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看点】出嫁(小说)

编辑推荐 【看点】出嫁(小说)


作者:汪眸 秀才,1624.1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05发表时间:2019-10-12 14:44:40

【看点】出嫁(小说) 洞鉴古今,便会知晓,天下的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而借着相似的历史结果,去推测正在发生之事的结果,或是总结其成败经验,实乃一件其乐无穷的妙事。
   想来,汉人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未卜先知的道家高人口中的“天道循环”,估计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敝人在少年时通读各类史书,常废寝忘食。多年后,又不顾老父反对,做了大元的一名史官。
   家父仙逝十余载,终于得偿所愿,在顺帝的诏令下,有幸成为编纂《宋史》的二十三位史官之一。
   奈何修史只过了半年,我便意识到家父在世时,虽看似迂腐不堪,却着实看的比我要通透许多。
   为前朝编纂史记,并非是想象中只需“收集、整理、书写”那般简单。
   以至于仅仅过了一年,哪怕尊贵如脱脱丞相,也借故主动辞去了主持《宋史》编纂的工作。
   修史之难,说来也是人之常情,上至君王,下至百姓,谁不想“青史留名”?
   宋已亡,大元昌。
   前朝之史,已成为了名贵显赫们留名千古的捷径。
   于是,从“在前朝帮助元军打开某城城门”“劝降某个前朝大官”到“杀死过前朝某位皇帝”的送礼之人越来越多,编出的故事也愈发像是草台班子临时赶出来的戏,曲折离奇,毫无逻辑。
   或是因为我从未收取过这些贿礼,从未答应过他们的种种故事,亦或许是因为家父本乃汉人,故而入朝本就低人一等,故而一段时间之后,针对我的各种打压愈发多了。
   倒不是我不能应付这些琐事,只是琐事多了,难免再静下心来好好修史。
   好在我也有调整心态的方法,在民间收集和阅读野史,杂史,残史。
   这些史籍虽然往往同样真伪难辨,但其逻辑绝对不是那些大元的名贵显赫可以比的,用来做消遣读物,对我而言,是极为合适的。
   这不,就在半月之前,机缘巧合之下,我得到了这本名为《小史》的残书,书上并未提及作者,书中所记载的,多是宋时周边小国的故事。
   令人无比惋惜的是,这书似是在许多年前被烧过,所剩的完整故事少之又少。
   原本我也看惯了残书,即便故事有缺失,无论是掐头去尾,只要我用心去猜测缺失部分内容,便也能自得其乐。
   但也就是不经意的乱翻,却让我在本书为数不多的完整故事中,找到了一篇引人入胜,却又耐人寻味的故事来。
   我便将这个故事在此略加润色,分享给看官们细细品味。
   ……
   她,年方二八,正是碧玉年华,却已经是永昌府“满青阁”中有名的“大家”,歌、舞、琴、诗无一不通,只不过面容、身段仍显稚嫩,比起长她四岁的花魁,吃了些亏。
   曾有一个姓范的宋人在听过云依依弹唱的《乐神曲》后,曾随性留下过两句诗:“含苞待放已无双,几载春秋压群芳”,意思很明显,断言若是再给云依依几年生长,她必是“满青阁”的新头牌。
   纵然他是个宋人,但他的这番言论,在当时却是受到了许多烟花客的认同,毕竟据说此人,是宋国当世极其有名的文人。
   其实,说起来,这个姓范的宋国文人,对于云依依的评价还是有些保守。
   若非大理国全国崇尚佛教,若是大理国也隔几年都会有风流之士评出什么“十大名妓”,云依依在整个大理国或是都能排得上名号。
   原因?试问这两年,大理国内哪个达官显贵,富户豪绅没有看过她的表演?
