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韵】蜃景(散文)
一
秋老虎威风凛凛。酷暑过后,它唯恐人们忽略,便称霸雁城,一把火接一把火地烧。
去南湖公园水上乐园,捕捉初秋丝缕的荫凉,是我在秋老虎肆虐下的渴望。心动不如行动,想到就去做到,我独自前往南湖公园。
知了好像接到谁的通知,懂我心情。它不要防暑降温费,不知疲倦地在马路旁的树上吵哑地狂叫,一阵接一阵。
乌黑的柏油路,被烈日晒得融化,踩上去比地毯更柔软;高温晒出裂变的图案,热浪像一层模糊的透明玻璃,所见之处,景物变形。车飞速前行,尽快要冲出炽热的包围圈。
笔直的马路,向远方延伸。只见更远处,柏油路面如洒水车洗过,似乎有少许清水,还在路面流淌。顿时,酷暑燥热殆尽,一股凉爽之风扑面而来。
稍过片刻,车飞驰到水洗之处,却无半滴水珠,而更远处,又见水渍流动。忽然明白,这是一种物理现象——蜃景效应!蜃景的虚拟景象,竟然在精神上给人清凉之感!蜃景效应能测量热扩散的精度,却测不出人们的心思。
蜃景的形成源于光线直射具有一定密度的空气,我情感密度,此时竟因这般景象而出现了“蜃景”。人的很多愿景可能实现,可能幻灭,但没有心中的愿景,实现与幻灭的体验就都不会存在了。与眼前蜃景有着联系的,是与我关系十分密切的同学。
我的心思飞到那年。同桌叫小菊,我俩的关系非常好。她有一个精致的摘抄本,不轻易示人。借给我看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中了巨奖一般兴奋。打开扉页,一行遒劲有力的字跳入眼帘:人生黯然回首,只是不断地看海市蜃楼,不断地失去好朋友,想停留不能停留,怕分手偏要分手……
留言中“海市蜃楼”四个字,似百慕大三角的魔力,吸引我的好奇心。我渴望能看到海市蜃楼,哪怕只是看一眼。恰巧,一星期后,《海市蜃楼》在电影院火热上映。彼时,班主任马老师三令五声,禁止学生外出;深奥的《生理学》和高难度的《组织胚胎学》,两科考试在即。我上次考试退步,老师报分数时用眼角的余光瞄了我一眼,打击我的自尊心。索性,我破罐子破摔,不管不顾地约上三位同学,晚自习后,混到校门口的小卖部,趁同学们不注意,直奔电影院,只为看一眼那梦中的“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片中广袤的黄沙大漠,时而飞沙走石,时而安静,沙漠没有丁点儿生机。像雄浑的男人板着脸;又仿佛是大自然把桀骜不驯的塞外风、汹涌的沙尘,刹那间凝固。
影片中美丽的女匪是最大的亮点。加沙洛娃是匪首,红衣骏马、明眸顾盼生辉,男主与银幕前许多观众,都对她一见钟情。她的美与她的狠,都让人过目难忘。在狼窝里长大,又“驾驭”着一群悍匪的女人,却有温柔纯情的天使般的面容。影片讲述摄影师唐庭轩偶然拍摄到海市蜃楼图片,费尽心思寻找片中靓丽的女子,再到大漠疆域所发生的见闻。最终,残酷的现实替代海市蜃楼般的梦幻,加沙洛娃彪悍、强势、心狠手辣,与图片中形成反差。
从电影院返回,爬围墙进校,被守在围墙角下的班主任逮个正着。那次考试,我的考试很糟糕,单科和总评成绩退出前十。老师批评的话,说得轻、落得重,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想起劳作在黄土地的父母,茫茫大漠的风吹落沙粒,揉进我的眼里,模糊了视线。蜃景是人对虚幻的向往,而不能当成追求的目标。
正因为这鲜明的对比,才使影片更具玄念、更揪人心。或许,影片要告诉人们的就是不要追求虚幻的美。或许,影片传递给观众:不要遇沙漠,就怀疑生命绿洲的存在;不要遇到困难,就怀疑人生目标的实现。当理想的丰满被现实的骨感替代,执着、坚韧、不放弃,便是支持泅渡到成功彼岸的力量。
妙语摘抄本上的那段话,或许就是同学心迹的叙述,我那时还不能理解她情感中的波动,虚幻的,真实的,让她不能自已。电影上的人物,生动地演绎了蜃景的含义,让我从人性的角度看到了追逐与放弃的界限。
二
记得去年初秋的南湖公园之行,是在蓝天消失之后。
蓝天是我的文友。他博学多才,睿智沉稳,我们认识多年。他给予我及我的同学许多帮助,却总是淡淡一笑:这没什么,为朋友该做的!你不用谢我。蓝天精通的军事、历史、政治等,这些方面正是我的弱项。蓝天和我对许多文章进行探讨,他会说出让我信服的理由。
我创作的小说《闰儿老师》,闰儿是一位大学刚毕业的高中物理老师。没上过高中的我,描写闰儿上高中物理课,不知从何下笔,小说创作卡壳停了几天后。终于找到途径,到高三的教室听了一堂物理课后,才顺利完成小说创作。蓝天听说之后,给我留言:为创作小说听物理课太难,又得找人托关系、又费时间。以后,凡遇到创作小说涉及理科或军事政治等方面的知识,直接问我就是,我能回答你想问的问题。
“蓝天,你就是上苍赐给我最好的礼物,希望我们不会走丢。”
“若尘放心,蓝天永远都会在远方关注你,只要你一抬头,就可与我遥遥相望。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一直到老!”
