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看戏(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看戏(散文)


作者:周春根 白丁,1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35发表时间:2019-10-22 11:42:36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大家肯定都看明白了,这几句说的就是唱戏。在我的家乡兴化,看戏是不需要到城里剧院的,每年春节清明节前后,或是农闲时期,都会邀请戏班子来村里唱戏。我们村有个大庙,庙前广场一侧有个简易戏台,每次唱戏的来了往往连续十几晚在此演出。所需费用由村民集资的庙会善款支出,也有不少小老板致富不忘乡亲的,个人出资赞助一本戏,积善行德,全凭自愿。
   记得我们小时候,虽然不像大人那样喜欢看哼哼唧唧的老戏,不过听说唱戏的来了,一样很兴奋。母亲往往在晚饭之前就炒些蚕豆,晚上看戏时带去吃。要知道,炒蚕豆在以前一般只有过年才有得吃,属于奢侈品。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去看热闹,参观戏班子船。通常一个戏班子有十来个演员,天色尚早时,他们会在船头练习锣鼓家什,要么就是依依啊啊地吊嗓子,或是提前画眉毛抹花脸,见我们几个半大孩子在岸边围观,也不理会,旁若无人。
   虽然这些剧团名不见经传,但是专业程度和敬业精神并不逊色。演出的剧种以苏北里下河地区地方戏淮剧为主,每本戏唱一两晚、两三晚不等,大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曲目,比如《珍珠塔》、《莲花庵》、《皮五辣子》、《赵五娘》等等。等到夜幕降临,扛着板凳来看戏的人们陆续来了,一阵喧闹的锣鼓二胡打闹台过后,演员们一个个精神十足,依次粉墨登场,演出正式开始。
   俗话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尽管每年看的戏大致差不多,有的甚至剧情很熟悉了,主要情节心里记得滚瓜烂熟了,但是喜欢看戏的人毫不介意,依旧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随着戏台上演员们的表演,剧情的发展,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又长吁短叹,正所谓“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和看电影需要很久才能辨别“好人坏人”不同,看戏有个特点,很容易就能认出“正角反角”,整出戏都能融入其中,这也是普通戏曲爱好者喜欢它的原因之一。看戏,看的是善恶美丑,传统戏曲大多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寓教于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人生观、价值观。
   戏班子每次来我们村里,逗留十天半个月的,食宿都是村里的“六县长”义务负责。“六县长”当然不是真的做过县长,她只是个特别喜欢看戏的农村老太太,本名六扣子,会抽烟爱喝酒,能说会道,为人爽朗热心肠,又善于调和邻里纠纷,不知什么时候什么人给她开玩笑起的名,让她得了这个妇孺皆知的光荣称号。论起辈分来,我得喊她姨奶奶,但我每次回到老家,见到她老人家,递上一支烟,喊一声“六县长!啥时升官啊?”八十几岁的老人家必然笑得合不拢嘴,说声,“乖乖肉哎,又拿我开心啊!”
   不管哪里来的戏班子,必然下榻“六县长”家。安排住宿,烧饭烧菜管夜宵,总是有条不紊,井井有条,相处时间不长就会赢得演员们交口称赞,到临别时依依不舍。听我母亲说过,以前村里人生孩子都是她接生(我们姐弟三个是,村里同龄人大多也是),村里谁家红白喜事也都喊她帮忙,见惯了太多的生死和悲欢,老人家显得更从容,更稳当,村中有老人去世,往往都会请她来主持,有不懂的规矩礼仪,都得问她,算得上见证了生死,阅尽了人生。
   话题有点扯远了,还是回到看戏。我离家多年,很久没有现场感受看戏的氛围了,听说这几年虽然手机电视很普及,坐在家里就可以看戏,但是每年戏班子还是来几回,去看戏的男女老少还是多,看戏的热情丝毫不减。更为惊奇的是,我在一款大众化的手机软件[全民k歌]里,发现也有很多家乡的戏迷在里头唱戏,而且唱得有板有眼,很认真很有韵味,不仅仅唱淮剧,唱京剧唱黄梅戏的也很多,说明传统文化是深植人们心里的,现在不会丢,将来肯定也不会。
   “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夫妻。”剧是人编的,戏是人演的,戏虽然是虚构的,有一定夸张成分,但又是人生真实的写照和再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看戏的人,何尝不是戏中人!悲欢离合,遇见离散,都是命中注定。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无论生旦净末丑,健康快乐才永久,看戏,看你的好戏!

共 16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追忆着在故乡看戏的人与事,那些看戏的乐趣一一呈现出来。可以吃到过年才可以吃到的母亲炒的蚕豆,看演员如何化妆练唱功,而且看戏时比电影多出了很多的乐趣,还有接待演员的“六县长”是如何的热情周到……无不让作者念念不忘。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由戏到人生,作者自然点出写作此文的要义: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无论生旦净末丑,健康快乐才永久。而一句“看戏,看你的好戏!”既风趣幽默,也含蓄警示人们,一定要将人生的大戏演好。文章开篇用简明凝练的诗句概括戏剧的特点,行文中又引用“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来强调戏剧的感染力之大,结尾则引用诗句导出戏剧是虚构但又是人生的写实,自然引发对人生的慨叹,点明此文主旨。文章引题自然,问绕着看戏,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9-10-22 11:46:59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流年!
   文章语言厚重,主题积极,若围绕“看戏”的“看”字再多着些墨会更好。
   祝写作愉快!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周春根        2019-10-22 11:59:24
  编辑老师午安!多谢厚爱鼓励!
回复1 楼        文友:周春根        2019-10-22 12:50:55
  编辑老师午安!多谢厚爱鼓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