   不过对于云依依这个行业来说,云依依如此是好是坏,也不能先下结论。
   毕竟云依依小小年纪已成大家,“满春阁”的掌柜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哄起了她的身价,导致她早在半年之前便已成了达官贵人们的“专赏”,没有些身份地位又无身家的风流客,对于云依依的认知仅局限于他人之口,对云依依的长相、技艺大多并无亲眼所见,若是过些年,这些达官贵人们换了口味……
   好在云依依在刚有如此烦恼之时,便有人替她赎了身。
   为云依依赎身的,是大理领国自杞国马贩统领的长子阿多。
   莫要以为马贩身份低微,要知道,自杞国有如今之强势,主要还是归功于给宋国贩马。
   贩马可以说是自杞国的“国业”,马贩统领之子,身份地位可见一斑。
   更难能可贵的,是阿多对云依依所表现出来的真诚。
   众所周知,在这个世道,即便有哪家的青官人、红官人被高门富户相中赎身,也并不见得就是攀上高枝,一飞冲天。
   绝大多数,只是被买去做了那些达官显贵们的“私人玩物”,莫说名份,生死都是听天由命。
   若是有哪个,有幸是被买入府中当个小妾,那已经算是祖上烧高香了。
   但阿多,这个刚刚弱冠的自杞青年,竟是承诺要将她明媒正娶,作为他的正房夫人。
   百两银子的赎金,加上阿多对于云依依的真诚,此事仿佛并未遇到什么阻碍,双方也并未多费什么口舌,便是将此事确定了下来。
   九月初九,良辰吉日,云依依从“满青阁”出嫁。
   为何要如此安排呢?
   按照自杞的传统习俗,女方出了娘家门以后,是无论如何一定双脚不能沾地,直到男方宅院,炮仗声尽,才能下地。
   可云依依原是满清阁段妈妈从人贩子中买来的孤儿,那时还不到两岁,话语都说不清楚,家世背景姓名一概无从得知。若必须要有一个娘家以做礼数之用,“满青阁”当是唯一的选择。
   说来,云依依也算是重情重义,竟是决定要在正式出嫁前一日,由阿多出资包下整个满青”,办一个特殊的“出阁喜筵”,邀请所有云依依的熟客以云依依娘家人的身份出席,而所收到的份子钱,也全归“满青阁”所有。
   “依依。你既要出嫁,满青阁理应给你办出阁喜筵,但阿多公子的赎金已经足够了,你实在没必要再把这些份子钱也交给阁里,毕竟你是远嫁,身上还是带一些钱财比较妥当。”就连段妈妈听到云依依的想法后,都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开口劝道。
   女子远嫁,无依无靠,若是夫家人并不友善,手上有些闲钱,多少能更好应对。
   云依依浅浅一笑:“即是要包下满青阁,那阁里营生,姐妹们的生意必受影响,我既要嫁人,这些钱财留着也未必有用,不如分给阁里的姐妹们。若妈妈觉得过意不去,大不了便也将这些钱替我捐出,元人在北面做了不少孽,难民都是可怜人。”
   云依依的乐善好施,也是出了名的,这些年,云依依可是自掏腰包救助了不少贫苦人。
   听云依依这么说,段妈妈也不好再说什么,一来她理解了云依依的言外之意——若是夫家真的待她如猪狗牲畜,随身钱财也是便宜了他人。二来,段妈妈也知道云依依虽然看似柔弱,但素来却是极有主见的,既是已经做了决定的事情,便不会再被他人左右了。
   “出阁喜筵”得到了云依依那些熟客们的支持,光是份子钱便收了四十余两。而云依依也是知恩图报,又为这些熟客们表演了一套她所擅长的技艺。
   一个多时辰后,这场特殊的出阁喜筵也终于落下帷幕。
