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 祖国 ,我爱你!(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 祖国 ,我爱你!(散文)


作者:文绮 举人,419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12发表时间:2019-10-16 12:44:12

【轻舞】 祖国 ,我爱你!(散文) 如果有谁问我,你爱祖国吗?我会毫无迟疑地回答:“爱!”
   一
   我十分感谢母亲把我带到这个社会上来,且年龄与共和国相仿。往后,我与祖国共同成长。
   当我有记忆起,就经常听到母亲用她那甜润的歌声高兴地吟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这歌声,深深地扎进我的心里。当自己会与母亲交流的时候,就说:“母亲,您经常唱的那支歌,多好听啊。”当时,只知道这歌好听,但不知道她的真正意义?后来长大一点,就感觉到:那一定是翻身得解放的母亲,在用她那纯朴而又亲切的感情,表达她对党,对政府,对毛主席深厚的感情,才把歌声唱得那么好听的。那时的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言一行,都吐露出对党对祖国对政府的感恩之情。
   当我上小学一年级时,音乐课就是唱“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的歌曲,那个年代,我们一开始就是接受爱国的教育,从整个思想意识里都是受爱国精神的熏陶。她让我们真正懂得,爱国是一种光荣,是一种骄傲,是一种志气。这样的文化输入,从灵魂深处感觉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潜意识里,没有国哪有家。而且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都是励志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随时牺牲一切。
   就是这样深刻的意识教育,把我们的整个身心,墨染成一个真正爱国的炎黄子孙。我们时刻没有忘记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时刻没忘记力争做中华好儿女。
   我们的国家百年沧桑,又百年奋起。建国之初,是一个支离破碎,百废待兴的乱摊子。面对千疮百孔,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号召,让广大人民豪情万丈,励志砸碎旧制度,建立新中国,一个大干苦干社会主义方兴未艾。这一战,又是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
   我们没有忘记:在这几十年里,人民舍生忘我,团结一心,克服万难,齐心协力,以最快的速度,提高生产率,多快好省,加快建设步伐。以最短的时间,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亲眼目睹:一切从零开始的国家,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出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的态势;尤其是独立,完整,富强,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苦历程。
   回首当年,我的家乡是一座贫穷落后的乡村。最让我记得清楚的是:各家各户几乎每天晚上摸黑做家务事。或者乘月光赶紧把一天的事做完。我经常看到母亲在黑灯瞎火里忙碌。少有的时候点上一盏菜油灯,那盏灯是用勺子装一点点菜油,然后用棉花搓成一根细条条,摁在油里面,最后用洋火点燃,点燃的灯花,光亮非常微弱,一有风,就被吹息。大人口里随即就是:“完了,熄火了。”接着,又是继续摸黑干活。条件好的家庭,为了节约,就是短时间点一盏洋油灯。那时称煤油为洋油,火柴称为洋火。这样的日子,从旧社会一直到五十年代末,村里装上了电灯。从此结束了几千年来点灯用煤油,用菜油的历史。
   其实,电灯时代比较早,那时只有城里人有钱人才用得上。乡下是不可想象的。我的家乡之所以率先用上电灯,是由于当年武钢在家乡建立了一座踩石场,加上又是国有工业区,家乡跟着国家大发展。就很快实现了乡村用电的的愿望。历史上,村里在一九五八年代前,都没有见过电灯是啥玩意儿。这个时候见到了,一个了不起的飞跃,从此改变了夜晚做事摸黑的局面。这样一个在建国初级阶段发展的国家,能够很快把电送到乡村农民家里,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当装上电灯的那一刻,开关一拉开时,光亮四溢,一些老人说:“电灯的亮光简直把眼睛都亮瞎了。”村里乡亲们敲锣打鼓地庆贺,有的把家里舀水瓢当铜锣敲,一个喜气洋洋的庆贺,把整个村里闹翻天。后来,每当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啼笑皆非而又心疼,但又反映了咱老百姓的真实心声。
   有了电以后,接着就是迅速改变乡亲们的劳动条件。首先,村里安装抽水机,用抽水机抽水灌溉农田。
   在没有抽水机的时候,乡亲们都是用人工水车灌溉。那种水车,就是家乡千百年来传统的老办法。水车不断笨重,而且十分吃力。自从有了抽水机之后,彻底解决又一千年种田难题。实现了前人想实现而又没有实现的梦想。结束了千百年完全靠人工担水车水灌溉的历史;告别了乡亲们车水难,难车水的苦衷。
   抽水机的马力要比人的力气大得多。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把最低处的水,抽到最高处,然后分配到层层田亩中。每当这时老百姓就说:“电钮一摁,马达一哼,呜呜呜,水就上来了,多省事。”每当淙淙的流水哗哗地从村里最高处往低处奔流的时候,乡亲们雀跃、欢呼,有的年轻人现场扭起秧歌来,那些老人直接举起拳头高呼:“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万岁,毛主席万岁!”用那双粗糙的双手,憨笑地指指点点地说:“都说水是高处往低处流,这如今,水是倒着流,低处往高处放,奇迹!奇迹!只有共产党才会创造奇迹哦!”
