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红尘】习惯(随笔)
习惯无论好坏,都将伴随人的一生。
我这个人有一些坏习惯,也有一些自认为不错的好习惯。几十年过去了,有些好习惯转变成了坏习惯,而有些坏习惯也转变成了好习惯。
所以说,关于习惯的问题,实在是不好评判或随意定义它的好与坏。
一
说到习惯的养成,还得从我参军离家的时候说起。因为我实在记不起来,当兵之前我究竟有什么好习惯或者坏习惯。
不瞒大家说,当年我之所以报名参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想要摆脱当时的困苦劳累;二是怕干农活,想躲懒。1982年以前,土地还没有到户,还是大集体,1981年才联产到劳。联产到劳时,我父亲是油料生产组组长,我本来是想到副业组的,可是父亲硬是把我要到了油料组,意思是我略通文墨,能记帐,油料组不能没个识字的人。于是乎,我便被父亲捆在了油料生产组。我们油料组一共五个人,我父亲、我、谢子凡、谢子发、谢大玉,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按照队长指定的地块,栽种花生、油菜和芝麻,任务是除了确保上交给国家的任务以外,还要确保生产队社员每年每户实现10斤食油的梦想。
1981年那一年,我们油料生产组在老天爷的照顾下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除了完成了生产队给我们定下的任务目标以外,生产队48户社员每户分得15到50斤菜籽油和芝麻油。1982年春节那段时间,全大队也只有我们五队的上空弥漫着油炸食品的香气。
1981年秋,我四哥先我一步参军走了。他一走,可苦了我了。因为我娘挂欠我四哥,竟然患上了精神病,娘这一病,家中的大事小情都甩给了我一个人。父亲是不管家务事的,他只管收工回家能有一口热乎饭吃就行了,像喂猪、种菜、洗涮这些家务活他是从来不伸手的。从1981年秋到1982年秋的一年时间里,我为了不让父亲因为我娘的病情而吵闹,便主动承担起我娘曾经承担的那份家务活。因此,下地干活时,我总是背个背篓或挎篮,父亲他们歇伙时,我便在田头地边寻猪草,中午和晚上收工回家,我放下猪草就去做饭,趁着父亲吃饭时,我就去剁猪草,父亲吃罢饭去午休时,我正好剁罢猪草,于是赶紧吃饭,然后洗碗,用洗碗水拌猪草喂猪。喂罢猪后,又得喊父亲起床上工。晚上的时间稍微宽松一些,我还得摸黑洗涮做活,洗穿脏的衣服。可以说,那一年时间我好像吃了一辈子苦。因此,在1982年秋季征兵时我偷偷地报了名,又偷偷地参加了体检。当大队书记阮英明告诉我父亲时,父亲气坏了,中午吃饭时厉声问我是不是去验兵了,我说是的。结果,父亲抄起一根锄柄向我打来,我一看大事不好,侧身躲过父亲狠力一击后,几个纵跳,从门前的荒坡地跑掉了。不跑不行啊,父亲正在气头上,是不会跟你讲道理的,先逮住揍你一顿再说。我可不想受那个皮肉之苦,必须先避其锋芒。第三天我回家了,并且恫吓父亲说:“今年的征兵政策可严了,凡是验上兵的都得去。父母不让去的,父母去坐牢;本人不愿去的,本人去坐牢。”父亲一听,果然吓坏了。公社武装部长来我家走访时,父亲尽捡好话说,什么“保卫祖国,人人有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等等,说得前来走访的武装部徐部长眉开眼笑,还直夸我父亲的觉悟高。
二
入伍到部队后,我就像是一个逃出了生天的囚犯一样,获得了彻底的解放,一门心思地投入了训练和学习。那个时候,好像我们农村去的兵都很老实,啥活都抢着干,都想给班长和连排长留下一个好印象。我记得本县战友王德富和梅金华生怕早上抢不到扫帚扫地,晚上睡觉时便抱着扫帚睡觉。我抢不到扫帚,就只好在军事训练上下功夫,力争在训练上取得突出成绩。我那时别的不行,就是记性好,所有的军事训练科目只要听上一遍,就做得有模有样。我们高射机枪上有一千多个兵器部件,我蒙着眼睛都能快速拆卸组装,并且准确地说出某个兵器部件的名称用途。虽然没机会参加大型的军事比武,却也在全排全连和全营非常出名,成为军事训练的尖子兵。
认真回想起来,我那时的好习惯便是刻苦,通过刻苦训练赢得连排长和班长的尊重,也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好像我那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或者坏习惯。只是在后来在帮助景阳藉战友耿忠健写恋爱信时,被强行带着养成了一个抽烟的坏习惯。刚开始我死活不抽,他便哄着抽,让我抽着试试,第一根烟没吸完,便把我呛得眼泪巴撒的。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因为又得给对象回信时,再次揣着烟来高机排找我,第二根烟竟然被我不知不觉地吸完了。此后,每当他来请我替他给对象回信时,总是拿烟来哄我吸,一来二去,便养成了吸烟的坏习惯。说到这里,还得声明一点,耿忠健不是不识字,只是因为他的对象是个民办教师,给他写的信总爱拽几句诗,耿忠健弄不懂那些情诗,便请我在帮他回信时也诌几句诗,以显得他有水平,不至于在对象跟前掉份儿。
三
1987年年底,因为部队取消了战士突击提干的政策,营连首长实在没有其它办法,只好同意我退伍,于是我便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家。在被前任村支书选为新任村支书没多久,县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依据部队给我寄来的《革命残疾军人证》和国家相关政策,将我安置到林业部门。