   身着婚服的云依依对着熟客们鞠了三躬,缓缓开口:“若是没有你们,也没有依依的今日,衷心感谢各位赴筵对依依的祝福,正如友古居士词曰:若是真心待于飞,云里千条路,依依和阿多会将各位客官的祝福化为余生之暖。”
   虽然“出阁喜筵”看似办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云依依却出嫁的略显低调。
   甚至连一支挂着红绸的马队和吹着乐器的礼队都没有,更别说是近些年效仿汉人所兴起的“八抬大轿”了。
   有的,只是由八名人高马大的自杞族护卫所保护的一架二驭马车罢了。
   倒不是说云依依待嫁的这个叫阿多的自杞青年家财有限;亦非云依依所托非人,这个阿多并不是不舍得在她身上投入钱财;更不是说,阿多本人不喜汉人那一套风俗文化。
   真说起来,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出自云依依的想法。
   虽然云依依出身低贱,却也知道,自杞国在几十年前,曾经动用了一些可耻的手段,让大理国吃了一个大闷亏。
   当然,大理国这些年吃过的亏不在少数,吃过西夏的亏、吃过吐蕃的亏、吃过宋人的亏、吃过金人的亏、现在还时常吃蒙人的亏。
   但在大理人看来,吃谁的亏都行,唯独不能吃自杞国的亏。
   原因很简单,自杞国在大理人眼中,不过是一弹丸小国而已,这弹丸小国中的自杞人又是贩马出身,在大理人看来,自然是极其卑微低贱的。
   如此弱小低贱的国家,竟然在几十年前,让大理人吃了大亏,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当然不能忍受。
   而这些年,随着北面战事的混乱升级,这种仇恨让大理国人更加敏感,甚至有关“自杞”的话题都逐渐的演变成了一种敏感话题。
   所以自己嫁给自杞国人这件事情,还是不宜声张为好。
   然而,纵然云依依出嫁的如此低调,可天底下又哪有不透风的墙?
   她出嫁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这样的消息,竟然比云依依出嫁马车的速度还要快,在大理国内扩散。
   再然后,成为了大理百姓谈论的话题。
   “竟然嫁给了自杞人?此消息当真?”
   “岂有此理!自杞可是与我大理有世仇,嫁给自杞人,成何体统!”
   “民族大义,她也不懂吗?”
   “我大理好男儿何其多,偏偏要嫁给自杞人,真是莫名其妙!”
   “真应了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一个出身卑贱的青楼女子,又怎么会懂得这些大道理。”
   “在我大理国赚的盆满钵满,结果拿着钱财给自杞人花,真是令人作呕。”
   “本来就是供有钱人玩弄的娼妓,嫁到自杞?我看即便在自杞,也逃不过被当做玩物的命运吧。”
   “既然今日选择滚出大理,就莫要回来了。”
   若是这些也就罢了。
   还有一些毫无办法考据的流言蜚语,此时此刻,也在这些恶毒的谩骂声中逐渐出现。
   “据说,她嫁去自杞,是为了将我大理的优良马种偷运给自杞,然后从中谋取暴利,这是自杞国主酝酿了多年的一步棋。”
   “我还听说,她本身就是自杞人,只是自小在大理长大,回到自杞,就要改成自杞的名字了。她的自杞名字好像叫阿芸。别怪人家了,人家落叶归根。”
   “我听到的消息是,宋人打不过蒙古人,所以想要和自杞一道攻打我大理,让我大理成为宋人的避难之所,而云依依,就是自杞人和宋人合作的筹码!”
