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项羽过江东(小说)
一
项羽杀出重围,踉踉跄跄地奔走着,四面楚歌震天动地,他知道大势已去,昔日的部下大都归降了刘邦。忽见一阵漫天大雾从天而降,越来越浓,项羽一抹脸,一层的水,不知是雾气凝成的冷露还是泪水,心里充满着悲伤和绝望。他漫无目的,不知不觉得到了河边。只见水流湍急,掀起滔天的巨浪。隐隐听得汉军高呼着:“杀杀杀,楚霸王!”、“杀杀杀,楚霸王!”他拔剑抚拭着血浆浸透的宝剑,撕下一块战袍,擦拭,沾满污血的布条被随意扔下,剑闪着寒光。他猛地举起,正想自刎,忽听有人大呼:“剑下留人,大王!”
大王,我是谁的大王?我现在只是我一个人的大王!他长啸一声,声音嘶哑,如受伤的老虎。
是谁呢?项羽把剑收到剑鞘内,转身望去,雾气中一阵热风扑面而来,一只小舟箭一般地划向岸边。这是个短打装扮,身材瘦小的老年男子,只见他作揖叩拜,手伸向半空说:“大王,趁此时大雾弥漫,请上船!”
项羽哈哈大笑,想我百万大军南征北战,如今孤家寡人,有何脸面苟活于世?说道,谢谢啦,老人家!又眺望着接天无际的河水,问老者,此是何地,我如何迷了路?
老年男子抚须劝道,此是乌江。我是乌江亭长,过了乌江,有十万民众,大王可从头再来!大王也不必如此,胜败乃兵家常事。人生中谁没有失败?
项羽是何等骄傲的人,哪里听得进?只见他仰首望苍天,轻吟:吾起兵满八岁矣,七十余战所披靡。所当者破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兮。今卒困于此乌江,江水悠悠是天意。天之亡我寻虞姬?念罢,眼前又浮现出虞姬血溅战袍的惨景,不禁潸然泪下。
错,错,错!老亭仰天长笑说:“我是个粗人,不会吟诗唱赋,今儿就斗胆献丑了!”他饱经沧桑的眼睛,熠熠生辉。老者仰首望天,低吟道:“爱情诚可贵,江山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二者皆可抛。哈哈哈!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为了个面子,而牺牲自己呢?人生除了江山和美人,还体现在对生命的珍惜,我活了半辈子了,一切皆是云烟,好好活着才是王道!”
擂鼓声仿佛又近了些,呐喊声也变得清晰了。老亭长催促着项羽:“大王,快上船!此江只有我一条船,上了船,就能保命了!”又看了看那染血的盔甲,摇摇头说:“把那些盔甲丢掉,你就丢掉了你的历史,被世人忘记了,谁还会记得你的成功与失败!何人在朝作天子,从此与你无关了,上来吧!”项羽觉得老亭长的话不无道理,就脱下千斤重的盔甲,扔在岸边,跳上小船,老亭长划动长橹,小船如离弦的箭眨眼间没了踪影,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江水中。
稍顷,汉军追到,他们吃惊地发现,岸边发现了项羽丢下的盔甲,江上惟余白雾茫茫。他们揣测,如今霸王一人,兵败垓下,无路可逃,应该是像屈原似的投江自尽了!
于是这几个汉军一合计,窃窃私语了阵子,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只见盔甲不见人,就说逃不掉,畏罪跳江了!
果然,刘邦听说项羽丢下盔甲投江的消息,大笑三声下令,犒劳三军将士,从此天下太平!
二
项羽气宇轩昂,目光清澈,脱掉了盔甲,穿短衣长裤,还满有风度的。他与老亭长约定,此生此世不公布自己身世,只说自己逃难的外乡人,老亭长答应了。
乌江地处苏皖交界处,风景秀丽,一条河似长长的白缎带围绕着村庄,与世隔绝。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
项羽随身带着一块玉佩,让老亭长卖了换了百两银子,买了一处院子,安顿下来。从此隐姓埋名,他在这儿叫赵清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闲时分,也有村里的男女驾舟去江里捕鱼,这儿的鱼鲜美少刺,非常好吃。几乎家家都养着牛羊,喂着鸡鸭鹅,天黑了,院子里沉寂下来,除了几声狗叫,村子是寂静的。
住进村子的项羽,很快地被热情好客的乡亲们认识了。项羽长相俊美,加上长期习武出身,身段周正挺拔,见了乡亲们都彬彬有礼,乡亲们叹息着,这个外乡的后生不错!于是有人看项羽一人不做饭,常常做一顿饭吃一天,常吃冷饭,冷冷清清的屋子,就他自己转来转去的忙活,这些善良的乡亲们眼圈儿红了。就有心软的人说,一个家里,没个女人不行啊。于是就有媒婆登门,把村东张老翁家的大闺女说给项羽,项羽婉言拒绝了。媒婆很不解,一个外乡人还挑剔什么呢?我们村的那个闺女长的俊,针线也好,又懂礼法,你为什么不同意呢?
