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我在文字里寻找快乐(散文·家园)
生命中,总有一些缤纷和静好,摇曳于岁月的枝头;年华里,也有一些偶得的喜悦,温婉了指尖的流年。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喜欢一个人独处一隅,静静地在一本书里和作者的灵魂进行碰撞,体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享受着放下一切杂念后的轻松愉悦;也喜欢在一首诗词中寻找着诗的骨骼和灵魂,感受着诗词流淌的血脉,追寻着一半人间的烟火,一半诗情画意般的生活。渐渐地把白昼落在心上的尘埃,还有划过的阴霾,让它慢慢地淡化甚至烟消云散。
我对文字的感情源于儿时。
还是从上个世纪六七年代说起吧。由于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稚嫩的我,早早地为父母扛起了生活的担子。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错,凭着一副“麻杆”似的身材,每天跑很远去挑水,供应着一家人的饮用。洗菜、做饭、刷碗、喂猪、带弟妹都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望着一个个同伴欢天喜地走进课堂,羡慕不已的我多次背上弟弟,拉着妹妹,攀爬在教室的窗沿,偷看着教室内的情景。因为对读书的如饥似渴,父母只得狠心放下家务,让我去读书。等我能如愿以偿地进学堂已是九岁的大孩子了。
我提着母亲缝制的长方形的搐口布袋,里面仅仅装着语文数学和作业本,穿着不相适宜的短短的衣裤,脚上的布鞋一不小心像孵出的小鸡的头露着,两条小辫子在后脑勺上,像猪尾巴那样聋拉着……时常以这副模样行走在人群中,即使没人评头论足,但是看着别的同学仗着几分姿色和美丽的外衣,在人前谈笑风生,落寞的我只好羞涩地坐在角落里,低头无语,在一本本书里寻求自我安慰。
小学一年级那会儿,我把手中的书从头到尾不知道读了好多遍,真是横流倒背了,老师随意抽查,都能对答如流。为此,上完了一年级我就越级到三年级了。父亲鼓励我说,只要刻苦学习,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我便听从父亲的教诲,在一个个方块文字里徜徉,只要能获得读物,我总是如获至宝。那时最惹眼的儿童读物便是“连环画”,我们称之为“画画本”。为了能满足自己的视觉需求和精神欲望,我时常在全校同学之间寻找读物,然后约定时间,按时归还。为了守信,我得到书后好多次通宵达旦了。真像《黄生借书说》那样: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期间我读过《刘文学》《金光大道》《半夜鸡叫》《童年保尔》《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董成瑞》……每个人物形象都烙印于心,每个故事都像潮水一般,让我的思绪澎湃荡漾着……在文字里,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支撑自己前进的力量,找到了生命的航标。
当我正在追寻着青春的梦想时,母亲却突然患上了癌症,几个月的时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仍然人财两空。面对年幼的弟妹我不知所措,还有体弱多病的父亲我无法安慰。原来无忧无虑的我一下子感觉到了天昏地暗,天崩地裂,整天在泪水里释放着自己的痛苦。我没有勇气走在人群中,偶尔有人提到母亲,我都不能自已,眼泪像倾盆大雨,哗哗地流了下来。我不愿如祥林嫂那样不断重复自己的故事,让人讨厌。于是,一个人躲在家里,开始在书中寻找精神寄托,用书中的故事来麻痹自己。这样,一段时间的埋头阅读,我的痛苦在文字中慢慢地得到了消融,偶尔也用文字妥善地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渐渐地心灵的创伤得到了愈合,痛苦的泪水在长长的文字中干涸了。
记得那时在我最沮丧时,陪我最久的作品是《青春之歌》。小说中的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正是我应该值得学习的地方。读着故事里的人和事,想着脚下的路,我终于迈过了这个坎。
经过那些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字的浇灌,我脆弱的心里悄悄地注入了坚强的血液,那不堪一击的心房里慢慢住进了“坚强”。我已渐渐认识到,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阳光明媚,还有遇到荆棘丛生,不管怎样,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懈地努力,总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
参加工作中后,孤军奋战,有时难免磕磕碰碰,一路走来不顺心的事也会时时发生。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说的乃是人要走向更高的目标就必须要有一个更好的野心。在人群中求生存就有竞争,无论工作业绩还是荣誉上都想着向“好”字努力,然而实际操作中总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处处都有江湖,工作中的不顺心,也会让心纠结万分,是去与人争个高低,还是在角落里默默承受?混沌的大脑时常暗流涌动着。然而,我读了司马迁和《史记》,内心深处倍感触动。那是公元前98年,当时有一将军李陵自请率五千兵马出击匈奴,而后战败被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当朝问司马迁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司马迁实话实说,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爱国,投降实属无奈之举。于是汉武帝愤怒之余把司马迁给打入天牢。司马迁因此受到了牵连,被处以宫刑。然而,受此大辱的司马迁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奋发图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去。他呕心沥血,通宵达旦,笔耕不辍,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部史学著作《史记》,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无价的文化瑰宝。再有诗圣杜甫,“安史之乱”后,自己还处于颠沛流离之中,还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是他博大胸怀的写照。
古人有如此大的本事,都能在平凡中静守风轻云淡,我一个无名小卒,又何必在名利面前去苦苦挣扎,自寻烦恼呢!
如今,我已经在这滚滚红尘中,辗转奔波了五十多个春秋。为了生活、为了名利、为了家庭……我早从一个花季少女变成了一个半老徐娘了,瞧着这花花的世界,许多人皆享受着丰厚物质生活带来的快乐。可我的快乐,不在喧闹中,更不在浮华里,而是习惯于安居一隅,捧一本书,在文字里感受人世间的苦辣酸甜,读一首诗,在诗词的世界里享受着精神的愉悦。合上书静静地回味,一些烦恼瞬间烟消云散了,一些不快在诗书的世界里渐行渐远。
在剩余的时光里,我欲把这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作为文字游戏里一个个故事,用手中的瘦笔撰写自己人生的点滴痕迹,在动情的文字里销魂。我坚信,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定会迎来百花盛开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