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萨尔浒之战(随笔·旗帜)
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抚顺大伙房水库游玩,安排完食宿等杂事后,我独自到酒店后面的山岗上放松。望着草木葳蕤的山岭和波光粼粼的湖水,我突然想到了这里曾是历史上的后金与明朝交战过的古战场—萨尔浒。我陷入了沉思之中,耳边响起的松涛声仿佛是战马的嘶鸣,士兵的吶喊,和伤兵的哭嚎。
因我是旗人(满八旗的镶蓝旗),同时还是公司满联的一员,我对满族的发展史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点的,咱不能数典忘祖不是?我认为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和后金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后金由一个弱小的部族发展成为了一只虎狼之师,就是这虎狼之师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它标志着大明王朝曾经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只威武之师无奈由进攻转为了防御,也标志着已经统治了250的明王朝开始逐渐走向衰亡。
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在统一了女真部落后(除叶赫部),羽翼逐渐丰满,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复仇之心日盛。于1618年即万历四十六年以“七大恨”为由向明朝宣战。努尔哈赤统兵二万兵不血刃一路扫平了赫图阿拉至抚顺之间的几坐城寨,最后顺利打下抚顺。努尔哈赤的锐气引起了明王朝的震动,于是明神宗调兵遣将双方在萨尔浒(抚顺大伙房水库一带)进行了一场对于明王朝来说是关键性的战役。
战役初,明神宗采纳了刑科给事姚若水的建议,起用了谙熟辽事的扬镐,并賜于尚方宝剑对总兵以下的不用命者可军法从事。任命了御使陈玉庭做辽东监军,还起用了李如柏为镇守辽东总兵。原辽东巡抚李维翰因丢失抚顺而削职为民。扬镐到位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还调集了福建、浙江、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军兵驰援辽东。明朝为辽东战事增饷三百万两,还咨文朝鲜胁迫出兵,合力征讨。明朝为了给后金毁灭性打击,进行了十个半月的精心准备。确定的战略方针是:集中兵力捣毁努尔哈赤的都城赫图阿拉。扬镐采用了“长平之战”白起的围歼战术,大军分为四路,采用分进合击的战略方针。又以叶赫部和朝鲜部为侧翼配合军事行动。
这四路大军是:西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保定总兵王定和原任总兵赵梦麟为左右胁助,共计三万余人,此路大军是由沈阳出抚顺,沿浑河北岸从西面攻打赫图阿拉。
北路。以原任总兵马林为主将,以开原副总兵麻岩,铁岭游击郑国良等计兵力二万再加上叶赫部一万多人,从北面的开原铁岭攻击赫图阿拉。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辽阳副总兵贺世贤等十三路为隶属。兵力二万余人,从清河方向攻击赫图阿拉。
东路。以明朝有第一猛将之称的总兵刘綎为主将,配合的有祖天定,姚国辅等八路军为赞理,兵力二万余。从宽甸,凉马店出发汇合朝鲜援军从东面攻击赫图阿拉。除四路大军外,在清河东,靉阳西还有一路兵马做为机动部队,相机调动。
扬镐为诸路军总指挥,坐镇沈阳,各路兵马合计十一万余人。为造声势,扬其军威,声称四十七万。扬镐在辽阳搞了誓师大会,进行了演武,还颁布了军令十四条。为了萨尔浒一战可以说明朝几乎倾尽了全国之力,以图一举消灭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这时的后金军也没闲着,努尔哈赤动员了后金的所有精锐之师计七万余人参战。也做了大战前的充分准备,如:练兵,情报,地形,清野,给养等。努尔哈赤的战术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先说西路大军。杜松的三万兵马于1619年2月29日从沈阳起兵,3月1日,兵至萨尔浒就遭到努尔哈赤四万精兵的冲击,双方鏖战,打的明军死伤无数,战马甲仗丢弃满山遍野。尽管战事不利,主将杜松也是力战不退,尽职尽责,直至战死。主将一死,西路败军便鸟兽散。
北路统领开原、铁岭的马林军,因信息不畅第二天才知杜松军已经出击了,便慌忙率军南进。但前军还没到战场闻听西路军败主将战死,随大哗。3月2日在后金大贝勒代善三百骑兵的痛击下,吓的马林把部队分成三个营垒不敢再战。后金则用六万精兵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吓的马林丢下部队自己倉惶逃跑了。此役马林的二儿子也在疆场战死,北路除马林及少数护军外全军覆灭。
3月2日,东路和南路军各向赫图阿拉进军。一路是刘綎军,一路是李如柏。刘綎部由于山高林密,道路险峻,再加上后金兵的伏击,行进缓慢。努尔哈赤以少数兵力阻击李如柏,主要兵力杀向刘綎。在今天的老道沟岭处,刘綎军陷入了代善的埋伏。阿敏,达尔汉又率兵把刘綎军拦腰切断,皇太极率军猛攻刘綎主力。刘綎奋战十几个回合,被流矢射中左臂,复战又伤右臂,倾刻面部又中刀伤而亡。其部下将领也多人成了后金军的刀下鬼,朝鲜的援军主、副帅一见败局已定慌忙率军投降了。
总兵扬镐闻听三路大军全部败北,急令南路李如柏回师。可李如柏回师途中又遭后金军的伏击,又死伤一千多兵丁。吓的如伤家之犬的李如柏深一脚浅一脚的逃回了清河。
萨尔浒之战,前后共计五天,以明军大败,后金军全胜宣告结束。此役大明王朝虽说以倾国之兵,又招朝鲜、叶赫部之兵,可仅五日就被后金军击败。明朝损兵五万余,光将领就阵亡三百多人,战马刀甲损失不可计数。扬镐以为自己是白起,可努尔哈赤不是赵括,扬镐的热兵器也敌不过努尔哈赤的快马和强弓硬弩。
关于清史方面的书我读过一些,也听过一些,可记得的不多。我认为萨尔浒之战,大明王朝之所以失败是败在了:用人不当,战术失误,缺少配合,以步兵对骑兵,兵士少勇无技,朝廷腐败。而后金则胜在了:战术得当,准备充分,奖罚分明,兵士勇猛,以骑对步,齐心合力。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明得失,可正后事。
写于2004年7月,改于2019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