项羽被问得紧了,他就红着脸说,其实心里有人了。媒婆好奇地问,那姑娘是谁啊?只要是这个村上的,包在我身上,项羽说是老亭长家的二女儿翠红。
原来,当初老亭长领着狼狈的项羽当天没处住,就在老亭长家里的小厢房里呆了一晚上。那晚上老亭长盛情款待了他,期间,翠红煎了一条鱼,端上来,项羽抬眼一望,心脏几乎跳出来,那姑娘眉毛细长,脸蛋红润,说话声音也像极一个人。不由得多看了两眼,翠红也看了一眼项羽,脸红着退下。老亭长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笑了。
项羽自从买了院子安顿下来,就再也没去过老亭长家。他觉得真是太奇怪了,翠红眉眼里酷似虞姬,世界真是太小了!他知道,翠红与虞姬仅是长相相似罢了。虞姬是被父母遗弃的婴儿,家在东北,由叔叔抚养,十三岁时偶被项羽发现貌美如花,心里一动。从此她也就死心踏地跟了项羽,一跟就是七年,陪伴着他杀敌冲锋陷阵。但是,虞姬早已香消玉殒,只剩下他在这小小的乌江村苟且偷生。想想,心里一阵痛!
但他不能对老亭长要求,老亭长的救命之恩,这一生没齿不忘,怎能再觊觎人家女儿呢?
他被热情的媒婆问出了秘密,感到又庆幸又不安。媒婆说她要去老亭长家里说亲,他有些担心自己是外乡人,无父无母,怕人家因为他的家庭不好而嫌弃他。但他又感觉庆幸的是,媒婆若提亲,若成功了,自己在这穷乡僻壤的乌江还能延续和虞姬的夫妻情感,也是很幸运的。
那天,媒婆离去后,他一直忐忑不安。没多久,那个媒婆笑嘻嘻地登门了,说姑娘愿意,老丈人丈母娘也喜欢的不得了。那就好,项羽长吁一口气。
没多久,一顶小花轿吹吹打打地被抬进了项羽的家门。新婚之夜,烛火燃烧。项羽拥着娇羞的翠红,幸福极了。
从此他们过着他挑水来她浇园,她织布来他种田的日子,一年后生了个女儿,叫赵娟丽。两年后,生了个儿子叫赵天齐。
翠红在家跟着老亭长也学过一些字,略通文墨,针线非常好。闲时就教给一双儿女学习字,项羽就教给儿女习武,一家子其乐融融。
三
千年以后,宋有一才女叫李清照,嫁给了秀才赵明诚。两人郎才女貌,举案齐眉。有天,两人对饮酒,李清照好酒量,不小心喝多了。她就即兴填了首词《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看着一身酒气的妻子,翘着兰花指吟词,觉得挺美丽的,俏影迷人眼酡颜,很可爱。因此周围邻居包括他爹曾私下劝他,批评下妻子,哪有一个女人家整天饮酒的,他从没听心里。
不料,好景不长,金兵入侵中原,李清照一家南逃,一路餐风露宿,非常狼狈。在一小客栈里,李清照凝望着暗淡的油灯,想着朝廷年年拿贡币求和的不抵抗政策,她心里悲伤不已。她悠悠地轻吟: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明诚此时已重病在身,他虚弱地咳嗽着,听妻子提及“项羽”二字,心里一阵战栗。他挣扎着说,我时日无多,告诉你个秘密吧,项羽没有自刎,他其实那天过江东了!后来在乌江落户,隐姓埋名,改姓为赵,我——他指着自己,又咳嗽了一阵子说,我是他的第XX代孙。说罢头一歪,一动不动——他死了。
李清照大惊,一下子楞住了!和赵明诚结婚多年,他一直没提及这个,想不到同床共枕的男人居然是项羽的后代!曾经崇拜的大英雄项羽居然也会如此苟活,当今圣上昏庸,天下大乱,外贼入侵,民不聊生,可悲可叹!过了半辈子的赵明诚内心尚有秘密瞒了这么久,那世界上还有谁能值得信任呢?
从此以后,这个快乐的女子变得非常忧伤,常写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类的诗词,对国破家亡有深深的感触,神情落莫地抒怀。她文风的改变不仅是因为国家,还因为赵明诚弥留之际的真话,粉碎了她最后一点对英雄的幻想。
赵明诚就在李清照的叹息中悄然离世,其实赵明诚他爹生前也曾几次三番暗叮嘱儿子,千万不要说出家世。觉得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树为英雄,本也是很荣耀的事儿。但实则不是这么回事儿,这是个秘密,这让后代子孙也觉得脸上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