我与蓝天的这段对话,一语成谶。
世事难料,十天后,蓝天转瞬消失在茫茫网海。没有一句道别,更没一句祝福。带走许多快乐、留下无穷的怀念。每当我呆望天际,蓝天白云依然在,却不知故人在何处。
我把与蓝天的聊天记录制成文档,偶尔想起蓝天时翻看。冬去春来,在绵绵的雨季里,手机连同文档被小偷偷走,带走我最后一丝念想。
回忆伴我到达南湖公园,公园的草木亦如去年。已过一年,南湖公园的荷绽开又残;湖边的垂柳新绿又败;坡岗上的蒿草荣兴又枯;山边的小溪水涨肥又瘦去。
独坐荷塘亭榭一隅,望着蓝天白云,任时光随夕阳而去。夜幕笼罩,一点点褪尽天边的光亮。路灯黑白颠倒,夜晚才睁开朦胧的睡眼,打量喧嚣的世界。
繁华三千,心冷孤寂。路人熙熙攘攘朝着南湖而去,我无逆流勇气,随势而行。南湖堤岸宽敞的坪里,已聚集许多人。暗黑的远处,时不时有一束亮光扫过。我麻木地随人潮停下脚步,循着众人目光望去,漆黑色的湖心刷地亮了。
南湖公园五十多亩水域,旅游资源丰富,有吊桥、曲桥栈道、白鹭嬉水、莲花湖、水上乐园。湖心亭只能乘船上岸,它像一位佳人,立在湖中央,楚楚动人,越是遥不可及,人们越梦寐向往。娱乐快艇在湖中穿梭,驾驶快艇的勇士们,在湖心亭停歇返航。可是,岁月更替,沧海桑田,湖心亭和快艇都被环保处置。而现在利用光学原理,建造新的水上露天影院。
南湖公园的“水上影院”与澳门的“天幕电影”异曲同工,一处影像在天上,一处投影在水中。影片镜头里:古朴的青石板路,拉长至远方;石板压不住小草的坚韧,绿色从石缝里挤出来;从下往上的角度拍摄朱红色的亭子、精美的长廊,几乎延伸到天边。
我此刻屏蔽所有的声音,一片静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心里的《送别》不知因何而起,更不知唱给何人,旋律却直扯人心。
我的眼里温热,再望水上影院。镜头中蓝天白云下,一只鹰滑翔着,画过优美的弧线,飞向远方。“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心里响起古筝的伴奏,似乎看到弹琴抚弦的手指,在心上拨弄。忽然觉得,这不是我人生中看的水上电影,而是一片蜃景。
那年年少,为追看蜃景出现在沙漠,抛开学习;中年时期,为水面的蜃景画面,黯然神伤。镜中花、水中月之靓,虽然美得不忍触碰,但是,能指引人们目光追求的方向。蓝天即便是我生命里的蜃景,也是文路上扶我启程的良师益友。人生过客,不能如大海,只是澎湃,潮起潮落如常;不能如沙漠,全部荒芜,虚实交替才真。蜃景在情感的空域上演,蜃景如幻,也是真,人生的滋味未尝不是亦真亦幻。
我从人群中抽身,走向停车场。路旁树上,叶子在窃窃私语,几片飘落、几片坚守,“吱吱”一声,叶子从枝尖飘落。“只道枯黄叶,常思瓣落苦。”枯叶忍痛放手,离树而去,这是对生命自然规律的尊重。放手是一次蹦极,失重会让人生变得更轻松更精彩。蹦极最痛苦的不是跳下去的那一刻,而是跳下前心里的挣扎和犹豫。既然无人倾听,就闭上眼,鼓起勇气放手,蹦极。
蜃景,源于现实存在和虚拟想象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人们并不看好虚幻的蜃景,可没有蜃景,人生少了对美好的向往和渴望。
“城头蜃阁烟将合,波面虹桥柳未衰。”思绪如眠柳,游荡我的心池。南湖,藏纳我深埋在心底的念想。
开车返回,车飞驰在新修的东三环上。东三环道路宽阔,车到之处,路面和廊杆的反光材料锃光瓦亮。今夜,所有灯光为我点亮,黑暗扔到身后,蜃景抛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