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父女情深(微型小说)
“大妺子,我不想到这里住了,在这英国人生地不熟的,他们说话我听不懂,我说话他们听不懂,我就像一个傻子一样天天呆在家里,我都快憋死了!”他哭丧着脸对她说。
她不理解父亲此时此刻的心情,她以为父亲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把她俩拉扯大,就应该接过来享享清福,可她父亲却思念着家乡。
她想尽千方百计想把他留下,她对父亲说:“爸,在这里有什么不好呢?”
“有什么好玩的,他们的话我一句也听不懂。”
“你不懂,我们懂,您想知道什么我可以给你翻译呀!”
“我才不要你翻译哩,还是回家好,家里都是乡亲,相处亲热,说话随便。”
“您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家好玩吧?”
“当然好玩,我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与邻里邻居在一起有说有笑拉拉家常。”
“难道这里的生活没有老家好吗?”
“你这里的生活是好,但是……”
“但是什么呢?您说不出了吧?”
“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您呀您,生就是劳碌八字,以前母亲卧病,我和妹妹要读书,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您为了这个家没日没夜干活,难道不苦吗?”
“苦,那是肯定的,可再苦也不觉得。”
“您还记得母亲刚过世的那一年家里穷得连学费都交不起吗?”
“当然记得,那一年你读高一你妺读初三,如果不是你舅帮了一把,那你两姐妹恐怕在家当农民了。”
“我舅是帮了我家一把,他的那钱也是向信用站借的,他本身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像我叔……”
“莫提你叔,提起你叔我就一肚子的气。”
“那一年我看到您不好意思去向他借钱,我就去了,结果……”
“你一定也不借到,是吗?”
“是呀,他说他没钱可借。”
“他存钱不多这我知道,但借点学费钱给你两姐妺应该还是有的。”
“难道是怕我家还不起?”
“这也是一个方面,主要是……”
“主要是什么?”
“还是不说了。”
“你不说我也知道,记得那一年在我临走时听他在自言自语说什么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读再多的书还不是……”
“别说了,他就是那个德性!你别看他是我的亲兄弟,事实上他还不如咱家邻居王伯伯,你王伯伯在我家最困苦的时候还帮过咱家不少。”
“王伯伯对我家真的好,他对我家的好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人家对咱家的好,你是要记得呦,如果不记得那叫忘恩负义!”
“那是当然。”
回想过去的那些时日,自从她俩的母亲去世以后,蒋大海家里的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緣,他每天穿着一双没有后跟的灯芯绒烂布鞋在劳作,那破烂不堪的衣服上全是那白白的一圈圈汗碱,衣裤里面生了许多让人恶心的虱子。
父亲勤俭节约,她俩也不与别的女孩攀比,一心只想着读书、一心只想靠读书跳出农门、靠知识改变命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她俩的努力,他的大女儿蒋秋菊考入了北京大学,他的二女儿蒋桂花也接着考入了清华大学,两姐妹如愿以偿。
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过去了,蒋秋菊考入了英国伦敦大学,她在该大学读研。
第二年蒋桂花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这一喜讯传到村里,邻里邻居的人都说蒋大海家的祖山冒青烟了,他家出能人了。
自从她两姐妹考上研究生后,她叔看到她俩都有出息就对她俩另眼相看。
在她俩临去上学的那天晚上,他死皮赖脸地来认侄女了,以长辈的身份说:“秋菊、桂花,明天你两姐妺一个去英国、一个去北京,你俩即将去读书了,为叔的没有什么像样的礼物送你俩,就给你俩一点零花钱,这钱不多……”
他把手伸出好久,他多么希望她俩能接受,可她俩的做法出乎他的预料。蒋桂花站在房中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步不迈,眼中露出鄙视的目光。蒋秋菊毕竟是姐,年龄比蒋桂花大一岁,懂事近人情,她对他说:“叔,你的这份情我领了,但这钱我不能收,现在两个老弟在家种田以后讨亲需要一大笔钱,你还是把这钱留给他俩结婚用吧。”
“你有钱是你的,这是为叔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他把钱往她的口袋里塞。
“叔,别、别、别,这是你辛苦赚来的钱我不能收。”
蒋桂花似乎有所反应,但脸上丝毫没有笑容,她板着面孔说:“我有钱,叔,你拿回去吧。”
两个侄女都不给他的面子,他的处境十分尴尬,为了挽回面子,他说:“哥,你看这两个侄女对我还见外,你就做个主,让她俩收下吧。”
他为了给他一个台阶下,强装作笑脸说:“老弟,算了吧,这是侄女给你分忧,看你现在负担重才不收的嘛!”
虽然她俩给他的面子、不当面说出来,但他的心里清楚,他以前有愧于她俩,现在想弥补也很难,他不得已顺口接过话茬:“那好吧。”说后扫兴而归。
如今她俩都有理想的工作、理想的伴侣,都已成家,一心只想让父亲享点清福,没想到他要急着回家,她不得已送他回家了。
回到家里蒋大海虽然吃穿不愁,但他还是舍不得农田又干起了农活。
他的妻子虽然已因病亡故,但她的责任田仍然存在,他仍拥有四亩多农田还有圷土,他一分土地也舍不得荒着,他对每一分土地都细心地耕耘。禾苗起虫了,他在给禾苗杀农药时不幸中毒了,他的两个女儿得知此事后匆忙赶回了家。
他住院了,女儿女婿都心急如焚。蒋秋菊吩咐她妺和妹夫在医院陪护父亲,她和她的老公从医院赶回,找到邻居王伯伯、她笑着对他说:“王伯伯,你也看到了,我父亲为了我娘和我们两姐妹苦了几十年、累了几十年,现在我俩大了也都成家了,想让他不要再做农活享点清福,可他偏不……”
“你们两姐妹都是孝子,这乡里乡亲都在夸你俩,可你父亲就是那怪脾气,他总是舍不得屋里这两块田。”
“是啊,他现在又不是缺吃少穿,还要守着那田地圷地不放,你看现在又中毒住院了,他现在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里,叫我们怎么放心得下?”
“你说的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要不我再劝劝他?”
她知道父亲的个性,“你劝是没用的,要不你就按我的意思帮我个忙?”
“你要我怎么帮?”
“王伯伯,你要向我做保证,保证以后不要把我家的田地圷土再还给我父亲做了。”
“这?”
“你别犹豫了,只要能做到,我就把我家的所有的田地坏土都给你做,包括我父亲现在所种的四亩多田的水稻都送给你,你看行么?”
“这是你父亲大半年的辛苦劳动所得,我不能要!”
她泪流满面地跪求着,“王伯伯,如果你不答应我就跪在地上不起来了,直到你答应我为止。”
他赶紧把她扶起,老泪纵橫地说:“孩子,看在你姐妹俩对你父亲的一片孝心的份上,我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