   自从有了抽水机,大大节省了物力,减轻了人力,提高了生产率。后来常常听到乡亲们说:“多亏了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哪有这好的事?往日国民党统治那多年,简直是甩馊饭的。”乡亲们总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同样,有了电之后,村里接着安装了电碾子。过去,在没有电之前,吃饭的米,都靠磨子、土碾子一点点地把谷子磨碎碾碎。碾碎的米,又是用筛子,簸箕,箩筛,风斗等,一大堆用具全派上用场,还吃不到一口理想而又柔和的米。往往糠壳一起吃,吃下去又难得屙出来。想必当年的老百姓该是苦到什么程度?自从有了电碾子后,(乡亲们称为电夹子)一大担谷子挑到碾子站,最多十来分钟,就碾出一箩筐白花花的米。米和糠一般是三七开,或者四六开,就是有七分的米,三分的糠;或者六分的米,四分的糠。当一颗颗圆润饱满而又柔滑光鲜的米一出碾子时,乡亲们用那双粗糙的双手捧在手里看了又看,吻了又吻,那刷刷直流的热泪挂满脸颊。当场就有人高呼“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的口号,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虽然成为历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每当回忆起来,记忆犹新。这又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电碾子的问世,不但减少了一系列的麻烦,而且还保证了卫生。翻身的乡亲们总是念念不忘共产党带来的好时代。
   医疗,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乡亲们最痛苦的是看病难。一是没钱看病,二是没有地方看病。条件好一点的就到家乡一个民间郎中那里抓点药应付应付。解放初期,就我眼看到的“粗腿子、粗颈子,癞痢、麻子。”还有骇人听闻的“血吸虫”病,“肺病”就是大家通常听说的“痨病”。这些病,在那个年代,好像是习以为常。但是,国家非常重视,那时,我稍微有点记忆,就是一九五六年的时候,在村里群众会上由工作组的干部向大家宣传,国家统一命令下,在三年内,一律消除这些极为影响人们健康的病。后来在那个一年多的时间内,隔三差五的晚上,就有医护人员挨家挨户给乡亲们送药,或者打预防针,或者直接大量组织人,到公社卫生院做检查,发药预防。凡是检查有“血吸虫”病的和“肺病”的,一律由国家负担,统一到指定医院进行全面的免费治疗,包括那些发放的药品,都是免费的。记忆中,从一九五八年以后,这些病态现象,渐渐减少,或基本消除。党和政府时时刻刻都在考虑如何为老百姓解除病痛,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是历史上任何年代不可比拟的,根本不可能有的事。这又一历史创举,建国初期的党和政府实现了。
   建国不久,政府在家乡建立了一家公立卫生站。到六十年代中叶以全面铺开的形势,在各个村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站。”合作医疗的建立,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合作医疗看病最大的福利是全免费。后来又在各个生产小组培训一名卫生员。卫生员挨家挨户为乡亲们送服务,送医疗。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开始走向脱贫的标志。
   那时,乡亲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呼唤:“党,我的母亲!”他们就是把党比作亲身母亲般地敬仰与亲近。
   文化教育是建国初期的首选优越。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大约在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就常常看到晚上,大人们各自带上一只小凳子,女人还把自己打扮一番,男人有的夹着一支烟斗,到村里房子宽敞一点的家里去上扫盲课。老师就是上级派来的学生或者是工作组的同志。村里都称为:“下放学生。”他们来了后,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就加班加点为乡亲们扫盲。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上课,老师的教学办法十分活泼生动,上课前就教大家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激起大家学习文化的热情,然后开始上文化课。识的字,首先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后来就慢慢学些一年十二节令的称呼怎么写,还有农具的名称怎么写。慢慢有了基础后,就学些社会上常用的名词,还要学会语句连贯的抒写。这样的教育,在农村持续了一年多之久。聪明的母亲在扫盲班学到不少的文化。因为后来她能动笔写点简单的申请和书信。扫盲班后来也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红色阵地,学习园地。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畅所欲言,交流读书体会,谈吐新旧社会对比的心声。就乡亲们说的,她让“睁眼瞎变成为了明白人。”从深度看,解除了民族落后的枷锁,从广度看,改善了全民愚昧的状态。历史以来,农民是社会最基层的群体。这样的文化教育与宣传,特别让农民得到沐浴春风般的优惠,应该是历史的创举。直到如今,老一辈十分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他们时时感慨地说:“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早年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为了让广大民众都受到相应的教育,政府提倡在六十年代初,全民达到初小文化,到六十年代中叶,全民达到初中文化。到八十年代,基本实现高等文化教育。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发展史。在这个历史以前,是从没有过的。我就是赶上了这样一个文化发展的好时期。
   一九七零年,我刚刚初中毕业,政府提倡让老百姓的子女能有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政府接着在家乡办了高中班,我有幸进入了高中阶段的读书学习,走上社会的我,用学来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后来同伴们都感慨地说:“我们这代人命好。”是么,没有祖国做后盾,福从何来?