尽管我被安置工作后的身份一直是工人,却在乡镇林业站从事着干部的工作,并且还担任过管理区党总支的书记。参加工作后,我逐渐明白一个真理,要想不被他人歧视或瞧不起,自己就得努力打开工作局面,什么事都得想在人前干在人前,并且取得突出成绩才行。
可是,怎么才能做得出人头地呢?同村老乡张广根调到我所在的乡任宣传委员后,鼓动我给党报党刊写稿,报道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成就。他的话提醒了我,当年我在部队时曾偷偷参加过《绿洲》文学创作函授学习,写新闻应该不成问题吧。于是我便试着写了一篇。我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新闻只有几句话,报道了我所在的管理区是如何帮助特困户完成秋播生产的事迹。有了第一篇就有第二篇、第三篇……之后便有了连篇累牍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开始是地区报,后来是省报、人民日报,并且由开始的报屁股到后来经常登上头版头条位置,再到后来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然而,别人写一两篇新闻就能得到重用和提拔,而我写新闻却写成了某些领导的眼中刺肉中钉。为啥呢?因为我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偶尔也会将老百姓的呼声反映到报纸上,用领导的话说,那就是捅娄子,就是揭了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疮疤。但是没办法,我那时写新闻已经写出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想说出来,就想对党和政府的干部大声说“不”。例如那篇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新闻作品,就是因为看不惯当地政府的形式主义作派,不在绿化上做文章而把工夫用在了宣传标语上。于是我便根据自己的深入采访,写出了《一个字有两个半篮球场大,一条标语长达五公里,某某县“石头标语”劳民伤财》这篇通讯。这篇通讯一发表,让县领导觉得很没面子,也让我成为他们的重点监控对象,到哪去都有人跟着或陪着,像个大领导出巡一样,感觉到好有派头哦!
四
多年的棒槌也成精。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和写作经历,让我养成了一种事事亲历亲为的习惯,因为别人无法理解我的做法,所以只能是自己亲历亲为。
例如写作,即便是有人跟着我去采访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别人因为不知道我会从哪个角度入笔,根本猜不透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因此,写新闻没人能代替我写一个字或一句话,甚至连个标题都无法代替我想出来。搞工作也没人能代替我的角色,都是我独立自主地开创属于自己特色的工作局面。
地方工作难以与部队相比,人员的文化和心理素质也与部队官兵相差较大。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是息息相通的。我无论是在工作的时候,还是在写作的时候,只要把握住这个大方向,那是不会错的。至于工作方法或写作技巧,那是“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窍门”。一句话关总,完成任务是第一要务,解决问题是第一要务。因此,参加工作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着什么事都必须亲历亲为的原则,无论是写新闻还是本职工作,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问心无愧的。
可能是因为什么事都喜欢亲历亲为的原因吧,我也一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好在我这人对当官一直没有兴趣,只喜欢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认真总结起来,我这个人除了吸烟这个坏习惯之外,其它的吃喝嫖赌等坏习惯都没有一星半点。我敢说,我如果有那些坏习惯,在领导们恨我的那个时期,我早就被打进万丈深渊永世不得翻身了。所以我很庆幸,幸亏我没有那些坏习惯。
在为人处世这个方面,我是个很失败的人,因为我没有那些坏习惯,因此便很难和大家融为一体而显得比较另类,用我们当地话说,就是“很不合群”。但是我觉得我很对得起我自己,也对得起老婆孩子,因为我没有那些坏习惯,没有影响到孩子养成那些坏习惯,说明我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男人。

很多人已经做不到这点
尤其是穷苦人出身,好不容易熬进体制的,就更容易顾虑重重,这个,虽然不赞成,但也理解,都不容易
只是,因此,也越发佩服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