   “我还听说……”
   ……
   这些流言蜚语之中,当属“云依依认祖归宗,即将改名。”的消息最受大理人的热议。
   原因无他,没有人有确凿证据证明云依依本身究竟是大理人还是自杞人,即便她是大理人,自杞人也有传统,女人嫁人,要随夫家的心意改名。
   也正因为这些流言蜚语传播的奇速,云依依一行人还未出大理国国境,这些流言蜚语,便传入到了她的耳中。
   “停车。”云依依沉吟许久后,对正在驾车的车夫命令道。
   “夫人,出了这石城郡,马上就进入自杞国境内了,您这是要?”随行的唯一一名侍女,也是阿多从自杞国派来负责接亲的沙玛似乎是察觉到了云依依情绪的不对劲,略显紧张的问道。
   毕竟,说起来,这些关于云依依的流言蜚语,还是她不小心透露给云依依的。
   她对于这位少夫人的脾性还不甚了解,故而生怕是因为自己透露的那些传言,让这位少夫人心生悔意。
   然而,云依依接下来的话语却是大大的出乎了沙玛所料,只听云依依吩咐道:“你去墨翟,给我买一副文房四宝来。一般的就好。”
   虽然不知道这位少夫人突然要文房四宝是何用意,但沙玛还是没有多问,干脆的应了一声后,不等云依依掏出碎银,便照着云依依的话去做了。
   相处了几天,在沙玛看来,作为少夫人,云依依还真没有什么架子,甚至日常吃穿都不叫自己服侍,这还是少夫人首次给自己下的“命令”,自然而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盏茶功夫,沙玛已是买来了文房四宝。
   云依依还是不由分说,在沙玛将文房四宝交于马车中时,将准备好的碎银塞到了沙玛手中。
   然后,云依依命车夫驾车寻得一处僻静之处安歇,她则独自在马车之中。
   “沙玛妹妹,你来一下。”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马车内的云依依突然开了口。
   沙玛闻言,连忙来到马车门前。
   马车的门帘从中掀开,一只纤纤玉手探了出来,手中握着一卷宣纸。
   宣纸上,淡淡的墨香,不由得勾起了沙玛的好奇心。
   展开来看,却见上面用十分娟秀的字体写着几行小字。
   虽然沙玛书读的不多,前些年跟着族人与宋人做生意,也倒看过不少宋人的字画,她此时心中十分笃定,少夫人交给她的,正是一篇刚刚完成的诗作。
   “劳烦沙玛妹妹,把它寄回到满青阁。”就在沙玛愣神之时,马车内,传出了云依依的声音。
   三天后,满青阁的常客们,便惊讶的发现花魁“梅娘”,竟是唱出了一首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完全陌生的小调。
   只听她是如此唱道:“无根浮萍缀满青,奈何无法证真名。身世本皆承天赐,何必多虑多疑心。”
   这首小调的调词,说来其实也并不规整,文采更是无法与那些宋人相比。
   但这首小调的调词,却在大理国掀起了不小的热议。

共 674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叙说了一位十六岁豆蔻年华的青楼女子云依依,歌、舞、琴、旗、诗书无一不通。曾有一位范姓宋人,听过云依依的《乐神曲》后,作诗称赞云依依:“含苞待放已无双,几载春秋压群芳”,并断言:不多年以后,她必是“满青阁”的新头牌。果不其然,几年后,云依依不但压过了“满青阁”的头牌,而且还在大理国“十大名妓”中名列前茅。自然而然,云依依的身价也随着她的名气节节攀升。云依依是个热心肠的女子,她常常接济那些贫困的人们。常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随着云依依的名气大增,许多达官显贵,都想包她的场,这倒成了云依依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幸好自杞国马贩统领的长子阿多替云依依赎了身,云依依便答应嫁给了阿多。作为从小在“满青阁”长大的云依依,没有父母亲人,只得从“满青阁”出嫁。懂得知恩图报的云依依将婚礼当日的所有分子钱都留给了“满青阁”,以报答段妈妈的养育之恩。然而一桩美满姻缘却招来许多非议,幸好在云依依的机智应对下,慢慢烟消云散。很唯美故事!值得一读。【编辑:五色鲜人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色鲜人掌        2019-10-12 14:49:32
  老师的文字功底很深厚!感谢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唯美的如诗一般动人的故事!问好老师!祝老师在看点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10-12 19:40:42
  唯美殉道,以梦为马,依云嫁衣,随缘书画,泼墨成泪。问好作者,秋安万福!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