   一句名言:“只有妇女的解放,才是全人类的解放。”我说:“妇女得到普及性乃至拔高性的教育,是国家富强的象征。”尤其是我们女人,在过去年代认为是最底层的人,能够达到普及行为进入学堂,与男生平起平坐,这是历史上少见的。回首,自从建国后,党和政府总是想方设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让众多女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也是我们国家显著发展的重要标志。在黑暗的旧社会,女人的命运总是任人宰割,任人欺辱,没有生存的保障。建国后,女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女人啊!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么好的国度。让自己的生命大放异彩。
   举目远眺,近年来,多少女同志在国家重要岗位,挑起大梁,与男人一道前行。科研,航空,教师,医生,公务员等等,这些地方,她们几乎占去一半的人数。不负众望,发挥着自己的最大的才干,涌现出众多的女劳模,女标兵,女能手。这与封建社会年代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论点有天然之别。社会一直都在肯定她们:小到家庭的锅碗瓢盆,大到安邦定国。一些男人斜蔑着眼睛看过来:“女人,厉害呀!”如果没有优越的国度,女人能有一席之地吗?如果没有政府的重视,女人能安全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吗?每当想起这些,总让我感慨万千:“多好的时代!祖国,您辛苦了!”
   祖国母亲,您是中华儿女的依靠,是中华大家庭的港湾。每当我们回顾过去艰苦日子的时候,是为了建设更好的未来。
   二
   历史总是前进的,她告诉我们,越是艰苦,越是奋起直追。
   住房、穿衣一直都是人间的热门话题。
   一九七九年祖国历史迎来又一次伟大的创新。在那个春天里,一位老人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每当我站在家乡那片热土上,心中百感交集,喜悦的心情伴随着村庄的美丽而深深地陶醉。那映入眼帘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排列有序,就像杜甫老人描述的一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一个质的飞跃,来自我们不懈的努力,来自祖国优越的富民政策。
   我们没有忘记一路走来的艰辛。五十年代初,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是住些土砖黑瓦屋,房子不断矮小,而且破旧。祖孙几代挤在一二间屋子里,遇到起风下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没少家庭都有拿着盆盆罐罐接屋漏水的历史。就我个人的住房,就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丈夫在铁路单位工作。八零年,我与丈夫结婚时,是租住别人的一间房子。第三年,丈夫单位分了一间二十五平米的简易小平房。这个房子是当年大跃进年代,铁路建设,零时搭建的房子,这一住,就是五年。到一九八七年,由于女儿要读书,丈夫申请单位照顾,解决女儿读书路程远的实际困难,单位又给我们家分得一间三十二平米的套房,于厨房,客厅,卫生间一体。这个房子是楼房,在那个年代,是比较前卫的。房子离学校近,女儿读书方便,也的确解除了我们夫妻担心女儿上学难的心病。哪晓得又是一住二十一年。到二零零八年,由于修建武汉动车段,我们居住的小区要搬迁。拆迁后,我们再次租住别人的房子过渡。到二零一三年真正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这间房子比原来大一倍,地处市二环线,属乙级地段,加上房子面积的宽敞,又是电梯房,女儿出嫁后,我们两老居住,感觉像住上了天堂似的。如今,我们都退休在家里,每天风不吹,雨不洒,还有退休金,日子过得那么踏实。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真正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我们时常在家里谈论切身体会,我们这家子,一直都受到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发至内心的感谢共产党,感谢亲爱的祖国。我们千言万语化着一句话:“祖国,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难忘。”也可以说:我们家的变迁,抒写着祖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发展是圆满成功的。

共 86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1,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中国解放以后的发展史,又不愿意去翻历史史料,就看作者这篇文章吧,即事无巨细还简明扼要,最可贵是充满激情,可以配合着七十周年阅兵与国庆活动一起。相信一定可以让人热泪盈眶,激情万丈。2,写作的人有时候会感觉描绘的困难,特别是对一个事件与风景的描绘,很是佩服作者形象而生动的描绘,栩栩如生娓娓道来,而记忆与感受都那么身临其境般的自然而清晰。3,尤其感动于作者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我们怎么着会受到一些消极面的影响,不能全情投入,没有感情的文字是不能打动人心的,这是作者那个时代人特有的质朴与执着吗?这样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方向。祖国我们也爱,但是怎么都倾慕着作者的一往情深与充满生命张力与感染力的文字。【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健唔        2019-10-16 13:03:09
  其实我也想说:姐姐,爱你
回复1 楼        文友:文绮        2019-10-16 19:57:43
  问好健唔总编,拙作让您辛苦,你是我们社团鞠躬尽瘁的好总编,好姐妹,好老师,向妹妹学习!
