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广场的夜晚(散文)
中华广场,离我家不远,悠闲信步,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步伐稍疾,耗时还会略有节余。
中华广场,虽说位居人小小的县城,可占地面积着实有着“中华”的广袤,比呼市的新华广场面积要大的多。广场是小城人的精神乐园,市民们夜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白天的广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活动,人是不多的。只有靠近泰山大街的地段,每天会有几十号老年人,树荫下,打扑克,下象棋。夜幕降临的时候,广场上灯光明亮,人流涌动,这时的广场不再空旷,不再寂静,跟随夜幕沸腾起来。当然,广场的冬夜是很少有人光顾的,广场的喧嚣,每年都是从山杏花开的时节拉开序幕,姹紫嫣红的夏天里达到高潮,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走进尾声,雪花飘飞的时令里落下帷幕,喜迎腊梅怒放,静待春暖花开。
夏夜的广场,情感的依托。晚饭后,有时独自前往,偶尔也会约上小区里几个要好的哥们,一路说说笑笑,走向广场,尽享愉悦。游走广场,赏舞听歌,随心所欲。遇到熟人,打打招呼,聊聊天,一切都没有计划,一切都温馨自然。
广场,也是我遛弯途经的驿站。喜欢坐在广场中心的汉白玉台阶上,缓解腿部的疲劳,惬意地观赏大屏幕的画面,看新闻,看广告,还可以一睹屏幕中的家乡风采,心旷神怡。
广场的夏夜,是“动”与“静”的载体。从夜幕降临,华灯璀璨,到十点以前,广场上,锣鼓喧天,舞曲震耳欲聋,场面鼎沸。大秧歌、广场舞、健身操、交际舞……每晚必有,从不间断,这也许就是小城人的精神生活吧!
我的腰椎里镶嵌着异物,不能弯腰,扭秧歌、跳舞、健身操,这些运动只能是眼福,不能身体力行。尽管如此,我依旧眷恋着广场。人群里走累了,可以随便找个平台坐下歇息,广场上每棵树的四周都是围起来的,上面铺着瓷砖,供人们歇息。还可以坐在广场中心区的看台上,饱览大屏幕上的自然风光,纵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关注国内的时政要闻;聆听广场上歌曲的悠扬,欣赏舞姿的婀娜;喷泉的壮美,还可以放飞自己的思绪,让它跟着夜幕走进喧嚣,跟着人群一起沸腾!
广场的夜晚,社会的大舞台。链接着小城人的精神生活,衔接着社会的大环境。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仔细品味,伟人的话的确富有哲理。
广场的夜晚,是一个独特的环境,出入广场的人年龄悬殊之大,小到咿呀学语,大到古稀有几,耄耋长者也不乏其中。尽管都是滚滚红尘的匆匆过客,但置身广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年轻的家长领着几岁的娃娃游广场,是想让孩子早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胆识,为长大后搏击人生的风浪蓄积力量。这样的家长,属于富有前瞻性的智慧型家长。高龄人坐在看台上,任凭高分贝噪音的洗礼,是想把夕阳定格,让拉长的影子永不消逝。晚霞之所以灿烂,是因为眷恋朝霞的蓬勃。中老年人的锻炼,延长生命的轨迹,让生活更精彩。青年人的加入是广场夜晚的活力。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人既然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就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人类是高级动物,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属性。人以其智慧主宰乾坤,成为万物之灵。人是血肉之躯又是精神之躯,人的情感世界极其丰富,这就是人类的高级所在。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精神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思想。没有信仰,没有思想的人,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支撑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就是一种精神。培养一种精神需要毅力,跳舞、扭秧歌、做健身操,需要坚持,坚持就是一种毅力,有了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会获得健康,生命的轨迹就会延长,生活的质量就会提高,精神世界就会精彩万分。每天去广场溜达也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久而久之,也会身心获益。因为在快乐的地方,卸载了心中的烦恼,复制了阳光的东西,思想阵地上粘贴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激活周身细胞,防癌抗衰老。近朱者赤,每天坚持去听歌赏舞看秧歌,就会精神愉快。精神愉快的人不颓废,颓废是疾病的温床。不颓废的人从精神到肉体都是健康的。精神健康才是我们追求的健康,才是社会的健康。
广场的夜晚,社会的多棱镜,生活的万花筒。演绎着喜怒哀乐,诠释着社会的真善美,鞭笞着假恶丑。表演节目,庆祖国七十华诞,弘扬正能量的,推销产品搞促销的,快手哗众取宠的,兜售儿童玩具的,电车,汽车展销的,外地商家展销的……等等这些足以说明,广场的夜晚是多种元素的集合体。面对现实,把控自己,不让精神大厦坍塌,不让生命之舟偏航,有了这种精神,就是领悟了广场之夜的内涵,就是享受了广场之夜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