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留恋土布(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留恋土布(散文)


作者:一朵云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76发表时间:2019-10-07 20:05:33
摘要:不管是家机布,还是土布,现在的年轻人都对它很陌生,因为进入八十年代就基本上看不到这个东西了,只是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见过纺线、织布的镜头。

【丁香】留恋土布(散文) 在假期和家人一起到被称为“梦里老家”的车溪风景区玩了一天,这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和生命韵味的好地方。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土布印染“工业作坊”,透射出土家人在推进文明进程中的聪颖与智慧。
   “走进车溪,找到咱老家。
   土布一染缸中漂呀漂,扎染飞舞了。
   银线在纺车上跑舞跑,卡普织成了。……”
   一首车溪水车谣回到土布年代。
   土布,我们那里都叫它“家机布”。
   不管是家机布,还是土布,现在的年轻人都对它很陌生,因为进入八十年代就基本上看不到这个东西了,只是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见过纺线、织布的镜头。
   家机布有着机织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无污染、吸汗、富有弹性、柔软舒适、冬暖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肌肤亲和力强……因线粗纹深,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属纯天然绿色保健棉织品,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家机布,过去都是没钱人家用来做衣服用的,大多由农民用最落后的手工织机织出来,线,粗细不一;纹,参差错落。家机布,是如此粗糙不堪,显然登不了大雅之堂,更为有钱人不屑一顾。当然也就谈不上洋气,也谈不上所谓“时尚”了。
   家机布虽然“土”,但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每道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可以想象出一件产品包含着多少繁复的劳动,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单从织布的过程看,也要分若干步骤。第一步:上浆——用大米熬米汤将经线浆一次;第二步:牵线——使牵出的经线松紧一致(也称布);第三步:挽绉——使上下经线截然分开,保证梭子来往畅通无阻;第四步:编织——采用手推脚踏,完成织布;第五步:修整——将布上的小疙瘩刮掉,再将布密闭在缸中,熏白,取出,折叠,捶扁。
   织家机布的利润主要是靠浆水赚取。浆水是用碎米熬成的“米汤”来浆经线,既使经线光滑,织的时候更加牢固,又使经线增加重量,顾客是用棉线兑换家机布的,用同重量的棉线换取同重量的布,增加的重量就归加工方赚取了。
   六七十年代,国家给每人每年只发三尺布票,衣裤袜被都在其中,如果做一件衣服要攒三年的布票,等你攒到够做一件衣服时,布票又“过期”了。布票是当年有效,第二年就是废纸。所以,做衣服裤子被子都靠家机布。我们家里仅靠布票做衣服和铺盖也不够,大部分要靠奶奶自己纺线,再用纺出的棉线兑换家机布。奶奶纺线的棉花是自己种的。那时的自留地非常少,哪来的田种棉花呢?但我妈有办法。我们旁边坡里有一块荒田,是“大跃进”聚集木材的一个场子,约有五六分地,经妈一开垦,四周围一扩大,面积增加到七八分地,她用上好的农家肥料种上棉花,一年能收五六十斤籽棉。籽棉到棉纱线要经过几道工序,籽棉剥离后的棉花就叫“皮棉”。皮棉再通过弹匠把皮棉“弹”活,用弹活的棉花捻成棉条,然后用手摇纺车将棉条纺成线。纺线是技术活,一般的人纺的线不是粗就是细,或者粗一截细一截。我奶奶纺的线粗细均匀,接头少,织出的布就平整光滑,没有疙瘩,做衣服就耐穿。
   家机布是一种回忆,家机布是一种憧憬。对家机布最有情感的应当是五十岁至七、八十岁的人群。这个人群由两代人构成,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家机布在他们的生活中延续了二、三十年。那时候,农村人都穿着家机布衣裳,穿着手工纳成的千层底家机布鞋;床单、铺盖包单、围裙、门帘等都是家机布做的。
   进入八十年代,家机布曾一度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但是,随着文化生活的丰富,许多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成了一种普遍的精神需求,城市的人们通过看电影、看电视,发现了许多镜头中经常出现长衫、马褂、布搭裢等棉布、家机布细节,特别是在一些影视片断和文学情节中,古老的纺车和染坊时不时地进入人们的视觉,它们虽然没有刻意去强调家机布,但却在不经意间将人们带入了由多种元素汇集成的“家机布年代”。
   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独生子女群体陆续进入了消费主流,他们虽然从未穿过家机布、用过家机布,甚至都没见过真正的家机布,但是,这些整天置身于毛料、皮革、化纤、莱卡氛围中的孩子,家机布恰恰因为陌生,对他们构成了一种悬念,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好奇——一个家机布娃娃,一条家机布围巾、一块家机布门帘、一双家机布棉拖,都会以一种另类时尚的姿态切入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的消费。
   所以,家机布的消费市场几乎囊括了8岁~80岁的老少四代人群,几乎与所有的纺织品、装饰品、工艺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制造了巨大的落差,人们对比中选择,在落差中判断,会不由自主地向老粗布靠拢,会情不自禁地和家机布亲近。在当今社会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它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造、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显的尤为珍贵。但是,不得不忧心,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们那里基本看不到了,纺线、织布的技艺基本失传,曾经织过家机布的人大部分已不在世,即或还健在的也是八九十岁了,他们的后代都没有认识到,几千年沿袭的纯手工纺织技艺中蕴含着特色传统文化,不知道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不知道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如果不抢救性地保护和继承,以后的人们只能从电影、电视、小说中去品味家机布了。
  

共 21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管是家机布,还是土布,现在的年轻人都对它很陌生,因为进入八十年代就基本上看不到这个东西了,只是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见过纺线、织布的镜头。”作者“在假期和家人一起到被称为“梦里老家”的车溪风景区玩了一天,这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和生命韵味的好地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土布印染“工业作坊”,透射出土家人在推进文明进程中的聪颖与智慧。”土布,对六七十岁的农村老人并不陌生,甚至其中不乏织布高手。作者用朴素客观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家机布--即土布的历史渊源和主要用途。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家机布的深厚感情。感谢老师投稿丁香,祝您重阳佳节快乐!【丁香编辑:粉红莲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9-10-07 20:07:05
  感谢老师投稿丁香分享佳作,祝您节日愉快,阖家幸福!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2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9-10-07 20:13:00
  作者对家机布的深厚感情和对家机布如数家珍的叙述,以及对这门传统古老手艺频临失传的担忧,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既然无法改变时尚和潮流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冲击。尽量能不忘初心,也是很有社会意义的。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19-10-08 22:04:41
  一篇让人读后非常亲切的散文,土布,成为一代人的回忆。我小的时候穿的棉衣、棉裤里都是土布,我们管它叫粗布;铺盖用的被子、褥子里也都是粗布做的,床单也是粗布的,不光滑却很暖和。在我的老家,很多家户都是靠织土布解决家里的柴米油盐,织布就是家庭银行。感谢老师给我上了一堂织布的工艺课。过去我也见过织布的活,却从未过细了解每一个步骤,只是粗枝大叶知道一些。织布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繁琐而又细致的活,怕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种“消亡的工艺”。感谢老师的呼吁,不要让我们的民族工艺在年轻一代人身上消失!感谢老师赐稿丁香,勾起人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赞!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4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9-10-11 22:59:46
  好文佳作为老师点个赞吧!向老师学习了!
峥嵘岁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