2 楼        文友:玉美人        2019-10-16 15:46:10
  祖国,我爱您!文绮大姐,我爱您!健唔大姐,我爱您!轻舞家人们,玉儿爱你们!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
回复2 楼        文友:文绮        2019-10-16 19:59:11
  哈哈哈,看到玉儿妹妹多高兴,谢谢关注,谢谢鼓励。抱抱吧,小妹。祝你安好。
3 楼        文友:永远的狼        2019-10-16 16:09:17
  “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身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在为我们国家的强大感到骄傲与自豪。拜读文绮大姐情感激昂的文章,祝您写作愉快!
时光静好,与卿语!似水流年,与卿同!繁华落尽,与卿老!
回复3 楼        文友:文绮        2019-10-16 20:01:07
  问好狼弟,谢谢关注,谢谢鼓励,作为炎黄子孙,大家都是一家子儿,都爱国,爱党爱政府。好了,弟弟安好!
4 楼        文友:金陵倦客        2019-10-17 11:39:34
  共和国的同龄人,写这样一篇文字,情真意切!我也要说:祖国,您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子有尊严的生活,我爱您!文绮大姐,您的文字充满正能量,我爱您!健唔姐姐,您的编者按真精彩,我爱您!
方向既定,蠕行也能到达终点
回复4 楼        文友:文绮        2019-10-17 12:25:38
  问好金陵社长,谢谢你在万忙中前来关注拙作,你对社团给予群员的关爱,就是一种无穷的动力,好感动你的奉献和敬业精神。遥致笔丰秋安。
5 楼        文友:东辰        2020-03-15 17:08:40
  文姐!文姐深度好文,收藏了。正如编辑所言,是中国成长教科书。四九年!这一步步走来,中国伟大!风风雨雨七十年。好散文超喜欢。仅管睁不开眼,此文吸引好大,文姐思路不好,下会再留评。
回复5 楼        文友:文绮        2020-07-07 07:35:23
  东妹看到你多高兴,有你一路相伴,携手前行,总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欢欣,祝贺妹妹好运。
6 楼        文友:东辰        2020-03-15 17:13:24
  文姐您真棒,祖国就需要有您这样好儿女,懂恩,感恩。再敬文姐,母亲一一祖国,骄傲有您这样儿女。
7 楼        文友:东辰        2020-03-15 17:20:31
  文姐!文姐!!文姐!!!
   一一九年前为了找老师,效彷古人,红叶传情。
   飘流瓶!我真找到了朋友一一老师,今得遇见您,我情如初。文姐不怕您笑我,只上初一就缀学了,所以……戕的人生自己做主,一定把爱的全部捡回来,我做到了,几十年决心不改。
   得赏此文更是好鞭策动力,再谢您好姐姐。
回复7 楼        文友:文绮        2020-07-07 07:36:50
  东妹好,拙作让你辛苦,多次眷顾,又留下不可忘却的浓厚的墨宝,感谢你的关注于鼓励。好运,东妹。
回复7 楼        文友:文绮        2020-07-07 07:39:45
  东妹是了不起的。是非常优秀的作家,美篇文章,都饱含着你无限的追求与梦想,美篇文章都激情洋溢,歌颂党,歌颂祖国,你的大爱朗朗乾坤,你的热血涓涓不息,在这块热土上生生不息。妹妹,好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