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误会不必去解释(随笔)
当别人拿你当空气时,最好办法就是也把别人当空气,这就是我的为人处世观。从来如此,一贯如此,此生无悔。我有位老同事,我们共事多年。在单位上,我能聊得来的人真叫曲指可数,他算是极少数几个人之一,无论业务还是生活上,我们都存在一些共同观点。后来,不共事了,相互见面也都会打声招呼,或相互点个头。最近一个月,有一次,我发现他见到我时特意绕着走,第二次,我们又相互走对面,当我准备主动向他打声招呼时,他又故意将脸一转。实际上,他的处世方式也就是我的方式。我立马知道,肯定是我说了“得罪他”的话,并且肯定是新单位的同事将“得罪他”的话传到了他耳朵里。从此之后,我们每次见面自然就相互当“空气”。
我知道,同事之间一旦产生误会根本用不着去解释,尤其是不再共事之后。如果是还要共事,如果是我犯人在先,我肯定会主动去化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是我为人处事原则。如果我先犯人,无论是有意或无意,我一定会主动认错,无论处理单同事关系和还是处理家人成员或亲戚关系,我都是这个态度。既然不共事了,也没必要特意再去解释。
对于这位老同事为什么不再搭理我,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实际上,真不是什么大事,也并不是我背后说了他本人什么“坏话”。实际上是因为一次同事在一起的聊天之祸。有一次,地税有位同事聊起“分家前谁是单位上资深美女”的话题。这位原地税老同事说“某某说自己是资深美女”,我接了句“她算不上资深美女,只能算女强人类”,我继续说道:“(原税务局)资深美女应该是她”。后来这位老同事又说了另一位,我说“综合评份,我认为还应该算他(第一)”。而我们这次聊天中的某中一位资深美女与前面这位同事有关联。可能别人传话又传成另外版本,这种事说了就说了,还去解释什么。
人活与世,谁人背后不说人,何况有时候背后说人完全是无意识的聊天。我这人平时很少开口说话,而有些时候,对有些话题我又特别喜欢说话,比如谈政治和聊美女。由于我谋官谋利上又特别胆小怕事,很多同事背后甚至当面骂我“硬种、家子”。每当这时,我特别喜欢学鲁迅处理方法,别人骂他什么,他就写什么。曾经有同事当面说我“你就是一个硬种”,我就在某网站论坛专门建了一个《硬种随笔》的帖子,在《硬种随笔》写了很多随笔,后来论坛关闭了,写文章自然也没了。在内网论坛,有人说我“祥林哥”,我就专门写篇了《自豪的祥林哥》。
曾经看过一句“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实际上,人在社会,哪能真做到如此,我还是相信曾广贤文里的一句“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人无人说”。有些事说了就说了,有些事做了就做了。即便说错了,理解的继续打声招呼,不理解,也就是省得打招呼了,也省去麻烦。