出入全盘账务,父亲指挥着请来的雇佣徒工,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从毛家堤上揽八方客户是生意的源头,棉花客、线粉客、油粮客、、、、、、都是由一个乡一个乡挑着担摆着队进城交易的大客户,在毛家堤上各商行都派有人上堤揽客,因为我家万顺贵记在堤边,往往近水楼台顺势就牵进了门;进门后有烟(水烟袋)茶招待,过秤斗量交易完后,大客主有酒饭款待。我记得小时候楼上堆满了雪白的棉花,那是待打包后运往汉口纱厂的;楼下直到天井一垛一垛的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堆砌得像一座座小塔,这是待转运至东城外港那边的“榨坊”里榨油的粮品;线粉是批量运至汪源兴、黄春美大杂货铺的。这些大宗交易,我记得都以银元计算,这是我最初看到的银元上有大人头(袁世凯像)小人头(孙中山像)之分。如此发达财源滚滚的生意,自然叫人眼红,于是毛家堤上开始有了争揽客源之斗。城边一家是万顺富记,是祖父的堂兄之子经业,他家有五个儿子,均己长大成人婚配,所以最开始的争斗就是他家老四老五将我家在毛家堤上揽客的雇佣徒弟伢打伤了。
  
   父亲一气之下,开始习武练功夫。我家在离那富记不远处有一栋房屋,当时是开设的辗坊,将谷子辗成大米。父亲就在辗坊里吊了四个沙袋,还备有举重石锁、还有九链环、三节棍,每天早晚都坚持练功,父亲年轻气盛,精力旺,他叫闻鸡起舞,将那三节棍打在胸脯上红一块紫一块,嘴里哼哼叫喊不停;那九链环一丈多长,铜质,甩上天、落下地,搞得山响,让四邻皆知,也让富记五兄弟皆知:贵记大儿子金娃在习武练功,练成一个不是好惹的种!
  
   父亲习武的名声果然被南街商户传得沸沸扬扬,亦果然收效灵验,至此以后,毛家堤上,按江湖规矩行事,挑担农民答应是哪家就领到哪家。富记老三与贵记尹金娃关系笃实相好,常在私下去酒店交往,父亲便带了我去学小杯向三伯父敬酒,这是父亲的骄傲。三伯父私下向父亲透露说,他们兄弟都还本分,只是老五文卿当了保长后有点得意忘形、仗势欺人,要父亲包涵一点。
  
   父亲这两年倒是协助祖父专心地做了一阵生意,直到国民党军队这时四处抽拉壮丁,家里很不安定。特别是城边“富记”的老五文卿当了保长以后,常到家里来滋事。文卿为人骄横 ,又与县里官家勾结 ,以势压人 。有一次,文卿带了几个爪牙到家里来找父亲,说五个儿子要出一个壮丁,母亲立马叫父亲避入房中 。文卿凶到堂屋母亲跟前 ,母亲急忙笑脸迎上去用父亲心爱的青花瓷茶壶沏了上好的新茶 ,端到文卿面前,满脸带笑说 : “五哥 ,您大人大量。请喝茶 ! 自家人有话好说 !” 存心滋事的老五 ,不认亲戚面子 ,翻起白眼 ,一扬手 ,将母亲手上的细瓷扣杯打翻在地 ,并出言不逊 :“老子今天不是来喝茶的,是来喝血的 !”说着站起身来就势一掌将母亲推倒在地 。此时父亲在房里听到己是忍无可忍,从房里冲了出来,怒不可遏地对着文卿说: “老子就在屋里 ,要么样就么样 ! 老子今天跟你奉赔到底 !”父亲怒火中烧,大手在八仙桌上“啪 !”地一下捶了下去 ,只见那盛满茶水的青花瓷茶壶 ,腾地一下跳了起来,待落到桌上时 ,己成碎片 。那几个帮凶见是气功 ,个个傻了眼 ,哪个还敢动 。老五见了,知赌不出狠来 ,又怕吃了眼前亏。此时母亲己从地上起来拍打身上的尘土,仍然带笑拦住父亲说: “没事呀,五哥只是来坐坐喝茶嘛 ,干吗要发这么大的火呢 ? ”老五见有梯子下台 ,将手一挥 : “走 ! 今天算你尹金娃有狠,反正你家五个儿子要出一个壮丁跑不了!”说完气呼呼地带着他的爪牙灰溜溜地走了。
  
   这件事对父亲来说,确实有威慑力,家中无势,本族都有人来欺负你、何况外人。父亲年轻时读的书,全是古藉,缺乏对时局的研究、缺乏审时度势的分析与估计。他只凭眼前的利害得失,以年轻气盛决断取舍。他受了同宗族人的欺负就习武,他受了二叔媳妇娘家凭权势砸了尹万顺家神祖宗牌位,就认为是以强势凌辱斯文;在这之前没多久,他又被刁汊湖的小股土匪化装成农民客户,骗至汉水边“斧头把”河堤绑了票,后来祖母托人用了一百银元才赎回了他的命。这一切,他都只认为是家庭无权无势所造成,他陷入了一时的权势欲,他单从古书中总结武侠梦不实在,能出去混个芝麻绿豆官回来,或披一身黄皮在这小县城也可让尹万顺发点太平财。于是他决定到当时的南京去找母亲的四哥谋点事,当时我的四舅在南京是研究坦克的军工工程师。就这样,父亲头脑发热,不问青红皂白,找祖母要了钱,真的去了南京。
  
   ( 待 续 )
  
  
  

共 32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是作者的回忆录<<父亲、母亲和娘>>之一,是纪实性的散文作品,反映旧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浮世悲欢。本文叙述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从童年到结婚生下作者,读书、务农、习武,回忆了一些难忘的往事,再现了父亲的人格力量。感谢发文分享,欣赏佳作,期待继续。【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9-09-22 11:37:19
  作者的回忆录<<父亲、母亲和娘>>,是纪实性的散文作品,反映旧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浮世悲欢。本文叙述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